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照片100張,又一年的故事
本文首發本人微信公眾號:羅老闆(ID:luo_boss_GO),歡迎關注。
闊別一年,又到交作業的時間,各位久違了。
寫這篇之前,先把去年作業看了一遍。當時文末抖個機靈求打賞,還真有很朋友害怕我跟老法師組團去拍荷花,紛紛打錢表明自己的態度。那幾天屏幕不停地被微信打賞通知點亮,讓我即使不聽嘻哈音樂,也感受到人世間的「愛與和平」,然後隨身帶著充電寶續命,來承受每一次點亮帶來的感動,那是情懷在發光:)
一個感受呢,現在看一些照片已經不夠好,但讓自己欣慰,說明還是有略微審美上的長進。
能和大家再見面,有種紅軍漫漫長征順利會師的欣慰,因為要堅持不停地行走和記錄,才有足夠的、真正的好東西來和大家分享。畢竟,勉強交差不是我風格。
今年的文章依然是走出來的,而且比去年走得更多更遠,甚至更高。見識很多新東西,收穫很多新感受,自然也捕捉記錄了很多瞬間。所以,今年繼續激情(增強版)大放送,加量不加價,選了100張照片,和大家講述2017年走過的路,和背後的故事。
雖然有點多,但已經是篩選再篩選,選得髮際線都退後一厘米,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還有很多照片都只有自己見過,在這篇文章首發。
第一張,先鎮樓。「怪獸樓」,位於香港鰂魚涌,這個角度在電影《春嬌救志明》中也出現過。還挺喜歡香港,一座有獨特味道的發達城市。上次來徒步麥理浩徑,這次專門來拍自己眼中的香港味道。
寸土寸金的香港,到處是密集的高樓,甚至有些壓抑。除了富人豪宅,每家每戶面積都不大,緊湊著過。據說香港人外出旅遊選酒店時,一定要房間夠大...
密集高樓背後代表著七百多萬香港人在這個並不大的城市生存和生活,但由於文化、政治等原因,很多人都離不開這個地方,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深圳,也很難考慮。
勵德邨,香港唯一的圓環型公屋,每棟27層,每層17戶。公屋是香港政府為收入不高的群體興建的樓房,類似於大陸廉租房。
從小往上看,環環相扣,彷彿沒有盡頭。香港如此高的房價,如果沒有政府出手修建公屋,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房地產也可能早就崩盤。據說有1/3的人住在公屋,因此也成為香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彩虹邨,另一很有特色的公屋,外牆刷成彩虹顏色,給人以活力和溫暖。
高樓密集只是一方面的觀感,而香港味道是方方面面構成的,而茶餐廳是香港另一大特色。在老字號蘭芳園裡,吃個豬扒包,喝杯絲襪奶茶,體會港人的日常。「唔該俾多個菠蘿油我啊」,當我說出這句話時,熟練得放佛已經在香港生活了多年。
水果攤的阿叔髮型打理得一絲不苟,黑框眼鏡還有點潮范,一種「做好呢份工」的安穩。很多人雖然工作不多麼高級,但穿衣打扮和精神面貌上卻很積極,這也能解釋有時候不說話也能隱約分辨出是不是香港人。
廟街,在香港九龍油麻地,也是香港最有名的夜市。本地人在這買賣平價商品吃吃喝喝,遊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氛圍,而攝影師就得找個高樓來記錄這地道的文化氣息。
夜市裡的街頭小吃,香港人用來犒勞忙碌了一天的自己。
廟街旁一條小路上,很多算命先生在晚上傳道授業解惑,八字定乾坤,面相知天命,高級點的還提供英文解說來恩澤外國友人。說來也怪,作為一座很發達的國際都市,名校也一大堆,香港人卻信風水拜關公,而且不僅僅平民老百姓,上流社會對此也非常推崇,富豪都有御用風水師。
大大小小的街道,密集人流車流,彷彿永不停止。得益於良好的公民素質,大家都很遵守規則,即使路面窄也很少堵車,一切都非常高效有序地運作著,像一台精密的儀器。
再熟悉不過了,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招牌也是港味中不可缺少的,雜亂卻又顯得整齊,甚至有種美感。招牌背後代表著繁榮的商業,而商業則是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根基所在。
紅色計程車是香港味道另一明顯特徵,大家在港片里也見多了。想像下,你急匆匆攔下一輛計程車,拉上車門就跟司機說「幫我跟著前面那輛車」,齊活。
在天橋上守了很久,終於有個靠譜的人走入畫面,和交通線一樣的方向,畫面立刻就有了隱秘的力量,自然不能錯過。這個人要走向哪裡,香港又要走向哪裡。
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非常多,隨處可見。有一群老外在維多利亞港吹來的晚風中起舞,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也暗示著香港是一座高度國際化的城市。
