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暗戀桃花源》滿眼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作者 我自己

在教室里放給學生看,很多學生說看不懂,看不懂就對了,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在那。電影里的很多東西如果不是台灣人、不了解那段歷史是很難理解的。

   說來我算是一個和台灣有點關係的大陸人,48年爺爺去了台灣,90年代回鄉探親,學生時代台灣作家的作品很是流行,我也一直從瓊瑤、劉墉、林清玄一路讀到余光中、紀弦、商禽、白先勇。自認對台灣歷史、台灣文學還是有一點點的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這個愚者從這部戲中看到了什麼呢。

  一、相守與錯過

  《暗戀》現代愛情戲,核心情節錯過。一對戀人云之凡、江濱柳上海一別,再見時已彈指四十載。相愛的人卻未能在一起。此為錯過。《桃花源》是一部古代戲,袁老闆和春花這對鴛鴦走到了一起可是生活並不如意。

  《暗戀》、《桃花源》兩部戲互為對照,合在一起探討了愛情。和相愛的人未能在一起會怎樣?和相愛的人在一起了又怎樣?《暗戀》是童話,是文學,是一種愛而不得的悵惘,《桃花源》是現實,是柴米油鹽,是一種一地雞毛,凡庸人生的的無奈。王子和公主結婚後能不能幸福到永遠誰也不知道。愛情,得到你會幸福嗎?得不到你會不幸嗎?

  二、現代快餐愛情和古典浪漫愛情

  雲之凡和江濱柳,多麼詩意的名字。他們的愛情也如他們的名字充滿古典浪漫氣息。相思綿綿,忠貞不渝,白頭偕老這些詞就是來形容古典愛情的。與子相對應的是小護士和她的男友的愛情,典型的現代都市愛情。她和他的男友分手了,才兩個星期他的形象在她腦海里已經模糊。台詞雖有誇張,卻多少也反映了現實。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愛情也加快了速度,相識——牽手——接吻——同居——分手,前人幾年才能完成的事現代都市裡的紅男綠女幾個月、幾十天就全部完成了。誰是誰的唯一?這個快餐時代,愛情也變得快餐化了。

   當古典愛情已死,古典模式的愛情文學又情歸何路?

  三命運與偶然

  江濱柳和雲之凡這對戀人上海一別後四十年都無緣再見。這一別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額命運。人生就是有那麼多偶然。假如他們在西南聯大上學時認識,也許民國38年他們已是一對夫妻,然後一起去了台灣,過上了平淡生活;假如他們在上海時也不認識,解放時一個經台灣去了美國,一個留在上海,四十年後某一天美國的江先生會大陸學術訪問,上海的的雲女士作為校方代表接待

  一番寒暄下來發現原來大家曾經還是聯大校友,不禁唏噓不已;假如身在台北的江濱柳出差到南方高雄,在書店偶遇已是人婦的雲之凡;假如他們在昆明不認識,在上海不認識,到了台灣還不認識,他們至始至終生命都沒有交集。這那麼多的假如哪一個假如你會喜歡?錯過是一種假如,遇見是一種假如。遇見和錯過都是偶然,於千萬人中遇見了你是一種偶然,於千萬人中錯過你也是一種偶然。偶然就是命運,命運就是偶然的集合。

  四 個人與時代

  大時代在那,英雄也許能障百川,回狂瀾,江濱柳這樣的小人物只能像小舟一樣被時代的激蕩洪流裹挾著前進。抗戰爆發,身在北平的江和學校一起一路顛沛到昆明,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中繼續學業。抗戰結束來到上海,遇見雲之凡,內戰爆發,雲之凡要回昆明老家過年,這是抗戰後家族的第一次大團圓,江濱柳卻不能回家,他的家在東北,這時是民國37年,他為什麼不能回東北過年,編劇沒講,你我心知。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一起走還有江濱柳這樣的別井離鄉、離妻別母之人。我的爺爺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一個人到了台灣,母親在大陸,妻子在大陸,還不會說話的兒子在大陸。40年之後,回大陸探親,母親,妻子早已變成了墳塋兩座,兒子十幾歲沒了母親,流浪十幾年後回到家鄉成家立業,孫兒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寫著寫著潸然淚下,父親這一生太苦了)。歷史書里永遠是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有誰看見過升斗小民的辛酸血淚。

  你看我們周圍的人,哪一個不是千瘡百孔的?

