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對於真如一詞之概念定義與邏輯的混亂謬誤
舉例說明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居士對於真如一詞之概念定義與邏輯的混亂謬誤
以下以蕭平實居士之《真假開悟》一書為例。
1——————————————
蕭居士原文:
最後身菩薩示現如同凡夫一般,然後明心的時候,他證得佛地的真如,叫做無垢識。
蕭居士原文:
佛地真如也是阿賴耶識轉成無垢識之後所顯現的啊
辨析:前面說佛地真如就叫做無垢識,後面又說佛地真如是無垢識【所顯】
請問, 無垢識 VS 無垢識【所顯】, 這根本不是一個意思啊
2——————————————
蕭居士原文:
因為真如只是識之實性──真如就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也就是說,真如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
辨析: 這裡說 真如 = 真如性, 也是屬於概念的重複定義,累贅了。既然已經定義真如的含義就是真實性,
再說真如=真如性,不是累贅重複么? 這就好像說 美麗就是美麗性一樣。3——————————————
蕭居士原文:
第一章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如。………………換句話說,祂將會只剩下真如──阿賴耶識──而沒有世間的無漏有為法的功德,…………
辨析:蕭居士這裡說阿賴耶識就是真如,真如就是阿賴耶識。 然而,蕭居士前面才說了真如只是識之實性,真如就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現在又說阿賴耶識就是真如。這就混亂了。
如果阿賴耶識=真如, 又說 真如就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 是不是可以說 阿賴耶識就是真如的真實性呢? 導出了很荒唐的結論,是吧?
都是因為蕭居士的概念定義、概念內涵之前後錯亂、混亂。
是不是可以說 阿賴耶識就是無垢識所顯示出現來的真如性? 因為蕭居士說阿賴耶識就是真如,又說真如是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嘛
4——————————————
蕭居士原文:
換句話說,「真如」是什麼呢?就是指稱這個圓成實性心,也就是指「出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真如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是故真如即是阿賴耶識也!…………
辨析:蕭居士這裡又說 真如=圓成實性【心】=阿賴耶異熟無垢【識】
是把 真如 跟 識 跟 心, 又攪混在一起了
而且,按照蕭居士之意,真如=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
那就成為 阿賴耶識
= 無垢識由此,按照蕭居士之意,
眾生阿賴耶識=佛地無垢識,應該眾生就是佛啰???5——————————————
蕭居士原文:
因為「真如」只是一個名稱,有時以真如這個名稱來代表如來藏,或者代表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以真如一名其實是在表顯如來藏真實存在、如如不動的體性,是如來藏阿賴耶識的「心所顯示的自性」。因為阿賴耶識有這種「真實」而且「如如」的體性,所以有時就以真如的名義來指稱阿賴耶識。經中既然這樣明言,那些破法的人,為什麼偏偏要否定阿賴耶識?為什麼偏要把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如性,從阿賴耶識心體上分割開來?再顛倒建立為能生阿賴耶識的法?真是顛倒之後又再顛倒的人啊!
辨析: 在這裡,蕭居士的概念又出現了一種他自己似乎明白又似乎糊塗的混亂。 蕭居士一邊說真如只是一個名稱,代表如來藏、阿賴耶識、無垢識等,
又同時說 真如一名「其實是在表顯」「心所顯示的自性」,同一段話怎麼就如此的概念內涵前後矛盾呢?如此的用詞混亂呢?真如若是表示識,表示如來藏, 就不應該表示 識或者如來藏的體性嘛
就好像 美麗 表示了花的形象屬性,則美麗一詞不應該用來表示花本身呀
6——————————————
蕭居士原文:
真如性在哪裡?真如法性並不是一個東西,祂只是第八識顯示出來的第八識自性而已,真如是屬於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性相,而不是種子所顯示的性相;就好像黃金的金色性,只是黃金所顯示出來的黃金莊嚴自性,是依附在黃金的金體上而顯示出來的。到了解脫道的無學位時,真如則是異熟識所顯示的體性;到了佛地,真如則是無垢識所顯示的體性。
辨析: 在這裡,蕭居士又把真如劃分為三種類別, 分別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性相,異熟識所顯示的體性,無垢識所顯示的體性。 這就成為真如有區別、有差別了。
7——————————————
蕭居士原文:
真如法性是從因地直到佛地都一樣不會轉變的。佛地第八識的真如性跟我們現在因地第八識的真如性完全相同,只是內含的種子流注出來時,會顯現不同的差異性
辨析:這一段話里,蕭居士不僅是概念混亂,而且也是語義邏輯前後矛盾。 前半句話說真如性【完全相同】,後半句說「【只是】……時,會顯現不同的【差異性】」,這就麻煩了,到底是「完全相同」呢? 還是有【差異性】呢? 這就是語義邏輯上的前後矛盾。
從概念上來說,真如性跟種子流注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蕭居士自己可能沒有搞清楚。如果真如性跟種子流注沒有關係,那你蕭居士說真如的時候,扯上種子流注幹什麼?不相干嘛! 如果真如性跟種子流注有關係,那你蕭居士明明知道種子流注有別,為什麼還說真如性完全相同呢?