香港石澳島,星爺的《喜劇之王》就在這拍的,為了星爺專門過來看看。遇到一群印度人在慶祝灑紅節,場面很有意思,跟這位滿身顏料的大哥聊了會兒,最後給他拍張照留個紀念。總覺得遇到他,冥冥之中影響了我後面的旅程。
羅大佑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皇后大道東》,但實際上唱的是香港回歸前迷茫和不安的心情,還略帶諷刺,此前一直被大陸封禁。在「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歌詞里,西指資本主義,東是社會主義,中則是一國兩制。回歸也20年了,20年來香港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但現在發展受困被唱衰,焦慮和壓力也讓香港年輕人對未來十分迷茫,「買樓」成為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去年香港電影《一念無明》里小男孩獨自念叨著「你要向上流動啊...」,就是最好的寫照。
晚上12點在皇后大道中拍了這張照片,來結束香港的章節,祝香港好運。
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在蘭州吃一碗正宗的牛肉麵,辣子澆得旺旺的,吃完暖暖身子就要邁入廣袤的大西北。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號稱世界藏學府。世界最長的轉經道,把巨大的拉卜楞寺包了一圈。轉經筒上有經文,轉一圈便代表誦經一次,花2個小時跟著當地僧人和藏民把1700個轉經筒轉一遍,自己也算積攢了些許功德。作為甘南藏區的宗教中心,夏河一半面積是拉卜楞寺,另一半才是縣城。紅色袈裟和五顏六色的衝鋒衣,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很有詩意。
白色佛塔在藏區隨處可見,藏民每天繞著白塔轉圈,祈福禱告。你也不想說話,腦袋放空,默默地跟著他們一圈圈地轉。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有很完善的教學體系,和大學一樣擁有各種學院,佛學思想、音樂舞蹈、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等等,從孩子到老人,不同年齡的紅衣服僧人都在這學習,一級級考取學位。電影《天下無賊》里劉若英跪著懺悔的寺廟,就在拉卜楞寺。
黃昏時的郎木寺,放學的小僧人們在草坪上打籃球不亦樂乎,他看著那群小孩子心想「當年我可是全場MVP,你們還是要多提高姿勢水平」。
郎木寺其實是一個鎮,位於甘肅和四川交界處。走在街上,左邊是甘肅,右邊是四川,很是有趣。兩邊都有各自的佛教寺院,也有很多僧人在這修行。海拔已經到了3300米,晚上挺冷的,但青旅老闆二哥是位有趣的退伍草原騎兵,能說能唱,夜夜笙歌,把大家逗得都不想睡覺。
還沒睡多久,早上四五點就得爬起來從郎木寺青旅趕到四川若爾蓋大草原花湖看日出。作為勤勞的回報,享受了大草原包場看日出的福利。
扎尕那,藏語里是「石匣子」,甘南迭部縣一個被群山包圍起來的藏族小村子。這位小扎西的笑容實在太溫暖了,挪不開腳,幫他拍了很多照片。就跟當年在南疆一樣,語言不通,笑容相通。
爭風吃醋的小夥伴,也爭著要上位,要拍照。也算沒有辜負小男孩的囑託,堅毅的眼神很有力量,這種力量才能讓他在艱苦的環境里成長為家裡的頂樑柱。
在Lonely Planet上學了一句藏語的好話,跑過去跟這位老奶奶說,她一下子就笑了,可能這輩子第一次從一個奇怪的漢族人那裡聽到吧。知識就是力量,老師誠不欺我。拍完這張時,發現和3年前在元陽梯田給一位哈尼族老奶奶拍的如出一轍,都穿著傳統民族服飾,都安靜地坐在路邊。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藏族女人們在收拾牛糞,既能提供燃料,又能清潔環境,一舉兩得。來之前一直在床頭的燈光下看《甘南紀事》這本書,而書的很多故事就發生在扎尕那。來之後再看扎尕那,腦海里想像的世界的和親眼所見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很推薦大家去感受。在扎尕那看完《甘南紀事》,完成旅途中的一個儀式,然後告別。
從郎木寺到青海久治縣,車在茫茫藏區開了幾百公里,無數這片土地特有的元素不斷閃現,然後消失。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出發,流經瑪曲縣,還那麼窄而平靜,沒有半點「黃河在咆哮」的影子。瑪曲縣城裡藏族人還騎著馬從車邊走過,路邊的藏民脖子上掛著佛珠,轉經筒在他們手上好像永遠不會停止。偏僻的大草原上人煙稀少讓你內心孤獨,但突然看到藏族寺廟巨大的金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又讓你心生敬畏,是怎樣的力量才能讓人在惡劣的環境中立起這樣的龐然大物?
