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獻詞:經濟學家正在偏離舞台中心

去年熱鬧的產業政策之爭彷彿是經濟學家們謝幕前的高潮,2017年人們關注的焦點則已經轉移到了科學家和企業家身上。

點擊閱讀《劉強東:共產主義將在我們這一代實現》

所以馬雲敢說不要相信經濟學家,計劃經濟是現實的可能的;楊元慶也在年底加入了「計劃經濟是否可行」的討論,劉強東則更進一步,說他們這一代將實現共產主義,引發社會一陣強噴,自己不得不出來解釋,閃爍其詞。

是的,我相信,這些人的內心是真的相信計劃經濟和共產主義的,他們相信技術能帶領大家實現那些大詞語,大辭彙。儘管有人對這些詞充滿敵意甚至恐懼。無所謂,相信馬雲和劉強東的人越拉越多。天津市政府甚至發文直接指出:企業家是老大。

在互聯網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一切都在重構,而經濟學家正在偏離這個中心,偏離的意思就是正在遠離,也就是已經落後這個時代。

我們一起來回顧2017年。

網紅經濟學者

薛兆豐

北京大學的薛兆豐,2017年以千萬以上的課程售賣額紅遍網路,也惹得同一單位的同事北大國發院教授唐方方直接在公開場合批評薛兆豐不懂經濟學,更是質疑薛兆豐不是北大校聘教授,批評院聘教授算什麼北大教授,甚是熱鬧。經濟學家圈的學者們肚量如此之小,真是令人捧腹。除了身份被質疑外,還有一批人質疑薛兆豐沒有學術論文,講課和論文本沒有關係,不過薛兆豐也確是沒有正規論文發表,原因不明。插入一個被質疑論文的人,那就是捲入幼兒園虐童事件的梁建章,有人質疑梁建章近年文章都是合作產生、並非其梁建章原創的質疑。

薛兆豐有很強的講課感染力,他的網路賣課走紅是他個人和平台的成功,但是更是打破了經濟學家的生財之道。

以郎咸平高峰期為例,一場演講按30萬計算,一年有10場演出算不少了,放大兩倍計算,一年最多500萬到600萬收入,這還是受市場歡迎還敢明目張胆要錢的。北大清華達到這個價格的教授還不算多。我們以郎咸平收入計算,北大清華正教授一年收入50萬,即使包含課題費,一年達到千萬絕對是鳳毛麟角。但是現在薛兆豐一年收入在2000萬以上,這相當於顛覆了經濟學家的收入規則,顯然很多人不平,但是經濟學家教授如此憤怒,倒是讓人感覺到這些人是不是學經濟學的。

和薛兆豐同樣有著高收入的還有清華經管的寧向東教授。經濟學家圈認為寧教授的公司治理課程國內優秀突出,此前也刊登過此人文章,不過寧教授膽子不大,韜光養晦太過於精明,很多文章發了甚是不便,也就發的少了。

錢穎一

清華大學的錢穎一獲得過中國經濟學人獎,也入選了雙一流教育,但是在教育部評估中卻落的第三梯隊的排名,這對一直標榜「教育家」的錢穎一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挑戰。清華經管得益於朱櫧基,在家業如此深厚的背景上,落得這麼一個排名,不能算成功。

錢穎一這個教育家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高端的學術委員會上,這個委員會也大放異彩,但是如果不是因為有朱總加持,高層接見,委員會的成員動力何在?當然不能否認,委員會讓清華經管的學生更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世界上的企業家和投資家,這是其他高校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在信息傳遞如此發達,見面會獨家內容不再稀缺的當下,企業家對於學生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作為教育家的錢穎一是否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呢?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也天然帶有清華的本義,即強調做事,但是經濟學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解釋世界,這方面顯然同應有的期盼不同。尤其不能否認的是,並非清華經管的老師不喜歡評論現實,而是評論之後聲音散落無聲。錢院長似乎應該深思一下原因何在。

