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海行動》的血腥畫面談起:沒有分級制,如何保護未成年人
文/衍衡
《紅海行動》被很多觀眾、影評人認為是國產軍事電影的里程碑,但對於另一些——數量上亦絕非少數的觀眾,尤其是被家長帶到影院里的未成年人來說,其血腥暴力的程度也一定是個人觀影紀錄的里程碑了。
雖沒做過嚴謹的統計,但回想起《紅海行動》給筆者帶來的血腥暴力的震驚程度,遠超當年的《拯救大兵瑞恩》(1998),後者在MPAA的分級尺度下被「認證」為R,具體描述/提示為激烈且長時間逼真的戰爭暴力場面,以及語言。再比如近一些的,如《血戰鋼鋸嶺》(2016)也同樣是R級,具體描述/提示為激烈且長時間逼真的戰爭暴力畫面,包括可怕的血腥畫面。但與這次的《紅海行動》相比,好萊塢的這兩部R級片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了——後者一些斷頭、短腿的畫面甚至讓人在影院里坐立不安。
《血戰鋼鋸嶺》「火燒鬼子」場景
本文並不是想討論是否該有分級制——恰恰是因為無論是影片的創作方、製片方、發行方,以及觀眾們,都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國市場沒有分級制,因此,每一部電影在審查取得龍標後,都將毫無阻礙地面對大眾,即在發行工作中大家所最期待的「最大公約數」。在這一前提下,《紅海行動》的血腥暴力程度已經遠遠超越了大眾尺度,對未成年人存在著可能的身心傷害——影院里家長們的慌張,孩子們的驚恐是無法忽視的。
2017年3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被認為是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其中第二十條規定,攝製電影的法人、其他組織應當將取得的電影公映許可證標識置於電影的片頭處;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此條款正是這部法律在中國沒有分級制的大前提下,對大眾觀影的一種保護措施,在法律實施後,3月上映的《金剛狼3:殊死一戰》即在全國影院和各在線售票app上被標示了觀影提示,「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需要在家長陪同下觀看影片」,7月上映的《大護法》則是主動提示「建議13歲以上觀眾觀看」。
《大護法》的提示
保護未成年人的意義不必多言,即便再有崇高的動機、目標,都不應迴避視聽內容對未成年人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以殘酷、血腥表現戰爭,以此突出反戰主題,是否足以讓創作者、生產者、經營者可以不顧影院里孩子們的存在?成年人的生理或心理不適,或許可以用「自作自受」來卸下片方的責任,那麼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買票觀影是否也可以用「自作自受」來「幫助」片方掩耳盜鈴呢?
那些血肉橫飛的殘肢、斷臂,那些幾近恐怖的流血、犧牲——誠然,這些視聽畫面有著英雄的崇高和戰爭的殘酷,但為什麼不提前適當告知一下觀眾呢,不論是海報還是預告片,或是法律要求的「觀影提示」,《紅海行動》上映前完全沒有露出有關「提示」,甚至是暗示。
當然,片方或許還可以解釋,比如——「現實中的戰爭就是這樣子的,而且海軍方面也沒有對這部電影中的畫面感到不適,他們認為很真實,我也感激自己真的做到了。」影片因為涉及到了海軍,在審查方面也就自然會增加來自軍委相關部門的審查意見,但要求軍委相關部門在涉及軍事、政治內容之外的部分給予審查意見,並非我國審查制度的主要目的。
《紅海行動》片段
顧及觀眾的審美和認知,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這是創作者、生產者、經營者應有的責任意識。審查尺度不應是通過傷害未成年人的方式去撞開、扯開,這是和平年代,我們沒有太多理由可以解釋非得用這麼殘酷的手段去震撼教育未成年人。
在中國,在沒有分級制的前提下,請尊重這一大眾口徑的市場,特別是春節檔,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誰都知道湧進影院的一定是從6歲到60歲的幾乎全年齡觀眾。創作者、生產者、經營者的心裡應有對祖國下一代的關愛。
既然不想用觀影提示收窄受眾,那就請盡量用大眾尺度守護未成年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