標籤:

屈原和端午節

大家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得先有個最基本的觀念,那就是不管我怎麼寫端午節和屈原,端午節現在已經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這實實在在的三天假可比什麼都重要。。。

首先來說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一般是認為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於汨羅江,當地的群眾紛紛划動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為了避免魚類蠶食屈原的屍體,還向江里投粽子,這些後來就形成了我們端午節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當然了,可能現在大家的信息來源渠道也狠多了,也有很多開始質疑端午節的來源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至於理由嘛,我們慢慢來講。

首先,「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而端午節跟屈原聯繫起來,最開始是出現在南朝。這裡就有問題了,如果一開始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南北朝距離戰國時期都過去好幾百年了,為什麼到那時才把屈原和端午聯繫起來呢?根據最新的考古結果,我們現在一般認為端午節最開始是來源於古代的百越族,這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不管是划龍舟,還是粽子投入江中祭祀龍神,都是在五月初五那天。也就是說,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最開始提出這種說法的是聞一多,後來出土的文物證實了這一說法。之所以將屈原和端午節綁定在一起,是後世的附會,意在樹立愛國典型,於是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認為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了。

那麼還有很多論據可以證明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最簡單的一點就是粽子這種食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大家知道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下文會寫到)。還有一點,就是傳說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其實這些傳說也反面證實了端午節紀念屈原是後世赴會的結果。

接下來才是本文的重點,那就是屈原其人。

屈原這個人,同樣的,我們一般認為其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大家都學過《離騷》《湘夫人》等等,學問不必說,大家也知道屈原之所以投江,是對楚國政治失望,他數次被流放,他所忠心的楚懷王被秦國囚禁至死,後來楚國國都也被秦國攻克。反正愛國、詩人這兩點我想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回到戰國,來說一說當時屈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他主要活躍的時代是當時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時期。(按照秦的紀年是為了方便我個人描述當時的歷史,因為我記憶戰國歷史是以秦國的發展為時間線的)

屈原其人,實質上是非常有才華的,這才華不僅體現在寫詩上,還體現在政治官場上。他這一生的主要政治理念是連齊抗秦,這理念我們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在當時是非常正確的。但是這個本來楚國推行的政治理念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慘遭破壞,這個人是誰呢?那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縱橫家,張儀。所謂縱橫,是連橫和合縱的總成。連橫,表示山東各國和秦國交好,合縱,表示山東各國聯合起來一期對付秦國,而想辦法在外交上實現連橫和合縱的人,叫做縱橫家。那張儀就是專門實現連橫的,專門實現合縱的,除了大家總所周知的蘇秦(此事有爭議,在我寫蘇秦的文章中已經做了說明)外,還有一人叫公孫衍。這公孫衍就是張儀一輩子的對手,張儀專門連橫,而公孫衍就專門合縱,破壞張儀的連橫。其實公孫衍最開始在張儀還沒有事秦的時候,就已經是秦的大良造(官名,理解為總司令),而且還領導秦軍對魏作戰,一掃之前秦國商鞅變法之前所受之屈辱,奪回河西之地。但是後來張儀入秦之後,兩人逐漸成為政敵,公孫衍被排擠出秦,回到魏國任相,開始實現合縱戰略。。。

有點扯遠了,回到主題。那麼當時齊楚聯盟,秦國很害怕,因為當時齊國和楚國加起來完全可以滅了秦國(當時秦國的主力由司馬錯帶領去滅巴蜀了,抽不開身),於是張儀為了破壞齊楚聯盟而出使楚國。張儀給楚國開的條件是,如果齊楚絕交,那麼商於六百里地就割讓給楚國。(補充一下當時的情況,這商於之地一直是秦楚兩國交戰的目的,對於楚國來講,如果能不廢一兵一卒就收穫商於之地,是非常劃來的)於是楚懷王就非常高興,不管底下的屈原如何勸諫,懷王還是堅持同意這個條件,沒等正式簽訂條約,就派人去和齊國撕逼,主動破壞了齊楚聯盟。

