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上升是否有路?具體如何做?

現在都說,因為社會階層的固定,寒門上升已經無望。但是那些非常想上進的寒門學子,是希望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他們是否確定寒門上升真的有路嗎?他們具體要怎麼做呢?


酒精:寒門上升有路,寒門一出貴子必定天才

文 I 酒精

很久之前看了這兩篇文章:《寒門再難出貴子》,英國BBC紀錄片《56UP》,一直想寫點什麼,直到現在。

不管是《寒門再難出貴子》還是英國BBC紀錄片《56UP》,都只是想說明一個社會現象:社會階層固定,要想跨越,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們通過時間觀察那些孩子們所處的競爭環境所表現出來的現象,用這些現象去說明階層很難跨越。很多文學作品都在諷刺這種社會現象,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西遊記》。這個是社會大眾已經默認的事實。

但是,階層真的無法跨越嗎?這些文章寫出來,僅僅只是為了表達一個社會現象,讓所有的寒門子弟安於現狀,不思上進?還是希望當局足夠重視,盡量要給出一個公平的階層跨越機會?我希望提出了問題,最好能夠有相應的解決方案,不管是給那些真正想改變自己命運的寒門子弟,還是給規則的制定者。本文的解決方案,僅針對想改變自己命運的寒門子弟,僅供寒門子弟們參考。

寒門難出貴子,那麼何為「貴子」?是掌握了執政權利?是富可敵國?還是名滿天下?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認為「貴子」應該是能夠穩定滿足了貴子本人及親屬的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情況下,能夠在各自的領域裡面有一席之地並且有相應貢獻,並且生活幸福的人。不管是執政權利,富可敵國,名滿天下還是山區一個普通的支教老師,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和追求不同而已。

首先,我們需要相信一點:階層是可以跨越的,儘管它很難。

如果階層不可跨越,那麼朱元璋就不可能當皇帝;如果階層不可跨越,那麼就不會有王朝更迭;如果階層不可跨越,那麼就不會有李嘉誠。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受過高等教育的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多來自寒門的80後,已經在他們的領域做出了相應的貢獻(當然,大部分是開公司和做學術的)。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子的人。

我們覺得寒門很難出貴子,就是因為富家子弟可以從他們的父輩那裡繼承到相應的:權利,金錢以及知識,知識裡面包括為人處世(這個也是銀行行長覺得治國不行的原因),對社會的認識(這個是小胖能夠更好的把握相應機會的原因),價值觀,性格和人生追求。而社會上通過教育資源的壟斷,生長環境的限制,更加加劇了這種差距。寒門子弟通過正規渠道,是不可能在權利和金錢上面與富家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但是,知識是可以的,現在還沒有發明什麼高科技的產物讓富家子弟無需經歷學習就可以擁有知識和智慧,在這點上富家子弟和寒門子弟在同一起跑線。當然,我們應該感謝當年互聯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他讓寒門子弟接受和富家子弟一樣教育機會的成本迅速降低。而權利和金錢,是可以通過知識去獲得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道理就是這麼來的)。

那麼寒門子弟到底要獲得哪些知識?怎樣獲得那些知識?並且在什麼時候去徹底的進行這種改變?·

時間上,如果是邁進了高等院校大門的,那麼從步入大學那個時候開始;如果沒有邁入高等院校的,那麼從步入社會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呢?為什麼不是從小的時候開始呢?因為在這之前,一個孩子的家庭因素對孩子的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時候小孩子要做點什麼,基本上都是父母管束著,父母的文化,為人處世,是非判斷和價值觀又代表父母那個階層,這就更進一步的加深了階級固化。而從那個時候開始,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可以自己做主了。可能大家都看出問題了,既然小孩子的思想是延續的父母的思想,即使他開始可以自己做主了,那麼他的思想還是延續的他父母的思想啊。這個是寒門子弟跨越階層最大的難點,待會兒再說這個難點。

寒門子弟首先要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

很多寒門子弟的天資真的很差嗎?未必。不管是《寒門難再出貴子》還是英國BBC紀錄片《56UP》,裡面都提到一點:寒門子弟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他們連想都不敢想。寒門子弟的目標,就像海面上的燈塔,在照耀著寒門子弟一直向前。這個目標就像是一個企業的使命,指導企業的發展方向。那麼目標怎麼確定呢?我的建議是4點:

  1. 如果身邊有些有見識的人,讓他幫忙提點,確定一個目標;

  2. 如果沒有,那麼現在媒體上那麼多報道,在裡面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作為目標;

  3. 目標盡量不要更換(有志之士立長志,無志之士常立志);

  4. 這個目標盡量高一些。

這個目標最後能不能夠實現,真的不一定,但是這個目標可以讓寒門子弟在漫長枯燥學習奮鬥生涯中,不至於迷失自我。就像信仰一樣,信仰不能夠解決問題,但是在關鍵時刻,總能夠給人從心底上的鼓勵,以至於不迷失方向。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寒門子弟要讓自己置身於自己想實現的目標的那種環境中。

