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死情感都能放下,可如何放下疼痛?

說服自己放下,可是比如說燙水洗腳的時候一下放下去還是堅持不住,佛陀正常情況下也會背疼吧?因為這是我們的本性吧?除非他禪定的時候。所以說我們是該相信自己的本性痛就是痛,不痛就是不痛也算是放下呢,還是不執著於疼痛呢?真正來了過後確實還是忍受不了呀。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蘭陀竹園,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一般人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

有修有證的聖弟子,也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他們之間,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呢?」

比丘們請求道:「世尊!您的教說,是我們學習正法的根源,也是我們學習正法的嚮導與依靠,請世尊為我們解說,讓我們遵循您的教導來實踐吧!」

世尊說:「比丘們!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禁不住地生起悲傷憂愁、痛苦怨嘆,繼而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

這時,有兩種感受會交相增長蔓延,那就是『身受』與『心受』。這種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

怎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一般人的無知,讓他們歡樂時,就縱情享樂,成了欲貪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

痛苦時,則生氣不悅,成了瞋恚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

在不苦不樂時,則渾沌不明,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餘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舍離等,沒有真切如實的證知,成了愚痴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

這樣,當他快樂時,就被快樂所牽絆;

痛苦時,就被痛苦所牽絆;

連不苦不樂時,也被不苦不樂牽絆著,這就是深陷貪、瞋、痴;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牽絆的一般人。

比丘們!有修有證的聖弟子就不一樣了,當他們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不起悲傷憂愁、不痛苦怨嘆、不憤怒迷亂,所以不會失去理智。

這時,他只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沒有『心受』。這種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

當他們有樂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欲貪煩惱的奴隸;

有苦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瞋恚煩惱的奴隸;

在不苦不樂時,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餘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舍離等,能真切如實的證知,不會成為愚痴煩惱的奴隸。

這樣,當他有樂受時,不為樂受所牽絆;有苦受時,不為苦受所牽絆;不苦不樂時,也不會被不苦不樂所牽絆,這就是解脫了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牽絆的聖弟子。」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多聞於苦樂,非不受覺知,

彼於凡夫人,其實大有聞。

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

苦樂二俱舍,不順亦不違。

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傾動,

於此一切受,黠慧能了知。

了知諸受故,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永處般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教說「放下」,是指明了事物的一切,從而不生執著。

就像暗室里有條繩子,你以為是蛇,從而心生恐懼。

如何放下這個恐懼?就是打開燈,看清它的模樣。

而不是在不明不白的時候,認為鼓足勇氣就是放下恐懼。

疼痛於凡夫而言,是一條蛇。

於覺者而言,是一條繩子。

他們用覺照真正看清了它的苦,它的無常,它的無我,

包括它的涅槃。

所以覺者的心不會因此起一點波瀾,

哪怕這種疼痛是致命的。

佛陀過去世為忍辱仙人時,被節節肢解,

他並不是用超人的意志去忍受,

而是沒有執著於疼痛。

人可以放下很多事,

但要想更進一步,

必須經過對心的修行。


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 無儒童。無作者 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法不生。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陽焰。一切煩惱貪愛集生。前際後際 無我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補特伽羅 無意生 無儒童 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行不轉。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芭蕉。體不實故。於芭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幻化。顛倒集生 此幻化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夢中。見諸色相非真實故。於此夢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谷響。由緣生故。於谷響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影像。隨諸業惑之所顯現。此影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浮雲。聚散無定 體非究竟。此浮雲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電光。剎那變滅。此電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虛空。離我我所。於空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愚聾。無所覺知又如草木 牆壁 瓦礫 諸非情物 無所覺知。而此愚聾非情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諸行。皆流轉故亦如風鳶假緣和合。此諸行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皆是虛假。一切不凈之所積聚。此虛假法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如鏡中像。隨物顯現 旋有旋無。是破壞法。此鏡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苦井。老病死苦 四蛇二鼠 交相侵迫。此苦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無實邊際。浮塵之根 死法所侵。乃見邊際。此邊際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舍利子。蘊處界法亦復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內心堅固真實相應。永不墮於貪愛法中。若墮貪愛。無有是處。於貪愛法真實厭離


謝邀。

我們的意識可以分為三個狀態:夢境,清醒,覺悟。

如果你的意識處於夢境中,感覺到傷心,感覺到疼痛,經歷各種事情。但是只要你從夢境中清醒過來所有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同樣的,如果你的意識可以從清醒狀態下達到覺悟,所有的一切也會煙消雲散,雲淡風清。

而始終貫穿這三個狀態的是我們的肉體。好比,小時候在夢境里尿尿,在現實中也就是尿床了。所以要覺悟就要照顧好我們的肉體。西藏密宗有的佛像手裡會拿著骷髏頭的拐杖,這其實是一種表法,雖然我們的肉體最終是白骨一堆,但是也是支持我們達到彼岸的拐杖。

我們覺得我們把生死感情放下了,可以其實呢只是在得不到的情況下的放棄。

你也提到了禪定。真正的禪定是沒有出入之說的,也就是楞嚴大定。時時在定中。釋伽以身飼虎的故事就是他在楞嚴大定中只有大慈大悲,哪怕是以自己的肉身喂老虎也是無怖無痛的。這同時也是一種表法,我們當然只能當故事聽聽而沒有這個能力去做到。

痛苦讓我們不甘於現狀(無論是肉體還是心靈的痛苦),讓我們去找尋解決方案。以我們的本事還遠遠達不到以念佛來應對並且馬上解決我們的種種煩惱的地步。

所有努力吧少年,不要抱有幻想。


禪宗的要求很高,不妨先以唯識或中觀為敲門磚而入,你的問題在於沒有弄清煩惱障中的俱生我執與遍計我執,生死與情感為遍計分別我執,五蘊身之疼痛苦為俱生我執。

佛的境界早已解脫煩惱所知二障,豈能如凡俗所知?凡俗妄推佛境,極不應理也。

自勸放下生死情感,也未必為真,譬如讓你一個人搬到古墳堆亂屍崗中住一輩子生活,可以敢去嗎?都是空頭狂言自欺欺人也。如果自勸能解脫,何需佛陀示現苦行後之發願禪定?你又何需學佛?學心理學即可。

故口頭空言解脫不了你的生死,猶如六祖雲,"善知識,世人終日口誦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

故要解脫生死情感疼痛,唯有實修實證一途。


推薦閱讀:

我是一名同性戀,想找到真愛,最好爸媽能認可。佛法里有辦法嗎?我可以去做。?
我師父說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內心的悔悟、斷惡和修善
我師父說丨七分做事,三分觀心
為什麼南懷瑾有這麼多學佛的人崇拜?
比丘記事:出家人通過受戒獲得戒體

TAG: | 道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