那麼楚國就派使者和張儀回秦,辦理交接儀式。因為本來是權宜之計,所以張儀就各種拖延時間,有一次故意從馬上摔下來,稱病不見客,這一拖就是三個月。之後楚國使臣終於見到張儀,就問及交接的事宜。張儀說,這六里之地,很快就交接完了,不要急。這楚使一聽這話就急了,不是說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嗎?結果張儀就耍無賴了,怎麼可能是六百里地嘛,這我可沒有權利割讓給楚國,你們一定是聽錯了!!楚國這才明白被騙了,懷王一氣之下就進攻秦國,結果當時的秦國主力已經滅掉巴蜀,調轉槍頭和楚國作戰,大勝楚國。這時楚國才明白和齊國結盟的重要性,於是屈原被重新任用,派往齊國談判同盟事宜。秦國這邊呢,也知道如果齊楚兩國再次聯盟肯定還是有問題,於是再次提出割地與楚聯盟,楚懷王表示不要地,只要張儀。

於是張儀再次使楚,於是馬上被下獄,懷王那個恨啊。但是呢,張儀也不打無準備之仗,他從秦國帶來的金銀財寶發揮了作用,賄賂楚臣靳尚,讓他想辦法放了張儀。這靳尚想來想去,也只有找楚懷王的寵姬鄭袖幫忙,他是這麼說服鄭袖的:你得趕快讓大王放了張儀,你想啊,張儀是什麼人,秦之相國,秦國必然會想辦法救張儀,我聽說秦國已經準備了大量的金錢美女準備獻給大王,到時候你的地位可能會不保,所以最好放了張儀,這樣秦國就不會送美女過來了。果然鄭袖就天天在楚懷王耳邊如此說道,終於還是愛情戰勝了理智,張儀被釋放回國。你又想問了,屈原在哪呢?那時屈原剛好被派去齊國了,回來之後張儀已經被放了,屈原憤怒不已,楚懷王這時才明白過來,但已經來不及了,這之後屈原繼續被委任為齊楚聯盟使臣。之後秦惠文王去世,張儀一年後也去世,之後秦楚交好,這與屈原的政治理念相悖,又被奸臣陷害,於是被流放。

那麼這之後呢,齊、魏、韓三國以違背盟約為借口攻打楚國,楚國只好向秦國求救,並且把太子派到秦國做人質,秦國於是救楚。沒想到有一天在秦國的楚國太子因私事殺了秦國一大夫,秦國以此為借口出兵楚國,又是大勝楚國。(在之後的戰國四公子中我會詳細寫到,這跟春申君有關)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要求楚王到武關相會,當時屈原已經從流放的地方返回,力薦楚王不要去,結果楚王的小兒子害怕秦國,慫恿楚王一定要去。於是楚王一到武關就被秦國扣留,並以楚王為人質,要求割讓土地,楚國不理會,立楚懷王的兒子為楚頃襄王。反正最後的結果是,楚懷王客死他鄉,屈原也再次被流放。

這一流放,就一直到屈原投江。投江的主要導火索是秦國直接攻克了楚國都城,楚頃襄王被迫遷都,屈原覺得楚國可能再沒希望,於是投江報國。總的來說,戰國時期大家為了各自的利益也是不折手段,屈原很不幸成為了犧牲品,那些個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國家利益的人應當負主要責任,這楚懷王也實在是有點昏庸,不值得。(實際上屈原如果能忍一下,就知道之後秦楚兩國議和了,而且楚國之後在春申君的帶領下還繼續富強了一段時間,不過嘛,這還是跟屈原的政治理念相違背。)

其實對於屈原其人,還曾經有人質疑這人到底真實存在與否,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歷史上第一次記載屈原其人的,居然是《史記》,大家想想這史記是西漢成書的,這中間已經隔了一兩百年,而這之前的史書中居然沒有記載這麼重要的人物,簡直不符合邏輯啊。(我自己去翻過《戰國策》,把楚策從頭到尾看完,真的沒有看到屈原其人)現在一般認為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燒毀了大量歷史典籍,而且不久前出土了楚辭的殘簡,證明是西漢初年的,那麼可以證實司馬遷不是空穴來風寫屈原的。不過呢,這已經不重要的,不管屈原是否存在,不管端午節最開始是否是為了紀念屈原,總之一點,這三天假是實實在在的。

推薦閱讀:

理解E.P.湯普森:「文化的」馬克思主義者
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節目目前還存在什麼問題?
[正義與善 58] 過去分析師 - 《歷史學家的美德》簡記
這款《COD二戰》里的「國民突擊步槍」,見證了納粹最後的瘋狂
舊影瑣憶·蛆蟲灘上異鄉魂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