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攻陷華爾街,「高科技」先讓「高智商人」失業!

世界有兩個中心:矽谷和華爾街。

矽谷,是現代科技的代名詞,它代表著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掌握著改造自然的最高效技術,把世界上的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華爾街,是現代金融的代名詞,它代表著世界最頂層的生產關係。讓世界的資金跨空間、跨空間流動,使資源湧入效率最高效的地方,讓世界運作的效能時刻處於最大化。

矽谷的存在感在於連接全世界,它的核心是鏈接。

華爾街的存在感在於控制全世界,它的核心是交易。

現在,矽谷向華爾街發起了進攻!

矽谷發起的第一場進攻就是:改變金融路徑!

因為和你建立鏈接的人越多,你的信息獲取的越順暢,你做的決策就越正確,財富增加的就會更快。

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在不斷的包抄金融路徑。比如加強同銀行的合作,在借貸、支付和加密貨幣領域,Prosper 和 Coinbase 等公司就在推薦這種趨勢,金融服務行業正在被越來越多新興技術滲透。

高盛向我們展示了自動化是如何給交易員帶來毀滅性打擊的。2000年,高盛位於紐約的股票現金交易部門有600個交易員。而如今,只剩下兩個交易員,剩餘的工作全部由機器包辦。這還是在人工智慧全面衝擊高盛之前的情況。Kensho CEO丹尼爾·納德勒(Daniel Nadler)稱:「十年後,高盛員工肯定比今天還要少很多。」除了高盛,每家主要金融公司的交易大廳也將如此。

而近日,華爾街第一大投行摩根大通又搞了一件大事情!彭博社報道稱,摩根大通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體COIN。原先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需要36000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COIN只需幾秒就能完成。而且錯誤率大大降低,還不用放假,並且這個動作僅僅是整條華爾街的一瞥。

人工智慧憑什麼可以戰勝高超的金融策略?

因為金融的天敵是人性,一切人為性質的金融操作,都避免不了人性的干擾,貪婪、慵懶、自私、坐享其成等等都是足以導致金融投資潰敗的天敵。

而科技恰恰可以迴避這些人性,它沒有感情、沒有思維定式,可以瞬間提煉出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公開數據,然後不斷優化預測,作出成功幾率最高的決定。

真正的博弈高手一定是沒有人性、沒有情感的,巴菲特、羅傑斯這些投資高手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無形中,超越了人性的束縛。而人工智慧、大數據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這一點。

再來看一個例子,一群來自哈佛、麻省的數學博士加上矽谷極客,創立了大數據智能分析處理引擎Kensho,你可以向這個引擎提問,比如「iPhone6發布後哪些股票會漲」,他就會在一秒鐘之內給你精確的答案,而且準確率非常高,這引發了華爾街的巨震。

這個引擎太具有殺傷力了,因為有了他的存在,70%以上的股票分析師將會失業!

更何況,金融從業者的薪資水平非常高,再比如谷歌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包括股票期權)約為19萬美元,而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則超過50萬美元。

商業智能公司Coalition Development的報告顯示,12家最大投資銀行的銷售、交易和研究員工的平均年薪為50萬美元,許多交易員甚至達到百萬美元。另一項行業調查結果顯示,5個對沖基金經理的薪水加起來有10億美元!

之前整個社會擔憂人工智慧可能奪走300萬卡車司機的工作。但事實證明,現在最該擔心的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經理。

因此,未來高收入的華爾街交易員將被無情地拋棄,就像即將倒閉的工廠里的工人一樣,而華爾街一些學識出眾、日進斗金的未來高管會加速流向矽谷。

今天,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不再將華爾街作為職場上的第一選擇,而是紛紛湧向矽谷和其他頂尖高科技中心。

這就是一場是矽谷和華爾街的戰爭,金融系統之於世界經濟體系就像血液循環系統之於人的身體,它主要負責把能量、血液運輸到身體各部分需要它的地方,但如果沒有了大腦和肢體等實體部分,只有血管有什麼用呢?

金融和科技,一個代表虛擬,一個代表實體。按照東方的哲學:一陰一陽謂之道,世界的本質,就是實體和虛擬交互的產物。類似於一條螺旋式前行的DNA,虛擬和實體、線上和線下,兩股勢力一邊交合一邊延展,你上我下,或者我下你上,然後定期互換體位,保持激情。

但走的太近就難免有摩擦。同樣的較量也在中國上演,那就是「實業店、製造業」和「互聯網、金融」的戰爭。

金融行業已經吸幹了實體的血,比如在中國當下,最容易成功的不是實實在在去做實業。而是編織一個最炫最酷最拉風的概念,然後再組裝一個「團隊」,最後千方百計在資本市場套現,這樣未來100年一次性都賺回來了。

於是,再也沒有人願意踏踏實實做實業了。

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對於社會的財富來說,科技和實業帶來的是增量,互聯網和金融並不能帶來增量,只能優化存量,進行資源配置、優化財富分配。

這就好比一個是賺錢,一個是理財。

科技的本質是生產力,金融的本質是生產關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不然就會對生產力產生阻礙,這是我們初中就學到的原理了。

世界各國現在已經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以前各國都在爭搶金融產業,把製造業往國外扔,現在發現自己越來越空心化了,又回過頭來搶佔製造業,美國、中國、日本莫不是如此。

當中國人正在叫喊:不要讓富士康跑了、不要讓製造業跑的時候。「

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叫喊:「別讓福特汽車逃跑了!」

水木然認為,這一輪大變革其實就是實體的回歸,這將預示著虛擬產業的收縮,過熱的虛擬經濟已經讓世界在怠速運轉,因此2017年將會發生一種重大的變化,那就是很多虛擬產業的泡沫被刺滅,包括房地產、金融、互聯網三大產業,我們必須有所準備,對這一變化做好充足的準備。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讓自己沒有影子?
我為什麼相信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時代要來臨?
如何評價電影非我(self/less)(無我)?
日本今天的高科技農業 = 美國的明天 = 中國的未來 ?
中國怎樣才算趕上了美國?GDP總量、人均GDP、前沿高科技、人文氣息?

TAG:矽谷 | 華爾街 | 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