所以,蕭居士對於真如性與種子流注差異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糊塗混亂的。他既想說真如法性不變,又想說佛地跟凡夫地第八識種子流注有差別。他不知道怎麼統一這個事情。其實是因為他對真如之法義內涵理解有錯誤的(這一點以後再單獨討論)
8——————————————
蕭居士原文:
第七節 由真如雙具有為無為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於此段經文中,顯示一項事實:真如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這是以真如一名指稱第八識。又說有為性與無為性非一非異,說如來色身與如來之真如心非一非異,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諸佛之真如既是雙具無漏法上的有為性與無為性,當知此經文所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凈除二障後所轉變成的無垢識也,唯有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方能具有如是無漏有為法的體性故。
辨析: 蕭居士一邊說 真如即是阿賴耶識, 然後又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凈除二障後所轉變成的無垢識」, 這就混亂了! 按這意思, 阿賴耶識應該就是無垢識,但蕭居士明明又說 「阿賴耶識凈除二障後所轉變成的無垢識」,
那麼,到底哪個是真如呢?
9——————————————
蕭居士原文:
所以,「真如」這個名詞,如果是被借用來指稱心體的話,那就一定是指稱如來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而不是指稱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
蕭居士原文:
:真如其實就是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心體自身的真如體性而名阿賴耶識心體為真如。因為只有阿賴耶識才是「具備了無為性和有為性」的心體,所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就是般若諸經中所說的真如。
辨析:在這裡,看起來好像蕭居士自己很清楚認定 真如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表示所謂的「心體」,一種是指所謂的「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
但蕭居士依然是把這兩種定義混亂地攪和在一起。
他說:「所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就是般若諸經中所說的真如」,然而般若諸經所說的真如明明是說真實如如等性,並非是所謂的心體。10——————————————
蕭居士原文:
因此應該說:「真如是如來藏的所顯性,即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所顯性。」即是識性、心性。所以在般若系的經典中所說的真如,其實是常常以心體的自性為名稱,來指稱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
辨析:這一段話說,因為真如是識性、心性,所以真如是以心體的自性為名稱來指代心體, 是不是很混亂、奇怪的邏輯?!
或者,是不是強詞奪理? 這就好像因為美麗是花所顯示的特性,所以凡是用到美麗這個詞,就是指代花本身?
11——————————————
蕭居士原文:
因為阿賴耶識就是佛地的無垢識,無垢識就是佛地真如所依之本體,真如以無垢識、阿賴耶識為體;如果滅了阿賴耶識心體,就沒有佛地的無垢識心體,也就沒有佛地真如可知可證了;既然佛地真如是常住法,永遠不滅,又說佛地真如以無垢識為體,則無垢識當知亦是不生滅法,法蓮師、楊先生、蔡先生…他們怎可否定無垢識?而另外再建立一個能生無垢識的心體?那不是謗法又是什麼?那不是以邪知邪見取代正法又是什麼?阿賴耶識既是因地真如;異熟識既是八地菩薩的真如,也是阿羅漢的真如;無垢識則是佛地的真如,而無垢識、異熟識都是從阿賴耶識心體凈除二障而轉成的,佛地真如則是依此第八識心體而顯示,…………
辨析: 蕭居士此段文字之前後反覆矛盾甚為嚴重!