終於到了久治縣,下車時發現大街上都沒幾個人,腦海里就兩個字「蕭條」,和熙熙攘攘的大鍋爐完全是兩個世界。大鍋爐是擁擠的,但大鍋爐也是溫暖的。寒風一吹,孤獨又爬上心頭。大老遠跑來是為了看看下圖的「年保玉則」,由於風景優美被國內徒步驢友青睞,但想看更優美的部分,需要走到湖那邊的大山裡面。
又是一片茫茫藏區和翻不完的大山,終於到了心心念念的四川色達佛學院,海拔也來到了3900米。漫山遍野的紅房子,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山坡,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罕見的視覺震撼。就像一個生命體,在山上一點點長了出來。
即將入夜,中心的大經堂第一個點亮了燈光,呈現出一種靜謐的宗教美感。不要輕易把宗教貼上「迷信」的標籤,尤其是在你接觸不多的時候。它是如此複雜而多元,自己還在不斷了解和感受。
佛學院吸引了4萬學員在此修行,整個色達縣城也才4萬人,可見規模之大。由於各種原因,政府這兩年也在拆遷來控制規模,下圖就能看到拆遷進行時。誰知道會拆多少呢,但可能以後只能在圖片里看紅色海洋了,凡事要趁早。
佛學院太有名,所以來色達東嘎寺參觀的人非常少,但它卻是一座非常精美的寧瑪派寺廟。當時在聽僧人上早課誦經,回頭看到這一幕,趕緊拍下來。
東嘎寺的天花板裝飾,可見我剛說的「精美」不是車軲轆話,畢竟我向來不喜歡說車軲轆話,拍車軲轆片,做車軲轆人。
一位藏民在寺廟裡轉圈禱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活,自然條件惡劣,要是沒點信仰來支撐內心,可能也比較困難。環境決定了人的生活狀態,而不同生活狀態會形成不同的文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什麼都沒得靠,就得靠內心的力量,而宗教往往能提供這種力量。
色達回成都,專門去看了當年汶川地震的遺址。雖然十年過去了,但看到殘垣斷壁還是有些難受,人類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還是太脆弱。但廢墟里還是有綠藤長出來,那是希望的力量。
山城重慶,這張小男孩的照片可以代表我對這座城市的整體感觀。有歷史沉澱,有生活氣息,有人情味。
在老家南昌,偶然發現角落裡有一座很不顯眼的寺廟,香客稀少,但居然很喜歡。常年在外工作,在家時間很少,偶然所得,更加珍惜。當然,我也更偏愛清靜的地方,畢竟人上了年紀,得講究心性。
這座寺廟裡,有個香客在很認真地地俯首叩頭。好奇當時他在祈求什麼,升官發財,消災避難,還是平安喜樂?或者,索性什麼都沒想,只是表個敬意,萬一那個「存在」感受到,就能略施恩澤,暗中庇佑。
目光轉向上海灘。可能常年在祖國大西部策馬奔騰,一把年紀居然沒來過上海,也算鄉下人進城,感受下真正的大城市。不能免俗,也到外灘來拍陸家嘴,拜個碼頭。
上海地標之一的東方明珠,雖然高度不斷被小弟們超越,但你大哥終究是你大哥,見證過20年的上海灘風雲,歷史的厚度是晚輩們無法比擬的。
當然,晚輩們的確很出色。畢竟要代表中國金融聖地的最高水平,一座比一座氣派,看得外地搞金融的朋友一心只想去陸家嘴朝聖。萬一能跳槽到這兒,也會經不住發出「卧槽老子也有今天」的感慨。只是見多識廣的阿拉上海寧,戲稱這3個大傢伙開瓶器、注射器、打蛋器,這就是格局見高下:)
上海灘的記憶,只能從少數場合彌補。聽這位姐姐唱歌,彷彿真回到了當年的舊上海大舞台前,聯想到《情深深雨蒙蒙》里依萍歌聲婉轉光彩照人(暴露年齡了...)
托朋友的福,意外地聽了朴樹在上海的演唱會。朋友認真地說,讓你再抓一抓青春的尾巴,一種「聽完這首歌,青春就散場」的既視感,嚇得我都是淚流滿面地在聽。話說回來,朴樹真是一位真誠的人,耿直單純,一心只想唱好歌。
上海現代美術館有個展覽剛好最後一天,說明有緣分,得順應上蒼的暗示。拍完這張照片,我自認為理解到部分設計者的意圖。情侶、閨密、朋友、父母孩子等等,你觀察到眾生百態,而你也作為眾生百態的一部分被別人觀察。
請導演把機位切向杭州。在西湖邊調研時,偶然發現這條小路,很能代表我對杭州的觀感:如果說上海是魔都,那杭州就是閑都,悠閑的閑,不然以前怎麼有「杭州是上海後花園」的說法(感覺要被打了)
杭州沒什麼高樓,以西湖為中心,一片悠閑精緻的氣質,很舒服的一座城市。這張圖就代表了我理想的養老生活:閱讀、清閑、平靜,一座湖邊大宅,還有個專職攝影師拍點照片到網上去搞搞形象宣傳,圈一波粉絲來點贊。
杭州,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現場,一個巨頭的成年禮。
