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技術在這裡交融 ITP@NYU

這一篇邀請了 @李爾文 也就是當年我們16fall HCI申請群的群主。說起ITP的話,確實是一個有別於傳統HCI項目的地方。我當年曾經覺得ITP是我的本命,用技術創造藝術,大概是我骨子裡面的東西。可惜我比起詩遠,我更需要的是麵包。

後來去紐約,順道去ITP拜訪了下文奇。我的感受是ITP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在創造的地方,激發的是人情感中最激情的那一部分。

1.介紹一下你的項目?

ITP,全稱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屬紐約大學Tisch School of the Arts。兩年的新媒體藝術項目。修滿60學分並通過thesis頒發MPS學位,屬Terminal Degree。

2. 你感覺你們項目會偏重哪方面一點?

新媒體藝術,而且是project導向的。

我個人的觀感,這絕對不是一個設計類專業或者傳統的HCI項目。我強烈勸退想在這裡學習HCI畢業後找UX design工作的同學。

ITP形容自己是art school for engineers,engineering school for artists,準的。偏重取決於你的目標和過往背景。據我的觀察,這裡最適合的同學,是有自己的長項,然後與ITP的互動技術組合,產出個人概念特色鮮明的作品。這些長項可以是音樂、視覺、影視、舞蹈、體育、醫療、計算機各種,頗有點帶藝投師的意思。

ITP象牙塔的觀感很強,很多人在這裡嘗試把藝術概念和技術探索結合起來做裝置、交互影片和產品設計。畢業之後大家的title一般是creative technologist或者art director。

另外,在這裡學的技術博雜但不精深;concept critique的質量取決於老師和選課同學的水平,這個被詬病已久了。

3. 學院下面還有哪些項目?

學院下面其他的項目是導演、戲劇、舞蹈、電影研究、電視、舞台設計和編劇等等。經常會在郵件list里看到這些項目尋找ITP同學合作。

另外Tisch學院下有一系列open art的課程開放給所有項目來選,包括編舞、化妝、手機拍電影等等,挺有趣的,感覺是網紅必備技能。

4. 介紹一下項目的課程設置

必修:

Application,請嘉賓們來做主題講座。每次講座前,會安排同學分組就前一次課做主題報告,大家第一次感覺被碾壓應該就是在這個課上。

Physical Computing,概念是tangible interaction,技術會講到怎麼用Arduino和各種感測器。

Intro to Computation

Media,P5/Processing和JavaScript入門。

Video and Sound,Animation和Visual Language,這三個課就是字面意思了。

選修:

課太多了,而且每學期都在更新。2分的課7周,4分的課14周,還有一些1分和3分的課。大家一般會修滿18分來省錢,12~18分一個價。

簡單介紹(吹)一下幾個熱門課:

Big Screen,ITP名課之一,選課需要組隊搖號,最終為120 ft 寬的紐約最大巨幕製作作品。兩到三人一組,電影、動畫、遊戲、live show,不限形式。期末要為公眾做Screening。場地非常高桿,在Frank Gehry設計的紐約IAC HQ大樓一樓。作品往往炸裂到喪盡天良!許多同學一戰成名。

NIME(New Interface for Musical Expression),涉及聲音與音效基礎,聲音相關的電氣工程以及音樂軟體的課,期末要求個人獨立製作一件軟硬體結合的實驗性樂器,作曲並進行3到7分鐘的演出。期末會在Brooklyn選專業的音樂Venue辦一場實驗電子音樂show(居然還賣票)。效果Mind blowing,喪心病狂。

Pop-up display window,不是瀏覽器彈窗哈,本質是一個裝置藝術課。每年老師會選擇一個主題,技術不限,讓大家圍繞這個主題為曼哈頓某條街道的櫥窗製作交互藝術裝置。大概4到5人一個組。櫥窗位置取決於老師的networking,去年在Broadway上的Brittany Hall, 這種為宇宙中心紐約投放公共藝術作品的風騷操作,可以說非常炫技了。

Bodies in motion,學unreal和動作捕捉。期末是小組項目,在布魯克林校區的motion capture studio面向公眾展示,會有和演員合作的機會。今年作品有一組還提交了Tribeca電影節。