林毅夫的吉林報告

林毅夫

吉林報告無疑是2017年的一個熱點,林毅夫是經濟學家圈的核心人物毋庸置疑。2017年吉林報告的發布,也引發了網路口水一片。對該報告的質疑是延續產業之爭的爭議,報道讓吉林發展紡織業怎麼能夠振興東北?營商環境的改善成為基本共識的今天,可是林毅夫團隊卻不著力這一點,於是一片質疑之聲。

此事件林毅夫一方有不成熟的地方,即團隊年輕人太多,而且氣焰旺盛,不容別人質疑,而且爭論過程中不斷口出狂言,不像大家弟子,所以惹的田國強直接要林毅夫道歉。年底田國強與林毅夫同聚一堂,倆人誰先發言,林毅夫顯示出謙謙君子風度,互相謙讓,最後劉國恩用拋硬幣的辦法解決發言問題,二人哈哈大笑。

去年產業政策之爭應該是有教訓的,那就是林毅夫的粉絲們大大弱於張維迎的擁躉,給林毅夫打CALL的人顯然又少又不行。不行在了傲氣,不行在了解釋力,不行在了胡亂說,不行在了目中無人,不行在了年輕人的不接地氣,質疑文章中拋出郭德綱的段子是多麼的不走心。

張維迎

順帶說說張維迎,張維迎的演講通俗,用語活潑,觀點鮮明,粉絲眾多,很多時候粉絲的力量就直接戰勝了林毅夫的擁躉們。林毅夫也應該學習張維迎,壯大自己的弟子隊伍和粉絲隊伍,認同度越來越受到挑戰是林毅夫不得不面對的尖銳的現實問題。

張維迎今年坦誠了自己的學術之路,自己是堅定的哈耶克學派的中國衣缽繼承者,為此還編了一本書《經濟學原理》,簡單翻閱,你看不出這本教科書和其他主流教科書的區別,不同與主流教科書的是張維迎在課本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演講和新聞例子。就教科書本身來說,不夠精緻和系統,比如經濟學研究什麼(第7頁),綜述各家觀點過於隨意,而如阿爾欽的觀點並沒有介紹,這個圈君認為非常有必要介紹給學生,不知道是張維迎不知道還是故意不放的。

圈君覺得張維迎是思想大師而非經濟學大師,只不過是身份是經濟學家而已。了解經濟學思維還是要通讀經典,不能靠幾句宗教式的口號,尤其是學生更要注意。

尷尬雙一流

雙一流是個大事,名單公布之後,引發了巨大的關注。一流學科中經濟學的地位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重要,一些學校也並沒有進入其中。

田國強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說經濟學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所有社會科學中最為國際化、現代化和規範化的學科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率先衝擊世界一流的一個學科。根據一些國際公認的排名,國內一些高校的經濟學和商學、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已經躋身全球前200強乃至前100強,或者入選ESI世界前1%,具有很大的潛力實現進一步的跨越。

可惜不是你,從名單公布看,教育部與高校之間存在認知差異。目前各高校雙一流具體實施方案還沒有出爐,根據名單我們略作推測各學校情況,考慮到經濟學較少,我們將管理類也包括在內。

北京大學入選的包括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經濟學院、國發院、光華管理學院北大三個院校不出意外的話都會囊括,值得一提的是,商業與管理落在光華的概率超過其他兩個院校,經院祖上榮光,而國發院的政治地位也不低,光華實力雄厚,三院的存在讓北大經濟學入選也沒有出乎意料。

清華大學入選的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這幾個學科經管學院入選概率大(也可能包括五道口金融學院例如在金融學科下),從這一點上看,清華經管的江湖地位還是不低,多個學科入選也是比隔壁要強很多。

中國人民大學入選了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畢竟有紅色血統,三個經濟類學科不比北大少。其中農林管理類屬於農村學院的,也體現了人大在農業發展方面的領先。要知道目前國內頂級的學者,大部分都是研究中國農村問題出身。

中央財經大學入選的是應用經濟學,作為財經類正派院校也算是有了一個交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應用經濟學(自定)。

北京院校完畢,這裡不包括剛成立的社科院大學。

天津兩個院校中南開大學沒有經濟學學科入選,天津大學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也就是沒有純經濟學科入選。這裡曾經有費雪弟子深耕並作出國際影響力的地方,經濟學科建設並沒有跟上來,這倒是和經濟地位比較匹配。

