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近距離:曇花一現還是星星之火?(下)

引言

上一集《IoT近距離》我們從IoT的產品、應用、特點等基本面切入。今天,本文從三個層次展開:

  • IoT發展的六個絆腳石;
  • 企業對IoT絆腳石的三個解決之道;
  • William的三點感悟。

本文很大程度上搜集資料來自麥肯錫法蘭克福、舊金山辦公室,以及投行高盛的IoT報告。William也加以翻譯、提煉,並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注意,語音中有更多的案例,以下文章是語音的縮略版本。

六個因素——IoT發展的絆腳石

六個因素導致IoT的發展可能受限,他們分別是:

  • 安全挑戰;
  • 需求多樣;
  • 標準混亂;
  • 應用雜碎;
  • 價值鏈長;
  • 技術突破。

安全挑戰——第一塊絆腳石

安全與隱私的概念有區別。(語音中有例子)除了數據的保密性,安全問題還強調大規模設備的可靠運作,更進一步,即要求魯棒性。尤為值得注意的是:IoT設備無處不在,雲、伺服器、軟硬體設備耦合在一起,任何環節都出不得問題。

挑戰即在於此。半導體公司大多更擅長硬體,要想做好安全性,必須要與應用、設備等上下產業鏈形成合力,或者通過收購兼并,習得『安全』的能力。

需求多樣——第二塊絆腳石

IoT量這麼大還需要需求?因為誰也不知道啥時候IoT能show出真正的量來。其他科技領域,一般是一個殺手級應用引爆整個市場,比如iphone之於智能手機。要讓半導體公司打起精神,至少需要1Bil的市場需求。

IoT也最有可能沿著這個路徑走。一方面,這種引爆,可能來自於一個通用的應用平台而非單個具體應用(語音中有例子)。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開發卻很有可能來自其他如零售、保險、能源等行業,甚至創業公司。

標準混亂——第三塊絆腳石

IoT的第三個絆腳石是標準的不一致性。不一致性這裡就是指雜亂的標準。這會讓IoT的技術開發無從下手(語音中有例子)。

標準混亂,有些公司正在積極引領標準建立,有些面對不確定性選擇規避策略。半導體公司最好有多個方案齊頭並進,並積极參与業界的標準制定進程,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不錯過最好的標準。

應用雜碎——第四塊絆腳石

應用雜碎。IoT的器件在不同應用場合對功耗、數據傳輸率、尺寸要求、價格等等相差巨大。半導體公司完全不適應這樣的節奏。半導體公司希望產品生命周期有幾年、margin好幾十、售價最好好幾美金單片、出貨在每年幾千萬片(語音中有例子)。唯此,將將應付高企的研發成本和不停翻滾的摩爾定律。

在這種矛盾之下,看起來找一個大型的通用平台才是半導體公司現在的出路。半導體公司一方面大可以不追求最優性能,給低成本、中低性能的應用尋找大型通用平台。

價值鏈長——第五塊絆腳石

半導體公司當前的價值主張是你買晶元,我來支持你軟體、幫客戶開發演算法,這被視為一種不足為奇的連帶服務。可是從IoT的價值鏈來看,遠遠不夠。

假如把IoT的價值鏈從低到高比作一幢拔地而起的80層的摩天大樓。光光給客戶感測器、處理器、連接類產品,這都是在silicon的層次而已。這好比還是停留在0–30樓的矽片級別的低區;而中區,稱之為系統集成,提供客戶軟體和演算法,就是做到了30–40樓的中區;細想一步,終端系統、伺服器、基礎設施,這也是系統集成,咱就說是40–60層的中區地帶;高區,在60–80樓,有雲服務、終端客戶應用。更是鮮有半導體公司踏足。

技術突破——第六塊絆腳石

相信很多人會持一種觀點,認為IoT是舊瓶裝新酒,不過是口若懸河的商人鼓吹的一套概念。IoT哪裡有什麼技術可言?

這是兩個問題。一方面,概念也可以是重要的商業模式突破,或者顛覆傳統行業的一股力量,回顧PC,手機,智能手機的技術變遷就知道了。另一方面,至於技術突破,2/3被麥肯錫調研的高管也不認為IoT需要重要的技術進步來支撐。大家都普遍關注的技術領域之一是電池的壽命和低功耗器件的設計。這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意義尤其突出。與此相關的還有無線充電、能量捕獲,存儲等技術的革新。

三種解決之道——企業的應對

事實上麥肯錫的一些技術顧問,他們已經有給到三條建議,我很想跟您去分享,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它們分別是:

  • 匹配能力(Finding the right niches suited to your competencies);
  • 出於硅、高於硅(Developing a solid strategy to seek value beyond silicon);
  • 重塑運營(Revisiting and revolutionizing the corporate operating model)。

匹配能力

對匹配能力來說,三件細分的事情尤為重要:

  • 選方向;
  • 造平台;
  • 做擅長。

具體來講,要去選一個通用的平台,把一些或者多個的應用和終端的服務放到一個你最看好的,最擅長的一個平台上面來去做,這樣可以稍微平衡自己的研發費用,同時又可以考慮到既有的客戶能力。

所謂的舊瓶裝新酒在這個意義上是對的,但這畢竟是新酒。我認為如果放在競爭的緯度里,不單單要造一個通用的平台,放到你最擅長的業務類型上面,還應該去想一想自己公司的特點,競爭特點是什麼(語音中有MPS, ADI, Marvell等例子)?

