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黃金時代與藝術(二):倫勃朗與《杜普醫生的解剖課》

17世紀的荷蘭,在人文和科學領域湧現了許多偉大傑出的人才。

1632年,一個因為受到西班牙天主教會迫害而逃到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家庭里,誕生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noza)。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率先系統有效的主張宗教與政治分離,也是早期的民主倡導者,是第一位窮盡一生去理解和詮釋「自由」的自由主義哲學家。也是在這一年的8月,在荷蘭的代爾夫特(Delft),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約翰*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誕生了,30多年之後,他將畫出留於世間永垂不朽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繪畫的藝術》。時間再退回到16年前,1606年7月15日,在荷蘭的萊頓,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茵(Ren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誕生,這個名字在幾百年後被荷蘭人民評選為荷蘭的英雄,他的畫作《夜巡》成為荷蘭國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舉世聞名,人們以一尊雕像紀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廣場,他一生的幾十幅自畫像被收藏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內供人敬仰並成為衡量博物館等級的一項隱性的標準。

(圖:倫勃朗的自畫像)

倫勃朗出生於1605年萊頓的一個還算寬裕的中產家庭,父親是磨坊主。倫勃朗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4歲便進入萊頓大學主修哲學,不過他很快就放棄了向哲學方向上發展,轉而投身繪畫事業。1624年,倫勃朗來到阿姆斯特丹,在荷蘭當時最著名的畫家彼得* 拉斯特曼的畫室做學徒,並在那裡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繪畫風格。隨後,倫勃朗創作了《杜普醫生的解剖課》(也譯做杜爾博士的解剖課)這幅在其早期藝術生涯中了不起的作品。

尼古拉斯*杜爾(Nicolaes Tulp)原名克雷斯*彼得遜(Claes Pieterszon),是那個年代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醫生。在17世紀初,科學開始發展出可以應用在自然界中的基本原則,不過對於觀察和實驗的重視依然處於萌芽階段。英國人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在1628年發表了他革命性的」血液循環理論」,然而並未受到廣泛的認同。因為那時,人們對血液的認知仍然來自古羅馬時的理論——認為身體會製造兩種血液,一種由心臟製造,一種由肝臟製造,肺臟負責打血。這種「兩種血液」的理論是當時流行的放血治病的理論基礎。彼得遜作為一個老派醫生,也對哈維的理論不以為然。不過,彼得遜身上有一種主張科學的新派和因循守舊的老派並存的特徵,這也是那個時代許多人身上都有的特徵。彼得遜雖然不屑於血液循環理論,卻從很早起就熱衷於人體解剖。他是最早通過解剖來研究人體某些部位的功能的人之一,並做了詳盡的描述。在1620年,彼得遜作為廣受尊敬的醫生,被選為阿姆斯特丹市政議會的四人市長小組中的一員,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彼得遜是一個有著虛榮心,願意花精力去塑造自己的公共形象的人。由於他的名字——克雷斯*彼得遜在當時的荷蘭非常常見,於是他決心給自己換一個名字。那時,鬱金香是荷蘭人最喜愛的花朵。鬱金香是從十六世紀末引入荷蘭的,因為其典雅、高貴且洋溢著異國風情,所以深受荷蘭人民的喜愛,但也因此價格日漸高昂,成為了富裕家庭中才有的裝飾花朵。彼得遜十分欣賞鬱金香代表的一切,因此決定用鬱金香來做自己的象徽,並把名字改為尼古拉斯*杜普,杜普——Tulp,就是鬱金香的意思。更名後,杜普醫生將他在紳士運河畔的診所的門上掛上了一朵鬱金香的徽章,在自己出診時乘坐的馬車車廂上也刻上了一朵鬱金香。

不過有趣的是,在隨後的1630年,阿姆斯特丹以及荷蘭諸省捲入了第一次投機狂潮中,而投機焦點就是鬱金香。當稀有的鬱金香價格一路高漲飈至最高點時,一球鬱金香的價格竟然要數千荷蘭盾,相當於杜普醫生那棟豪華的運河屋的價格。隨後,泡沫破裂,鬱金香的形象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從高貴典雅的形象淪為了愚蠢的象徵,但杜普醫生卻無法再改名,因為那時的他已經在整個荷蘭聲名遠揚。

大約是在1628年,杜普醫生被任命為解剖課教授。那時,每年冬天,New Market Square上的一棟大樓里會舉辦公開的人體解剖課。選在冬天,是因為那時沒有冷藏技術,只有在冬天才有利於屍體的保存。人體解剖課不光面向醫學行業人士,也面向普羅大眾。解剖課的教室是一個圓形的階梯教室,杜普醫生站在教室的中間進行人體解剖和講解。倫勃朗的《杜普醫生的解剖課》就十分生動精細的描繪了杜普醫生在教室里進行人體解剖講解的場景。

(圖:《杜普醫生的解剖課》)

當時的荷蘭非常流行個人肖像畫和群像畫,杜普醫生成為當時荷蘭醫學行業中的第一人之後,也十分熱衷找人為他們製作群像畫,以突出其行業第一人的地位。並且,群像畫應該突出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在科學的推廣上做出的貢獻,起到對杜普醫生本人以及對阿姆斯特丹的宣傳作用。倫勃朗在畫《杜普醫生的解剖課》之前已經是阿姆斯特丹頗有名氣的肖像畫畫家,因此,在千挑萬選後,杜普醫生找到了他。

那時倫勃朗25歲左右,住在范*尤倫堡的工作室,從那裡到杜普醫生進行解剖公開課的大樓只有3、4分鐘的腳程。在那棟大樓里,倫勃朗觀察了杜普醫生向其他外科醫生示範解剖阿德里安*阿德里安遜的遺體,而後完成了這幅堪稱史上最受讚譽之一的作品《杜普醫生的解剖課》。

這幅畫描繪的精細程度可謂分毫畢現,杜普醫生拿著解剖所用的鑷子的姿勢,鑷子夾起的肌腱、屍體的特徵、圍在屍體周圍的外科醫生臉上緊張而專註的神情,杜普醫生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姿態,以及並未低頭看向屍體反而是望向教室階梯方向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他當時正在向大眾講課。畫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並且也確實不斷的被人分析和演繹過,它也暗示了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對科學的關注與投入,倫勃朗也因這幅畫而聲名大噪,每個人都想委託他作畫,他的一副肖像畫在當時可以賣到一百荷蘭盾,那相當於一名技術嫻熟的工人大半年的薪水。之後,倫勃朗的事業蒸蒸日上,不久後他與第一任妻子莎絲吉亞訂婚,搬離了原來的畫室,並在與之對街的地方購置了一棟外觀宏偉華麗、價格不菲的房子,就是現在阿姆斯特丹的喬登布里街4號倫勃朗故居博物館所在的位置

推薦閱讀:

柳宗悅|若是沒有器物之美,世界將是一片荒蕪,殺心四起
Peter Doig:Déjà vu
燕國瓦當, 最後的饕餮藝術盛宴

TAG:荷蘭 | 藝術史論 | 繪畫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