  我是說那些--不愉快的事:戰爭,逃難,死 亡。

  也許在和平年代裡,江濱柳遇見了雲之凡,他們相愛相守,白頭偕老。可是很不幸,八年抗戰,三年內戰,戰爭、逃難、死亡,每一個人都被時代摧殘的千瘡百孔,無數的人經歷了生離死別。江濱柳四十年後再見雲之凡,這離別的痛,這相思的苦在那些真實的離妻別母的人的苦痛面前真的不算什麼。

  復活節,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

  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的母親

  清明節,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

  喊我,在海峽這邊

  喊我,在海峽那邊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

  多亭的江南

  多風箏的江南啊

  鐘聲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五、鄉愁

   淡水河不是黃浦江,台北不是上海。

  《暗戀》的導演一直覺得男女演員沒有演出他理想中那個「味」。是的,因為那是四十年前的上海的味道,大陸的味道,家鄉的味道。而這些年輕的男女主演都沒有經歷過。四十年前的上海只有導演見過、經歷過,那裡有他的青春,他的愛情,他的故鄉。回不到故鄉,那就借一部戲來緬懷青春、寄放鄉愁吧。

  去台的文藝工作者,從老一輩的梁實秋、林語堂到白先勇、余光中諸人,他們的作品很多都是以鄉愁和懷舊為主題的。隨手舉兩例

  望遠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亂如風中的散發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把我撞成了

  嚴重的內傷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後記:1979年3月中旬應邀訪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親自開車

  陪我參觀落馬洲之邊界,當時輕霧氤氳,望遠鏡中的故國

  山河隱約可見,而耳邊正響起數十年未的鷓鴣啼叫,聲

  聲扣人心弦,所謂「近鄉情怯」,大概就是我當時的心境吧。

  六、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淺淺的海峽,一別就是四十年,多少母親在這頭,多少兒子在那頭;多少妻子在這頭,多少丈夫在那頭;多少孩子在這頭,多少父親在那頭。春天的時候那故鄉的柳絮,夏日的時候那故鄉的小河,秋風起時那故鄉的桂花糕,冬雪飄飄的時候那故鄉的鞭炮,故鄉的餃子。多少的不眠的夜裡,母親在夢中呼喚他的孩子,多少的白天妻子思念著他的丈夫。那回不去的故鄉,那理還亂的鄉愁化作一封封無法送達的信,泣血的詩文。

  七、本省和外省

   等待無果後,江濱柳在台灣娶了本省南方人江太太。在台灣有個繞不開的話題:本省人,外省人。外省人多生活在台灣北部,跟隨國民政府去台的軍隊、政府職員、文教工作者、商人在台灣統統被稱為外省人。日據時代日本推行皇民化政策,光復後二二八慘案國民政府處置失當,外省人把持政府大權種種原因導致台灣本省人外省人族群分裂。綠黨的民意基礎就是本省人,外省人是藍營的基本盤。雖然有不少矛盾,但是台灣還是慢慢走向融合的。很多外省人在台灣落地生根娶了本地媳婦。家裡的孩子和父親學國語,和母親說閩南語。我的二爺、三爺、四爺在台灣找的都是本省人。政治是政治,百姓是百姓。不論是一國之內,還是國與國之間,那些挑動族群對立、民族對立、國家對立的人基本都是別有用心的野心家、無恥政客。

   江濱柳娶了本省姑娘,他還是念念不忘雲之凡。這是戲劇,現實要比這複雜。很多的大陸去台人士在大陸結婚後去台當發現回鄉無望後很多人重新組織了家庭,等到四十年過後回鄉探親,家鄉的妻兒還在等他。這是真實的生活。這時候兩個女人會怎麼想,兩個女人的丈夫會怎麼想?我不知道。

聚散如萍,人生充滿偶然。錯過還是相守,什麼是幸福? 願天下有情人太平時代里分分合合,再也不要亂離歲月里離妻別母。

推薦閱讀:

一個高顏值又逗比の墾丁民宿老闆日常
台灣民眾現在對蔡英文的支持度還有多少?
戲說乾隆是台灣拍的嗎?還是香港?
導彈誤擊顯示出中共的和平誠意
台灣被巴拿馬斷交,吳敦義和蔡英文的回應透露什麼重要信息?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