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加速心理諮詢行業的競爭淘汰
最近兩年,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和互聯網的發展交織在了一起:
網路心理機構獲得風險投資
北京的簡單心理,廣州的壹心理等業務形式基於互聯網的心理機構已獲得了數輪風險投資。網路心理機構獲得風險投資,一定程度上說明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逐步趨於成熟,並且作為一個行業受到社會認可。
心理機構主辦的網路視頻講座獲得萬人級觀眾。
貴州心裡程、上海糖心理等機構主辦(或者經授權後直播)了幾場國內外專家講座和行業學術大會,觀眾人數少則幾萬多則二三十萬。對於心理諮詢行業來說,這些數字在幾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各類微課湧現
一些諮詢師開辦各類」微課「。有面向同行的,有面向特定群體(例如孩子家長)的。有的是微信講座,有的是連續性的微課,有的更像是社群。有的知名老師的微信講座還「轉播「到很多微信群,例如咱們西安的張天布老師,前段時間就開了多個微信群同步直(轉)播的微信講座,聽眾據說達萬人。父親節期間,張老師又進行了專題視頻講座,聽眾則更多。
心理諮詢自媒體發展迅猛
一些善於寫作的心理工作者(個人或者團體)在微信公眾平台、知乎專欄等媒體上寫作並獲得了非常高的閱讀量。微信平台上,團隊運營的較好的公眾號如文藝連萌成員Knowyourself,據說有幾十人的團隊在運營。個人(或者小團隊)運營的較好的有十分心理,叢非從,心之助等。
互聯網內容創業意識漸起
最近,朋友圈裡好多同行開始玩在行的」分答「,知乎也做起了知乎live。據望月博客文章稱,微信也在考慮開始做內容收費。內容創業的互聯網產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大眾向知識和經驗付費的意識。這對於心理諮詢這一靠手藝吃飯的行業來說是長遠利好。
視頻產品出現
如果說分答上的文字提問語音回答是心理學人的「玩票」,那麼曾奇峰老師錄製的精神分析網路課程系列視頻則是廣義心理諮詢行業的一個成熟產品,只是說這個產品是面向專業同行而非求助者。
版權保護促進了心理諮詢機構的推廣公平
說到內容就不能不提版權。微信平台及知乎等網路媒體的版權保護功能,促進了心理諮詢機構的版權意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心理機構在傳播上的公平競爭。複製別人文章發布到自己微信平台而不署名的現象少了很多。不過,同時也出現了」洗稿「現象。
搜索引擎對咨客來訪量的影響
對專業實力強的機構來說,搜索引擎的影響將會變小。缺乏專業創作能力的機構將會更加依賴搜索引擎。對於擁有大量「讀者」的諮詢師(這樣的諮詢師要麼獨立執業要麼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開辦機構)來說,搜索引擎的影響較小,對於成長中的諮詢師來說,掛靠有穩定客源的機構仍然是很可能的選擇。目前,搜索引擎上的搜索結果有時仍能看到各種所謂導師專家,宣稱」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者有之,承諾治癒者有之。偶爾還能搜出來一些醫院,網站顏色鮮艷,對話框頻繁彈出,治療方法是主流諮詢界沒有聽說過的幾個英文字母組成的神奇療法。
通訊軟體廣泛使用,國內外同行交流變得普遍。
各類網路工具被廣泛使用於心理工作者的培訓、督導、體驗、諮詢、科普等。Skype、Zoom、YY、QQ群視頻等語音視頻通訊軟體被廣泛使用。」00後「、」10後「入行的諮詢師群體的專業實力和其對師資的鑒別能力增強,案例督導、理論學習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通過通訊軟體向國外專家尋求實現。靠譜諮詢師接受國外專家案例督導變得更加常見。語言問題可以通過翻譯或者自學解決,個人覺得外文學術研究的門檻確實能提高諮詢師的靠譜比例,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就是一個典型。
移動支付被廣泛使用,諮詢全流程可在網路實現
心理諮詢一般不存在產品物流,諮詢的主要方式」談話「可由通訊軟體以數字化信息流的方式傳遞,移動支付解決了資金流的問題。因此,諮詢、培訓、督導等專業活動,從了解到付費和實施的全過程都可能異地完成,不需要」身體的在場「。網路諮詢和面詢的效果差別問題在此不表。
不知不覺間,互聯網正在加速心理諮詢機構的競爭。
如今,信息傳遞和獲取越來越便捷。產品、服務的供給方與需求方越來越容易互相接觸,行業信息越來越透明,傳統的組織架構部分打破,各垂直行業網路平台興起。
如果說電子商務革了傳統批發商的命,網路約車平台(比如Uber、滴滴)革了計程車公司的命,那麼互聯網心理機構憑藉其聚集連接大量諮詢師和來訪者的平台優勢,也許正在加速地面心理諮詢機構的淘汰...