每家公司做的不一樣,我們要記住匹配自己現有的能力,學好方向造一個平台,做你所擅長的東西。

出於硅、高於硅

硅的晶元,在這條價值鏈向上探索,向到軟體演算法,雲基礎設施,伺服器客戶應用等等。英語中叫value extraction,就是對價值的榨取、提取。

在出與硅和高於硅的商業模式上,完全值得進一步探索。因為半導體公司在高售價,在高運營時間在長的一些產品條件也都是單顆來賣。為什麼不像其他的終端產品一樣考慮usage based pricing?如果客戶我給他的不單單是一顆晶元,我給他的是一個晶元,那有沒有可能你按照我的使用度,按照你的使用頻率,使用程度,使用時長來付費呢?

舉例:我聽說安富利公司,他們在美國教育行業有做過一個嘗試,他們從晶元到一個教育業用的平板電腦ipad的應用按,再到他們教育環境中的系統搭建和上層應用,整套的提供給客戶,就採用的非常靈活的商業模式。

重塑運營

第三,一定要落到運營。馬雲也提到過戰略不能落到人,不能落到組織,不能落到KPI的考核上,那叫做戰略沒有後三板斧,是落不了地的。

大部分的半導體公司注重定製化銷售,軟硬結合一起賣。現在公司研發運營的能力,它適當的會去挑選幾個可能三個或者五個,自己最擅長的BU,每一個都是市場上的第一和第二名來應對終端客戶的需求(語音中有例子)。

可是,當未來的市場已經不像長尾中看到那條逆向的指數分布曲線,而是一條幾乎平平的直線,只服務20%是不是也就20%的營收呢?對IoT來說,更有可能的結果是它的應用一定是多樣性的,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多樣化的,可靠性高的一些渠道合作夥伴。

公司運營落到不同的部門,老闆得細想為了匹配這樣的戰略,要開掉什麼樣的人,要招什麼樣的人,會不會也帶來不同的選擇呢(語音中有例子)?

對研發部門,有沒有可能去拿到其他軟體公司的授權,去獲得更多的IP,集結成一個更強的自己獨有的產品體系。另外,對公司的投資部門,原先的少BU以小來賭大,一招先吃遍天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分散關注多樣化的應用會變得很重要(語音中有例子)。

William的三點感悟

IoT——參考系的變化

曾經有一張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圖:一張黑白的素描草圖,某個角度看感覺是一個老太太,某一個角度你又會感覺這是一個風姿綽約的少女。同樣的道理,我能帶給大家是一個全新的參照體系,在這樣的之下我們再去認識IoT。即,我們把既有的技術能力、客戶銷售能力、競爭的格局等等,拉到IoT這一層參照系裡再回顧IoT。它,會是一個新東西嗎?

以金庸小說打比方。獵頭並不會武功,他更像王語嫣飽讀作為像王語嫣一樣的一個獵頭還在做這個公眾號和語音節目,我能給大家帶來的可能也僅僅是通過多樣化資料的收集,通過我的理解和補充,給到大家新的視角。

寫了這麼多,到底想說什麼?三點。

第一:IoT是個真東西

第一,IOT是個真東西。它體量高、發展快、想像力巨大,因此而一定會變成一個行業。作為一個行業,它不單單是一個產品,也不單單是一個應用。

IoT不會是曇花一現的東西。

第二:商業模式該變

第二,商業模式會要變化。銷售思路如果仍舊沿用只賣硬體或者軟硬結合、只服務大客戶,失敗將是必然的。

商業模式的變化具體來說,在於你的使命、戰略的適應性調整,也在於人才策略、組織發展方略、績效考核方法的改變。

第三:開放的心態

第三,重中之重,我以為必須要以一個極度寬廣、開放並且積極的心態來看待IoT這樣一個新東西,並且適應它的變化。

說一點跟技術無關的。我記得16年前,王朔小說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任何新的東西就跟嬰兒一樣。新的東西總是帶著混亂、帶著尖叫、帶著鮮血、帶著那麼多的不堪誕生到世上。IoT就像一個嬰兒誕生了,但他一定會更加強壯發育,他一定會變成一個獨立而特殊的行業而存在著。

最後

遠一點,汽車誕生時,有誰會相信它沒有變成一輛更快的馬車,而取代了原先的交通工具,變成一種全新的交通工具?

近一點,PC誕生時,大型機、中型機大行其道。IBM、SUN的生意如日中天。你能夠想到個人電腦的誕生,你能夠想到計算機的小型化進展如此之快嗎?

再進一點,智能手機來的時候,諾基亞還在嘲笑吧?互聯網來的時候,你有想過它從最早軍用到實驗室用品,變成今天下計程車就能夠移動支付,點一下手指就能送貨上門,還有些老外滿世界抓精靈嗎?

不會、不會、不會。

好在IoT也不孤獨。它有很多新的技術點的同伴: 無人機、AR/VR,機器人、無人駕……共同點是,他們一開始都小的可憐,不被人看好。

我只想告訴半導體公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半導體公司一直很辛苦。我們連摩爾定律都能幾十年玩下來!經歷了如此多的景氣周期動蕩,經歷了新產業的誕生和變革都值得驕傲。面臨物聯網的來臨,我真心祝願半導體公司可以一路走好。

微信公眾號:semiconnews 或 半導體行業動態

郵箱:william@faradaysearch.com


推薦閱讀:

3nm以後的晶體管選擇 | 半導體行業觀察
傳高通將超40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 全力阻擋被博通收購
強芯之夢003
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半導體新貴盤點 | 半導體行業觀察
原木布藝、聲色出彩、3卡槽全功能,聲萊半導八音盒無線音箱體驗

TAG:科技 | 物聯網 | 半導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