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知道自己處於見道位?見道位的決定標誌是?

南公說,見道不難,修道難;修道不難,證道難;證道也不難,行道難啊!真的能以大慈大悲來入世、來行道是很艱苦的事,唯有大菩薩才肯犧牲自我,因此行道是最難的,《華嚴經》最後也提出「普賢行願品」來證明。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處於見道位?見道位的決定標誌是?

請師父明示,頂禮合十。 @法嘉宗智


這個話題其實我很早就想說了。

我原先以為,自己證沒證果有沒有禪定,難道心裡沒點數?後來見過了太多的(自以為是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地二地三地八地菩薩後,才發現一些人還真沒數。

下面就是否證果以及如何檢驗自己是否證果,略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是分隔線—————————————

見道分解脫道的見道和佛菩提道的見道

如果是解脫道的見道,也就是取證初果須陀洹,那麼見道的果德有如下的一些硬性標準,缺一不可

《瑜伽師地論》:

1、謂證如是諦現觀故,獲得四智 。謂於一切若行若住諸作意中善推求故,得唯法智,得非斷智,得非常智,得緣生行如幻事智。

2、若行境界由失念故,雖起猛利諸煩惱纏,暫作意時,速疾除遣;

3、又能畢竟不墮惡趣;

4、終不故思違越所學,乃至傍生亦不害命;

5、終不退轉,棄捨所學;

6、不復能造五無間業;

7、定知苦樂,非自所作、非他所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無因而生;

8、終不求請外道為師,亦不於彼起福田想。

9、於他沙門婆羅門等,終不觀瞻口及顏面。唯自見法、得法、知法、證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緣;於大師教、非他所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

10、終不妄計世瑞吉祥以為清凈;

11、終不更受第八有生,

12、具足成就四種證凈

……

復次,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時,當知即得十種勝利。何等為十?

一者、於四聖諦已善見故,說名「見法」。

二者、隨獲一種沙門果故,說名「得法」。

三者、於已所證能自了知「我今已盡所有那落迦、傍生、餓鬼,我證預流。」乃至廣說。由如是故,說名「知法」。

四者、得四證淨。於佛法僧如實知故,名「遍堅法」。

五者、於自所證無惑。

六者、於他所證無疑。

七者、宣說聖諦相應教時,不藉他緣。

八者、不觀他面,不看他口,於此正法毘奈耶中,一切他論所不能轉。

九者、記別一切所證解脫都無所畏。

十者、由二因緣隨入聖教,謂正世俗及第一義故。

總結一下:

1、初果見道,這是自知的事情,不存在這自己證果但是又不太確定的事情。

2、聲聞見道,其本質上是指斷除薩迦耶見、疑見、戒禁取見等,悟入四聖諦。悟入四聖諦後,會有一些列的智慧衍生出來,比如說會獲得對佛法僧戒的四種不壞凈信,會對於自己的果證毫無疑惑對於他人是否證果也能毫無疑惑。能隨自己的體驗宣說因緣法而不必假借經教和善知識的說教等等。

3、自知永不墮三惡道。

4、宣說如何悟入四聖諦、因緣法、薩迦耶見相貌、見道後的自住境界等等諸法要時,並不藉助於經教,隨自行體驗即可宣說。

5、對於如何成就阿羅漢清晰而明了,幾乎不必藉助於外緣和他教。

6、住在初果見道的果中,其心境和行為類同三果。如果不住在其中,狀如凡夫。

7、因為四證凈,對於佛法僧三寶無疑。對於佛教和非佛教一眼能夠辨識而無疑惑。對於哪些行為能夠導致解脫哪些行為不能導致解脫清晰而無疑惑。

8、每一念都能照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對於所有言行造作能夠導致後有還是沒有後有,能夠清晰地照見而無疑惑。於一切處、一切時照見無我而沒有絲毫的疑惑,若有一絲一毫的疑惑或者遲疑都不算見道,而是在四加行位。

9、對於自己的證境無絲毫疑惑,任何層面的否定都不能動搖其對自己所證的篤定。此時他對於佛法的信心是前所未有的,是凡夫無法比擬的。

10、煩惱會減輕很多很多,不僅僅是斷三結那麼一點點,而是非常非常的多。解脫道見道斷三結只是略說,實際上依附在薩迦耶見、疑見、戒禁取見之上的其他煩惱都會隨之斷除,具體描述起來也猶如汪洋大海那麼多。

11、只要願意,一定程度的精進和努力即能取證阿羅漢。對於阿羅漢,只是時間的問題,並無方向問題。

12、見道後的自住境界是這樣的:見就是見,聞就是聞,覺知即是覺知。唯有五蘊、唯有因緣、唯有諸法,而不見有「我」、「身」、「他人」等執取。能夠清晰地照見諸法剎那生,剎那滅盡。能夠念念照見自他如何在諸法上集起後有

13、即是是初果的果德,詳細說來也說之不盡。

所以,自己是否成就聲聞見道,以上面的標準一一檢驗,想必部分同修應該清楚自己是否見道了。如果還是無法確定是否見道,那看一看下面這段,或許有些啟發。

《瑜伽師地論》卷34:

彼於爾時,其心似滅而非實滅,似無所緣而非無緣。

又於爾時,其心寂靜雖,似遠離而非遠離。

又於爾時,非美睡眠之所覆蓋,唯有分明無高無下奢摩他行。

這裡描述的是見道前幾個剎那的心境,即過了這幾個剎那,就是見道了。所以如果覺得自己已經見道了,那麼看一看這段文字,這樣的體驗說的是什麼?自認為證果的,心裏面有數沒數?

