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的枷鎖——漫談「戀愛禁止條例」

本文原文為 日本和中國的偶像團體中的規定「戀愛禁止」是否有意義,其存在目的是什麼? - 北田共的回答

轉載及其他相關事宜請聯繫作者本人。

「戀愛禁止條例」是目前日本偶像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共識性」的存在。對於這個業界規則的思考和探討,一直以來也是存在的。但是日本的偶像經濟如今是一個狂熱性的經濟,相比較於80年代的偶像熱,在網路普及、信息爆炸以及傳媒方式扁平化的今天,直接從事這方面細緻研究的人已經相對較少了。

所以筆者更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來另外一個視角的思考。真理愈辯愈明,更多的思想觀點碰撞才能帶來我們對於日本偶像經濟一個更客觀、冷靜的了解。

「戀愛禁止條例」的出現和普遍存在是作為偶像經濟支柱的日本基層群體的劣化和作為偶像生產者的事務所、唱片公司為了滿足大多數日本偶像經濟基層群體人員的越來越不切實際的消費需求共同作用所導致的。類似「條例」的本質是限制藝人權利物化商品化藝人(而非藝人的作品)。

日本的偶像經濟從1971年女性偶像第一號南沙織開始算,滿打滿算已經45年了。「戀愛禁止條例」和與其類似的東西,最早也要追溯到世紀交隔時的早安少女組(這個是偶像經濟的研究者北川昌弘的觀點,僅借用不代表同意)時期。

即使存在爭議,但是必須承認就是戀愛禁止條例作為偶像經濟普遍的內部潛規則而出現是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的事情。

那麼之前的偶像呢?

日本的婚姻自由直到今天仍是一個很讓研究者頭疼的問題。屁股的位置坐的方向對不對朝向哪一邊,直接決定了研究出來的結論。因此有人說日本人的婚姻還是傳統家長制,但也有研究家會說日本的婚姻很自由。

但是沒有幾個研究家會跳出來說,一般日本人的戀愛是不自由的。因為婚姻自由的一大基礎要素就是戀愛自由,如果「戀愛自由」的基礎結論不能被承認,那麼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婚姻自由的討論了。

從大正時代開始,城市日本人就已經明確了戀愛自由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把戀愛和婚姻二者分割開來(觀點來自東京大學的小谷野敦《戀愛的昭和史》)。這一個觀念在昭和初期和戰後更加的普及到了全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一個簡單共識。

那是一個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是一個日本人對日本人自身越來越信任的年代。自由戀愛的基礎之一是經濟水平。當年輕人有了自由的財產之後,才能夠從家庭的桎梏中脫離出來,才能夠支持自己的自由戀愛,才能夠支持別人也能去戀愛自由,才能夠支持自由戀愛的觀念。

偶像自然而然的也可以戀愛也可以交往了。

從南沙織開始,日本的偶像數量成千上萬。而在「日本神話」的泡沫經濟破裂之前的20年里,偶像經濟已經是日本流行音樂市場里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了。這其中大多數是女性偶像。

但是她們並沒有受到戀愛上的限制,更多的時候是她們出於個人需求進行的自肅。但是自肅的原因更多的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因為如果光明正大的戀愛都能夠不受干擾(來自媒體、來自工作壓力、來自不同事務所的經濟問題的傾軋)的存在,她們自然而然地也要去追求幸福。

舉幾個例子:

山口百惠是70年代後半期日本最受歡迎的偶像,但是她和三浦友和的戀愛甚至婚姻,直到今天都是日本人所羨慕的「完美婚姻」。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戀情早在1975年即見諸報端,到了77年之後基本上就屬於人盡皆知。79年達成婚約80年結婚。從頭到尾沒有多少山口百惠的粉絲歇斯底里,都在默默支持山口百惠的戀情。倒是某些雜誌76年胡編亂造什麼山口百惠「淫亂Party」的時候,某些高中生組織的「百惠親衛隊」把人家雜誌社的記者給打了個半死。