東北區域遼寧大學有應用經濟學入選,東北財經則沒有在名單之中。

再來看更為精彩的長三角。上海的復旦大學沒有經濟學科入選,上海交大是商業與管理,上海財經大學是統計學。

再往南看浙江大學入選的是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農林經濟管理這個不能完全算經濟學,中山大學入選的是工商管理。而近年迅猛發展的廈門大學入選的是統計學。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上海經濟學全軍覆沒,南方院校經濟學全軍覆沒。

中西部的則還算可以,如武漢大學入選的是理論經濟學、華中農業大學入選的是農林經濟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入選的是應用經濟學(自定)、西安交通大學入選的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工商管理。

從區域版圖上看,北京毋容置疑,東北和中西部也都說的過去,唯獨經濟最發達的南方以及東南沿海,卻沒有一個正規的經濟學科入選,這是為什麼?

評定世界一流經濟學科,最關鍵的量化指標就是在公認的經濟學國際頂尖和一流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數及其引用率,這個相對客觀的指標代表了一個大學、學科的知識貢獻水平,是國際學術共同體的重要評議依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際性的大學排名、學科排名,將原創性論文發表的數量、質量和影響作為重要指標的原因。

東部沿海高校經濟學在這方面表現如何呢?

以上海財經大學為例,2016年6月,荷蘭蒂爾堡大學「全球經濟學研究機構排名」(Tilburg University Economics Ranking)發布最新排名。多種排名方法顯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科進入世界前60。在2012-2015年間(這也是教育部最近展開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時間段),上財經濟學科在該排名默認35本國際權威經濟學期刊上的高質量論文發表數在大中華地區繼續保持第1,亞洲和世界排名則大幅上升:亞洲排名由第6躍居第2,僅次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世界排名則由第62升至第54(見表1)。若按照最新單年排名則更為靠前,2015年世界排名第31位,超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南加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許多世界名校,呈現出非常強勁的上升趨勢。

從這個排名看,默認35本期刊排名中上海交大排名第4,廈門大學國內排名第6,對外經貿排名第8,復旦排名第9,浙江大學排名第10,武漢大學未在前10名。

按照國際5大頂尖期刊發表文章排名,上海財經大學第1,清華第2,廈門第3,浙江大學第4,北京大學第5,中國人民大學未進前10。

以這個指標看,上海財經、廈門大學經濟學未進入雙一流確實會有不同聲音發出來。

還有一個指標衡量是該學科所匯聚的本領域內公認的有影響力的知名學者的數量,這個就能看出東北、中西部高校的劣勢來了,教育部這個排名確實也未完全考慮這個因素,不過將南方地區高校經濟學全部不選入一級學科,似乎也不是巧合能解釋的。

上海財經和廈門大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海派學者掌舵,而且做得風生水起,未能入選雙一流,也說明海派學者同雙一流的口味之間確實有所差異。

有人說學科代表了群,比如統計學就包括了經濟學,這種說法沒有意義。哪個學校的學科不是群,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不是群的概念嗎?就統計學的是?沒有進就沒有進,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了。

比較諷刺的是,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學科評選,經濟理論多個南方高校高於清華,但是清華能入選雙一流,而上海財經和廈門大學沒能入選。這一個教育部,兩個評價標準,奇不奇怪?分豬肉的雙一流,學校是敢怒不敢言,結果一個學科評比,就徹底給矛盾公開了。

不僅如此,廈門大學內部對雙一流也呦不同看法,院長洪永淼被曾五一批評搞國際化太過頭了,導致問題多多。

浙江大學與環球時報

浙江大學歷來沒有新聞,今年一個評比職稱的新聞出盡了風頭。

點擊閱讀《浙江大學:在環球時報發文微信閱讀10萬+被認定為在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浙江大學規定在中央級報刊、電視新聞媒體刊發或播報,並形成較大網路傳播的作品;在中央級媒體的網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動客戶端」(以下簡稱「兩微一端」),其他主流媒體及其網站、「兩微一端」和重要商業門戶網站及其「兩微一端」上刊發、轉載,併產生重大影響、形成重大網路傳播的作品;獲省部級網路文化評選獎勵的作品,可申報認定為等同於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在環球時報發文等同於一級學術期刊,這一規定已經宣布,即刻引發了嘩然。