先說「真如以無垢識、阿賴耶識為體」,這是把真如定義為無垢識所顯性;
然後又說「無垢識則是佛地的真如」,這又把佛地真如直接等同於無垢識本身;
緊接著後面又說「佛地真如則是依此第八識心體而顯示」,這又扯回來,說佛地真如是依此第八識心體而顯示……
真是矛盾混亂得可以!
12——————————————
蕭居士原文:
因為佛地真如也是從這個阿賴耶識心體轉凈而成的啊!
蕭居士原文:
所以眾生地的真如,就是佛地的真如,就是無學地的真如,就是異生的真如,也就是一切眾生的真如,清凈真如就是在染凈諸法中運作的真如,都是一樣的真如,同樣是第八識體。
辨析:蕭居士這兩段,一段說 佛地真如需要從阿賴耶識心體【轉凈】而成,一段又說 眾生地的真如就是佛地的真如,「都是一樣的真如」,云云,前後自相矛盾了!
13——————————————
蕭居士原文:
……都是依這個真如心體──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證。……
蕭居士原文:
所以最後歸結出一個結論:真如(以真如一名來指稱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雖然生出了諸法,可是真如心體本身卻是不生的,所以這叫作法身──一切諸法以此第八識心體為身。這個地方的「真如」不是講第八識所顯示的真如法性,而是用真如這個名詞代表第八識心體,……
辨析:蕭居士這裡的概念運用更奇怪了! 真如心體=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
先說 真如指代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 然後又說「真如心體本身……」,這就成了 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的心體???
到底真如是什麼?真如心體又是什麼? 蕭居士的定義是很混亂的。
(註:順便說一下,蕭居士的著作中,還有類似於阿賴耶識與阿賴耶識心體這樣的非常混亂混淆的各種用法,以後再談)
14——————————————
蕭居士原文:
但是經中、論中都說真如只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心性,當阿賴耶識滅了以後,沒有異熟識、無垢識,還有真如能附在識上顯示嗎?
辨析:在這裡,蕭居士又說「經中、論中都說真如只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心性」,不知道諸位是否還記得前面所舉的蕭居士原文,他說經論中真如有時候指代心體,有時候指代心性,是不是跟這裡相矛盾了?
15——————————————
蕭居士原文:
第五、阿賴耶識非唯不從他法所出生,並且能夠出生一切法,所以稱為「圓滿清凈」;一切法既然都是由阿賴耶識所生,真如又攝在一切法中,……
辨析:在這一段中,蕭居士在批判他人(從正覺同修會出走的那一批人)時,又說真如是阿賴耶識所生之法了! 所生之法,跟所顯之法, 應該不同吧! 所以蕭居士這裡又是前後矛盾!
16——————————————
蕭居士原文:
也就是以此第八識為中心而成為一個寶塔似的完整的佛法體系:《《以阿賴耶識心體為基礎而修行,阿賴耶識凈除煩惱障的現行而轉變上去成為異熟識,再凈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及所知障的無明隨眠而轉變上去成為無垢識:無垢識也是真如,異熟識也是真如,這底層眾生的阿賴耶識也是真如;…………
辨析: 蕭居士一邊說 阿賴耶識——凈除煩惱障的現行——而轉變上去成為異熟識,再凈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及所知障的無明隨眠——而轉變上去成為無垢識,即是說阿賴耶識
異熟識 無垢識 並不能等同但緊接著蕭居士又說 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都是真如。。。
這就矛盾和錯亂了! 到底阿賴耶識不轉變時是真如呢? 還是轉變了之後是真如?