&amp;lt;img src="<a href="pic2.zhimg.com/2e2d6d4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2.zhimg.com/2e2d6d4a</a>" data-rawwidth_="1080" data-rawheight="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_="1080" data-original="<a href="pic2.zhimg.com/2e2d6d4a"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2.zhimg.com/2e2d6d4a</a>"&amp;gt;

南沙織是日本第一位女子偶像,在1975年的時候,她同給她拍攝單曲封面的筱山紀信相識。1976年《哀傷的妖精》之後,筱山紀信成為了她的單曲封面專屬攝影師。之後兩個人陷入愛河,77年的時候面對媒體爆料也用默認的方式予以承認。之後兩人的婚姻一直走到了今天。

&amp;lt;img src="<a href="pic1.zhimg.com/c57a236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1.zhimg.com/c57a2361</a>" data-rawwidth_="5472" data-rawheight="3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_="5472" data-original="<a href="pic1.zhimg.com/c57a236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1.zhimg.com/c57a2361</a>"&amp;gt;

哦對了,以上二位都是CBS·索尼唱片旗下的偶像(不要用現在的「事務所第一」思維理解當時的日本音樂市場規則,在90年代大洗牌之前,唱片公司在藝人的問題上的權力很多時候比事務所要大的多,尤其是大的唱片公司)。在80年代末期以前,索尼在藝人婚戀問題上在業界特有「婚姻介紹所」的外號。索尼除了這三位,給包括太田裕美、河合園子(小貓俱樂部系列)、中原理惠、城之內早苗甚至九十年代的知念里奈、游佐未森等等旗下偶像和歌手都進行過撮合,也是辛苦。

再舉一個例子,同時也是昭和的「偶像戀愛」本質上的一個血淋淋的句號——中森明菜和近藤。這兩人從1984年合拍電影之後就墜入愛河,1985年之後基本上等於公開戀情。雙方的粉絲甚至雙方的事務所、唱片公司,不論是研音、華納還是J社、索尼,都對這段戀情充滿了憧憬,企望在80年代末重塑一個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般的神話。當然最後是以明菜自殺甚至1989年年底令人憤怒的金屏風事件告終的。不過圍觀群眾對此似乎除了惋惜這段戀情,就是怒斥近藤渣男本質為明菜的慘痛遭遇抱不平,也沒有什麼人會跳出來說「中森明菜你活該,讓你當偶像還談戀愛」。

&amp;lt;img src="<a href="pic2.zhimg.com/a37b57c0"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2.zhimg.com/a37b57c0</a>" data-rawwidth_="50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_="500" data-original="<a href="pic2.zhimg.com/a37b57c0"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2.zhimg.com/a37b57c0</a>"&amp;gt;

&amp;lt;img src="<a href="pic3.zhimg.com/bbee6a8d"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3.zhimg.com/bbee6a8d</a>" data-rawwidth_="300"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_="300"&amp;gt;

有人說你這不對啊,你這都是被大家祝福的戀愛和婚姻啊。

不祝福的也有啊。

森昌子和森進一的戀情從一開始就被各種不信任(如今來看確實挺准),但是即使如此,也沒有什麼人說森昌子談戀愛結婚不對,末了結婚的時候1985年紅白還給森昌子弄了個大壓軸;

河合園子跟自己的製作人後藤次利戀愛結婚,當時也是一片嘩然,說後藤次利借著工作吃豆腐。不過也沒見到什麼人說河合園子談戀愛有問題。

再舉一個索尼旗下的,松田聖子是被索尼唱片寄予厚望的偶像,當然她也沒辜負這一期望(雖然她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跟索尼鬧掰了)。到2015年年底為止她是女性solo偶像唱片銷量最高的(數據來自O榜)。她出道還不到兩年的時候就被捅出來和同為CBS索尼唱片公司旗下的鄉裕美有了戀愛關係,兩人悶聲發大財默認。跌跌撞撞好幾年,中間還有她和J社的田原俊彥有地下戀情的傳言。反正大家都覺得這戀情就是瞎胡鬧。之後1985年松田聖子在戀愛破局記者會上嚎啕大哭,然後踏上了和神田正輝結婚的光明大道。不過她和鄉裕美談戀愛的時候,似乎也沒什麼人來說什麼「松田聖子你談戀愛是不敬業你就不該談戀愛」。