學術市場和任何市場一樣,沒有競爭就不是市場,而競爭的本質上是評價(判斷)的競爭。浙大頒布的辦法沒有充分體現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拔人才,比如他們仍然以官媒為主導,把點擊量、轉發和期刊級別掛鉤,相當於用既有的行政化科研管理辦法來套互聯網上的作品。

互聯網為辦學者發現人才提供了便利,從網路作品中發現人才沒什麼不可以。互聯網為思想的自由創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有創造力的人也根本不會在乎自己有沒有教授職稱。很多網紅的水平在筆者看來是遠遠高於高校教授的,網紅畢竟是市場競爭出來的,要不斷地創作才能維持網紅地位,而高校教授混日子的太多。某種程度上,互聯網才是真正的大學,高校要適應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要適應高校。

互聯網經濟學

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2017年發表文章談中國經濟學現狀,該文章直指中國經濟學現狀,即傳統經濟學理論遭遇挑戰與互聯網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亟需學者們研究(該文章經濟學家圈公眾號網路首發)。

點擊閱讀

《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傳統經濟學理論遭遇挑戰 與互聯網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亟需學者們研究》

互聯網正不可阻擋地改變著我們的一切,任何人都已經無法離開互聯網,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並不落後,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世界。

當前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研究互聯網的影響,經濟學需要重寫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當前流行的經濟學思想出現和成熟都是出現在農業和工業社會的大背景下,這些思想和理論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是否已經失靈?比如全球負利率的政策下並沒有發生通貨膨脹,這是否與互聯網的發展相關?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否改變了貨幣決定物價的規律,進而減少了通脹?稅收制度是否面臨修改?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改變了經濟學的比較優勢理論?資本的作用是否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變的不那麼重要甚至消失?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不再成為一個問題?資源稀缺性是否也會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發生改變?甚至正如馬雲指出的計劃經濟是否變得可行?各種新鮮的話題都需要更有說服力的解釋。

客觀上講,中國經濟學界已經落後於這個現實需求了,當前大家還沉浸在工業時代的理論思路中,而且對於現實的解釋力越來越弱,經濟學家群體在社會上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低。這是一個需要新思想的時代,經濟學家們要有這個危機感。

這是經濟學家圈2017年徵文的一個題目。2017年有學者在此領域中深耕,但是更多的學者仍然意識不到,仍然用老套的工業時代的思維來解釋一切,內心的掙扎已經顯露無意,但是或麻木或逃避,好的文章並沒有凸顯出現。

宋國青

宋國青認為通貨膨脹同電力革命時期一樣,大量的廉價產品湧現降低了通脹,互聯網於此類似。更多人也是持有此觀點。反倒是國外學者關注到全球通脹走低的趨勢,摩爾定律以及技術的創新是主力。但是中國大量的實踐證明,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通脹走低的原因。比如餐飲和電影業,通過低價策略創造了高利潤,這是之前少見的。

經濟是好是壞?

點擊閱讀《經濟學家張軍: 中國就業的反奧肯定律之謎》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說經濟不容樂觀,這是今年最為明確的一個聲音,他提出了奧肯定律在中國失靈了。張軍指出儘管GDP持續減速,但我們的就業創造依然強勁,失業率也保持了穩定。這跟奧肯定律明顯不符合。2013年以來,我們城鎮的新增就業連續保持在每年1300萬人左右。GDP下降了這麼多,你還可以創造這麼多的就業?我覺得這肯定是個奇蹟。我不懷疑1300萬城鎮新增就業的數字是真的,但我好奇的是我們如何做得到。

