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堅持是一種美
學誠法師,俗名傅瑞林,1966年出生,福建莆田仙遊人。1982於莆田廣化寺定海長老座下剃度,並依止圓拙老法師修學。1991年於中國佛學院獲碩士學位。2007年獲授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教育學榮譽博士學位。2010年獲孟加拉國阿底峽大師和平金獎。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法音》主編、《福建佛教》主編等職務。
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人生猶如一場戰鬥。不管是為了高尚的目的,還是最平凡的生存,在這場戰鬥中,理想是飄揚在前方的旌旗。然而,有多少人的理想旗幟能夠飄揚到最後?大部分的人都難以逃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命運。可是,也有人在生命之旅的驚濤駭浪中再三、再四乃至更多次地樹起理想的風帆,堅守最初的航向,在九死一生中成功登陸,將勝利的旗幟插在了自由的生命領地。
這種生命的自由、理想的勝利,不是靠一時的勇氣和熱情,更不是靠投機和運氣,而是來源於信仰與願力,並有賴於智慧和不懈的努力。願力決定著人生的格局和始終,智慧決定著人生的品質和成敗,而信仰賦予人生以方向——貫穿這一切的,則是永不放棄的堅持和精進。
錯誤的堅持是一種盲目和執著,正確的堅持卻是一種自覺與美德。唐代高僧鑒真大師在東渡日本前已是聞名全國的律學大師,同時還廣做各種利生事業,如建寺、造像,供養十方僧眾,縫袈裟3千領送五台山僧,抄寫《一切經》3部,各一萬一千卷,設無遮大會,救濟貧病等,前後度人授戒超過4萬餘人。公元742年,當日本留學僧來到揚州禮請鑒真大師去日本授戒弘法時,他已經是55歲的一代大德,卻能放下一切,遠赴海外,讓自己的生命從零開始,這是怎樣的境界?面對東渡日本的艱難使命,一開始大師的弟子們擔心「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而鑒真大師則發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唐大和上東征傳》)的振聾發聵之音。由此感發弟子21人決心與他同心、同願、同行。次年,大師56歲時發起了第一次東渡日本的征程,沒想到,從此岸到彼岸竟然輾轉了10年,等到踏上日本島國的土地,大師已經66歲。在第5次東渡時遭遇嚴重風暴,沒有淡水飲用,大師及弟子每日只能幹吞生米,卻因喉干而「咽不入,吐不出」,大師也因受暑熱而雙目失明。但即使如此,當日本遣唐使誠邀大師第6次東渡傳戒時,他仍是欣然應允,彷彿忘記了10年的劇苦——這又是怎樣的精神!
從揚子江畔到海天之間,鑒真大師用自己的磨難為我們演繹了生命升華的壯闊史詩。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如一條無盡的河流,怎樣從最初的無明黑暗中掙扎而出,成為源泉,又怎樣歷經跌宕曲折的山澗,來到平原,容納不同的清流和濁流,不斷奔湧向前——直至,融入大海?這是一個從迷到覺的過程,由有限到無限的過程。正確的信仰和高遠的目標是生命成長的方向,猶如大海與燈塔;渴望成為大海的心愿是不竭的動力,難以割捨的追求;有願方有行,無畏的行動是一步步縮短理想距離的舟楫;而「不舍晝夜」的堅持和「上善若水」的智慧,則是最終實現理想的保證。當地下暗流哽咽低鳴時,大海會告訴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當心靈陷入迷茫時,信仰會告訴我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推薦閱讀:
※網貸逾期幾個月會造成刑事案件嗎?
※工作能力強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徵?
※命不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三七粉真的和網上說的那麼神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