&amp;lt;img src="<a href="pic4.zhimg.com/a8bf08f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4.zhimg.com/a8bf08f1</a>" data-rawwidth_="700" data-rawheight="9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_="700" data-original="<a href="pic4.zhimg.com/a8bf08f1"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pic4.zhimg.com/a8bf08f1</a>"&amp;gt;

所以說當年的偶像別說戀愛了,就是在鏡頭前使勁秀恩愛都沒事,粉絲們大多數還是支持自己推的偶像能有一個美滿的愛情的。

歸根結底,正統派偶像黃金時代的一個價值觀輸出在於,偶像的經營之道不僅僅是用各種產品滿足讓飯覺得爽,而是讓一個個飯去通過她們而理解人共通的生活樂趣。偶像是販賣藝術作品的的,美妙的音樂、歌聲等等是人類共同的樂趣財富。除此之外通過她們展示的人類慾望追求,也同樣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平等享有的權利和樂趣。

戀愛是人類的生活樂趣,是現代人類的自然需求。如果不讓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去談戀愛,那麼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紙包不住火,找不到真正優質男性伴侶的她們更有可能踏上歧途。同偶像經濟第一波高潮的昭和50年左右和金錢與物慾橫流的泡沫經濟時代比,同樣是偶像經濟紅火,今天的偶像不祥事反而多了。

岡田有希子就是這方面的第一個犧牲品,即使不是為情自殺,事務所和唱片公司在壓榨她這一點上的所作所為也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這種條例還是出現了。

泡沫經濟崩潰的同時,各大唱片公司迅速減少投資,收縮營業範疇,唱片產業在90年代迎來了一次特大洗牌。對於偶像經濟來講,1991年之後,傳統偶像產業急速收縮,取而代之的是90年代講偶像元素加入到少女歌手的經營方式。

「日本第一」現實的破滅之後,受到刺激的日本人,需要的是安慰。而從泡沫經濟之後時代走出來的日本人,面臨的是長期就業率低迷、長期經濟停滯、越來越大的家庭和社會現實壓力和一直以來「日本第一」社會觀念之間的衝突摩擦,壓抑的社會環境和巨大的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這更激發了日本社會對於音樂產業給人以「夢想」、「希望」、「快樂」。偶像經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日本人逃避現實的夢想鄉的構建者

所以偶像就應該是給人絕對正面印象的,偶像就該是偉光正的,偶像必須是完美的,偶像必須像夢想中的天使一樣,偶像必須滿足飯的所有需求……

偶像怎麼可以想休息就休息?我每天都累的、窮的一B,憑什麼她們就可以不變態般地努力?

偶像怎麼可以說出「不正確」的話?偶像不是為了向人們傳遞各種正能量的么?你都當了偶像憑什麼抱怨?

偶像怎麼可以去找別的男人?難道給飯帶來「夢想」、「快樂」還不夠么?

偶像怎麼可以談戀愛?我都找不到女朋友憑什麼她就能去談戀愛?或者說,憑什麼不和我談戀愛?

