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發燒二三事 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差別很大,親身經驗分享!

本文作者:寧馨兒

小豆子2016.6.2出生在華西,是個順產的足月6斤健康寶寶。2016年母親節,豆媽媽幸運地獲得了成都新世紀婦兒醫院免費的「熊貓會員」卡,從此小豆子的兒保和就醫,就紮根在新世紀了……

新世紀是個公私合營的婦產兒童醫院,醫生大都來自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兼具私立的環境與服務、公立的團隊和技術。雖然在疑難雜症和大病重疾方面與華西的大咖們有一定差距,但對於兒保和小兒常見病,也是遊刃有餘經驗豐富的。所以,經歷過華西產檢和生娃的豆媽媽(去過的都懂,技術和環境那可是冰火兩重天兩個極端),堅定地選擇了新世紀為小豆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從出生開始,小豆子一直很健康,直到2016.12.1半歲第一次發燒的來臨(來自母體的抗體有效期半年的理論真不是蓋的)。那會兒正值冬季,頭一天全家出動去極地海洋世界玩,空氣很冷,玩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小豆子的表現與平時不同——出門一會兒就趴在大人肩上,有點蔫,傍晚就開始哼哼唧唧,怎麼哄都不高興……摸額頭有點燙,心裡就有不祥預感,一測體溫,果然38度8!

小豆子第一次生病,大家都毫無經驗,去醫院是能想到的唯一救命稻草。於是火速收拾去新世紀看急診(華西兒科急診挂號至少需要等2-4小時,遠超全家人的心理承受時限,新世紀急診挂號費300,但熊貓會員免費)。

醫生是個年輕的男大夫,聽心肺、看喉嚨、查血(其實發燒24小時後查血更有意義,後文會詳述),除了喉嚨有點紅,全無異樣。於是醫生判斷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熱,讓我們不要慌張,開了退燒藥泰諾林和小兒柴桂,囑咐了一些注意事項,又對我各種百度偽醫學提問一一耐心解釋後,就讓我們回去了。

泰諾林6小時一次,藥效明顯,每次服藥後體溫會下降到36-37度,但藥效過了又會反彈到38.5度以上。我給小豆子貼了兵兵貼(然並卵,有時還過敏),喂水(她不舒服時不怎麼喝),溫水擦浴(有的醫學觀點並不提倡),促進她多排便,多發汗。

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熱都是可以自愈的,退燒藥的作用只是為了提高人體舒適度,防止高溫驚厥。發燒第一天,由於排尿少、沒大便,因此體溫下降不理想;第二天小豆子願意喝水了,尿量大,又拉了一大攤粑粑,體溫就很快退到37度多,沒再吃退燒藥;第三天就基本恢復正常了。

經歷了這一次,全家對小兒發燒的恐懼心理下降了很多,後來小豆子還發過一次38度多的低燒,大家都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沒給她吃藥沒物理降溫,就多喝水多尿尿多拉屎,24小時就完全退了。

正當全家胸有成竹自信滿滿以為小兒發燒不過如此也就是個紙老虎的時候,一次兇險的細菌感染不期而至……

2017.6.2,小豆子一歲了。中旬左右,開始流鼻涕,吃了三天安兒寧也不見好,一直斷斷續續地流。由於沒有伴隨其他癥狀,平時能吃能睡玩得也嗨,所以大家都沒有太在意。

6.28晚,小豆子吃飽喝足,哈哈大笑著和豆媽媽玩躲貓貓遊戲。突然間拉臭臭了,抱起來洗屁屁時,才發現她一身滾燙!大家毫無心理準備一臉懵逼地找來耳溫槍測體溫,39.5!!!這史無前例的高溫一下子又讓全家手足無措起來,好在新世紀離家近,於是又火速直奔醫院。

值班醫生仍然是聽心肺、看喉嚨、查血,除了喉嚨有點紅其他均無異常,排除了肺炎和皰疹性咽峽炎,也沒有扁桃體炎。儘管高燒近40度,由於血相正常,醫生建議回家觀察,只開了美林退燒。

可是這一次回家後,情況卻與上次發燒大相徑庭:美林基本無法起效,服用兩小時後體溫就重回40度,只能按照交替使用的方法再換泰諾林(崔玉濤的書明確兩種退燒藥可以交替使用,但仍有醫學觀點不建議這麼做,一是劑量不同容易出錯導致服藥過量,二是會加重肝腎代謝的負擔),而泰諾林的退燒效力也頂多維持3-4小時。

就在這樣「40度-吃退燒藥降到38.5-重回40度」的反反覆復中,小豆子又熬過了近24小時。其間,她很抗拒物理降溫,無論是冰冰貼還是溫水擦身,都是一碰就哭、搖頭擺手。本著「發燒期間一切護理都是為了讓娃更舒適」的原則,我放棄了物理降溫,只給退燒藥。

6.29晚,我決定再去一趟急診(還好沒猶豫,還好新世紀急診很方便),因為這時已經燒了24小時,查血結果足以反映問題了。今天值班的是市婦幼中心醫院的急診醫生,聽了我的描述後,又給小豆子做了常規檢查,仍然是心肺正常、扁桃正常、喉嚨略紅,於是複查了一次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

果不其然,今天的查血結果與昨天大相徑庭!白細胞從11.32升到16.6,C反應蛋白從2爆發增長到132!(C反應蛋白是判定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的關鍵指標,正常值區間為8以內。)醫生直接開入院,把我和豆子爸嚇得腿軟,趕緊忙不迭地辦了入院治療。

當時已經晚上20:00了,全家兵分兩路,一路回家收拾住院用品,一路陪著小豆子抽血做細菌培養,做皮試,輸抗生素(本以為小孩子是扎頭,結果還是小手扎留置針,護士阿姨手藝棒棒噠,那麼細的小血管,高燒還會變脆,都一針就扎進去了)。

因為是熊貓會員,可以免費升級VIP病房,是個帶會客廳的大套間(每天送的三餐雖然只有一人份,但足夠兩個大人吃了)。當一切歸於平靜時,已經是晚上23:00了。

抗生素果然是細菌感染的剋星!醫生用的葯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輸了一天體溫就很快降到37度多了,後面幾天也基本在36-37.3之間遊走,小豆子又能吃能睡活蹦亂跳了!一場來勢洶洶的細菌感染終於銷聲匿跡了……

乾貨經驗總結:

1、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差別巨大,前者多喝水多排泄,不吃藥也能很快自愈,後者應該遵醫囑用抗生素;

2、高燒初期查血可能會不準確;

3、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來勢兇猛、溫度高(基本40+)(醫生備註:有的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燒也是溫度高,如幼兒急疹),退燒藥控制力弱且藥效時間短,如果反覆高燒40度,就不必糾結物理降溫還是怎麼吃藥或者等待自愈了,直接去醫院比較穩妥。

最後還想啰嗦幾句:遇到寶寶發燒,你身邊總會有很多熱心的朋友來支招,可能建議小兒推拿,可能推薦土辦法退燒,可能說不要輸液那是過度治療,或者乾脆葯都別吃坐等自愈……

雖然大家都是好心,但有時「盡信書不如無書」,與其被各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偽醫學弄得手足無措,不如踏踏實實地求助醫生。

畢竟醫學博大精深,醫生見過的案例成百上千,家長的經驗僅僅來自自家孩子。而且,發燒只是表現形式,引起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必須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確保療效!


推薦閱讀:

小兒推拿

TAG:寶寶發燒 | 就醫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