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是誰,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樣少——榮格的夢境與《紅書》

榮格書桌上的《紅書》,《紅書》原本是榮格記錄夢境的筆記本,因其紅色封殼後被取名「紅書」。

2009年,美國經濟蕭條的那一年,定價高達195美元的美版《紅書》,竟在聖誕銷售季一舉登上《紐約時報》精裝非虛構作品銷量榜,最高時甚至挺入前20名。

《紅書》的作者是榮格,在心理學界,他的名字與弗洛伊德齊名。

但這不是奇蹟發生的主要原因。

弗洛伊德與榮格1909年訪問美國,前排左一為弗洛伊德,右一為榮格,兩人「平起平坐」。

許多年後,在中國,依然會人在知乎上問:「榮格的《紅書》到底有多少人能讀懂?讀懂的人又能在裡面讀出什麼?據說讀這本書能使一個經受無數苦難的人價值觀發生巨大變化。」

無獨有偶的是,將近100年前,榮格的朋友也對這個問題討論過。有個朋友說,只有那些了解榮格的人才能讀懂《紅書》,另個人則恰恰相反,她認為這本書——

「……是在用一個人的靈魂記錄宇宙的變遷,就像一個人站在海邊,聆聽著奇怪且令人敬畏的音樂,但是他卻無法解釋為什麼自己的心會隱隱作痛,或者為什麼有一種想哭的衝動堵在嗓子眼,我想《紅書》給人帶來的也是這種感覺,也即是一個人竭力想藉助它的神聖感將自己解脫出來,從而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什麼要讀《紅書》?

榮格說:

「對於我是誰,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樣少。」

這本書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

千百年來,每個人對於自己唯一的求索便是如此。

和自己爭鬥,將自己解脫,最後,讓自己得到安寧。

榮格1916年所繪《紅書》內插圖,是他第一幅完全在潛意識中完成的曼陀羅。

《紅書》中,是我們無助的靈魂

作為心理學鼻祖之一,榮格是個功成名就的人。用現在的話說,人生贏家並不為過。

開創了分析心理學,提出的理論依然影響著今天的臨床心理學,形容人性格「外向」或「內向」這種說法就是他提出來的

與弗洛伊德共同開創了現代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範式,共同建立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榮格擔任主席;

榮格負責的醫院也成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師實習的地方。

C.G. 榮格

然而在《紅書》中,榮格卻是一個無助的人。

那時候,榮格因為理念不同而和曾今最敬重的老師弗洛伊德決裂,友人和同事也紛紛離去,他一度出現各種幻覺,精神幾乎要崩潰。

「我彷徨了很多年,時間之久,

以至於我都忘記了自己還有靈魂。」

所以他決心寫下自己的夢和思索,要找到自己的靈魂,和它說話,求助於它——那是唯一能夠治療傷痛的方法。

卡皮里從長在惡龍身上的花中生長出來。上方是神廟。出自《紅書》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

你要面對自己最深層的困惑,最不願被看見的醜陋,最無助的絕望。

「只要我接近自己的靈魂一步,都會引起我的魔鬼、嚼舌根的小人和搬弄是非之人輕蔑的嘲笑。他們嘲笑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在做奇怪的事。」

可是,他不願意妥協,書中的榮格恐懼,痛苦,寧可陷入清醒的絕望,也不願退回舒適的平庸。

最後,他勝利了嗎?

文學和藝術最完美的結合

榮格1914年開始寫《紅書》,寫了整整16年。

他記錄自己的夢境和思索,書中廣泛涉及的文史哲、宗教、典籍,從心理學,神話,宗教到鍊金術,是榮格的內心寫照,更是知識的大千世界。

除了文字,榮格更傾向於用直覺性的色彩和形狀去抵達內心。

榮格對應著夢中場景,畫下一幅幅曼陀羅。

這是整本書最令人詫異的地方。

初次見到書稿的美國出版商,差點「魂飛魄散」,說它「美得令人無法釋手。」

紅書》是榮格一筆筆寫出來的,還是他一筆筆畫出來的,像中世紀手抄書版,不光圖文對照,還是花體字和裝飾花紋;羅斯科就曾經深深沉浸在榮格的繪畫中。

它不是被束之高閣的學術研究,而是瘋狂但讓人著迷的藝術品。

道路的能量巨大。出自《紅書》

一開始,榮格只把這份手稿給一些密友看,他們都大為讚歎和受益。榮格去世後半個世紀,他們決定出版此書。

如今100多年過去,國內的引進版第一次有了唯一一版一字未刪的原版書。

為了保證其中圖像的質量,特地採用大開本特種紙全彩印刷。

更重要的是,資深榮格學者索努?沙姆達薩尼經過13年的努力,寫下多得讓人咋舌的註解(前言和導讀就有94頁),只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讀懂《紅書》。

書一出版,就登上亞馬遜宗教藝術分類第1名。

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依然願意去讀那麼厚的書。

阿門,你是開始也是結束。出自《紅書》

榮格停筆《紅書》的時候,也是他決定出來積極面對世界的時候。

面對這無常世界,他覺得他這才準備好了。

你呢?

你是否也想知道,為什麼某一刻心會忽然隱隱作痛?

為什麼自己還是不滿足?

為什麼在擁有越多的路途中,愈發覺得虛弱和疲憊?

「唯一的道路就是你自己的道路。」

遲早有一天,你會翻開屬於你自己的《紅書》。

推薦閱讀:

TAG:榮格 | 藝術 | 分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