這一年,換個角度來觀察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廣州。不管在哪個天台,廣州塔和珠江新城都是最吸引目光的一群巨人。熟悉的事物,一旦換個角度,又是一個新事物,原來你並不足夠了解。
珠江旁的珠江新城,就像上海黃浦江邊的陸家嘴。夜幕降臨,獵德大橋把江北的人送回江南的安樂窩擼貓遛狗,把江南的人送到江北的興盛路滾滾紅塵。
廣州大橋車來車往,路一直延續,直到消失在城市的高樓中。想起汪峰的一句歌詞,「你看車輛穿梭,就像在尋找什麼」。
城市森林。一座座高樓和森林裡一顆顆樹沒太大區別,大樹需要藉助自然的力量生長來回饋自然,而高樓需要藉助人類的力量生長而來回饋人類。
藉助無人機的眼睛來感受上帝視角下的廣州。如果把一座城市想像成一個個星球,飛機就是星球間穿梭的太空飛船,外地人就是外星人。
寫到這裡,算是中場休息。上半場是國內,下半場就是國外。這些年不辭辛勞,撲哧撲哧,去了中國西部大部分想去的地方,剩下的找機會補上。中國東部同質性比較高,走大街上可能都意識不到自己在他鄉,有機會就順帶看看吧。所以,後面一段時期重心會在國外,也算個人旅行路的一個分水嶺,不容易啊老哥。
國慶期間以背包客的身份(好像也沒別的身份),對幾個國家進行了國事訪問,成果喜人。
泰國曼谷,一位大兄弟很配合地比了個手勢,「三泰銖一張」。
斯里蘭卡尼甘布,有一個海邊的小漁村。早上的魚市熙熙攘攘,一手交錢,一手交魚。
趁著剛日出沒多久的金色陽光,村民日復一日地處理漁獲,背後是浩瀚的印度洋。
斯里蘭卡的陽光猛烈強勁,不用來曬魚乾太浪費了,魚乾再賣到30公里開外的首都科倫坡。曬魚的女人戴著一頂嘻哈風的帽子,感覺下一秒她就要拿著魚乾給我來一段RAP。
發現我在拍她,害羞又開心地看向同伴,彷彿在說「中午得加條魚慶祝一下」。
一個人走到村子深處,發現大家都不怎麼穿鞋,真是原生態。聽說我想給他拍張照,特意找了輛摩托車當道具,姿勢熟練地一擺,好傢夥,一定是從摩托車廣告里學來的。
穿過村子,又是另一個魚市,不愧是漁村。遇到一對母子齊上陣在曬魚,當然媽媽負責曬魚,小傢伙負責站崗放哨,然後報告媽媽發現有個人盯著他們家的魚乾圖謀不軌。畢竟人家地盤,只能給人家拍張照私了:)
突突車,這裡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就在突突聲的街道里突來突去。上車前少不了和他們砍砍價,砍得差不多,司機們大手一揮,「快上車,沒時間解釋了」。
在一條小巷子發現一家理髮店,老闆忙著給客人按摩。總覺得這裡一切很親切熟悉,放佛回到古巴,可我又從沒去過古巴。要不是趕時間,也想在這理個髮,讓老闆給我摁一摁腦殼。
尼甘布是斯里蘭卡的天主教中心,地方不大卻有兩座不錯的教堂。在一座教堂遇到一位男生,是給教堂唱歌的,在練琴。我請他來一個,嗓音非常優美,一張嘴就嚇得我趕緊拍了視頻,現在時不時還會翻出來聽。對了,他唱到情濃時還閉著眼睛。
一所小學,課間休息,孩子們在打鬧。手裡的相機就跟中了魔一樣控制不住,追著這群白衣服的孩子,笑容實在太燦爛,太溫暖。
當時拍到這個美麗的小姑娘,怎麼形容呢,心花怒放吧,都想在孩子們面前跳一段民族舞來頌揚兩國人民的友誼。考慮到孩子們還小,要剋制自己。
印度,才是這次背包游的核心目的。的確沒有辜負在印度天天打仗一樣的那些難忘日子,給我的視覺衝擊和全新感受是最豐富最刺激最複雜的。上篇文章介紹新疆,給很多人澄清許多對新疆刻板印象和錯誤認識,這次也一樣希望能用照片給大家講述一個自己親眼所見的真實印度,而不是國內媒體渲染的那樣。
自己的印度Lonely Planet落在曼谷,但在首都新德里的青旅里找到一本來完成神聖的拍照打卡儀式。有人在封面上寫了「DONT PANIC」,有趣的暗示和鼓勵。怕就不會來,來就不會怕。
新德里賈瑪清真寺,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由修建泰姬陵的君主下令修建。
清真寺天花板上,掛著巨大的精美的吊燈。
簡潔的清真寺肅穆空曠,沒有鮮艷的色彩。祈禱的信眾沉默不語,穿著鮮艷的紗麗。
虔誠禱告的男人。此前並不知道印度有如此多的穆斯林,來了後發現滿大街浮動著各式各樣的小圓帽,下面搭配著伊斯蘭傳統的衣服,異域風情濃厚。
在印度拍的第一張笑臉,沖淡了清真寺的肅穆。
落日下的國王大道,連接著遠方的總統府和另一頭的印度門。穿梭在印度大街小巷的突突車,是體驗這個國家最好的交通工具。
古特伯高塔,世界文化遺產。印度第一位伊斯蘭國王戰勝印度教徒後,修建了這座兼具印度和伊斯蘭風格的高塔。還下令拆除許多印度教寺廟,然後用寺廟的磚瓦修剪高塔下的清真寺,這種宗教壓制的想法也是夠有創意,和囂張...