17——————————————
蕭居士原文:
佛子當知,真如非心亦非識,故非識所變生之有作用法,只是識體所顯示之真實性,故是純無為之無作用法;有經為證,《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甚深義品第十九之一:【佛言:「須菩提!真如即是心耶?心即是真如耶?」須菩提言:「不也!世尊!」…………這一段經文中說,真如不是心體,心體不可能是真如。也就是說,真如乃是識性──識之所顯性──顯示識體的真實性,所以真如不是心,所以是純無為的法性;……
辨析:
純無為法性的真如,怎可能是出生阿賴耶識心體的法?能出生別的心體的法,一定是有為性的法;而且一定是心體,才有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所以這段經文中說真如不是心,心不是真如。
18——————————————
蕭居士原文:
因為楞伽的經文中已經明說阿賴耶識就是不生滅的如來藏心,而真如就是阿賴耶識心體上所顯示的心體自性。
《大乘入楞伽經》偈頌品第十之初 又云:【眾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見皆無相,愚夫妄分別;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此段經文中,已經很分明的宣示:阿賴耶識就是真如。因為真如只是阿賴耶識在能取與所取的現象中所顯示出來的第八識性,若離阿賴耶識則無真如可證,所以
佛在這一段經偈中說:「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辨析:
蕭居士前面明明說楞伽經的經文表明「真如就是阿賴耶識心體上所顯示的心體自性」,後面馬上又說「此段經文中,已經很分明的宣示:阿賴耶識就是真如」,而且更奇怪的是蕭居士在這一句話之後立刻又轉過來說「因為真如只是阿賴耶識在能取與所取的現象中所顯示出來的第八識性」
這種混亂邏輯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19——————————————
蕭居士原文:
其二:若言彼等所別立之真如確屬能生阿賴耶識者,則彼真如必定是心體,若非心體則無可能出生任何一法故,則彼等絕無理由狡辯為「非是心體」、「同是第八識」,則成八九識並存,而有無量過失;其三:
佛及諸菩薩皆說「真如唯是識之實性」,乃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上所顯示之真實性,皆說真如乃是在「識之實性」上施設建立轉依之法相,故說真如非實有,故說「真如亦是假施設名」,是故不可心生顛倒而建立真如為能生阿賴耶識心體者,否則即成「女能生母」之大過,亦成就「美麗能出生花體」之過失。由是故說楊、蔡、蓮等人當時不肯接受余之攝引──不肯接受平實低心求見相救──導致彼等心生顛倒之後坐令平實失去挽救彼等之機會。如今彼等謗法毀佛之事已然成就,然觀察彼等所知所見,絕非如實見,皆已悖離般若真旨故。辨析:在上面這段文字中,蕭居士門下的幾位出走的弟子說真如能夠出生阿賴耶識,為了反駁他們,於是蕭居士就說真如不是心體,說「佛及諸菩薩皆說「真如唯是識之實性」,乃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上所顯示之真實性……」,云云。然而如前文所舉,蕭居士多處反覆說 真如乃是心體。
如此前後不一,自相矛盾
——————————————
總評:
蕭居士在其法義闡釋中,對於真如之含義可以說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哪一種定義解釋能夠證明符合蕭居士自己的觀點,他就按照哪一種解釋來。比如,為了跟般若經典相符合,他就說
般若經典里說的「真如」一詞意思是指代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說的是心體; 為了批判那幾位從正覺同修會出走的弟子的時候,他又翻過來引用經典說真如不是心體,不是識本身,而是識性,是識所顯,等等。一方面,蕭居士為了證明他的開悟是正確的,就說真如都是一樣的,另外一方面,蕭居士為了證明他所說的開悟還不是馬上到初地,又設立所謂因地真如、初地真如、佛地真如之差別說法,又把真如跟凈除二障之事關聯起來,結果又成為真如是有差別、有區分的了!
