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我們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做自己,不做職場「老好人」

1.

好友Linda邀我逛街。

Linda屬於典型的工作狂。工作3年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約我。以前我約她,她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家裡加班,要麼一起吃飯時工作電話不斷。我心想,Linda估計是遇見不開心的事兒了。

果真,一直神采奕奕的Linda,略施粉黛也沒能遮掩住滿面愁容。我把她拉到一家咖啡廳,聽她倒苦水。

2.

Linda在一家貿易公司做財務工作,公司不是很大,月中月末需要例行結賬;如果單子接的多,工作相對就會比較忙。3年前Linda和另一個女孩一起進到了公司,姑且叫那個女孩露露吧。

大學畢業後上班的第一天,Linda媽就教導她:要好好工作,多吃點苦吃點虧沒壞處;要和同事領導搞好關係,大家都喜歡有親和力、性格隨和的人。

Linda也沒辜負媽媽的希望,部門裡任何大小事情都用心去做:幫助同事倒水、買咖啡、帶早餐,甚至每周花100塊買零食帶給大家分享來維繫同事關係。Linda很快融入了公司的集體圈子。而露露呢,就沒有那麼隨和了:按時上班下班,坐在電腦前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其他的一概不理。在看到大家微笑著和自己打招呼,不理睬露露時,Linda覺得自己在職場上站住了腳,心中還有些竊喜。

和同事打成一片後,各種工作不期而至。同事A讓Linda列印個文件,Linda笑著說好;B讓Linda郵寄個郵件,沒有車的Linda下班後踩著高跟鞋走到很遠處的郵局;C讓Linda核對一下數據,Linda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就去做;銷售部門的D找Linda要些資料,Linda一天都在整理D要的資料。

Linda的一天天忙的焦頭爛額,最後還要在別人下班後加班完成自己的工作。而露露,別人要她做什麼,她總是推脫,氣定神閑的先完成自己的工作。被拒絕的次數多了,同事們不再找露露,都找Linda幫忙。Linda是個實心眼,覺得多做沒虧吃,總是來者不拒。

第一年,Linda沒少加班、沒少幫同事做事情,年終考核,Linda和露露一樣,私下同事誇Linda好相處。口頭的誇讚,Linda已是滿足。

第二年,Linda依然是拚命三郎。忙忙碌碌的背後,Linda隱約覺得有點不對勁,因為露露開始接手具體的項目工作,而不是給同事打雜。這一年年終,露露所在的團隊完成了一個大項目,得到領導的嘉獎。升職加薪、年終考核晉級,一切Linda夢寐以求的東西露露都得到了。

第三年,Linda計劃把自己的財務專業再精進些,同事交辦的不是財務相關的工作Linda嘗試著拒絕,以便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可是,同事們不樂意了:

「你不是說你家離郵局近嗎,把這個文件郵了又不耽誤你多少時間。」

「就這10頁的報告,你英語好翻譯一下又不會太費事。」

「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沒有同理心,我下班去接孩子回家,就這點事也不幫。」

更有甚者,上班後坦然地叫熬夜一晚Linda下樓去買咖啡。Linda微笑著拒絕,得到的卻是「裝什麼認真,讓你打杯水而已。」的回復。

3.

Linda攪動著杯子里的咖啡,鬱悶地問向我:「同事們怎麼都變得尖酸刻薄了?」

我說:「他們沒變,是你變了。做自己的事情和拒絕別人的事情沒有錯。」

Linda說:「我最忙碌的一段時間,組織活動、策劃方案、談合同、內部培訓、迎接檢查這些不是我本職的工作全由我一個人來做。我忙得焦頭爛額,同事卻說我注意力不集中、業務不精。而我想集中提高業務技能吧,同事又抱怨我自私。」

「他們到底要我怎麼辦呀?」

最後一句話Linda提高了八度吼出來,引得鄰桌頻頻側目。

4.