1000年後的飛機,飛過1000年歷史的高塔。古老與現代,宗教與科技。
胡馬雍陵,莫卧爾王朝國王胡馬雍的陵墓,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極具對稱美感和伊斯蘭風格,非常高大氣派,還是泰姬陵的設計靈感來源。
白帽子下面黝黑的臉龐,配上濃密的大鬍鬚,已經足夠異域風情。再加一副墨鏡,這畫面太有趣,就算被打也值得。當然被打是玩笑,印度人非常喜歡拍照,找我合影的人多到有明星的幻覺。
站在陵墓里感受了很久的光影,形形色色的印度人從身旁走過,他們的影子從我的影子中穿過,自認為是完成了某種神秘的儀式。有個老外小哥端著相機湊過來,說很喜歡這個影子還拍了照片,我笑著說這張照片未來會賜予你神秘的力量。
來印度不感受下傳說中掛人的火車,真是白來了。第一次坐印度火車,離開新德里去阿格拉,但遇到波折耽擱了時間,在德里火車站裡一路狂奔,最後在熱心人士和火車晚點的幫助下,順利找到了我們的火車。同伴和他們道別時拍的這張照片,記錄了印度熱心人士向中國窘迫少年伸出援助之手的感人畫面,滿分之作。
阿格拉堡,和泰姬陵在同一座城市,世界文化遺產(是的,印度的世遺非常多...)。不得不承認,漂亮的印度女孩穿上鮮艷的紗麗,真讓人挪不開眼睛...
當時在突突車上,等到後面的車靠近打個光,記錄了這一幕,這也是印度很真實的一面。
泰姬陵,不用多說,國寶級的建築遺產,印度人的驕傲。印度皇帝沙賈汗為紀念去世的妻子,耗費國力和22年時間修建的大理石陵墓。
一群戴著大頭巾的錫克教的男人,走過伊斯蘭陵墓泰姬陵。
泰姬陵遇到的印度小男孩,向我展示著他尷尬又不失優雅的笑容。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堡,又又又是一座世界遺產。城堡入口的是一座高達54米的亞洲最高門「勝利之門」,紀念阿克巴大帝一場偉大的勝利而修建。那天有幸遇到當地盛大的伊斯蘭節日,非常多的人聚集在勝利之門前舉行慶祝活動。
這裡要花點筆墨寫下背後的故事:環顧四周,現場就我一個外國人,甚至就一個遊客。和一雙雙異域的眼睛對視,尤其是伊斯蘭婦女蒙著黑紗露出的眼睛,現場神秘濃厚的宗教氛圍讓我有些害怕。抬頭仰望巨大的勝利之門,一群黑鳥在上空盤旋,不由地咽了口水,握緊了手中的相機。但為了記錄這珍貴的畫面,感受這可遇不可求的體驗,還是勇敢走進人群當中。又害怕又興奮地貪婪拍攝的複雜感覺,我想我永遠也忘不了。
直到給對父子拍了這張照片,心理才放鬆警惕。穿越台階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孩子們打招呼,走到勝利之門腳下,迎接自己的「勝利」。
在經歷讓人崩潰的18個小時的火車晚點後,終於來到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每晚都要在河壇邊舉行的盛大「恆河夜祭」,全場唱著聖歌,祭祀河神,絕不可錯過的人文體驗。
每晚夜祭都會吸引大批人來參觀,但人群中發現一位小姑娘貌似對儀式不太感興趣,應該在想晚飯的酸奶可以再來一碗。印度教徒有四大樂趣:敬濕婆神、住瓦拉納西、飲恆河水、結交聖人,裡面有三個要在瓦拉納西實現,可見地位之高。
苦行僧,印度教中一種通過苦行來修行的信徒。他們居無定所,到處漂泊,忍受著各種苦行。我想最大的苦行,應該就是印度的熱。長這麼大,從沒見過這麼毒的太陽,已經10月都熱得想報警,不敢想像這裡的夏天。
瓦拉納西雖然地位非常高,但也靈動地展現了印度髒亂差的一面。不寬的街道擠滿了牛、人、車,在漫天的灰塵和喇叭聲中,大家一點點往前挪,彷彿在舉行大朝聖遊行。也得益於擁擠,從擦肩而過的突突車收穫了期待的面孔,簡直沉醉。
就像在斯里蘭卡拍小學生的笑臉,此時此刻,又想來一段民族舞來抒發飽滿的情感。考慮到街上擠成一片,沒處下腳,不好施展,先忍忍吧。
再見咯,小蘿莉,好好寫作業。
牛是印度教的神,大家對牛非常尊敬,聖城的大街小巷裡都是它的身影。當時在店裡吃飯,它突然伸個頭進來打招呼,店老闆趕緊去廚房拿食物畢恭畢敬地喂,吃完它轉身就走,沒半句寒暄客套,看得我肅然起敬。
終於找到一座面對非信徒開放的印度教寺廟,新鮮而神秘。看過無數佛教寺廟、教堂和清真寺,這是自己第一座印度教寺廟。
佛教聖地鹿野苑,釋加牟尼第一次說法的地方,居然也在瓦拉納西。在這遇到一個讓我著迷的人,他對著釋加牟尼的佛像禱告,可留著道教風格的髮型和鬍鬚,還穿著印度教苦行僧的衣服,但又顯得很協調,神秘的氣質讓我不敢搭話。但為了藝術,糾結5分鐘後還是厚著臉皮徵得他同意,定格了這個畫面,感謝厚臉皮。
從瓦拉納西到另一座城市齋浦爾,又是18個小時的火車晚點。已經坦然面對,和當地人一樣坐在地上睡覺等待救贖。早上到了齋浦爾,洗個澡恢復下人樣,繼續微面對生活。果然帶著微笑,更容易找到微笑,心都化了。
