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亮劍

一個哭泣的夜晚,眼淚撲簌簌地流著直至目光停留在最後一行文字。亮劍中李雲龍、趙剛、楚雲飛的經典熒幕形象為人熟知,然而電視劇結尾的幾集中已經隱隱地釋放出某種不安和憂慮,放佛預示著之後的狂風暴雨。曾經在書店裡無意中看了亮劍小說的結局,結尾那一幕幾位軍人像孩子一樣痛哭的場景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悲憤難抑。

最近重拾這部小說,或許是對結尾印象太深,前半部分原本熱血沸騰的戰爭內容在我眼中放佛也有了些許悲情色彩。原著小說中解放戰爭後期李雲龍參加了金門海戰,並著手組建一支特種部隊,始終不忘軍人的初心。

大別山走出來的李雲龍,一路披荊斬棘、歷經生死磨難成長為將軍,是相當一部分開國將領的縮影。趙剛則是儒將,溫文爾雅、剛正不阿,眼光長遠且具有憂患意識。二人皆為理想主義者,當心中理想幻滅之時即為生命的終結。當趙剛在批鬥會上毅然決然地說出心中所想時,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趙剛與馮楠的對話充滿了理性的思考和理想主義者的充沛情感,他在生命的最後也毫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而是思念著戰爭中逝去的生命,反思革命的意義。好一位充滿了人文情懷的大寫的革命者!二人以十二月黨人自喻,漸行漸遠……

小說後半部分有著太多令人心碎、發人深省的內容。當李雲龍因為和武裝造反派的衝突而受到造反派家屬的聲討時,借用原文中的話「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有個特點,就個體而言,似乎膽小如鼠,如果有人振臂高呼,則應者如雲,血脈噴張,勇氣能以幾何倍數增長,關鍵是誰先做出頭的椽子,人人都希望別人去出頭,自己隨大流,如果對手過於強大,先出頭的椽子被砍了,他們便做鳥獸散,當初慷慨激昂的誓言,萬夫不當的勇氣全不提了。反之,若是對手稍露軟弱的徵兆,他們便增添了十倍的勇氣,發出百倍的破壞力。」多麼精準、辛辣、一針見血的描述!田雨真是位令人敬佩的女性,此刻的她身著便裝,帶著孩子們不遺餘力地保護李雲龍,甚至做好了使用暴力的準備。

李雲龍和田雨將孩子們託付給孔捷,坦然地走向那一刻。溫情在扭曲的年代裡步履蹣跚地走著,哪怕是殘存的理智都顯得難能可貴,正是人性中的美好支撐著千瘡百孔的民族走過動蕩的歲月。海峽那邊傳來楚雲飛的悼詞時,往事種種湧上心頭唯有淚千行。怎樣理解李雲龍和楚雲飛的關係?他們是攜手抗日的同盟、惺惺相惜的對手,戰場上毫不猶豫地向對方開炮卻在以後的歲月中似親人知己般彼此挂念,主義之爭讓他們背道而馳,那灣海水將他們阻隔卻又相連,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李雲龍死後,那位造反派代表似乎也失去了昔日的鬥志變得沉默寡言。這大概也是所謂理想遭遇重創的表現吧。正如小說中趙剛的反思,可以引導人走向光明也可以以革命的名義知道災難。僭越人性的嘗試終將徒勞。然而當個體身處時代的洪流中時,能否撥開重重迷霧預見到光明?能否在狂熱之中保持理智與警醒?能否在嘈雜聲中聆聽靈魂深處的獨白?能否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擁有獨立思考能力?擁有獨立的靈魂是多麼不易、多麼重要!

再次回到小說的結尾,「在臨海濱的一座哥特式小樓前,來了一群中年男女軍人,他們按響了門鈴。小樓的主人是個來大陸投資的台灣商人,他曾在軍中服役過,認得軍銜,他發現這些軍人的軍銜都不低,其中有一個少將,其餘都是大校、上校。軍人們很有禮貌地提出請求說,他們曾經在這座小樓里度過了童年;今天是特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故地重遊,不知主人能否滿足他們的請求。

商人是個好客的人,既然是此樓的前住戶,當然有權利參觀一下故居,這和他也是一種緣分,更何況這些人都是一些有身份的高級軍官。

主人熱情地領著軍人們參觀了樓上樓下所有的房間。軍人們又提出能否去後院看看。主人說當然可以,他把客人領到後院時,客廳里的電話鈴響了,主人抱歉地請客人隨意參觀,自己匆匆去接電話。電話是有關合資項目的事,主人談的時間稍稍長了些,當他放下電話匆匆趕到後院時,不由被眼前情景驚呆了,這些穿著筆挺的毛料軍服的軍官竟齊嶄嶄地跪在院牆前,撫摸著牆面的點點斑痕,正哭得像一群孩子……

商人靜靜地站在那裡,沒有打擾這些正在痛哭的軍官。他知道軍人一般是不喜歡流淚的,看來這座小樓里可能發生過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 」

每每讀到此心酸不已,他們走過艱難的歲月、目睹父母的寧死不屈,願他們用獨立與自省讓父母的理想得以實現。

推薦閱讀:

「魏和尚」的演藝之路,人帥卻不紅

TAG:亮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