The Poetics of Space,VR和Unity的課,課上討論建築、詩意、哲學和藝術史等等,探討在VR中對空間進行有意義的設計。

The nature of code,網紅Daniel Shiffman教用演算法模擬自然界中的現象,每年課綱都在更新,今年會加上deep learning的內容。

Nothing: Creating

Illusions,百老匯的舞台投影設計師Andrew Lazarow來教關於虛無和錯覺的藝術,技術方面會教到projection mapping。

Interactive music,Tone.js的作者Yotam Mann來教基於web的音樂技術、generative music和JavaScript。

Magic Windows,AR技術基礎。

Fabrication / Subtraction

/ Digital Fabrication, 簡單來講就是學木工、金工、機械製造等等。教怎麼用各種機床、激光切割和3D列印。

其他主題的課還有數據、機器學習、舞蹈、神經科學、博物館、全棧web技術、潛意識、藝術研究、能源、遊戲、時尚可穿戴、預言算命(…)、蘑菇(...)等等。

最後就是畢業設計thesis了。

5. 講講一下秋學期你上過的課,體驗如何?

第一個秋季學期都是基礎課,上面講到了。

第二個秋季學期我選了NIME、Data Art、Performative Avatar、Alt Docs和Live Web。

NIME,一入NIME誤終身。這課的production非常重,每周獨立作業。老師講課很迷,感覺他比我們還緊張。前五周主要講聲音基礎,因為NIME作品的展示都是live performance,表演設計也講到一些。事實也證明,最後的show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帶點行為藝術成分。然後是電子音樂基礎、合成器、作曲基礎以及如何用軟體模擬出來。每一周都以賞析過往業內作品結尾。不過同學和老師的審美趣味差距挺大的,他喜歡的作品被我們批的不行,我們覺得超酷的,他覺得emmmm....

前五周作業包括第一、二、四周做出三個完全不同形式和原理的樂器,第三、五周分別是單人作曲,組隊作曲和表演設計。

期中之後,課的內容基本講完。之後的每次課是大家報告期末項目的進展,以往作品的賞析和guest critique。老師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了一些help sessions,包括怎麼用Max/MSP實現一些特殊的需求和一些音樂硬體知識。最後兩周是演出綵排。

其實對於課程本身來說,體驗不算太好的。主要大家選這個課都是帶著強烈的創作慾望來的,不太care會學什麼東西,事先也都了解過這個課的要求,早在暑假就做了準備。上課更像是個support group meeting。最後show的體驗拔高了整體體驗,籌備組residents全程跟課幫忙組織,觀眾來了好幾百,現場爆滿而且巨捧場,感恩!老師說他在現場看到Gotye(唱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的那個)也來看演出了。

Data Art,老師是第一次教課。這課跟Data Viz還不太一樣,分成了四個sections,討論數據的美學、歸檔、公共空間以及人文。每個section都有作業,第一次作業要求製作實體的數據自畫像,剩下的作業規定分別是兩次個人作業,一次小組作業。這三次中,兩次要求實現出來,一次要求是純概念設計不考慮實現。

每個section下三次課,一次講案例,一次閱讀討論和live coding,一次Guest講座和作業critique。

這個課後和大家討論發現大家的體驗差距挺大的,抱著學data viz選課和想學art的人都失望了。我倒是挺滿意這個課的,講到怎麼從網上爬數據和數據處理,講的案例也挺精彩的。這個課倒是有ITP課程的通病,就是面很廣但不太深。

Performative Avatar,考慮到NIME工作量而選的水課,沒想到物超所值。這個課圍繞著Digital Avatar做了一系列討論和技術workshop,討論包括心理學和自我投射、倫理、表演性、性與暴力、種族與性別。workshop里講到了攝影測量法,掃描模型處理和unreal入門。作業基本是練習workshop里學的東西,循序漸進到最後,做一個3分鐘長的Avatar小電影或者mv。