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劣化的偶像支持者和越來越殘忍的事務所和唱片公司再加上唯利是圖的娛樂媒體一同合力,將偶像經濟徹底地從一個簡單單純的音樂產業變成等級森嚴結構複雜的產業體系。甚至創造出了一個無恥的概念,那就是把偶像職業神聖化,用所謂「偶像光環」脅迫無知的加入到產業的少女放棄屬於每個人都該有的權利,全心全意地為飯(本質上又是為了誰?)「服務」,直至她們本質上成為了產業的一個個人偶。

越複雜的結構越能包庇罪惡,越森嚴的系統越能藏污納垢:

如今偶像的月收入很多情況下甚至不能滿足偶像一個人的開銷需要,因此窮人家想出偶像而且鳳凰涅槃的難度越來越大。偶像的生存直接牢牢綁在運營系統上,即使是綁在超級大粗腿上的偶像也有很多成員的月收入達不到東京都女性平均收入水平,不得不住在運營公司的宿舍里;

偶像界濫用藥物的情況極其嚴重,除去部分特別粗大腿公司下屬的知名偶像,各種二線三線苦苦掙扎中的偶像產業從業者為了使自己的團隊成員適應相當強的工作強度,各類興奮劑的使用也是業界常態;

枕営業的情況已經是業界常識,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除了後台夠硬的部分個人,所有偶像一概跑不了被推進灰色地帶的漩渦,成為產業里金錢流動的催化劑;

產業人員流動性極強,一旦你不能滿足賺錢的需要,對不起,你從公眾視野里消失的速度比新幹線還快。幾乎所有的媒體本質上都是傳統媒體的延伸,都同樣是產業結構中的受利者甚至幫凶。而網路媒體的作用,至少目前來看在日本還遠不成氣候;

然而這個時候,偶像的自由戀愛權利和需求不僅不能得到產業內的任何同情,反而還要被媒體、網民輪番鞭撻。

甚至不僅僅是成為偶像之後不能戀愛,即使是成為偶像團體之前的無名時代的戀愛歷史也要被媒體和網民挖出來鞭屍。

甚至不僅僅要被就事論事的批判,還要被各種自說自話的理論扣上大帽子,說這種再正常不過的人類需求是「偶像失格」、「欺騙粉絲」、「道德喪失」。

……

這難道不是戀愛禁止條例一紙條例和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所掩蓋的罪惡么?

將一個個少女在鏡頭前打扮成天使,卻又逼迫她們在鏡頭外做骯髒的勾當。不允許戀愛,卻又通過各種方式給作為搖錢樹的偶像做出來的枕営業、私聯甚至更為不潔的行為塗脂抹粉轉移話題。這不是恰恰自證了戀愛禁止條例的荒謬和無恥么?

說得更難聽一點,

憑什麼人家一個個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姑娘,就必須為了一些人那齷齪的慾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就要被這個產業所欺騙,成為一個個「完美」的「神」而不能擁有「人」的權利?

戀愛禁止條例,就是這種畸形產業生產條件和需求結構下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血淋淋體現。

為了產業的繁榮壯大就忽視勞動力的基本權利,還動員一切力量加以污衊,甚至不惜直接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定義為商品,用勞動產品模糊指代勞動者從而消滅她們人的屬性。這簡直就是19世紀話語體系下的扭曲理論。

我不反對認為偶像是販賣「夢想」的職業這種理想主義的觀點。但是如果受過一定教育的人,在面對偶像經濟的時候,依然認為「夢想」就是本人,而不是那一個個少男少女所扮演的「偶像」角色,這就是時代之可悲,而可怕的是這又恰恰是多數日本偶像經濟消費者的共識性思維。

日本的文藝界正在向著偶像化的泥沼里飛速滑行,音樂屆、演藝界甚至平面模特和舞台劇都在偶像化。這直接帶來的一大變化就是電視劇里的青年演員演的越來越爛,唱歌的假唱越來越多合成音樂越來越多,平面模特行業消失等等。如果真的是歷史的進程還則罷了,但是更多的只是貪婪的偶像業經營者枉顧商業道德的經營擴張而已。