印度的城堡寺廟清真寺看得太多,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但位於齋浦爾的傑伊加爾城堡卻給我意外的驚喜。當時我站在暗處高舉著手機拍照,這群學生以為我是一個神秘的雕像,一直盯著我交頭接耳。我看時機成熟有必要進行一次國際互動,於是朝他們揮揮手,這群學生嚇得全跑了。得逞後得瑟兩下,又恢復姿勢,等待下一撥。
又是一晚的火車,到達藍城焦特布爾,這趟旅行中最沒有印度混亂模樣,也是我最喜歡的城市。大清早的街道非常安靜,一位老人在藍色的房子前看報紙,我盯著這美好的一幕看了半天,內心平靜而滿足。
據說最高種姓婆羅門為了凸現身份,把房子刷成藍色,其他種姓的人紛紛效仿,整個城市的房子都變成藍色,才有了現在的「藍城」。在陽台感受這座藍城的靜謐,處處是下圖這種溫柔的畫面。
在藍城梅蘭加爾古堡,遇到幾位穿著印度傳統服裝的舞蹈演員,強烈的異域風撲面而來。
這位長相溫柔的帥哥,低聲細語地給我講這座城堡的歷史。我厚著臉皮和舞蹈隊尬舞時,還幫著拍了視頻。
老胳膊老腿,還和她跳了一段。跳完之後,意味著印度的行程走到尾聲。這也是印度的最後一張作品。
原諒我給了印度這麼多篇幅,但印度的確給了我巨大的驚喜和滿足。這裡的擁堵、混亂、炎熱、貧窮、落後,就像一個沸騰的大染缸,很多人應該都忍受不來,自己也調侃每天都要開掛才能活下來。但是,一切都是新奇的、陌生的、異域的,視覺和內心的衝擊,不斷填補著你認知的空白,又是我最想追求的。
累並快樂著。
跌宕起伏之後,內心卻很平靜,當時在車上寫了一段話:
一個人坐大巴回德里,在夜晚公路上飛馳。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三年前自己坐大巴從中國的一個小縣城去另一個小縣城。車上人不多,都是當地人,只有我一個異類,偶爾看我兩眼。坐在最後一排,腳架到窗外,陽光打在腳背,腳底呼呼涼風,聽著朴樹。三年後的現在,車上都是印度人,人也不多,我還是那個唯一的異類,時不時還會被看兩眼。還是脫掉鞋把腳架起來,旁邊的樹木車輛不停地倒退,窗外巨大的圓圓的月亮卻一直追不上,聽著逼哥。此時此刻,分不清自己是在印度還是中國。在印度吧,完全沒有陌生的感覺,一切都很平靜。在中國吧,打開地圖就知道不是。三年時間,改變的很多,不變的也很多。我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哪裡,但我知道自己就跟這大巴一樣,一直在往前走。
故事還沒結束。
尼泊爾博卡拉,在山上遇到這位老哥,一口流利沒有口音的英文讓我很是意外。他說讀書時沒學過英文,都是這些年跟著外國遊客學的,讓人佩服。
在世界和平塔的山上,有一座寺廟「日本山妙法寺」,廟裡只有一個日本和尚駐守。他對我手上的佛珠很感興趣,我就跟他介紹佛珠和藏傳佛教。但他英文不太流利,卡殼的時候老說日語,場面很喜感。最後他邀請我到寺廟裡住一晚,這樣的機會,我猶豫0.5秒後就答應了。從寺廟俯瞰博卡拉城市夜景,美好得有些感動,夢幻得不真實。感恩上蒼賜予的各種機緣,也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平安喜樂」。
第二天4點多就得起床,和日本和尚誦經做早課。廟裡就我倆,他敲大鼓,我敲小鼓,念著日語發音的「喃無阿彌陀佛」,一人一遍輪著來。當時我還掐了掐自己,確認下不是做夢,也不是拍電影。神奇的經歷,我平靜地笑了笑。
做完早課走出寺廟,看到了這輩子最高級最難忘最壯觀的日出。遠方的喜馬拉雅雪山一字排開,流動的雲海悄無聲息,那股金紅色是蓄勢待發的太陽,直到穿過雲層破蛋而出,滿是希望和感動。
尼泊爾奇特旺,又捕捉一個美麗的小蘿莉,難以抵抗。
奇特旺有一個尼泊爾最大的國家公園,我的嚮導是個很有趣的中年男人,跟著他去找各種野生動物。約他晚上擼串,他教我怎麼一口吸出螺絲,不斷地表達尼泊爾和中國手牽手心連心。這張背影送給他。
博卡拉收穫最好的日出,奇特旺收穫了最好的日落。一群鳥掠過天空,露出的藍天剛好是個心形。大概能理解為什麼BBC總能拍出完美的大自然紀錄片,因為大自然有時候就是完美的,而BBC的攝影師總能感受到,捕捉到。
日落時,一頭大象慢悠悠地走回家。希望它們的生活能永遠和畫面一樣平靜。
尼泊爾塔魯族傳統的民族舞蹈,很有節奏感。表演的最後,跟著上去又是一段尬舞,中二少年歡樂多。
離開奇特旺,日落時的機場雖然很小,但也很溫暖。
候機時,一位美麗的尼泊爾姑娘,夕陽打在她右邊的臉上。
回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才好好逛了逛泰米爾街區。人力三輪車車夫,戴著傳統的尼泊爾小花帽。
