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分別是執持佛法增長我見 還是循序漸進有所開悟?

在世俗中 我好像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和認識 換句話說 好像一直在遊離這個思想 沒有固定在世間的法中 比較逃避現實 有些厭世的心態 少無適俗韻 從小的時候我就對世俗沒有一個概念 人際關係的虛與委蛇 這些都不是我熱衷的 甚至儘力去逃避的 接觸到佛法 覺得開明通透很多 精神上有所庇護 好像找到了寄託 但人仍處在這個世俗中 儘管有父母庇護 沒有刻意去尋什麼生技 但人越長越大 這個我仍是不清晰 於世俗違和 自然沒什麼人際關係 不想刻意去造作 不知這算是逃避否 如果刻意去造作 每天心神不寧 好像一切都很違心 現在不知該怎麼辦 好像是這世間孤獨的風


有位大德有句名言——煩惱不減少,學佛沒學好。

學佛就是為了對治煩惱。

煩惱從哪兒來?從我執來。

我執怎麼破?

為啥佛把緣起偈又叫法身偈?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一切都是因緣來的。

連當下這個我都是因緣來的。

我的身體,我的想法,我的意識,我的念頭。

一切切看得見摸得著想得明白的東西都是因緣來的。

那麼哪個又是我呢?

身體是四大假合的,意識是六塵緣影的。

從物質的我到意識的我,都是因緣來的。沒一個是真的,

所謂的我,也沒有一個住處和居所。

所以生啥氣呢?煩惱啥呢?

對境現前,就是業報現前。

遇緣即應,隨緣而動就是了。

只要不煩惱,只要不生氣,只要不臉紅脖子粗,只要不大聲叫喚。

越來越不把事情當回事兒,越來越不容易生氣也不容易高興了……

這學佛就學對了。

否則,嘿嘿嘿,你懂得……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云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坐已告曰。

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念。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大人八念者。謂

道從無欲 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 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 非樂聚會。非住聚會 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 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 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 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 非愚痴得。

道從不戲 樂不戲 行不戲。非戲 非樂戲 非行戲得

云何道從無欲 非有欲得。

謂比丘得無欲 自知得無欲。不令他人知我無欲。

得知足 得遠離。得精勤 得正念。得定意。得智慧 得不戲。自知得不戲。不欲令他知我無欲。

是謂道從無欲 非有欲得。

云何道從知足 非無厭得。

謂比丘行知足。衣取覆形 食取充軀。

是謂道從知足 非無厭得。

云何道從遠離 非樂聚會。非住聚會 非合聚會得。

謂比丘行遠離 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俱遠離。

是謂道從遠離 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云何道從精進 非懈怠得。

謂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恆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舍方便。

是謂道從精勤 非懈怠得。

云何道從正念 非邪念得。

謂比丘觀內身 如身。觀內覺 心 法 如法。

是謂道從正念 非邪念得。

云何道從定意 非亂意得。

謂比丘離欲 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游。

是謂道從定意 非亂意得。

云何道從智慧 非愚痴得。

謂比丘修行智慧 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

是謂道從智慧 非愚痴得。

云何道從不戲 樂不戲 行不戲。非戲 非樂戲 非行戲得。

謂比丘意常滅戲 樂住無餘涅槃。心恆樂住歡喜意解。

是謂道從不戲 樂不戲 行不戲。非戲 非樂戲 非行戲得。

諸比丘。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後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

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 剃除鬚髮 著袈裟衣。至信舍家 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游。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真。

是時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羅呵心正解脫 得長老上尊。則於爾時而說頌曰

遙知我思念 無上世間師

正身心入定 乘虛忽來到

如我心所念 為說而復過

諸佛樂不戲 遠離一切戲

既從彼知法 樂住正法中

逮得三昧達 佛法作已辦

我不樂於死 亦不願於生

隨時任所適 立正念正智

鞞耶離竹林 我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 無餘般涅槃


你的文字敘述的就很混亂,這說明你的內心其實就是混亂的,你其實在拒絕心靈的成長?逃避成長,因為成長對你而言是痛苦的,是需要你付出代價的。父母成了你的避風港,佛法成了你的港灣。每個小孩來這個世界都會覺得世界是美好的,當他看見世界和人心的醜陋時,他是完全有可能產生厭惡之感的。我不知道你的厭世跟這個是否有關,但正因為人心的虛偽,我才要努力從中超脫出來,一味的拒絕排斥並不能解決你的心灰意懶。只要面對它,進入它,處理它,超越它,你的心靈才會得到養分。這是每個人心靈的走向,你當然可以一直逃避,但你會發現你永遠無法心安。


問:如何分別?是執持佛法增長我見? 還是循序漸進有所開悟?

