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對魯迅的評價為何褒貶不一?

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先生說:「魯迅是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世人都成了王朔不好,但都成了魯迅也不好——那會引發地震!」王蒙隨後又說:「我們的作家都像魯迅一樣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見得。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王蒙所說的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他的小說被大量拍成電視劇、電影。調侃是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王朔在《我看魯迅》一文中說:「老實講,當時很容易崇拜個誰,《艷陽天》我都覺得好,但是並沒覺得魯迅的小說寫得好,可能是因為那時我只能欣賞戲劇性強和更帶傳奇性的作品,對人生疾苦一無所知,抱著這樣自我娛樂的心態看書,魯迅的小說就顯得過於沉悶。相對於北京孩子活潑的口語,魯迅那種二三十年代正處於發軔期尚未完全脫離文言文影響的白話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讀起來總有些含混,有些字現在也不那麼用了,譬如把"的"一律寫做"底",好像錯別字似的,語氣也變得夾生。這就是大師啊?記得我當時還挺納悶。再後來,閱讀的經驗增加了,自己也寫了二十年小說,對小說也不簡單地用明白流暢情節生動當唯一標準了,我要說,魯迅的小說寫得確實不錯,但不是都好,沒有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說魯迅的小說代表中國小說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實。」

1961年,夏志清出版了《近代中國小說史》,其中對魯迅評價比較低,「大體上來說,魯迅為其時代所擺布,而不能算是他那個時代的導師和諷刺家。」捷克著名漢學家雅羅斯拉夫·普實克曾寫書評《中國現代文學的根本問題和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批評夏志清《現代中國小說史》的分析方法不夠「科學」,文章指出其他所有現代作家都缺乏魯迅之所以成為魯迅的特點:「寥寥數筆便刻畫出鮮明的場景和揭示出中國社會根本問題的高超技藝。」夏志清撰文反駁,這兩篇長文都刊在布拉格東方研究院的雜誌ArchivOrientalni上,現在已經成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必讀之作。

日本文學評論家、中國文學研究家竹內好說:「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竹內好畢業於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科,後作為自由職業者專門從事著述活動。著有《竹內好全集》17卷、《魯迅》、《中國革命的思想》、《新編魯迅雜記》等作品。其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魯迅研究,以魯迅研究為基礎,他介紹了孫文、蔡元培、毛澤東等人的思想和傳記,以雜誌《中國》為基地,連載《為了了解中國》等啟蒙文章。

郭沫若先生說:「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而胡適卻幽默地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蔣夢麟,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也是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蔣夢麟關於教育方面的論文,大部分寫於「五四」前後。他站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立場上,批判封建主義的「牧民教育」,反對德、日的軍國主義教育,提倡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平民主義教育。他說:「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只為了好玩,舞文弄墨,對舊禮教和社會現狀挖苦諷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蘇雪林,原名蘇小梅,她筆耕不輟,被喻為文壇的常青樹。活躍在「五四」前後文壇上的許多作家及其作品,蘇雪林都一一進行論述。由於歷史的原因,或褒或貶,不免失之偏頗,一些過火的言辭也時而流露於筆端。「魯迅的心理完全病態,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簡直連起碼的『人』的資格還夠不著。但他的黨羽和左派文人竟將他誇張成為空前絕後的聖人,好像孔子、釋迦、基督都比他不上。青年信以為真,讀其書而慕其人,受他的病態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個個都變成魯迅,那還了得?」

中外名家對魯迅的評價為何褒貶不一

中外名家對魯迅的評價為何褒貶不一

中外名家對魯迅的評價為何褒貶不一


推薦閱讀:

魯迅當怎樣痛罵胡適的?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漸漸從課本里移除了?
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有什麼樣有趣的故事?他都教會了魯迅什麼?
魯迅寫閏土是想表達什麼情感?
只有loser才總是抱怨他們已經儘力了

TAG:文學 | 歷史 | 魯迅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