早在2014年,政府第一次把新增城鎮就業作為了宏觀經濟最優先的目標。而且把這個目標值提高到了1000萬人以上,為此出台了大量的就業創造政策。如果大家在網路上有興趣找一下,你就會發現,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為了要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出台了五花八門的政策,而且也包括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政策。張軍在講話的時候,把協警大量增加作為一個觀察指標,或由於敏感,該例子並沒有出現在網路文章之中。

張軍認為這個1300萬新增就業的創造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個政策效應,不是經濟更快增長帶來的,所以它與奧肯定律不符。

那麼在政策上這一點如何做得到?經濟增速持續下行,製造業總體在不斷釋放失業人口,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要能解決這麼多人的就業和再出路,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勞動力要麼回鄉,要麼進入低端的服務業。考慮到大多數現代服務業是製造業派生的,因此,消費性服務業更可能成為就業促進政策的重點。

儘管我們現在沒有很微觀的數據,但如果我們把金融、銀行、保險、教育,通信產業,信息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拿掉,大概可以把剩餘的看作中低端的服務業。按照這個口徑來計算就業的增長,我們就會看到,2012年以後,中低端服務業吸納的就業不可思議地在擴張。

雖說在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時候就業沒有出太大的問題,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服務業為了自身勞動生產率的擴張需要而產生了對大規模就業的快速需求。事實上,如果是後者,我們應該可以計算得到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在這幾年就業擴張期間應該表現出持續的改善和提升的趨勢。不幸的是,情況並非如此。我們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我們整體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速根本沒有上升,反而是在持續的惡化。

這些年來,由於經濟下行,投資回落,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速在惡化,因此製造業釋放出來了更多的失業人員。但是服務業的就業在持續擴大,為什麼勞動生產率的增速也在大幅度下降?如果不是2013年以來政府採取的強就業促進政策,我想這個結果應該不會出現,至少不會如此顯著。強就業促進政策看上去在短期似乎大大緩解了經濟下行時的就業壓力,但中長期的後果值得擔憂。

廉頗未老

厲以寧仍然是年度最繁忙的學者,授予勞模當之無愧。厲以寧仍然在擔心,他擔心改革步推進,但是他充滿信心,他不信人口紅利缺乏,他對技術充滿信息,他對未來樂觀嚮往。他一遍遍的普及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不厭其煩,不管聽眾是否仍具有耐心。厲以寧每次演講都是自備手稿,演講全程無多餘套話,這種入世精神,真是經濟學家圈之寶貴財富。

鄒至庄以耄耋高齡,仍然穿梭與世界與大陸之間,傳播思想推進教育,與年輕一代繼續溝通,夫婦之間默契配合。這種夫妻幸福的學問伴侶也並非鄒至庄夫婦,比如張五常夫婦和茅於軾夫婦。

張五常仍然是經濟學思想領軍者,是華人真正具有學術見地的影響經濟學歷史的學者,每年諾獎時刻都會有聲音說諾獎欠張五常一個獎盃。張五常一年仍有幾個講座,並且筆耕不輟,將思想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的寫作。張五常的文章真是一個寶庫,儘管他執著的不用表格,公開的網路文章起到的普及教育善莫大焉。

茅於軾夫婦也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兒,茅老近年發聲減少,隨著憤青代際更新,理性聲音增多,茅夫人仍然愛花愛美,生活的愜意充實。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具有那份豁達,比如90多高齡的西南領軍一老先生,雖然提出了非常恰當實際的批評之聲,但是當放大的時候卻又顯示出經歷過多次鬥爭後的謹慎。但是誰又能說這位老先生的不是呢?

黃奇帆到底懂不懂經濟

點擊閱讀《黃奇帆談外匯儲備問題被央行司級幹部當場反駁:錯誤》

到了人大的黃奇帆今年露面不多,但是每次露面都會引發關注。尤其年底關於央行外匯儲備的問題,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尤其有任質疑黃奇帆不懂經濟學。因為直接批評的央行,可以看到央行系統的聲音頻繁爆發,央行官員大小場合集體回應,外管局副局長陸磊也毫不避諱的高調回應。