背後的推手不僅僅是經營者,也有日本一個個把偶像物化的消費者。

顧客是上帝,但是顧客只能在挑選商販售賣的黃瓜這一層面上是上帝,而不是在賣黃瓜的商販和種黃瓜的農民這些人的其他問題上做上帝。

一個短暫的分割線。

從AKB以來,很多人產生了一個極其巨大的認識偏差,那就是偶像應該「親民」,而「AKB之前的偶像都是『高高在上』的,都是不『親民』的」。

山口百惠沒有握手會,看似「高高在上」。然而她離開了鏡頭之後,該怎麼生活還怎麼生活,該和同學修學旅行就去修學旅行,該去給家族墓地掃墓就去掃墓,該去百貨店熱賣商品前排隊就去排隊。不需要什麼口罩什麼墨鏡,該和三浦友和去鎌倉海濱就去海濱,即使被大家認出來也無所謂。鏡頭前的偶像和鏡頭外的她並不是矛盾的,因為在當時所有的她的飯和關注者都知道她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偶像,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不是高高在上,這叫公私分明

中森明菜在紅了以後也沒有握手會,但是在1983年到1988年她的輝煌時代里,每一年的生日Party都是與粉絲俱樂部的抽選幸運者一同度過(這個做法在花之82組裡是慣例),即使是如日中天的86年87年她也經常親自給一些粉絲來信寫回信,有時候甚至直接打電話給粉絲以表示對批評建議的感謝(南野陽子後來也這麼干過)。她和同期生的kyon2去吃夜宵也一樣大大方方。在她和近藤熱戀的時候,即使被媒體爆料說一同去溫泉也無所謂,而大家也覺得這很正常甚至應當被祝福。

「親民」的含義是像大家一樣生活。偶像的「親民」的體現絕不應該僅僅是租一個體育館整一個周末的握手會,本質上用「親民」為幌子賺夢想的錢。而是給這些一個個鏡頭前的天使在鏡頭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的可能

戀愛禁止條例本質上沒有把她們變得「親民」,而恰恰把無辜的少女送上了神壇。「偶像」本應該只是她們的職業,而絕不是她們「人」的屬性的替代品。

我更多的只是舉了女性偶像的例子,但是男性偶像亦然。被剝削的本質不會隨著性別的改變而改變。相比較於目前看起來仍然是自由競爭的女性偶像市場,男性偶像市場早在80年代的偶像浪潮中已經完成了J社一家壟斷全行業的壟斷進程。J社裡一樣不可能隨便戀愛結婚,但是J社的優勢在於一旦出了醜聞我只需要保持沉默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問題——因為它沒有競爭者,時間就是它掩蓋癥結最好的法寶。

一般人覺得這圈子烏煙瘴氣,可以不看這方面的電視節目和報刊雜誌;

媒體從業者看夠了這個產業的可笑,可以一辭了之離開娛樂新聞產業;

偶像運營的從業者受夠了矛盾世界的刺激,可以跑去投資別;

除了偶像之外的每一個個體都沒有什麼能力像好萊塢英雄一樣向扭曲的現實進攻,但是都有辦法選擇逃避。

但是那些被逼著簽了3年、5年賣身契的「商品」呢?她們又能去逃避么?她們能輕鬆支付的起幾千萬円的違約金么?

但是,

產業不是漫不見五指的,是有可能的希望的。

當產業自身意識到腫瘤可能會害死自己的時候,會嘗試自我治療。從今年年初以來的情勢來看,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可能。從AKB本身的內部革新,到乃木坂46對待老成員退役的態度和宣傳思路,再到欅坂46之類的新團體的驚艷出道,再到早安系、桃草之類的各種小行動,我覺得存在著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向著更加健康轉變的可能。

戀愛禁止條例不是因,而是果。

它是日本頹廢的社會現實和壓抑的思潮所影響而形成的。但是現實基礎的影響並非不可撼動,在偶像經濟面臨瓶頸期的當下,總有一天這個怪異的存在會被改寫。

當過去就是比現在要美好的時候,就不要遮住雙眼繼續欺騙自己。
推薦閱讀:

追"欅"小隨筆(一):從「サイレントマジョリティー(沉默的多數派)」淺談"欅世界觀"
朋友,儂手機壁紙要伐

TAG:日本音樂 | 日本愛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