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膚淺觀察
我已經五六年沒回老家過年了。這次,我和以往一樣,是在北京過的年。
人多、票難買。
最重要的是,我媽退休後就來我這邊了,加上家裡幾位長輩去世,更沒有回去的動力了。
所以春運啊、火車票啊、年味啊,離我越來越遠,已經很難體會到「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那種快樂感覺了。
這幾天的主要活動就是出門逛吃逛吃,一大感受是——
北京春節的人,越來越多了。
不是景點人多,而是舉家在北京過年的人,越來越多。
幾年前如果春節出門,北京簡直一座空城,路上行人、車輛很少,路上疾馳而過的大部分都是公交車,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一反平時堵城的常態。
這一兩年,我感覺路上車雖然少了很多,但也一直沒斷過;商場超市電影院,人熙熙攘攘,特別熱鬧。
而且基本都是扶老攜幼,一大家子一起出來玩。
越來越有人氣了。
想想原因,可能是跟我同輩的這代中青年們,基本都在北京紮下根了,買了房、生了娃、事業穩定。再加上爺爺奶奶那一代的長輩們,漸漸去世,而父母們呢,又大多退休了。
以往春運呢,是從大城市往家裡趕,現在是逆著來,父母們從家鄉趕來大城市,跟兒女一起過春節。
甚至就留在這邊了。
二.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說,看一個地方的房子能不能買,可以春節時多觀察一下。如果這個地方平時特別熱鬧繁華,春節時冷冷清清,說明人口持續流入,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淘金。
城市發展很快,房子就值得買。
如果一個地方平時人很少,但春節那幾天擠爆了,去KTV唱歌都沒空位,說明本地提供不了太多就業崗位,大家都在外面討生活,只在過年時回家看看。
這種地方房子就買不得,找不到太多接盤的。
我覺得蠻有道理。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鄉是哪種情況。
不過咧,時勢在變,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以往人口外逃的地方,現在興許不一樣了。
拿河南來說,大部分地區青壯年都在外面打工,留守老人兒童特別多。
典型的「平時冷清、年節熱鬧」的地方。
但最近一些年,河南發展還真的是突飛猛進,各種製造業迴流,以前河南人到深圳富士康打工,現在在鄭州家門口就有富士康。
我幾個朋友去鄭州出差,感嘆變化太大,硬體設施簡直不輸北京國貿。
當然軟實力方面確實還差很大一截,這個得慢慢追。
但也說明了,地區發展確實很快,經濟在崛起。
三.
不止是鄭州。
這次看春晚、看元旦晚會的一個感覺是——
好幾台晚會搞了分會場,貴州啊、三亞啊,都很漂亮,現代化的地標建築美的不得了,各有特色。
不再像以前一樣,一提到貴州什麼的,就是原生態、唱山歌、扶貧了
對了,這兩天三亞的飛機票價也很「漂亮」啊,到北京聽說翻了好幾倍,去大東北的票價快兩萬了。
同一時間從美國飛回來的價格也不過七、八千,是這個的一半還不到。
...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好可怕。
再看一張圖,是財新去年初做的一張動圖:
成都、重慶、武漢、鄭州這幾個城市持續有新人口流入的。而且主要來自周邊小城,或者是大城市迴流。
挺有趣的,我聊房價時,這幾座城市(除了重慶)的小夥伴,抱怨聲都挺多。
開個腦洞。
未來會不會有一天,北上廣這些移民的下一代,都沒有家鄉的概念了,認為京滬廣深才是他們的家呢?
而沒來北上廣深的人,隨著鄭州啦、武漢啦、成都啦這些中心城市的崛起,也能留在家鄉工作了,不用千里迢迢去打工。
春運大軍的概念,也會慢慢消亡吧。
到那時候,咱們的城鎮化,應該也就差不多了...吧。
雖然不知道要等到啥時候...
Ps.
你過年回家,覺得家鄉有啥特別大的變化么,一起聊聊?
PPs.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這一年來貴州的存在感越來越高了...
無論是看晚會、看紀錄片、看新聞,哪兒都少不了它。
是我的錯覺么?〈( ゜。゜)
微信公眾號:越女事務所
歡迎關注,感受金錢的最大善意
推薦閱讀:
※房價上漲,房主收完定金不想賣了,這樣可以嗎?
※太原超1.5萬/㎡樓盤17個,未來一兩年房價還會漲嗎?
※南郊的房價,憑什麼高過北郊?
※房子十年不讓轉賣,樓市將迎來怎樣的未來?
※菏澤未來房價的走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