黃奇帆懂不懂經濟呢?這個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實踐方面,黃奇帆主政重慶,聲望不俗。一方面是理論方面,擁躉不少。而關於外匯儲備的問題,也並非是無稽之談。但是央行咄咄逼人之勢,還是讓人感覺到了不舒服。本來就是可以自由討論的,不能用不懂這樣的辭彙來反駁,何況除了央行,第三方聲音很難看到。

黃奇帆提出了斯蒂格利茨怪圈:一些發展中國家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自己不用,而是以低利息借給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拿了外匯在全球投資,取得了五到十倍的效益,這就是一個經濟怪圈,這個經濟怪圈其實就在說中國,所以必須解決「斯蒂格利茨怪圈」,外匯儲備管理體制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了。

央行應該就此怪圈多解釋,以增加民眾理解,少一些人身攻擊為宜。

李稻葵的轉型

李稻葵

當了首任蘇世民書院院長的李稻葵比較突然的宣布不當了,這對於一個初創的學院來說,甚是稀奇。李稻葵在下半年由發出了一篇研究宋代經濟的文章,他說13年前我回國工作,當時的一個基本想法是以後的研究應以中國話題、中國視角為主,而非簡單延續國外同行的研究課題和方法。過去十幾年來,我一直關注的一個課題就是中國歷代經濟大圖像,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僅是了解局部的經濟現象,如江南的米價波動、江南運河修浚等等,頂多是瞎子摸象。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的過去,一個民族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今天。而了解過去的基礎工作,是了解這個民族歷史上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並進行國際比較。讓人覺得比較稀奇。

另外一個現象是清華為魏傑教授的演講,每當發送出來就是高頻點擊,魏傑教授對經濟分析較為透徹,但似乎車軲轆話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也是令圈君感到神奇。

山東辱母案與高利貸

山東辱母案後,陳志武的一篇陳志武分析了清代5千件高利貸命案得出結論:利率越高放貸方死亡率越高文章,由經濟學家圈首發。

點擊閱讀《陳志武分析了清代5千件高利貸命案得出結論:利率越高放貸方死亡率越高》

本文利用清代1732一1895年間刑科題本中的近5千件命案記錄,對民間借貸雙方的關係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借貸糾紛引發的命案中,一旦借貸利率高於零,被打死方為貸方的概率超過借方,而且利率越高,貸方死亡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這說明一旦發生債務違約,貸方對包括生命風險在內的違約成本是不對稱地更高。這一發現不僅與傳統「高利貸剝削」論和放貸者「超經濟強制」論的推斷相反,而且從人命風險等交易違約成本的角度說明傳統高利貸的成因。如果忽視契約執行時可能的暴力衝突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人們可能難以完整解釋民間借貸的高額利率。另外,本文也發現,對高利貸的道義批判可能加劇了借貸糾紛中的極端衝突。上述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當下的民間金融改革。

該文從經濟學視角對辱母案做了另外一個維度的解釋,讓人有了一個更為深層次的思考。

逝者

2017年幾位經濟學老人去世。

肯尼斯?阿羅

2月22日,斯坦福大學官網發布了阿羅辭世的訃聞,並致以哀悼,「我們這樣銘記他,不僅作為一位傳奇的學者,也作為一位謙遜而光輝的人物,令人倍感親切,而又滿懷敬意。」

這位美國經濟學家在他95年的人生歷程中,開創了戰後新古典經濟學,研究社會選擇理論、一般均衡理論、風險承擔、庫存理論、醫療經濟學,以及信息和革新的經濟學。他也是首先發現學習曲線的經濟學家之一。

1972年,阿羅與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因一般均衡論的貢獻,共同獲得了經濟學的諾貝爾獎。時年51歲的阿羅成為了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在大學任教期間,還教導出了四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生。

馬賓

原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原鞍山鋼鐵公司總經理馬賓於2017年3月27日14時去世,享年102歲。

馬賓1913年生,安徽省滁州市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後任新四軍政治部編譯組組長,新四軍軍部軍法處科長,中共射陽縣委書記,松江省軍區民運部部長,中共哈東地委書記,遼寧省委秘書長、民運部部長。建國後,任鞍山鋼鐵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1956年畢業於蘇聯西伯利亞鋼鐵學院。後歷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顧問。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東北亞國際技術經濟合作促進會創會領導人。