又比如,蕭居士為了證明他自己的所謂「證阿賴耶識」即是證真心之論,就說真如就是阿賴耶識,或者說是阿賴耶識心體, 又說無垢識(心體)也是真如,這樣來就可以符合禪宗所說的真心一如(即眾生、菩薩、佛同此真心之意)了。
然後,當正覺同修會的出走的幾位弟子們說,既然阿賴耶識就是真如,那麼我們開悟證阿賴耶識就是證真如,而證真如就是證無生法忍就是證初地了,或者有的弟子說我們這就是證了佛地真如,
這個時候,蕭居士覺得不對頭,弟子們不可能證了初地,於是又反過來說 真如不是心體,而是阿賴耶識所顯性,所以你們證了阿賴耶識不可能等於證了初地真如,更不可能證了佛地真如,云云,意思就是說眾生位、初地菩薩位、佛地,其真如是有差別的了。蕭平實居士的著作裡面有很多地方是並不嚴謹的,特別是對於佛法概念名詞的定義與內涵的混亂使用、隨意使用、混淆使用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後有時間再一一舉出。
所以,如果有人讀蕭平實居士的書,而又缺乏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對概念名詞的定義與內涵的一致性缺乏辨別能力的時候,那就很容易被蕭居士的各種錯亂的論證給迷惑住的。而蕭居士的很多錯謬觀點,其實也都是建立在這些錯亂混淆的概念使用基礎之上的。
最後再提醒一點,如果要辨析蕭平實居士法義觀點的本質所在(及其錯謬所在),一定要先從概念的定義內涵及其前後一致性入手。否則是很容易被其錯謬觀點迷惑,乃至自己迷惑自己的。
———————————————————2018.03.06 補充 ——————————
有一位 知友 (吳*) 評論回復說:
我讀了題主評論里的這篇要大家去評論的長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34259534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蕭居士想表達真如在不同的經典里有兩種文字意義:
一是在有的文字里,真如代表的是阿賴耶識(到了佛地為無垢識)的真如性,也就是佛性,是第八識的相分,眾生和佛的佛性沒有區別。
二是有的文字里,真如不指佛性,而是代表阿賴耶識或者無垢識的心體,就是能恆持種子的那個不壞之體。
我沒有看書,只是從你的總結文字里得出這兩點。對我來說很好理解沒有問題。
作者:吳湘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261131/answer/3349786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我對此的回復如下:
遵循知乎所倡導的獨立思考平等交流的精神,我尊重你的觀點和看法;遵循佛法修行中探究真理的實事求是的求知精神,以及遵循菩薩行中自利利他的原則,我想要很明確地告訴我要表達的意思是:
1、蕭平實居士並不是你所認為的想要表達真如的不同含義,而是從他的著作文字里所反映出來他在概念定義和邏輯思維上的混亂、錯亂,因為他在一句話的前半句和後半句就對一個概念使用兩個不同的定義並形成自相矛盾,這樣的概念理解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顯然是會障礙他對於佛法法義概念的認知理解,並進而會障礙他的修行的;
2、尤其是對於唯識宗法義的探究來說,以唯識宗浩大精深以及非常精密嚴謹的法相概念的定義、辨析以及因明邏輯的嚴謹複雜精細來說,蕭平實居士這樣的概念理解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是制約他深入唯識法義的最大的障礙;
3、你支持蕭居士的所謂真如有時代表阿賴耶識或者無垢識的心體,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違背經典,於道理也不通的。一來,無垢識既然是無垢,就不需要用真如再來指代其凈性,二來,蕭居士還有一個概念使用的錯謬就是把阿賴耶識跟阿賴耶識心體混淆亂用,當然也包括他把真如跟真如心體混淆亂用(尤其真如心體之詞,完全屬於蕭居士的自造),這不僅是邏輯錯謬,也是文字錯謬;三則,在大乘佛法經典中,凡是正式談到真如之含義的時候,均沒有說真如是心體這樣的定義,乃至蕭平實居士自己也舉經典(如般若經典)之開示說真如不是心體而是識之真實性云云;四則,蕭平實居士對於真如到底何時指代心體何時指代識之實性完全沒有條件區分,而是依據如何能夠證明他自己的觀點正確來採用,比如,當蕭平實居士要證明他的證阿賴耶識即是證真心的時候,他就是阿賴耶識就是真如,這個真如跟佛地的時候是一樣的(其實是用的真實性之含義),當別人質疑他說既然初地菩薩證真如那麼正覺同修會的開悟應該是初地的時候,他又說這個所證的真如其實是阿賴耶識而不是識之實性,所以正覺同修會的開悟還不是初地,類似種種情況,完全是不斷地偷換概念而進行狡辯以維護自家宗見(當然,或許蕭平實居士自己並沒有想要狡辯,他只是概念定義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缺乏而自成矯亂罷了)
2018.03.07 晚10:12 補充
以下是回復一位蕭平實支持者的內容
你也承認:「阿賴耶識是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實性」,這很好! 證明了你也知道,即便是在蕭居士的說法模式中, 識與識所顯示的真實性,是不能等同的。
你說的「真如(真如性)是真如(阿賴耶識)的所顯性」 ,這個表明原來蕭平實居士是在玩偷天換日的文字遊戲啊!
