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宇宙遠古密碼:量子力學,佛與道

* 普朗克量子常數——神秘的宇宙精靈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著高層次的靈性世界,腳下踏著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關於物質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氣」或是物理學上的「振動」),源自古埃及和希臘的「秘傳哲理」談到宇宙七個原理的「振動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而東方聖賢,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動組成。近代的科學也印證了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然而,由於人類受限於感官所能觸及的三維空間及線性的時間觀念,誤把實體的、有邊界的物質,與連續的、波動的能量場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以牛頓的古典動力學(classical dynamics)為代表,而後者以馬克斯威爾(James C. Maxwell)的古典電動力學(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為代表,兩者成為19世紀末古典物理學達到巔峰的兩大支柱。

  可是,當科學家再往最微細的次原子領域探索,或向最廣闊的宇宙蒼穹深究時,卻發現在人類感官經驗所不及的境地,物質與能量的本質其實是合而為一的。20世紀初的量子力學及相對論,也徹底顛覆了古典物理機械式的時空觀。最著名的就是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的E=hv(E是能量,h是一個量子常數,v是振動的頻率),當一個事物常數不變的情況下,振動頻率越高,它的能量越強。

* 大衛·霍金斯的「能量級別論」

  我們之所以認為「物質和能量」或「肉體和靈體」截然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二元(兩極)化思考模式。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幾乎都是來自知識和邏輯,而知識和邏輯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為語言的基礎,這種模式使得人類變成二元化的產物,有著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裡有「善」就有「惡」,有「對」自然有「錯」,有「好」更是有「壞」,有「快樂」當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對立面。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Dr. David R.Hawkins)的「能量級別論」研究告訴我們,善的能量級別高,惡的能量級別就低。如下表:

善的能量級別高,惡的能量級別就低

1. 開悟正覺:700~1000 

2. 安詳平和:600

3. 寧靜喜悅:540

4. 愛與崇敬:500

5. 理性明智:400

6. 寬容原諒:350

7. 希望樂觀:310

8. 淡定信賴:250

9. 勇氣肯定:200

10. 驕傲輕蔑:175

11. 憤怒仇恨:150

12. 渴望慾望:125

13. 恐懼焦慮:100

14. 憂傷懊悔: 75

15. 冷漠絕望: 50

16. 罪惡譴責: 30

17. 羞愧恥辱: 20

低於10的人,亞健康、慢性病或者病重

接近0級的人,頻臨死亡。

  所以,古人云「生命在於運動」 ,這句話無論在「內靜外動(體育)」還是「外靜內動(禪定)」,都是正確的。

  打個比方,物質和能量像是處於一漸層連續體(continuum)的兩極,一極為黑,一極為白,介於兩極之間是灰色,而這具有黑白兩極特色的灰色,包含著從偏白的灰色漸次發展到偏黑的灰色,這現象正如「秘傳哲理」中「兩極原理」(Principle of Polarity)所說的:「一切成雙,一切皆有兩極,一切皆有對立面,相似和相異是一樣的,相反的東西其本質也是一樣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極端的狀況會彼此相遇,所有真理不過是半真理,所有的矛盾也許互相調和。」。

  因此,人的靈體和肉體是同一件事,同屬一漸層連續體的兩端,正如是與非、善與惡、快樂與痛苦本質並無不同,分別只在於能量振動有所差異。

  如果以靈學和療愈學來說,能量振動頻率高而且精細的能量,是屬於高層次的自性本體;當振動頻率降低時,產生的物質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體),肉體在人類的四個次元中是頻率最低的。

*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體?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有靈體的存在,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 一般而言,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物質世界,位於前面所談的連續體的末端,和另一端無形靈性世界相較,這個物質世界比重大、振動低,因此肉體的察覺力非常有限。

  人類經由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每一種感官,都可以察覺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頻率。

