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真的這麼難嗎?(二)

在改變真的這麼難嗎?(一)中我們談到兩種不同變化。第一種方式是漸進式的,好像滴水穿石,要花時間一點一點慢慢的。第二種方式是突發的,好像用大鎚開山劈石,鑿出一條道路一個隧道。對於這兩種變化或是所有形式的變化,必須要注意的是,我們講的重點是要將變化持續下去。而不是突然一變之後又恢復原狀。因此要注意的是變化既不是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即便當我們舉起大鎚,就是這舉起來的動作,也需要我們在之前做很多準備的功夫。

因此舉例來說,漸進式的變化,包括每天都做積極的練習,慢慢成為一個更容易找尋美好的人,逐漸的看到更多積極的事物,一點一點的構建起新的神經通路。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兩個重要概念神經可塑性和新生神經元嗎?因為通過了解和理解我們大腦的變化我們自身也將更容易產生變化。另外大鎚的例子和探索經驗是一回事,真知灼見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經過長時間準備後千錘百鍊而得來的。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靈感來自於99%的汗水。所以說沒有靈丹妙藥。而且正是那種對靈丹妙藥的篤信和渴求導致了今天抑鬱症如此高發頻發,因為大家都很鬱悶、很失望。發現靈丹妙藥不管用的時候就覺得是自己出了問題。任何事都需要時間。沒有所謂什麼「幸福生活五步走」。

在我們講變化過程之前,我們先要理清一些概念。首先我們要問的是,我或者你真的想要改變嗎?我是不是真的想要改善我的個性,或者我不喜歡的性格或行為。這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也不是象徵性地問自己一下,因為表面上我們可能會說當然了,但是潛意識裡卻有東西在阻撓我們。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早在80年代的時候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是這樣的。他們找來一些學生或參與實驗的人。然後問這些人他們想不想要擺脫自己性格的某個方面,比如說古板。或者容易輕信別人,或是冷酷。他們問這些人想不想擺脫這些性格,想不想在這方面變得更好,是不是真的能改變自己。也就是說如果改變對於你來說真的很重要,那你能不能最終變得不那麼古板,不那麼容易輕信別人,不那麼冷酷。這就是他們最初問的兩個問題。想不想改善?想不想改變?

第二個問題是能不能改變?然後在他們問了這些問題之後,實驗還有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讓這些人去評估下列正面性格,比如言行一致對於你來說是否重要?值得信賴是不是重要?以及被認為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對於你來說有多重要?下面我們來說這個實驗的有趣的結果。所有給這些正面性格打高分的人,認為這些性格很重要的人反而比較不容易去改變自己的負面性格。大家明白這其中的奧妙嗎?

也就是說,比如我想要擺脫古板的個性,我不喜歡自己那麼古板。但是,與此同時言行一致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品格。我反而不容易去改變自己的古板,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對,我不想要古板下去了,同時我潛意識裡有個聲音卻在說我們要言行一致,別擺脫古板。因為我把兩者結合起來了,我把兩者聯繫在一起了。因此不想舍其一,因為我不想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對於我來說兩者是緊密相連的。

同理,還有輕信和值得信賴。這兩種品質可以說值得信賴的人另一方面很容易輕信別人,這種性格極端化以後人會變得容易輕信別人。然而我卻不想丟掉輕信別人的習慣,因為同時我不想丟掉我值得信賴的優點。

同樣的例子還有冷酷。我的冷酷可能在潛意識裡反映出我的嚴肅認真。很多年來,我在思考分析並寫了很多關於完美主義的東西,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自身的情況,長久以來並未好轉。因為我知道自己深受完美主義其害,我讀了很多研究報告,反省個人經歷。我知道完美主義對我百害無益有損於我的健康,從長遠來看也阻撓我成功。但是我卻擺脫不了它。

直到我讀了這個報告。於是我問自己,與完美主義相對應的是什麼呢?在我的意識里它和什麼聯繫在一起?完美主義和什麼密切相聯呢?和它密切相聯的是動力和雄心。如果我需要自我定義的話,首當其衝的定義就是我有動力和雄心抱負。同時因為我不想失去這些品格,我的潛意識便阻止我擺脫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我對完美主義的定義是對失敗的極度恐懼。只有當我明白了這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我才能夠把它們拆開分開。我只想保留其一。