本來,按照你的解釋以及蕭平實居士的闡釋,真如性=所顯性, 完整的詞是【真如性】,這樣是很清楚的。
蕭平實居士故意要把「性」字省略,用【真如】一詞來表達,可謂用心不良也! 為什麼用心不良呢? 就是為了打混賬啊, 讓人搞不清楚他所說的真如到底是真如還是真如性啊!!!
然後,如果真如就是阿賴耶識,幹嘛不直接用阿賴耶識,要用個真如的名字呢?
這也是為了打混賬啊。 怎麼打混賬呢? 先說這個是阿賴耶識,然後說阿賴耶識就是真如,然後說這個真如就是真如性,然後說這個真如性就是法性,然後說法性就是法界,然後說法界就是法身,然後說法身就是如來藏, 然後,阿賴耶識就成了如來藏啊!!!
然後,真如就是真如性, 真如性就是真如,然後如來藏就是真如性,如來藏就是真如,然後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了呀!!!
反正,蕭平實居士手裡拿著真如這兩個字,就可以將佛法法義玩弄於股掌之間了啊! 當真如性的含義在這裡說不通的時候,蕭居士就說這是代表 識的意思, 當識的意思說不通的時候,蕭居士就說這是代表 真如性的意思啊
反正他兩頭都可以賺!
這就是蕭平實混淆攪亂真如一詞含義的最大「好處」!
——————分割線————————
一點思考:蕭平實居士這樣在佛法名詞概念定義和使用上的混亂問題,其實是在我們閱讀和深入經典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和防範的。
很多詞,在不同的經典里可能有不同的含義,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的含義的界定,是有一定的經典上下文背景的,離開了這個特定的背景去隨意使用這些詞的某些含義,可能就是違背法義的了。
比如,《大般涅槃經》中說的「常」樂我凈的常, 而般若系列經典里則說的 非「常」非斷的常,這兩個地方的「常」字,顯然有其特定含義,並且應該在其特定法義背景下來使用。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2018.3.8 繼續補充分析
我的一個回復。
1、我的目的就是為了明「理」,明理的第一步,是把概念名詞的定義內涵及邏輯先弄清楚,然後才能夠有效地明理,否則就是糊塗論理;
2、用比喻看起來很好,但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很多人是亂用比喻,其所使用比喻的邏輯結構關係跟想要比喻闡明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一碼事,結果你還得另外花時間去討論這個比喻對不對,效率非常之低;
3、我所指出的蕭平實居士的問題,在於名詞代詞形容詞定義與使用上的問題。
蕭平實居士的原話:明心的時候,他證得佛地的真如,叫做無垢識。
蕭居士原文:佛地真如也是阿賴耶識轉成無垢識之後所顯現的啊
我註解一下:
明心的時候,他證得佛地的真如(這個法A),叫做無垢識(B)。
佛地真如(這個法A)也是阿賴耶識轉成無垢識之後所顯現(C)的啊
這樣,蕭居士的錯誤就很明顯了
法A=B, 法A=C, 這就成了 B=C
也就是說, 成了 無垢識(B)=無垢識之後所顯現(C)
現在看明白了嗎?
那麼,怎麼改正蕭居士這個錯誤?
他應該這樣說:
我們有時無垢識(這個法)叫做佛地真如
有時候,我們又把(無垢識所顯示的真實法性)叫做佛地真如
但這兩者雖然用的同一個詞,卻是兩個不同的法義。
這樣解釋一下,你看看你能否明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