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故事新編》

魯迅的小說讀起來還是很扣人心弦的,節奏緊湊,文筆通俗易懂。而且筆力酉厚,下筆深切潑辣,直切中人性的弱點。每一道語言都像是一條赤色腕口粗的牛皮鞭一樣,對於人性方面的描寫,魯迅先生可謂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對於人性的幽丑和古怪之處,魯迅先生可謂之見之如過街老鼠,一定要拉出來在太陽下晒晒。

他很懂人性,也很想要改變世道。他的小說理水之中,大禹的同事紛紛不贊同他的做法。觥籌交錯之中大禹和大員之間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大禹所信任的人看著卻似乞丐。

這是一種批判和反諷,兩者的作風也完全相反,大禹一心治水。考山川查水利詢民情,而大員們則從考察之時就開始接受下面的吹噓敬仰,沒有絲毫地想要改進的想法。這裡面也折射出一個心理事實,那就是大員們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自己是人中之貴,而百姓們心理也都是這麼覺得的。

就連見個官面,腿肚子都打哆嗦。一直找不出人選來,最後逼著大疙瘩迫不得已才去見官,大疙瘩說了一句話,做代表,毋寧死!其心理可想而知,就好像是走上了斷頭台一樣。

從這個方面也可以影射出魯迅先生筆力的貼切老辣,就像是馮驥才一樣,一個字能頂兩個字來使,說話精闢貼切,一針見血,很過癮。

而且對於大員們的話中,有一句話一直重複。這好像是從大疙瘩的口中所說出的,就是說我們都是賤民,吃糙米吞生水,都是些家常便飯的事情,民習以為常。

大員們聽說了很高興。這裡大疙瘩又說了一句話,只是有些小畜生還要嚷,人心在壞下去哩,媽的,我們就揍他。這裡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民族劣根性的透視,他直接就將這種還沒有外面打起來,家裡面便吵成了一片天,這種不團結,這種只是盲目畏懼權貴,不知是非,甚至將自己的憤怒仰仗著自己的一點點勢力極端地發泄出來,即使這並沒有一絲絲的好處

但這也正是我們的民氓性。楊靖宇的壯烈犧牲便可以證明這一點,已經中共一大的叛變者,中央政府的叛變者也可以證明。魯迅先生的筆觸,是時代光輝的寫照,不管是美的,抑或是丑的。第二個尊崇古人的做法,而不知通達變更。

魯迅的後幾篇文章,倒都是風格穩健下來,都有些像是一位三四十歲的男人所作的文章了。文章不溫不火,風格偏冷不淡,就像是晴空下午的黃泥板路一樣,堅硬結實卻又開闊無物。說頹喪倒也不推搡,不過韻味倒是很像這上千年黃泥的積澱一樣,頗有些悠久晦澀。

《採薇》講得是伯夷叔齊兩兄弟因循古道,結果害了自己性命的故事。這也說明世上的道理本不是固定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道理。不必拘泥於一些傳統的不符合實際的是非觀念,要有一些看空規則的念頭,這與後面的幾篇也是交相輝映的。

《出關》和《鑄劍》可以說是姊妹篇,因為鑄劍講得是孔子的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出關》講得是老子的思想,無為而無不為。但是老子和孔子兩次對話之後,老子被逼無奈,出關了。所以他們是姊妹篇,魯迅先生自編的《故事新編》,之所以把他們放在相鄰的位置是有深意的。

《補天》我倒是看懂了一點,就是說女媧所處的情景,並不是地上的人類所能理解的。這是一種哲學上的超脫,本以為見了神仙就能夠無所不能,但實際上神仙所乾的事情並不是你能理解的,你所乾的事情也不是神仙所能理解的。

各種求仙問道不過都是一種虛妄,一種自欺欺人的把戲罷了。這也是人生如夢的一種鏡像。因為你以為斑斕五彩、酸甜苦辣、痛徹骨髓的真實,實際上可能只是一個夢。一個如泡影般的夢,你可能活在別人的夢裡,別人也可能活在你的夢裡。這是老子的思想,結合魯迅寫得《出關》,可以得知魯迅還是受到了老子無為思想的熏陶的。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魯迅先生在後兩篇中都在感嘆高處不勝寒的悲嗆,那種身邊都是人,但是又空無一身的凄涼。我嘴裡說的是話,但又不是話的悲哀之感。

推薦閱讀:

《論長城的不倒》--魯迅
《百年孤獨》為什麼讓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只有loser才總是抱怨他們已經儘力了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漸漸從課本里移除了?
免費才沒人學……

TAG:魯迅 | 故事新編書籍 | 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