再比如,擔憂和焦慮。以前有什麼需要上台發言的時候我都十分緊張焦慮,但現在我最終擺脫了這個焦慮的困擾。在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每當有考試也好,或是在公司分小組討論的時候,發言之前我都會非常緊張焦慮。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我不想要焦慮。然而,我卻丟不掉這種擔憂和焦慮,因為我同時很重視責任感。如果我會焦慮說明我有責任感。我會在演講前更認真地做準備而不是隨便糊弄偷懶。因此我把焦慮和正面品格責任感聯繫起來。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品質。但是它卻阻撓我們擺脫擔憂和焦慮。這都是在潛意識裡發生的,我們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還有罪惡感。有好的罪惡感也有不好的罪惡感。我不想擺脫罪惡感因為我不想變得對他人冷漠無情。我們經常把這兩者聯繫起來。還有一對概念,是精簡化。這也是我的切身體會。我想要減少工作量,因為我明白同時做多件事情有損於我的工作效率,創造力和健康。但是我卻沒辦法做到精簡。為什麼呢?因為我將它和失去優勢聯繫起來,所以我沒辦法做到專註精簡。

還有我們的尋找過錯。為什麼人們不能停止尋找過錯呢?為什麼要維持悲觀的態度呢?因為他們把尋找過錯和現實主義聯繫起來。我不想放棄這種現實的態度,不想變成一個脫離現實盲目樂觀的人,因此我不會放棄尋找過錯的習慣。

幸福。通往幸福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人們把幸福和偷懶聯繫在一起,因為當今文化中最為人所追捧,所信奉的真理就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如果我現在很快樂就意味著我不再經歷痛苦。就意味著我放棄了。意味著我不會成功。意味著我已經失去了稜角。意味著我不再有動力和雄心。所以我們在潛意識裡選擇不快樂,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失去其它珍貴的東西。比如雄心壯志,比如長處優勢,比如勤奮刻苦。

當然依我們現在來看,我們知道這些東西並不是密不可分的。正相反,比如說快樂。我們從「拓延-建構」理論中學到正面的情緒是和成功聯繫在一起的。從研究中得來的理論,大家可以把這些理論和你們個人聯繫起來。你們中間有很多人會發現可以將其和自身聯繫起來。如果我們能趕走對失敗的恐懼學會面對它,學會冒險,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將失敗看作是未來成功路上的墊腳石。這些都不意味著我們會相應的失去動力和雄心抱負。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或擔憂焦慮或罪惡感或種種不幸福的關鍵,通常不一定總是,而通常是關於更好地去理解這些品格的含義。

舉個例子,要理解,我想要擺脫對失敗的恐懼感,不是一般的恐懼而是消磨人意志的恐懼,因為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害怕失敗。但是要擺脫這種消磨人意志的恐懼同時保存我的動力和雄心,就必須要理解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又或者,你們知道我以前不會對人說不。這麼短小的一個詞,簡單的一個詞,有時候是那麼難以說出口。為什麼?因為我眼中的自己和我希望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有同情心的。善解人意的,是老好人。於是我把兩者拆開了,它們並不一定要連在一起,我可以善解人意的說不,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對別人說好,我其實同時在對自己說不,從長遠來看也是在對親密關係說不。所以現在我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了我什麼時候能說不,什麼時候不想說。同時我還能保留自己的善解人意和同情心,也不必再每次說不的時候感到有種罪惡感。

大家可以想想有那些品性是你很久以前就想改掉的卻改不掉,對完美主義的追求?還是冷酷無情?還是你想變得更頑皮活潑?也許你並不想擺脫這種個性,因為害怕自己會失去嚴肅認真的品性。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失去。把嬰兒留下,把洗澡水倒掉,前提是我們能搞清楚我們到底想改變什麼。

文章改變真的那麼難嗎?(三)我們就會談到心理學的ABC理論。謝謝大家。

微信添加「chongsuyuan」訂閱號「重塑源」 關注我!點擊往期文章閱讀更多關於改變的文章。

找出問題根源,重新塑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推薦閱讀:

2017再見,2018你好
你是不是也慢慢成了油膩的大人
在改變中得到更大幸福

TAG:焦慮 | 改變 | 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