很顯然,Linda是職場里典型的「老好人」。

首先,她不會拒絕,大部分時間在「救火」,導致事情輕重緩急倒置,只有用自己的時間去補償,搞得自己疲累不堪。

其次,Linda過於注重關係而非以工作目標為導向,太希望通過工作達到情感上的認同。

最後,感性多於理性,總把工作和個人的感受摻雜在一起,在乎別人的感受多於自己的感受。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為了得到領導和前輩的指導和認同,往往會不自覺的討好他們。這無可厚非,因為資源掌握在他們手裡。但是,在工作一年後,對所有工作都熟悉了,還一味的討好他們,就可能會讓同事變得肆無忌憚。

在職場中,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好相處的人看似沒特長、容易受欺負;不好相處的人,勇敢做自己,反而容易獲得關注。

美國心理學家Paul Costa和Jeff McCrae,在1992年提出,好相處的人具備六大特徵——信任他人、坦率、利他、服從、溫和、有同情心。好相處的人往往會把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為基本目標,顯然這個目標可能會與事業上的成功發生衝突。

據Paul Costa和Jeff McCrae的發現,不好相處的人並非就毫不在意自己的人際關係,只是他們會在某些情況下把自己的不同意見表達出來,他們更加利益導向而非關係導向,自然會在爭論中積極捍衛自己的立場和利益。

那麼太好相處的人,就是Linda這種「老好人」,有時也叫「濫好人」。他們無原則的對別人、對同事好的人,卻忘記了對自己好。職場「老好人」,往往也是最努力工作的一群人,期盼得到同事們的關注。Linda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工作的很努力卻又沒有收益。

作為Linda的朋友,我喜歡和Linda在一起玩耍,因為她性格隨和,人好相處。我不希望她改變自己的特質,但我告誡Linda:「你就是你,獨此一人,無可取代。所以,做好自己,其它的都是浮雲。」Linda還年輕,失去的東西可以再追回、收穫的教訓將一生受益。

對於職場中摸爬滾打的你,我給出的建議是:

做自己,不做老好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度娘給老好人下的定義:老好人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職場中,老好人的畫像是這樣的:工作上配合度極高;對他人的要求永遠無法拒絕;對上司交代的任務惟命是從;經常幫助同事解決各種瑣事,是他人眼中好用的便利貼。做老好人可以獲取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什麼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呢?

首先,做老好人時間長了,很多原本不是你分內的事也慢慢變成了你的「分內事」。這時在他人眼中,你的主動幫忙變成了「理所當然」,加重了自己的負擔而得不到其他人的感激。我曾經有個同部門的女同事,她剛好是我的老鄉。由於我工作比她早,免不了在工作中有些照顧。她也不客氣,大事小事均開口。最後,連自己寫技術論文的相應圖紙也要我幫她用CAD畫(她出草圖,說自己不怎麼會使用CAD軟體)。更離譜的是,後來她跳槽到其他部門了,還「理所當然」地回來找我畫CAD圖。

為什麼說我們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其次,「老好人」最終會影響你的加薪和升職,這不是危言聳聽。國外有人做過一個關於性格和工資之間關係的調查,結果顯示好脾氣的職場人明顯比他們不好搞的同事要掙得少。具體的數據是:「刺頭男」比「隨和男」每年要多掙18%的收入;「刺頭女」比「隨和女」多掙5%的收入。道理也很簡單:假如你是領導,要給「刺頭」和「老好人」中的一位加薪(小氣老闆,不願意給兩個人都加薪,美其名曰搞競爭)。兩人雖業績、表現差不多,但你是不是有種為避免「刺頭」的騷擾而偏向於給「刺頭」加薪?那些所謂的「刺頭」,往往是有膽量、有能力、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立場的人,更加敢於為自己、為自己所在的部門去爭取利益,這樣的人不應該比「老好人」更容易升職嗎?至於那些毫無原則的隨和、易相處的「老好人」,連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爭,做了領導估計也不會為自己部門爭取利益,誰願意讓「老好人」做部門的小領導?



