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一招,分分鐘高效培養孩子

高中童鞋C, 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兒一女,哥哥4歲和妹妹2歲,湊了一個傳說中的「好」字。但是最近這個「好」字,讓C頭疼不已。

起因是,哥哥在某一次飯後,偶爾把自己最喜歡的彈力小球砸向妹妹,沒想到小球恰巧彈落在了妹妹的頭髮正中間,C看了不禁覺得有些好玩,笑了起來,順便感慨了一下「哥哥,你砸的怎麼那麼准!」

然而,讓C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哥哥就開始努力練習他的球技,立志於將他的小球正中妹妹頭頂,這時候無論C如何說教,哥哥都置若罔聞。C為此頭疼不已,覺得無奈,遂發朋友圈吐槽。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哥哥的行為呢?為什麼C如何說教都無效呢?

斯金納箱和行為主義

心理學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流派,叫行為主義。這種理論認為,動物做出的某種行為是期望獲得某種收益、或逃避某種後果,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目標是獲得(我們希望的)收益、逃避(我們不希望的)後果。其中,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斯金納(B.F.Skinner,1974)將那些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還基於這個理論做了個著名的實驗——斯金納箱

斯金納設置了一個類似箱子的儀器,裡面再設一個槓桿,排除掉其他外部刺激。箱內再放進一隻小白鼠,讓它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每當小白鼠按到槓桿的時候,食物就會掉下來,然後它就可以美美的享用了。事實就像我們所預想的那樣,因為期望獲得食物,小老鼠按壓槓桿的次數大大增加。最後這個實驗的結果就是小白鼠自發學會了按槓桿。

通過這個實驗,斯金納認為動物的學習行為是隨著起強化作用的刺激而發生的(強化理論),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換句話說,我們人這種動物,採取某個持續的行為,一定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我們神秘的行為

回到朋友的例子。哥哥第一次砸球的時候,媽媽的反應恰好無意識的給予了孩子關注,笑聲以及稱讚,這些關注和讚賞,其實都是孩子很希望獲得的。換句話說,從他起初無意砸球開始,家長的關注和笑就已經強化了他的行為,於是,毫無意外的,C的兒子為了得到更多關注(甚至不一定需要是稱讚)而開始反覆的砸球。只要保持砸球的行為,C就會持續地去關注兒子,兒子的行為目標,也能持續的被滿足。那麼,假設,我們不想讓兒子砸球,該怎麼做呢?

繼續說前面的強化理論。行為學將強化分為了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自然消減。所謂正強化是指個體做出某種行為,隨後或同時得到某種獎賞,從而使這類行為增加的過程。比如,家長們最常用的,通過給孩子買心儀的禮物來激勵孩子考好成績的行為。再比如,前文中哥哥砸妹妹的行為,無意中得到了母親的關注(獎賞),促使哥哥的砸球行為持續增加。

負強化,則是指個體為了避免令人不愉快的體驗而使某類行為增加的過程。比如孩子不喜歡每天抄古詩,但是只要今天幫媽媽收拾碗筷就可以不用抄寫,Ta 就可能會通過幫媽媽收拾碗筷來逃避抄寫。

其中,正強化中可以給予的獎勵又分為外源性獎勵和內源性獎勵外源性獎勵顧名思義就是外在的獎勵,比如給孩子買糖,買玩具等。內源性獎勵就是那些能讓孩子從內心自己想要去完成的激勵,比如孩子自己的成就感、自主感等。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前文的例子中,母親後面去批評孩子砸球的行為,更多的就是來自外部的一種強化,不希望孩子那樣去做;但是砸球的行為帶給孩子的滿足,則是孩子內心自己很想得到的部分(來自媽媽的關注)。

方法一: 如果,這個時候的母親對哥哥砸球的行為熟視無睹,哥哥自然就得不到內源性獎勵(來自母親的關注),試問,哥哥還有動力保持砸球的行為嗎?

方法二:在C的例子里,我們可以削弱其中「獲取關注」和「砸球」的聯結,轉而幫助哥哥建立新的內在成就感。比如說,母親在哥哥展現出照顧妹妹過馬路的能力上,給予完全的關注和充分的肯定,在鼓勵哥哥獨立完成過馬路任務的同時,使其產生強烈的自主感和被認同感。試問,哥哥還會對拿球砸妹妹這樣「小兒科」的事情類此不疲嗎?

內源性獎勵

正如 Anders Ericsson和Robert Pool (2016) 所說,儘管父母和老師可以採用許多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只有動機真正來自孩子的內心,才可能長久

內源性獎勵,也是我們爸爸媽媽最常忽視的。我們常常會通過給予孩子外在物質獎勵來讓孩子去學習,「你考試一百分給你買樂高」,「彈琴彈得好給你看半個小時電視」。孩子為了獎勵而學習,忽略了告訴Ta,學習本身就能給Ta帶來的意義,也忘了幫助孩子找到Ta學習的樂趣。

習慣了外源性獎勵的孩子,不懂得體會學習的樂趣,無法欣賞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無從體會從挫折中戰勝的勇氣,這樣的孩子,就算因為很多外源性的獎勵,非常優秀,也終會有一天,開始茫然,「我為什麼要優秀?」

最好的內源性獎勵,都符合三個條件,即,能夠讓孩子擁有:自主感、勝任感和自我歸屬感。比如,發現孩子對音樂表現出興趣,可以鼓勵孩子學習音樂,讓孩子感覺到是自己主動學音樂,而不是被爸爸媽媽逼著學,同時增強孩子對自己音樂能力的欣賞,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孩子感受到無論是學習還是獲得的成績都是源於自己,而不是被他人所左右。無論是什麼樣的學習,爸爸媽媽的支持和鼓勵都很重要,當孩子因學習得到認可和尊重,體會到學習本身帶來的回報,就越來越能自我激勵。

內源性激勵,培養高創造性孩子的法寶,您學會了嗎?

References:

1.B.F.Skinner , About Behavior ,1974;

2.Anders Ericsson & Robert Pool , PEAK: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s of expertise ,2016;


推薦閱讀:

孩子要獎勵,該不該給,怎麼給?
九陰手游門派戰 獎勵掉落多 嗎?

TAG:激勵 | 兒童教育 | 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