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易綱:他最憂心忡忡的兩件事

騰訊《稜鏡》作者周純

3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接替周小川,成為中國新一任央行行長。

現年60歲的易綱目前是央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長,主管貨幣政策、國際業務。從1997年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始,他在央行已經工作了21個年頭,是最懂中國貨幣政策的人。

為農村與金融著迷

出生於1958年的易綱,曾短暫作為知青在北京順義縣插隊,並任生產隊隊長。這裡也是他管理能力生根萌芽的地方:怎麼派活,誰去拔河擋堤,誰去管菜園子,怎麼備料,怎麼起豬圈,起出多少方肥,肥運到什麼地方……他後來回憶稱:「最讓我著迷的就是農村,還有一個就是金融。」

在插隊時期他還干過一件事:帶領同學向隊里要求提高工分,在訴求沒有得到同意後,他們選擇了罷工。最後有五六個同學受到了嚴厲批評,自責的他想留下來和同學們一起承擔責任。

易綱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以為作文跑題的他,能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繫於他而言是一個驚喜。在大學第三年,他又被派往美國留學,1980年至1986年,他分別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此後,在1986年至1994年,易綱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獲終身教職。雖然身在海外,但易綱研究的都是中國問題。包括運用1953年-1988年的數據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和價格波動的關係,並撰寫了多篇文章研究中國的貨幣需求問題。

1994年,易綱回國,與林毅夫、張維迎等「海歸」學者在北京大學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旨是推動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經濟學教學研究。這也是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前身,如今北大國發院也已經成為了國家級的智庫。

1997年,易綱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完成了「學而優則仕」的轉變,他也是央行總行的第一位「海歸」。此後,從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司長、行長助理、副行長,他一路升遷,中間僅用了10年時間。

即使在轉變成監管者之後,易綱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研究精力,一直保留「學者」這一標籤。有人曾在2014年統計,他彼時已有中文著作11本,英文著作3本,中英文論文共50多篇。這些論文與著作被世界權威索引《經濟學文獻期刊》編入其期刊和電子索引,也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多次引用。

為什麼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還能寫出這麼多著作?易綱曾在他的第二本論文集《中國金融改革思考錄》的自序中自問自答:是有感而發、有話要說。他還感慨,現在的出版物太多了,信息量在爆炸式增長,可以說好的東西不多,一般的、東拼西湊的、差的東西不少。「我在想,這麼多如此差的出版物得浪費多少紙啊。」

評價貨幣政策的方法論

在2015年一場讀書會上,易綱介紹了他自己在貨幣政策考量上的方法論:第一看總體的槓桿率,比如觀察中國總體槓桿率,看政府、看企業、看家庭等這一指標是不是在一個安全的區域;第二看實際利率;第三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全球的金融和資本是流通的,因此,中國經濟和外部經濟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是槓桿率,二實際利率,三是外部經濟。這三件事情加起來就是我評價貨幣政策的方法論。」他說道。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貨幣政策為核心,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穩定物價。在易綱看來,那輪金融危機的經驗說明,價格穩定並不等於金融穩定,只有貨幣政策對於維持金融系統穩定還不夠,金融系統風險的主要來源是金融順周期性和跨市場風險傳染,宏觀審慎就是對金融順周期性和跨市場風險傳染對症下藥。

在十九大期間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討論會上,他提到了上述觀點,並闡釋了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的理解。其中,宏觀審慎政策包含三個方面: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跨境資本流動和房地產市場的宏觀審慎管理。

2018年1月,他在《中國金融》雜誌撰寫的《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一文中,詳細闡明了2018年貨幣政策調控的思路:一是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三是適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四是繼續穩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至於如何定義「穩健中性」,在今年的「兩會」央行記者會上,易綱回答稱,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這樣的表述主要是針對金融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而言的。中國的經濟目前是穩中向好,判斷貨幣政策是松還是緊,可以有幾個維度:

一個是看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一些薄弱環節;另外是創新領域,中國目前的經濟有很多創新的亮點,就看這些創新的領域能不能夠及時得到貨幣、信貸、股市和其他各種融資方式的支持;同時也要注意防範金融風險,還要注意金融改革。

最憂心忡忡的事

除了研究貨幣政策之外,易綱也非常關心一些公共話題,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展現出一名學者的社會責任感。

在《中國金融改革思考錄》一書中,他提到自己在思考兩個問題,「可以用憂心忡忡來形容。」

一是環境問題,他例舉了大城市堵車、電子垃圾、辦公居住用房浪費、國土荒漠化等等;二是如何提高國民素質,指出國民缺乏公共意識,做事不認真,缺乏風險意識等。

在他的第一本論文集《中國貨幣化進程》中他也寫道:「我對居民樓一年到頭總有人在搞裝修深惡痛絕,對市政建設規劃不精細、拉鏈路的頻頻出現無可奈何,對長官意志造成的馬路人行道地磚的反覆更換,路旁樹木不斷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對水資源的擔心尤甚,曾經研究過節水馬桶的設計和推廣,曾因試驗兩次小便後沖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評。」

在前述的那次讀書會上,他還提到,目前政府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轉變,現在的政府要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地方政府職能要從直接抓經濟項目,抓招標引資,轉移到執法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也已發生變化。

「這就是政府職能轉變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尋求效率與公平兼得。」他說。

此外,作為一名學者,易綱非常講究邏輯和方法論。他在北大教書的時候,與國學大師季羨林住的地方隔得很近,於是他經常去和季老聊一些哲學歷史和宗教文化問題。據他回憶,他曾向季羨林請教中國歷史上是否有比較系統的形式邏輯的論述。

簡歷

易綱, 男, 1958年出生,經濟學博士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

1980年至1986年,分別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獲終身教職

1994年回國,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正司局級)兼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2003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

2004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期間: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2009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15年12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2016年3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

推薦閱讀:

央行行長最新的講話有哪些方面跟大家相關?(一)
周小川這五句話,其實在教你今年該怎麼賺錢!

TAG:周小川 | 中央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