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專家教你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父母總是感覺別人家的孩子好,雖說也是知道那是「別人家的」,但「別人家的」怎麼就知道到點上床睡覺,睡覺前刷牙洗漱,回頭看看自家的晚上10點了,還在客廳里折騰,諸如此類的場景和困擾你有木有? 兒童專家指出,當孩子在18個月的時候心裡就已經存在一種暗示或傾向——取悅父母,無形中會不斷模仿父母的日常行為舉止以做到父母期望的表現或達到父母的要求。作為家長應充分利用孩子的這個特性,樹立或教授其正確的行為方式。
嚴守規則——獎罰分明:
學齡前孩子的特點就是隨心所欲。在這個階段要設立一些標準讓「孩子明白生活是有條有序的,要學會如何自律並且主動去接受生活規則」
簡潔解釋:
其實沒必要向孩子具體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但要讓孩子明白規定的簡單原因,這麼做會讓他意識到不能肆意妄為,更可能達到依從效果。
稱讚強化:
引導過程中,正面的稱讚對良好行為的持續進行有積極的強化作用。
樹立規範:
「到家將外套放到衣櫥,鞋子放進鞋櫃」,你的日常行為其實也是基本的行為準則,孩子會仿效這些他所看到的,無形間就養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道德心:當孩子因沒有遵守規則而感覺愧疚時,不要急於去安撫或訓斥他。內疚是學習對錯觀的一個必備部分,而且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關鍵是要學會從錯誤中找到寶貴的經驗。
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
導致孩子不良行為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未知問題或事物表現出來的不知所措。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孩子年齡夠大且有一定理解力時要鼓勵孩子對面臨的情景或事物做出自己的決定。從「你喜歡蘋果還是橘子?」做起,孩子一旦能夠輕鬆應對這些小選擇,就將選擇級別提升。
鼓勵獨立嘗試:
在父母的現場指導下,孩子會很快完成已經熟悉的穿衣、拖鞋等行為,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教會孩子獨立完成這些,你的鼓勵是推動獨立進程的加速器,讓孩子不斷嘗試。
學會思考:
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當孩子向你發問時,你的回應「那麼你打算怎麼做呢?」這會促動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起碼是思考力來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培養耐心:
沒有人喜歡等待,尤其是孩子。對父母而言教會學步期孩子如何耐心等待是極其重要的。
延遲滿足需求:
不要總是孩子一張嘴就「馬不停蹄」地滿足他的需求。就讓孩子「等一下」,即使是他臉上掛滿了不滿,慢慢管理下他的急躁情緒。
幫孩子發泄:
學步期孩子等待需求滿足的過程中總是表現出種種不滿,但作為父母或成人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發泄情緒,當其表現出一點點忍耐力時及時給予鼓勵。
參與到耐力培養活動:
鼓勵孩子做事,不要立刻給出評價或指導,如堆積木、種植物等就讓孩子自己操作,不要再旁邊給予任何指導或評價。
善用「同感」技能:
時常會看到幾個小朋友為玩一個玩具而爭奪不休。孩子出生時會誤認周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所以及早告知寶寶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和想法,就會讓他越少有傷害別人的行為發生。
讚許孩子的友善行為:
當孩子對其他人表示友好時,我們應該簡單的讚許他的舉動。
提問代替解答:
沒法向孩子解釋什麼是共鳴,什麼是同感,但你可以和他們說做事的時候要考慮一下其他人的感受,同時將問題拋給孩子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當孩子拒絕與小夥伴共享玩具時,你可以這樣「沒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你覺得她會怎麼想?」
協助孩子讀懂身體與楊:
讀懂身體語言和臉部表情是我們表達「共鳴」情緒的一項重要途徑。引導孩子慢慢熟悉這些常用的表達方式,「當你把積木給小明玩時,有看到他臉上的笑容嗎?你的做法讓他感覺很開心。」起初,孩子可能無法完全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引發別人的反應,但當他這麼做時,我們應該讓他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別人。
好行為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當孩子犯錯時,不要質疑,不管多難孩子畢竟是孩子,他走的每一步都需要你的引導,只要你堅持,「別人家的」孩子有的,你的也會有,到那時,孩子會越來越獨立。
推薦閱讀:
※《德雷爾一家》:大海透明地藍著,彷彿夏天永不落幕
※孩子受了委屈,憑什麼讓他們忍?
※深度訪談| 看懂這篇文章,就看懂了中國早教市場。
※孩子羞澀內向,我用4招將他培養成社交小達人!
※為什麼給孩子看小豬佩奇第四季?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