Uber和滴滴等網路約車軟體,通過IT技術,以互聯網為平台,整合了車子和人(駕駛員、乘客)的資源。
而心理諮詢行業,整合的就是房子(諮詢室)和人(諮詢師、來訪者)的資源。
網路心理諮詢平台特點:
如今,網路心理諮詢平台陸續興起,個別優秀的網路平台堅持高標準的心理諮詢師入駐標準,彙集各地優秀師資,品牌形象鮮明,面向各地的來訪者同時開展面詢和網路諮詢,保證了來訪者的用戶體驗,並且對諮詢師的諮詢提成比例(8、9成)保證了諮詢師的執業收益。由於受到風險投資,其運營推廣無太大資金壓力。
地面心理諮詢機構特點:
地面心理諮詢機構的師資來源限於本地且人數較少,諮詢師入駐大多取決於機構管理者專業學識水平,諮詢師或為全職或為兼職,營收資金量一般不大,諮詢師提成較低。來訪者一般多為面詢形式的本地來訪者,也可能有一部分網路諮詢的外地來訪者。地面心理諮詢機構的價值在於其自身包含穩定經營場地,可以給來訪者多點心理上的踏實感,可以給諮詢師提供維持專業設置的輔助工作和地面學習交流活動等。由於資金有限,推廣、房租等各項費用均需精打細算。
心理諮詢機構本質上是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中介。
為來訪者提供了機構背書的諮詢師,向來訪者收費。
為諮詢師承擔了除了諮詢之外的能夠維持專業設置框架的運營,向諮詢師發放工資或提成。
機構賺取了來訪者諮詢費用和諮詢師酬勞之間的差價。
諮詢機構存在的價值在於其向來訪者提供了可選的諮詢師,並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諮詢師的靠譜程度,同時又幫諮詢師承擔了諮詢之外的推廣、收費、諮詢安排等相關工作並承諾了專業和便捷。
網路心理機構的產生促進了諮詢師群體和來訪者群體間更便捷的互聯,地面心理諮詢機構在諮詢師和來訪者兩群體間的中介價值降低,議價能力變弱。
傳統視頻通話技術已非常穩定,網路視頻心理諮詢也在不斷發展。 (隨著虛擬現實及沁入式全息視頻通話技術的發展,未來的網路心理諮詢有可能超出我們目前的想像。)
付費可以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支付。
網路心理諮詢機構使得其平台上各地的來訪者可以預約到平台上任何一位接受視頻諮詢的諮詢師。
網路視頻通話技術使得不同地域的來訪者和諮詢師可以擺脫對地面諮詢室的依賴。
移動支付技術使得來訪者可以在異地完成諮詢費用的支付。
至此,心理諮詢的「預約」「實施」「支付」全流程已經可以實現網路化。
這也就意味著,過去的地面心理諮詢機構正面臨著全互聯網上一大批優秀心理諮詢師的同行競爭。
如果不能吸引穩定住專業師資,地面諮詢機構可能淪為靠出租諮詢室為生, 但出租諮詢室的門檻也很低,很容易被替代甚至規模化覆蓋。
地面諮詢機構怎麼辦?
1.依託地面機構的「在場」優勢,提升綜合運營能力。
目前,全息網路通話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身體的在場」相較於網路視頻存在優勢,在場交流可以比網路視頻交流傳遞更多的無意識內容和情感,提供更多安全感,遭遇突發事件時具有更多的干預機會。因此,地面諮詢機構暫時不會被網路諮詢機構徹底替代,機構應當考慮的是利用好本地優勢,精細運營,在與當地的地面諮詢機構競爭中領先。
2.打造諮詢師隊伍,專業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網路諮詢帶來了地面諮詢的差異化競爭,但諮詢的核心本質是一樣的——幫助來訪者實現心理層面的「成長」。只考一個諮詢師證書就自稱專家的不靠譜做法將越來越不受認可,大眾對心理諮詢師的甄別選擇能力越來越強,機構應該考慮的是吸納並留住優秀諮詢師,培養靠譜的潛力諮詢師,提供明確並有吸引力的咨費提成及其他薪酬待遇。
3.拓寬業務範圍,提供其他形式的地面服務。
利用在地優勢,提供團體諮詢和家庭諮詢(相較於個體諮詢,多人參與的諮詢更難以被網路視頻替代),成長小組,學習小組,企業培訓,科普講座,駐場諮詢等基於地面的體驗性互動性強的心理服務。實力足夠的機構還可考慮提供EAP服務(直譯為員工幫助計劃,是一種企業買單員工享受的打包心理服務)。
4.建立專業特色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諮詢行業也可能更加細分,諮詢機構可以考慮打造出針對某種心理困擾的心理諮詢,打造出特色賣點,實現差異化競爭。
5.打造自己的網路平台
有實力的諮詢機構可以整合網路和專業,搶佔網路諮詢機構的市場蛋糕,甚至結合網路打造出特色的產品線。不過,這需要龐大的人力財力資源和管理能力。
6.(諮詢師個人)與網路諮詢機構合作
由於目前多數諮詢機構的創建者本人也是諮詢師,如果諮詢室規模較小,可以考慮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入駐網路諮詢機構平台,接待網路機構上預約來的各類(地面和網路的)來訪者。這也就意味著,諮詢師淡化經營者身份,節省一部分網路推廣的支出,同時接受網路諮詢機構和自己的費用分成。我知道杭州的幾位優秀同行,彼此互相認可,合作創立了工作室,同時又都在某知名網路諮詢平台掛單。貌似生存狀態不錯。
感謝互聯網,為心理學人的成長提供了如此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工具。同時,它也加速了心理諮詢行業的大浪淘沙,讓那些有著專業情懷的人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更多可能。
作者:帥彪
微博:@帥彪的微博
微信平台:帥彪談心理
微信號:shuaibiaoxinli
本文原創,轉載須經授權。
推薦閱讀:
※溫暖別人前,先要照亮自己 | 個人體驗的正確打開方式
※揭開迷霧1——關於人格解體症的臨床研究
※我的抑鬱症經歷
※向督導報告多少?這是一個問題
※帶著癥狀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