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三件事
【小小財神】很久沒有寫文字了,今天打下這些字只是為了寫下最近的感悟,為什麼說產品經理既要有戰略的規劃,又要有戰術的執行,我覺得如此的3件事是產品經理的核心,很多寫產品經理的文章一直浮在第一個事情上,我覺得一定要寫上實際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才可以讓更多的產品經理接地氣。
產品經理的第一件事,定目標。
這件事在所有的產品經理的微博裡面都被人說爛了,總結起來就是幾點,
1. 做產品不是做功能,是解決用戶的痛苦。
2. 用戶的痛苦不是WANT,是NEED,用戶只會告訴你需要一輛快和舒適的馬車,不會告訴你需要一輛汽車,所以產品經理要深入的觀察用戶,提煉用戶的需求。
我覺得目前多數的情況是大家在這個定目標上沒有大的區別,微信和米聊都是解決人的溝通痛苦,分類信息最大的問題是信任問題,任何一個人只要在業界學習個一年半載,方向上的問題一定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為什麼有的產品成功了,有的產品沒有成功呢?關鍵在於第二點。
產品經理的第二件事,設計路線,解決方法。
產品路線設計是一件非常考量產品經理功力的事情,這裡面的方法論很多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個網站交到你手裡,是先做流量,還是先做用戶體驗;一個問答網站,是先提高問題數,還是先提高解答率;一個分類信息網站,如何在量和質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產品有的時候就像你追女孩一樣,追求兩個女孩往往失敗。產品在同一個時間段很難同時追求兩個目標,所以發展的路徑就是產品經理的第二件事,往往一個好的產品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核心目標,好的產品經理一眼看到目標路徑,我自問自己還是達不到,所以如果保障路線是正確的呢?
第三件事就變的對每一個產品經理都很重要。
產品經理的第三件事,確立衡量標準。
最近,張小龍的談話講到兩個問題,馬化騰一分鐘就可以變成用戶,微信從來不看數字。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的爭議,我覺得其實大家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是對衡量標準的認知問題。
雷軍也說過,「互聯網產品唯快不破」。 這句話沒錯,但是很多快公司也失敗了,怎麼樣才能保障快的有道理,快的有方向,這就是衡量標準的問題。
互聯網的產品永遠都是beta版,需要不斷的升級和完善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升級是有效的,那些升級是要快速修正方向的,整個團隊的快的方向把握在產品經理手裡,而產品經理和團隊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就非常重要。
例如,商業產品的衡量標準多數是RPM和客戶數,這個問題所以對商業產品經理變的非常簡單,任何一個項目都拿這兩個衡量標準進行評估。
最近我做用戶的產品經理,發現這個問題對所有的用戶產品經理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有人說用UV和PV評估不就可以了,但是在實際的運作中,UV和PV是個非常滯後的目標體系,所以基本上不可以用在快速的評估體系中。原來百度有個搜索質量評估體系,每周或者每個項目上線後評估一次,對PM/RD工作的指導性非常強,這就是一個好的衡量標準;張小龍的意思是在產品升級中,用馬化騰的感覺作為衡量標準,這也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在產品經理對項目組有絕對控制力的團隊中,對於團隊是個好事。但是往往產品經理的生存環境不是這樣的,需要團隊共同認知,是需要功力和時間的。
例如,我在做產品的時候,有時候拿跳出率,有時候拿停留時間評估,其實對團隊都是項目式的衡量標準,不是長期的衡量標準。對於分類信息而言,可能是列表頁的導出能力,或者給客戶帶來的銷售線索才是核心評估指標。
這樣的指標體系其實很難建立起來,我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好的衡量標準,但是如果一旦找到,團隊就進入快速迭代的周期了。
產品經理的三件事,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而言,每一點都很重要,所以這也是很多產品經理只做到了第一點沒有成功的原因,第二、第三點對於一個執行層面的產品經理更加重要。
推薦閱讀:
※一些古典互聯網思想的探討
※阿里高級產品專家和你聊聊「數據產品經理」 | Live 預告
※產品經理如何基於需求迭代產品(下篇1):產品設計的高內聚低耦合
※跟著賭場學做用戶體驗
※用戶運營如何做好用戶需求的建立?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