要離開加德滿都了,也就意味著這趟背包真正走向尾聲。無人機給加德滿都送上一張「肖像照」,這是我最後的溫柔。可加德滿都轉眼給我送上了人生中第一次誤機,咬緊牙關再買票,咬得牙齦出血。你看,這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
總結的最後一張照片:廣州平安夜,石室聖心大教堂一年也只在這天亮燈,值得爬到天台記錄。還是很喜歡這座城市的,低調務實不浮誇。以前在石室參加禮拜時,旁邊的人對我說「祝你平安」。也借著這張教堂夜景對廣州說聲,「祝你平安」。
如果看到這裡,祝賀你,耐心驚為天人,讓我羨慕。也祝賀我,又成功忽悠一個人竟然聽自己叨逼叨了一百多張圖。我考慮轉行去做傳銷頭子,告訴大家三年一千萬不是夢。
希望你能感受到照片和文字試圖傳遞的情感、美好與思考,對你的內心有一些微小的豐富,那我這微小的工作也就有了一些微小的價值。
按照慣例,又得講點大道理,悄悄升華下文章層次,強行拉高下文章格局。大道理也不短,可以先去吃個鴨腦殼放鬆下再繼續看:
1、想拍什麼照片
這些年看了數不清的風景人文,也拍了數不清的照片。從早些年的瞎拍,到現在有選擇地拍,閾值不斷提高。看見、拍攝、篩選、後期、回顧後繼續保留,能通過這些過程的照片越來越難。今年數量比去年多,是因為看得更多,但閾值是更高的,否則按照去年標準,估計200張往上走。我在想以後想拍什麼照片?追求的是什麼?
能被歷史留下的照片。
每天地球上都有無數張照片誕生,朋友圈、微博、美圖秀秀、Facebook等等,但大部分照片只對個人、朋友、同事、小團體等小範圍有價值,比如來來去去的自拍,拍一杯奶茶一條狗,聚會拍個菜合個影,加班拍個桌面拍個光,拍個大光圈糖水片,拍個黑白濾鏡假裝深沉.....
它們作為一個整體,有公共價值,比如人們拍什麼有社會學心理學等原因可以研究,但作為單張來說,沒有太大的公共價值。
只有產生足夠廣泛的認知和共鳴,有足夠公共價值的照片,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被社會傳承下去。傳遞一種情感、展示一種生活、反映一種文化、暴露一種真相、釋放一種善意、營造一種美好,不一而足,並且盡量以「美」的方式去呈現。這種照片才可能具有公共價值,才能被大眾認可,才能被歷史留下。
當然這種照片,也許除了某些人到了一定層次可以輕鬆駕馭,大家都很難做到,我也不例外。但這才是我追求的渴望的,會儘力去嘗試和實現的。拍不出時也沒關係,起碼是在靠近。
2、對標籤保持警惕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貼標籤的現象,河南人偷井蓋,廣州人啥敢吃,東北人黑社會惹不起,新疆很危險不能去,日本人很變態,印度人騙子多,處女座事兒逼,雙子座分裂,豆瓣都是偽文青,知乎都是假精英......還有很多更隱蔽的標籤方式。
盡量不要用這種標籤化的方式去說話、去思考,沒什麼好處。出於各種原因流傳著這些標籤,但一個群體和事物是如此複雜多元,可能有不同比例的確滿足某一特徵,但幾乎不可能都這樣。但如果按比例,每個群體或多或少都有點,標籤就沒意義。
你要說個段子開個玩笑,這倒沒問題,但真按照標籤簡單粗暴地去說話去思考,往往就偏離真實,讓你做出錯誤的選擇,或者不去做正確的事情。因此,我對各種人云亦云的標籤始終保持著警惕,這種警惕也讓我看清很多事實,收穫很多經歷。
我在知乎寫眼中的新疆,就幫助很多人更好地認識新疆。也推薦不少朋友親自去玩,他們都覺得很安全,也很喜歡那的風土人情。自己也去了印度,騙子當然會有,但那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友善的普通老百姓,也感受不到對中國的排斥。
3、用新事物來抵抗無聊
無聊是人的通病,人對一成不變的東西很容易感到無聊,而抵抗無聊就得去面對新事物。
不管是一道菜,一部電影,還是一次旅行,儘可能去嘗試新的類別。別次次都是西紅柿炒雞蛋,別老看王子與灰姑娘的劇情,別老去那些不痛不癢的景點拍遊客照發朋友圈。
生活的城市看遍了就去周邊城市逛逛,東部沿海看多了就去大西北轉轉,再不夠就出國看看。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00多個城市。全球化高速發展,現在去哪都不是什麼難事,只要你足夠想。50塊錢在大城市只能買一杯酒,還都是冰塊,但在遠方的青旅可以買一晚床,還都是新鮮。
我懷念在香港街頭的人流中感受著港味,我懷念在甘南跟著藏民圍著拉卜楞寺默默轉經,我懷念在瓦拉納西的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里,和形形色色的印度人四目相對又擦肩而過。