陳其人

著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貢獻獎獲得者、離休幹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陳其人,於2017年10月1日在上海岳陽醫院逝世,享年94歲。陳其人長期從事《資本論》和「殖民地與帝國主義理論」等研究,主要著作有:《資產階級價值學說批判》、《帝國主義理論研究》、《帝國主義經濟與政治概論》、《殖民地經濟分析史與當代殖民主義》、《南北經濟關係研究》、《世界經濟發展研究》等。其學生姓王,目前為領導人之一。

蔡申甌

蔡申甌教授教授於美國東部時間21日凌晨4時12分在紐約家中安詳離世。蔡申甌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94年於美國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在任職交大之前,在世界著名的美國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任正教授。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的前沿課題。曾於2001年獲得美國頒發給有極大潛力年輕教授的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2009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年12月,蔡申甌作為最年輕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在上海交大擔任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和致遠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講課程有統計力學與熱力學、專業研討課等。

蕭灼基

2017年11月14日蕭灼基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研究股份制經濟和證券市場的專家之一,主編了國內首批介紹股份制經濟的著作《股份經濟學》和迄今為止關於證券市場最全面系統的權威性工具書《中國證券全書》,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蕭灼基從教五十餘年來,在經濟金融領域辛勤耕耘,教書育人,桃李遍布天下。

譚崇台

武漢大學資深教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譚崇台先生於(12月9日)逝世,享年98歲。譚崇台一直致力於發展經濟學的引進、教學和研究,在學科創建上敢為人先。由於研究成果卓著,譚崇台成為將西方發展經濟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武漢大學經濟學院也因此成為中國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中心。

年度聲音

2017年的年度聲音余永定是其中一個,深受器重如日中天的一位技術官僚曾經稱余永定非常有擔當,在外匯外流加劇時刻,只有餘永定發出了清晰的聲音,管住,控住,不理解為什麼老百姓那麼多錢送到國外去。拋去財富自由不管,對於政策穩定性來說,余永定有一種迷之堅定與自信,這份自信很難在其他學者身上找到。

點擊查看《晏智傑批馬云:很可笑,但要警惕計劃經濟思維回潮 經濟學界要主要防止左》

另外一個學者我們要致敬晏智傑,在對馬雲計劃經濟回潮思維批判中,最為理性、系統以及敢於發聲的就是這位經濟學家。晏先生在經濟學圈首發《晏智傑批馬云:很可笑,要警惕計劃經濟回潮,經濟學界要主要防止左》

對我們過去盲目信奉多年並對我們帶來嚴重損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必須採取分析態度。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繼續防止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晏智傑明確提出,因此,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破除政府和國企對經濟資源和經濟權力的壟斷,按照市場化方向和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同時紮實推進國企市場化改制,仍應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攻方向。

不在舞台中央

回顧2017年,相比之前經濟學家們更加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對於這個世界真實發聲的事情,即缺乏研究熱心比如互聯網經濟學,又缺乏勇氣,比如對年底北京人群遷離事件,只有遠在海外的黃亞生對此發表了觀點。圈君知道私下飯局,大家都在談論,但是站出來發聲者寥寥。甚是唏噓。

大眾對經濟學家群體並不滿意,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用腳投票,既然你解釋不通,為何還要聽你的,經濟學家已經從舞台中央走開了,而舞台上的主角除了科學家外,還有企業家,但是馬雲的計劃經濟和劉強東的共產主義如此飄忽,讓人擔心接下來的劇情,觀眾們需要漸漸偏離舞台中心走向角落的經濟學家重新走向前台,發揮他們應該發揮的作用。

但2018年充滿希望!

點擊查看

2017年新年獻詞:我想說學者你不是家奴,你不是被豢養的!

作者:經濟學家圈

來源:經濟學家圈

鏈接:2018新年獻詞:經濟學家正在偏離舞台中心


推薦閱讀:

18.2.14經濟學人官譯:不募股直接上市

TAG:經濟學家 | 中國經濟 | 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