俗話說的好職場如戰場,顯而易見當今社會職場競爭激烈,職場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有溜須拍馬的人,有勤勤懇懇的人,也有整天混日子的人,當然還有一類人叫做職場老好人。

老好人就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備註: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釋。) 老好人這個看似褒義的貶義詞在職場上往往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一類人。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呢?

首先這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係,這類人不懂得拒絕,在職場上有些不屬於他的本職工作的事情他本來可以拒絕,由於他性格的原因還是硬著頭皮去做,但是往往到最後出了問題都要他來承擔。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拒絕,這不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有的人往往把工作和個人的感受摻雜在一起,希望自己通過工作來得到別人在情感上的認同,這也是大多數職場新人經常會做的事情。其實同事之間的關係必然重要,但是其實你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光是你的同事還有你的領導都會看在眼裡,大家都會尊重你。

還有一點,每一個職場老好人其實他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情緒,但是只能壓抑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從內部去解決這個情緒問題,有時候很可能會情緒失控。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也是最壞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充實自己,勤奮學習,用你的努力和成績去證明自己,贏得別人的尊重,建立自己的自信心,這才是快速融入職場的上策。




在職場中總會與那麼一些「老好人」,無論是領導的任務還是同事的請求,他都會「來者不拒」,有時候甚至自己的工作都沒辦法好好完成。但是這樣的次數多了,別人一有事情總會找你來,而他自己的工作卻還沒法完成,因此,在職場之中我們應當學會跟他人說「不」,拒絕做一個職場「老好人」。

想要學會拒絕他人的請求並不簡單,大部分的人都不懂,有一部分是因為性格的緣故,怕得罪同事;不過也有一些人其實自己根本就是「閑得慌」,不是說自己沒有工作,而是自己根本就對這些工作不很「感冒」,「反正都是在混過日子而已,別人需要就去咯」,所以一般都是來者不拒。所以自己在工作之時必須要先給自己下一個意識,找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才能培養出自己的熱情,真正做一些有用的工作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其他的「請求」上面。

為什麼說我們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職場之中想要做好一個自己,必須懷揣有自己的一個目標、要有自己的原則;職場中的好人並不是一個褒義詞,更多的是被人看成一個沒有想法、沒有立場的人,就像那句話說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有了自己的原則,說「不」也就更加有底氣。



因為職場就是戰場,不是人情關係那麼簡單,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在職場上就是你好一點人家就會多欺負你一點,如果你總是當老好人,你的結果就是被不斷地受欺負,最後爆發。

我認為職場老好人的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自己缺乏主見,或者是比較好的脾氣導致。很多人從小都是受教育的,都不願意太去爭搶,講究與人互助,不要計較,多做一些事情就多學習一些,無論別人讓你幹什麼,你都答應,如果長期下去你就要變為一個干雜活的人。如果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你要想清楚你準備如何發展,想要學習什麼事情,針對你所希望的發展方向來選擇性的工作,從讓人家分配工作,來自主性的去找活干,這可以看做是職場從青澀走向成熟的一步。還有就是要掌握好自己的時間,不能因為去幫助人家而犧牲自己的時間,這樣也是不明智的,要堅守自己的底線。

為什麼說我們要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還有造成自己成為老好人的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總歸會成為一個老好人,剛進入公司的新人無論你干多少活都不會受到領導的重視,就是因為工作的水平較低,乾的活也都是很低端的,這是新人的共性,但是一旦你是公司的唯一一個技術能手,缺了你公司就運轉困難,這就不會出現老好人的情況。

 



推薦閱讀:

不要問用戶怎麼想,而要了解他們怎麼做
書評—怎麼做才能年賺100萬?
在酒桌上陪陌生人喝酒,記住這5個「說話」的基本規矩就夠用!
節後第一天上班,你想怎麼過?
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求職方向?

TAG:職場 | 人際交往 | 職場溝通 | 職場新人 | 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