  例如人的耳朵可聽到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到每秒20000赫茲、最低可聽到每秒16赫茲。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某一個範圍內的頻率,例如當振動頻率在500~536兆赫之間時,眼睛就會看到黃色。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紅橙黃綠藍靛紫,紫色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顏色的極限。其實,在紫色之上還有振動頻率更高的紫外線,在紅色之下也有振動頻率更低的紅外線,但因為振動頻率過高或過低,超過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看不見。電磁波頻譜從交流電的幾十赫茲到伽馬射線的大於3×1019赫茲,範圍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見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們察覺不到的事物,難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嗎?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們的四周。上面所談的紫外線或紅外線,它不但存在,而且還滲透到人類的肉體之中。在肉體或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著振動頻率更高的廣大世界。如果我們調整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廣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體或物質世界的層次中。

  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固體、氣體或是液體,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而能量是不滅的,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也是經過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人所印證過的事實。

  然而,科學家還印證了另一事實,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從振頻低的一極轉換成連續體上振頻高的另一極,這一事實對人類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的能量。

  正基於這個觀點;UFO專家提出大膽設想,以前認為在外星的ufo生物其實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只不過他們生活在高頻率空間中,我們的肉眼所見頻率是看不到這個空間的。

  這讓我想起清華大學有門課程,關於「物質、能量、信息」,揭示了宇宙三種不同的存在形式。傳統養生學經常提到「人有三寶精、氣、神」,剛好對應了物質(精)、能量(氣)、信息(神)。這難道是巧合嗎?結合《道德經》延伸,物質(陽)、能量(?)、信息(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一」是什麼?「炁」又是什麼?人的肉眼看得到信息嗎?看得到能量嗎?

*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里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鍾錘實驗,屢試不爽。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

  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你可能會問,能量的「高」和「低」是怎麼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我們常聽人用「能量」來形容人、物或地理環境,「此人很有能量」或「這地方能量很強,風水不錯」。可惜的是,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任何「絕對」的科學標準或儀器能精確測量世上所有的能量。

  因此,在療愈學或靈學上,要測量能量的高或低,傳統上都是靠測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視覺、超聽覺、超嗅覺、超味覺、超觸覺或動覺)。由於每一種能量皆有特定的脈動(亦即其振動頻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測量,舉個用超觸覺或肌肉動覺測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場買水果,我伸手去感覺來自兩個不同農場的蘋果,A蘋果感覺上脈動慢些,B蘋果感覺上脈動快些、振動的「質」也精細些,我當然會選擇能量較「高」的B蘋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測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來測地下水或礦脈,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仍被廣泛使用。安慈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後想離世獨居,在加州的天使營山區買下20多英畝的地,這大片荒地當時沒路、沒電、沒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當務之急自然是找水源鑿井,他請的便是當地的「導者」(Dowser)為他找水。安慈的養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擁有大片農場,農場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時候跟著他合建的,他告訴我,他找水源從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書在「氣輪」一章所談的擺錘測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用鍾錘原理髮展出「寶維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統地用數據來測量並記錄物質的能量,任何東西都可測量出用數字代表的值。對生物體來說,6500單位以下是負值,對健康有害;6500為中性,不好不壞,若是對健康有益,必須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說,如果將之用來測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於6500則不適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脈流經之處或正好是地球輻射線較強之處。另外,教堂鐘聲為11000,宗教廟宇為14000。

  若用「寶維斯尺度」來測量人體,在細胞層次上,癌細胞都低於6500,正常細胞的DNA 高於6500,至於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測出的數字低於6500,感覺疲倦的正常人為6500,身體健康的人為7500,精力充沛的人為8500,有能力療愈別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靈媒能力之人少9000,不少長期修行者所測出的能量值遠超過10000。

* 療愈密碼,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所謂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卻準備帶各位走一趟心靈之旅,心物本來就是相互融合的,

  我們發現許多西方近代偉大的心靈,越深入其物質科學研究領域,就越能體會心靈與物質的相通之處。例如從玻姆的全息宇宙觀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多相融溶的「華嚴世界」——整體包含個體,而個體也包含整體的訊息,每一個體都是本自俱足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從「自性本體」、「高層自我」逐步認識到「低層自我」,在生命藍圖的暗示下,我們會體會到所謂「療愈」,其實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愈,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愈的所有密碼,只等著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就像華嚴世界一般,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讀者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愈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依循本章所提的許多偉大學者從物質過渡到心靈的足跡,我們建議讀者在往下的身心探險旅程中,帶著三個寶貴的心靈鑰匙:

  開放的視野:驚奇的喜悅往往隱藏在別無去路的困頓之後,所以別忙著否定任何與我們刻板經驗不同之處。跨越二元對立的平等心:莫要去區分好壞、善惡、高低,只要區分就有界限,就砌了一道阻礙悟道的高牆。

  用心去體會的直覺:碰到難解迷惑之處,與其用腦思考,不如用心去導航。

* 量子之父問道古聖先賢

  看下圖:物質的分子結構

  當有人問你,哪位是世界上最偉大科學家?你會肯定的回答:愛因斯坦!

  愛因斯最偉大的成就:《相對論》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核心內容源於愛因斯坦兩個偉大的實驗:

  一個尺縮效應;一個鐘慢效應。

 尺縮效應:尺子的長度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尺子會越縮短。當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質量接近於0(佛家稱為「空」),揭示宇宙中空間的相對性;

  鍾曼效應:鐘錶的時間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鐘錶會走得越慢。當速度越接近光速,鐘錶的時間趨於停止(佛家稱為「定」)。揭示宇宙中時間的相對性。

  不可思議吧!那是因為你的的思維模式沒有超越三維空間的世界觀,但是,愛因斯坦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

  再看看科學家在顯微鏡發現了什麼吧!

  「物質-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納米-夸克……」

  最終發現的物質,竟然在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這種物質被稱為「夸克」——世界上最小的物質或者類物質,或者根本不存在,不對!「有」或者「無」,陰和陽,色或空,乾脆叫「0」?

  《道德經》「有,萬物之母,無,天地之始」。「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亦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正像科學家發現的「夸克」,這種物質既簡單又神秘——超級震撼了人類!

  談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無比:

  1、其中有兩種夸克——中微子和光子,在絕對靜止狀態下,它質量是0,它一動要麼是+、要麼是-,所以,科學家發現的「夸克」幾乎同時出現一正一負的「對夸克」。這不禁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二是指陰陽,三應該是五行(因為元素周期表裡面的元素幾乎都可以按「金木水火土」分類了),「三生萬物」可以理解為這五種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的組合就形成了宇宙萬物啊!那麼「一」是什麼呢?沒錯,當然就是指「0」!還記得佛祖說過「四大皆空」嗎?還記得六組說「本來無一物」嗎?緊接著——

  2、它的壽命 ∞(無窮大)。難怪古聖先賢、歷朝歷代的修行者都在「禪」「定」修鍊悟道,以求長生久世,其實是都想得到這個∞(無量壽),因為「一定成功」!不「定」當然就難成功!順便提一下:質量為0的東東正是無量光!「無量光」「無量壽」合起來正是佛家唱號「阿彌陀佛」,道家稱的「無量壽佛」,這些咒語神秘莫測,世間幾個人能明白啊!0其小無內其大無外,表示「空間」;∞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表示「時間」;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怪不得古往今來那些修道者果真很長壽啊!我恍然大悟——原來古聖先賢(內求法)和現代科學家(外求法)都是在忙活探求「宇宙」真相呢。

再看下面:老君山59米的老子塑像

  老子右手《道德經》,左手一個指頭。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難道這個「一」就是「炁」???

  總之:這些都是末學從愛因斯坦相對論里悟道點兒感想,距離「宇宙真相」差距甚遠。僅供仁者、智者朋友們參考吧。

教育部明年將設「國學」專業

北大教授談四維空間 視頻震撼

為什麼中國人發明了麻將、西方人卻發明了撲克?

五行的本質是系統循環論

十分鐘看懂二維螞蟻和多維空間

「河圖洛書」揭示的宇宙究極

人生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活著!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3RWpfNXNERU1aMU9yWVNGOXgzUw==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VX送易經詞典

閱讀原文:zhongzhengtang.blog.sohu.com
推薦閱讀: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此劇笑毒太深!慎點!
《紅海行動》燃,卻不及這部9.2分紀錄片讓人心碎!
這8個原則,讓你擁有別人拿不走的安全感和幸福

TAG: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