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1、爭的是法統。法統(legal foundation of the domination)又稱正統、道統,按照現代政治學的定義,是統治權力的法律根據,是指導法律實踐活動的總體精神,即法律實踐活動所要實現和維護的價值。按照中國古代的觀念,就是在出現國家分裂或叛亂,出現多集團割據、對峙的情況下,應該由誰來代表國家來進行統治,誰才是「真命天子」。

2、為理想獻身。諸葛亮的出世始於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而他甫一出場,便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對劉備和盤托出,這便是流傳千古的《隆中對》。其中提到「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佔據荊、益二州,與曹魏、孫吳集團首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後結好孫吳,乘天下大變之時,由宛洛、秦川分路北伐,滅曹興漢,完成統一事業,這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大規劃,也是諸葛亮畢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報復。既然諸葛亮選擇了劉備集團,選擇了以曹魏為對手,那麼政治理想的驅動,就不能不促使他堅定不移的從事北伐事業。

3、要信守承諾。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已經超越傳統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同時具有親密的同志、朋友關係,是一種「魚水」關係(劉備語)。劉備需要借用諸葛亮的智慧與戰略,諸葛亮則需要倚靠劉備的實力與人望,共同來完成艱巨的北伐事業。是共同的政治理念將他們結合到了一起,也決定了二人相似的政治命運。劉備建國後不久,便與孫吳開戰以爭奪荊州,其真正的原因絕不是為了報關羽、張飛的私仇,而是為了「跨有荊、益,保其岩阻」,建立兩路伐曹的基地,實現《隆中對》中提出的政治抱負。然而,劉備驕兵致敗,黯然辭世於白帝城,臨終前只能將未竟的北伐事業與兒子託付給了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傳統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深受知遇之恩的諸葛亮滿懷忠君愛國思想,自然責不旁貸的接過先主未竟的事業,畢其一生以實踐之。所以,即使在「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天下存亡之秋也」的時候,諸葛亮依然不敢懈怠,不敢荒廢,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從事北伐事業。因為,他不能有負於主人的寄望,不能有負於一個親密戰友、朋友、同志的囑託,更可況這更是兩人共同的政治抱負!

4、忘戰則必危。諸葛亮之所以執意其北伐事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簡單來說便是想以戰養軍,以戰求和。我們看四川這個地方,四周有山川之阻,境內則是一個大平原,土肥水美、物產豐饒,著實是一個四塞之國、天府之國。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民,一般只要沒有大的戰亂,便可以過上一種富足、自保的生活,沒有多少向外擴張的動力。

5、時運不我待。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從事北伐事業,每每碰壁之後也不改本心,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希望通過主動出擊來製造曹魏的內部動亂,尋找可以實現突破的機會,在一個時運不我待的局面下來爭取改變的方式。



諸葛亮在歷史上被評價的地位相當高,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忠臣一名。

我至於他為何執意要北伐,這應該源於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

當年的諸葛亮雖說非常出名,但是能夠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劉備,更是誠意可嘉。

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說,劉備就是那個伯樂,而諸葛亮就是那一匹千里馬,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所以說,第一個原因是諸葛亮為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而後諸葛亮出山,除了劉備,關羽和張飛對於這位諸葛丞相併沒有太多的好感,於是百般刁難,但劉備卻對諸葛亮深信不疑,事實證明,劉備確實非常有眼光,他沒有看錯諸葛亮。

所以說,第二個原因就是諸葛亮為報劉備的信任。

劉備快要去世前,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諸葛亮,並且時刻關心蜀國的安危,為了實現劉備的願望,為了蜀國能夠發展的更加強大,諸葛亮多次選擇出山。

這就是第三個原因,託孤重任難辭其咎。



1 因為諸葛亮對劉後主的失望,雖說諸葛亮盡心儘力輔佐阿斗,但是他心裡承認阿斗也是扶不上牆。他在世還好說,一旦他去世那麼按照阿斗的能力,蜀國很快會被魏國吃掉。那還不如在有生之年先吃掉魏國,讓阿斗做一個太平皇帝,給他以後鋪好路

2 因為蜀國是三國當中建立最晚的一個國家,本來土地就不夠,如果不爭取一些土地,無法和曹操對抗

3 當時劉備是以恢復漢室為由建國,而諸葛亮在那個時候怕後主劉禪無法完成劉備的遺囑開始北伐

4 當時諸葛亮七擒孟獲,又休養了一陣子,再加上和東吳一起,認為自己已經可以與曹操對抗,所以才開始北伐,但結果卻沒有和諸葛亮所想像的一樣

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其實我對這事也不太了解,我只是看了幾遍三國演義,寫不好的話還請各位幫我改正一下



諸葛亮在明知「益州疲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毅然決然的進行了北伐曹魏。目的有三個:

第一、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抱負。既然劉備的政權堅持的事漢室天下,就必須高高舉起起「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旗!同時要做出實質性的努力,讓全天下的老百姓和人民都看到漢室,正在諸葛亮的手中逐漸恢復!這在政治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是奪回正統的重要標誌。

第二、天下大事,忘戰必危。諸葛亮北伐曹魏師出有名,實踐了漢賊不兩立的政治理想!讓天下人民都看到了這樣一位為了國家而努力奮鬥的丞相!

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正是諸葛亮看到了益州疲憊困局,通過北伐曹魏,就可以轉移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讓百姓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全部引入曹魏!同時通過北伐曹魏,也鍛煉了隊伍,提高自己對局勢把控能力!通過舉國進入戰爭狀態,可以團結全國人民,增強拳頭凝聚力。



因為諸葛亮對劉備很忠心,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執意去北伐,一統三國,恢復漢室江山。從劉備的三顧茅廬開始,諸葛亮就一直跟著劉備。經歷了漫長歲月,諸葛亮對劉備已經有了很深的情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可以概括諸葛亮的行為。

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諸葛亮的才智在當時是無人能敵的,因為有自信有資本,所以敢去北伐。劉禪繼位之後,諸葛亮的工作重心放在北伐上面。東吳沒有了周瑜,是無法與諸葛亮抗衡的。曹操死了之後,威脅就小的很多了。即使有司馬懿在,軍事上的才能,司馬懿是比不過諸葛亮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完成大一統是大勢所趨,諸葛亮要完成這一宏遠,死也瞑目了。人都想有一番作為,諸葛亮想完成這一宏遠,做出常人不能辦到的事情。可以載入史書,流傳千古。



推薦閱讀:

三國群英傳系列表情包第一彈
第一次北伐即使是不失街亭,諸葛亮能滅魏國嗎?
三國演義裡邊有多少人物?
三國演義中呂布為什麼要縊死?
五子良將PK五虎上將,誰才是三國正史中最強名將?

TAG:三國 | 諸葛亮 | 歷史 | 三國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