Live web是一個講同步網路技術的課,從前端技術和socket開始,逐漸教到寫簡單的nodejs後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用的比較多的技術demo,比如怎麼路由kinect數據到mac上,打包electron app和監控攝像頭等等。這個課同學們太給力了,我原本覺得還挺無聊除了做聊天室和直播之外沒有有趣idea的技術,被大家玩得天花亂墜。用來搞網路相親的同步瀏覽器、視頻版tinder、隨時錄自拍gif替換頭像的聊天軟體、路由motion capture的數據綁定到3D角色來做虛擬場景下的現場戲劇、自己帶VR頭盔讓大家隨意發youtube鏈接強迫自己看來考驗人性的行為藝術等等。

Alt Docs,做交互紀錄片,這個課體驗就真的很差了。主要是課程內容太少,支持不住14周。本質上是一個VR紀錄片導演課。前期學了storytelling的結構和技巧,也學了攝影測量法和模型處理。後期主講Unity入門和作品賞析。最後的結課項目可以選擇自己做或者組隊,雖然學的是unity,但沒有限定要用的技術。這個課我水掉了。

另外,ITP課程不打分,只有pass/fail。

6. 講一下錄取的情況?比如總共多少新生,有多少中國人?

每年新生大概120人左右,中國人20左右,包括台灣同學。大多數國家基本都有來學生,但歐洲人比較少。

項目整體大家背景非常廣泛,藝術、設計、CS、工程、電影和音樂是偏多的。

中國同學的背景主要還是設計和CS,但這是申請基數使然。我覺得ITP不計較背景的。

7. 簡單介紹一下找工作的情況?

Studio/Agency,做creative technologist、全棧工程師、VR/AR開發。

互聯網公司,做設計、前端、硬體。

申請各種art residency做自己藝術項目。

還有一部分迴流到原來的行業了。

我感覺找工作不是很樂觀,實話實說。

8. 講一講紐約的消費水平怎麼樣?

住在布魯克林的Townhouse,1000一個月。到學校40分鐘左右。

吃飯不便宜,餐車5到7刀,店裡買加上稅能到10到15刀,自己做每周也要50刀左右。

交通上,不用買車。地鐵2.75刀,月票120。Uber到家9刀左右,算下來Uber月票挺值的,Via也有月票。布魯克林本地交通還能開CAR2GO。

9. 一周都是怎麼過的?

周一到周四上課,同時在學院的器材室工作。周三晚上項目會給大家送水果和peanut butter jelly。

每周四晚上social chairmen會組織TNO,風雨無阻,大家一起出去喝酒跳舞尬聊。

周五沒課睡到中午。各種workshop一般都安排在周五。每周五晚上是social hour會給大家送披薩。

周六周日我一般都是白天逛紐約晚上趕作業。

ITP最好的是有駐校residents的設置,本質上是TA。會幫忙組織很多活動,開office hour和分享信息。

ITP每年至少5次定期的大show,組織大家展覽自己的作品,並開放給公眾,媒體和企業參觀。秋季學期主要是學期末的winter show。春季學期有big screen show,NIME show,pop up window show,bodies in motion show和spring show。小show就不定期了。

10. 申請的相關情況?最後是怎麼決定ITP這個項目的?

托福要求至少100,學院面試或者上海的面試不是必須的,無GRE要求,要交作品集。

我不是設計和CS方向,當時申請我主要想申HCI。作品集用的同一個,放了以前做遊戲策劃和互聯網產品的東西。

說起來我覺得ITP挑人很有意思,選過來的人氣質和項目蠻貼的。所以,隨緣吧。

ITP截止時間早,但一般都會延期半個月,也是所有被算在HCI的項目里最不HCI的一個項目。

寫PS時可能真的想明白了一點點人生目標吧,有點觸動。所以offer來的時候沒怎麼猶豫就選了。唯一的顧慮其實是錢的問題,好在ITP給了獎學金。

又及,ITP要開本科項目且整體搬到Brooklyn了,新地方設施嶄新,還有一個臨街可以show的櫥窗劇場。

不確定要不要選ITP的話,看看ITP在讀學生的作品集大概就有數了。

推薦閱讀:

TAG:人機交互 | 留學申請 | 紐約大學NewYork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