對於教下的菩薩的見道,略說有幾個硬性指標

1、須經歷一大阿僧祇劫積累六波羅蜜

2、體悟生空真如,斷除相應的分別我執。

3、體悟法空真如,斷除相應的分別法執

4、須具備四禪禪定

5、成就十無盡大願

……

廣說如《華嚴經·十地品》中初地相關部分。所以,對於自己是否成就菩薩見道,想必略看了上面幾條,一般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吧。

順便吐槽一下,最近這些年不知道怎麼地,越來越多的人說自己證果、開悟、證得禪定等等,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僅僅是獲得了一定的體驗。對於這種體驗他非常的篤定,因為這畢竟是親自體驗的,絲毫沒有作假。可是如何衡量和看待這種體驗,卻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一部分人對於佛教里的果證沒有具體的了解,把自己在實際練習中的獲得的殊勝的體驗,冠以「見道」、「證果」等。並且這些人因為真實的體驗,對於他人的勸慰絲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我自己證果的淡定中。

還有一些純粹就是被忽悠了。如某年某月某日我去拜見某活佛的弟子,與該師兄交談中,他反覆提到自己已經斷我見證初果的。我按兵不動繼續問,那既然是這樣,請問下一步打算怎麼辦?他一句話害得我噴了一口老血:下一步想修一下禪定,做一下四皈依的加行。

所以,修行人有體驗是好事,但是如何把你的體驗全方位弄清楚,並用佛教的果證體系去衡量你的體驗,這是個技術活。

那如何檢驗自己所證是否屬實呢?我覺得方法有二:

一,依止經教+智商。

二,禪宗慣用的方法:勘驗+燈錄,勘驗就是手把手檢驗,燈錄那是接受全天下人的檢點。


您先容我好好修,等我見道了,再來告訴你……


佛告諸比丘。

如來於初夜時默然而過。

於中夜分安慰大眾令生歡喜。

至後夜已喚五跋陀羅而告之言。

汝等應知。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

一者 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

二者 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

比丘汝等當舍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諦聽常勤修習。何謂中道。

正見 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 正定。

如是八法名為中道。

佛告諸比丘。

有四聖諦。何等為四。所謂

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證苦滅道諦。

比丘何等名為苦聖諦。所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蘊苦。

如是名為苦聖諦。

何等名為苦集聖諦。所謂

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

如是名為苦集聖諦。

何等名為苦滅聖諦。所謂

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盡此一切。

如是名為苦滅聖諦。

何等名為證苦滅聖道諦。

即八聖道。所謂正見乃至正定。

此即名為證苦滅聖道諦。

復告比丘。

如是苦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集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集滅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比丘。如是苦滅證道。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苦應知 集應斷 滅應證 道應修。

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

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 生眼 生明 生遍 生慧 生光。

復告比丘。

我先未見四聖諦。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正智未生。我從證見四聖諦法輪已。心得解脫。慧得解脫。不復退失。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出梵音聲。如是梵音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量劫來修習真實。不假於師自然而悟。發是妙聲。語憍陳如等言。

眼是無常 苦 空 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命。猶如腐草。雜土為牆危脆不實。

如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憍陳如。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體性。離常離斷猶如虛空。雖無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

憍陳如。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愛為水潤漬因緣眾苦增長。若得聖道證見諸法體性皆空。即能永滅如是眾苦。

憍陳如。由彼分別不正思惟而生無明。更無有餘為無明因。而此分別不至無明。

復由無明而生諸行。而此無明不至諸行。

乃至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為世間因。更無有餘能為其因。

雖生諸法而因不至法。竟無我人眾生受者。舍於此身而至彼蘊。

如理思惟無所分別。即滅無明。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

若能如是於蘊界處了悟因緣。爾時得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如是甚深微妙之法。非諸異道所能了悟。

爾時世尊為憍陳如。三轉十二行法輪已。憍陳如等悉了達諸法因緣。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即於是時三寶出現。婆伽婆為佛寶。三轉十二行法輪為法寶。五跋陀羅為僧寶。

佛轉法輪時六十拘胝欲界諸天。八十拘胝色界諸天八萬四千人。皆悉遠塵離垢得法眼凈。


見道有真見道與相見道,見道位從七住位一直延續至初地入地心才能圓滿,七住位親證第八識乃真見道,至初地入地心前都屬於相見道位,初地入地心乃見道之通達位!初地住地心開始進入修道位!&<菩薩瓔珞本業經》

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發三菩提心。有恆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凈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佛子。吾先第四天中廣開此凡夫十向法。今在此樹下略說法要。汝諸人等善自受行。 南無阿彌陀佛!


依南師的大根性,當然見道不難了。可是誰有那麼利的根性啊?想見道,你總要見性吧,不見性如何見道呢?怎麼能做到悟後起修啊?

見性的標準很簡單,看看戒定慧修的怎麼樣了?或者《楞嚴經》完全通達,無需別人講,全能了達。這就見性了。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吃虧是福,是因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有了更高的標準
佛教中如何定義善?
量子壇經:第018講: 為什麼人人皆是佛?
貪著五欲就是刀口舔蜜
在網路遊戲里殺人放火偷菜,有過失么?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