答:

接觸佛法,進入佛門的人,一開始都會迷惑不解,該怎麼去學習佛法、斷煩惱、證菩提呢?

網路上的朋友和同修,都會提供各種很多的書籍和課程資料,然而你很難理解,甚至會做出錯誤結論。

這都是一個根本的原因所導致的.........沒有一個讓你信賴的老師!

從最初學佛開始,至少十五年,不能離開老師的教導和輔助!

你得遠離知乎,遠離網路,去附近的寺廟,去實實在在地接觸那些......全心奉獻的佛友!

去聽聽他們的心得,思維他們的快樂,感受一種信仰的偉大,體驗心靈的寧靜!

慢慢地,你會遇見自己的老師,他會出現。

你的渴望,你的真誠,會讓十方諸佛為你挑選一個適合你的老師出現。

遠離網路,遠離知乎,遠離手機!


謝邀。 人在江湖,不全由自己。是否社會人或宅男女,不一定都是自己決定,且它與學佛進步關聯不大一一一一人人都可學佛!

執持佛法,肯定是種增益, 但它對治著一切亂七八糟的增益, 是擇善固執。 如果(真)沒有亂七八糟需要對治, 佛法也是多餘的東西。 所以是不是需要,看個人情況, 雖然幾乎人人都需要, 但也否定不了有人就是可以一鍋端。 補一句,很多自覺一鍋端的,其實不是。所以禪門大德有雲「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學佛修行是向內修心,要找的是自己本來就寂靜的真我本性。看不見自己的寂靜真我,就是因為我們一直都習慣向心外去求,向心外去尋,忘記關照自己的內心。

找個安靜的地方,這個安靜的地方也是心外之物,安靜的地方並不能讓我們的心也安靜下來。來到吵鬧的地方也是外境,如果心不隨吵鬧走,那心同樣是安靜的。所以處於什麼環境對於修行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環境中能保持警覺,能時時刻刻不忘回頭體悟自己不動的內心。


以下回答分享,僅僅一家之見,如有助益,乃君之所悟,非關本人:

很好分別,站在上座部的立場角度,你的貪嗔痴等等煩惱在與外境接觸時,有多減少?煩惱痛苦有多減少?

站在大乘菩薩道的立場角度,除了以上的,還要看看自己的利益眾生之世俗菩提心,有多少?心量有多寬廣?

最後,自己的智慧,

站在佛教經論的立場角度上,是否契入經義,能不依靠任何外緣,而通達上下內外一切佛法經義?

站在外境利他的立場角度,能否圓融一切而不是一味的經論一味的三字經一味地棒喝一味的製造個人崇拜一味地吹噓自己,方便善巧地利益對方。


未起之惡不起,已起之惡令斷,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增長。

佛所呵者為惡,佛所贊者為善。


先守戒再修禪定,沒有禪定基礎而談開悟去我執是戲論,是小孩玩家家。


你要真精進的話,念佛、參禪、禪定、布施,哪一項都夠把時間塞滿了,每天都是目標明確的,真修行人有疑惑也是對法理和實踐的疑惑,而不是自顧自的悲春傷秋,整天的腦子裡我這樣我那樣的而又什麼都不做。所謂上報四重恩,你報了哪個了?

建議你有條件的話,找個好的心理醫生對自己的思維疏導疏導,越早越好,並且開始鍛煉身體,結交好友,孝敬父母,不要老上網敲字。


推薦閱讀:

沒有了知諸法因緣的人,應該怎樣修行才能了知?
自依住,自己做自己的依靠
下一個佛(未來佛)是彌勒佛,現在修行的人又如何成佛?眾生皆有佛性,不也白搭么?
常聽人說,「禪宗加凈土,猶如戴角虎」。可凈土是要信,禪宗就是要疑。該如何把握?如何實修?
阿彌陀佛!請問,自覺罪業深重,願發心懺悔,念什麼經消業最徹底?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