想念大學,那麼就考進大學;想做經濟學方面的科研,那麼就置身經濟學的科研圈子;想經商,那麼就進商人圈;……即使暫時進不去那個圈子,也要想方設法靠近。我身邊有兩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二本學校畢業,工作三年之後將自己放到了自己目標的那個高科技環境中,現在已創業成功6年,身價過億,80後。另外一個,沒念過大學,10多歲開始步入社會,同樣80後,現在是某個省那個領域做得最大的代理商,每年營業額千萬級別,有兩個可愛的孩子,生活幸福。置身在那樣的圈子中,可以減少寒門子弟學習的難度,能夠明顯的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裡,並且還能夠累積很多實戰經驗和相應領域的資源。曾經有位北大教授給畢業生的畢業寄語裡面,把這兩點說得特別透徹(很可惜,沒有找到原文)。

最難的是改變自己的既定認知,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者是整合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心理學》裡面有一句話:文化是幫助階層穩定的產物。

我身邊有個文化矛盾凸顯比較明顯的例子。他農村人,念了大學,後來做人力資源,和人開過工廠做業務。他告訴我說:和人開工廠做業務的時候,做業務的有些價值觀方面的事情(給回扣,和客戶喝酒,等等),他做不了,最後放棄了做自己開的工廠的業務,工廠關閉了。現在在世界500企業做人力資源經理。

一直處在一個環境中,是意識不到也體會不到文化的差異的,因為一致性,所以舒服。而從一個環境到另外一個環境,會明顯的感覺到文化的差異,而最明顯的差異就是:1、對世界的認知,2、對是非的判斷。我相信有階層跨越的朋友都會有很深刻的體會。在已經養成和已經培養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裡面,要根據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需要和人性挑戰,需要非常強的意志力,能夠接受長期的受打壓而不氣餒。

寫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我自己養成的習慣就挺好的啊,為什麼我的是錯的,別人的是對的。」在這裡,我不想說哪種習慣對,哪種習慣不對,因為在那個環境中,那樣子的習慣和文化是最恰當的。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寒門如何出貴子。那麼,我們就要以那些掌握了社會資源,在特定領域中有成就的那群人的習慣和價值觀來要求自己。當然,也可以說是,我們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那麼就按照那樣子的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在改變的過程中,一般需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識別到自己和自己目標的差異。

這些差異包括:是非觀,為人處世,知識體系,以及對整個世界的認知。把自己扔在自己的目標環境中,是識別差異最迅速的方法。如果不能在目標環境中,那麼就多了解那個環境中的一切。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大家可以對比下身邊的人,有沒有這一類。

其次,收集相應的目標群體的一些不同之處的解決方式。

我是這樣做的,他們是那樣做的;我認為華為的狼性文化很OK,他們認為google的開放式的輕鬆的文化更舒服;我認為只要把事情做好完成上級目標就行,他們認為處理好關係比完成目標更加重要,……這個階段,非常漫長,因為要真的非常明確自己和別人的不同點在哪裡,並且自己需要怎麼整合我自己的文化和別人文化的差異。

接下來,在自己的思維體系中,把所有的文化整合好之後,在行動上改變。

這個過程和上面的那個過程,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但是這個過程,都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面說一些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是因為他們能夠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認知,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世界。而他們拓展自己認知的渠道是多看書或者文章,最好是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差距,然後就多看這方面的書或者文章。

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寒門子弟在步入社會的前10年會鬱郁不得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時間需要差不多10年的時間。10年之後,很可能在他們所在的那個領域裡面一飛衝天。而且,這個過程是一個自己內在驅動的一個過程,很多問題必須要自己想明白,要了解人性,了解社會,對自己做一些在內心裏面認可但是又反人性的事情。經過了這一過程的人,內心都非常強大,自制力強,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從內在自我認可,把自己變成發動機,因此幸福感爆棚。

心理學中曾經說過: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的態度與他是否做那件事情的關係不大,而與人和人所處的情境關係更大。

寒門子弟是在用自己的內心對抗生長的環境和情境,而且還要堅持向善,不隨波逐流,並且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達到目標。富家子弟只需要隨著他所處的環境按部就班的發展即可。這個才是階層固化的最本質的原因。但是真正長久幸福的人,是對自我非常認可的人(哈佛大學某教授關於幸福的研究論文)。而關於幸福,寒門子弟和富家子弟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最後,我想把威斯敏斯特教堂這樣一塊墓碑上的文字,獻給所有想經歷或者已經經歷上面過程的所有人。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 END -

酒精不喝酒,喝茶

下一篇:

酒精:消逝的文化與奇葩的90後 I 營銷

酒精:一個愛好交朋友的人,一個失敗經驗多過成功經驗的人,一個偶爾寫寫文章的人。所寫的文章,跨度比較大,涉獵比較廣。要是大家喜歡寫的文章,可以長按下圖關注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戩榖壺言:井然有序的筋紋器-寫給紫砂新生
太平年,年太平
陪孩子看圖書:《爾雅》,古代的百科全書
讀圖,走過定窯興衰(系列之一)
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中的女神到底是誰?

TAG:家庭 | 社會學 | 人才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