我懷念是因為我拒絕一成不變的無聊,並用實際行動去探索新事物,它們為我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給我記憶和溫存。
4、構建內心世界
有一次在上海,朋友說帶我去看星空。我好奇上海這種大城市怎麼看到星空,然後他開車把我拉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雖然滿天繁星看過不少,尤其是野外徒步的時候,但還是第一次在大城市看見,意外、久違、神秘。
那陣子剛好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距離愛因斯坦預言100年。我倆就在星空下聊了起來,原來的一知半解在他的科普下變得清晰。聊到星座、銀河臂、質量、波粒二象性、演算法、特定解等,感嘆自然世界太他媽神奇了。過去20多年被教育的認知可能都是錯的,或者只是一個更大方程式下的特定解。一些新的觀點和視角把我原來腦中的一些點糾正、串聯,腦子裡嗡嗡地響。
那一晚,我內心世界面積至少被擴大了1個百分點。
康德有句話刻在他的墓碑上: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雖然我還遠不能理解他老人家的道德定律,但起碼對星空的驚奇和敬畏能多一丁點的體會,心滿意足。
後來想到物理世界和內心世界的關係,文字、電影、攝影、旅行、音樂、繪畫、播客,甚至開發一款產品,蓋起一棟房子,發射一顆衛星,都是人們用來表達對物理世界認知的不同方式。當你通過這些作品來獲取信息輸入,你就在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它是你去理解真實而浩瀚的物理世界的結果。你嘗試著把物理世界裝進你的腦袋,那內心世界就是已經裝進去的東西,只是往往裝得還太少,裝得有偏差,裝得七零八落。
經常聽「內心強大」「inner peace」這些詞,按我的謬論,大概是內心世界已經構建起一套框架來理解物理世界。但這個框架不能太脆弱,幾個簡單的事實就能否定掉,那它就是錯的,需要修正。如果你用的這套老是把你帶到溝里,恐怕你也感受不到自己內心強大,inner peace也更加無從談起。
就像搭房子,構建框架,起碼得有足夠的材料。當你的輸入「點」都太少時,七零八落的,有些輸入還不準確,那怕是很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儘可能多地去了解這個世界,獲取信息輸入,為內心世界添磚加瓦。到了一定程度,局部框架的感覺若隱若現。時常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發現很多事物在一定的高度上都是相通的,規律上的相通,美感上的相通。框架慢慢清晰,面積也越來越大,直到能夠立得起來,經得起物理世界的檢驗,也能從內心獲得很多樂趣、滿足和力量。那時候,也許就能自信地說自己是個內心強大的人。反正我現在不太能,但我希望能,也希望大家能,和大家共勉。
寫在最後
沒想到大道理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有一種「我簡單說兩句」的既視感。我剛說了,事物都是相通的,先自我論證一個,多麼雞賊。
從2014年開始,第四個年終總結了同志們。
一年比一年啰嗦,今年居然寫這麼多,真是對不住各位。但這篇文章寫了一年,一年就這一篇,文章里的確都是我想說的,它就是這個樣。17年走了更多的路,照片也比16年有微小的進步(真謙虛),也算對得起路上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也對得起大家看完這篇裹腳布吃過的苦、受過的累。
無以回報,就給大家拜個早年吧。祝大家早日過上包租婆包租公的日子,上午逛街,下午按摩,晚上收租。
各位包租婆包租公生活都這麼美了,又恰逢年關,巧了。既是如此有緣,自是上蒼暗示。我提議,不妨打個賞錢,討個吉利,我也能再感受一波「愛與和平」,18年在某個不知名的小地方搞樸實的藝術創作時,可以挺直腰板說「老闆,來個最奢華的煎餅果子,加八個蛋,少啰嗦」
江湖路遠,有緣再見。
本文首發本人微信公眾號:羅老闆(ID:luo_boss_GO),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2017.07.24 今日日曆
※工善利器,攝影師實用工具集合。photoshop面板插件篇。
※2018.01.07 今日日曆:每一個日出
※2017.03.28 今日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