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Edison: 可再生能源霸主的覆滅之路(番外)如何不踩美股破產地雷

在進一步介紹SunEdison如何覆滅的經典案例之前,暫時賣個關子,我個人很有興趣獨開一個學習小園地,來講講如何在地雷四伏的美股市場里防火防盜防破產防踩雷。

很多人在投資美股上的心理障礙是很大的。金融兩字,最本質在於「資源調配」,萬變不離其宗;由其衍生,股市的功能通俗白話講就兩點:1.為公司融資;2.為投資者提供受保護的投資機會。但不幸的是這兩個功能有利益衝突。比如說,為了最大化功能1,那麼就應該搞註冊制,盡量不拒來者;但是最大化功能1之後,功能2可能會受到威脅,因為會有大量老千股來傷害投資者的感情。

所以無論最後效果如何,雖然追腚而辱其身的人能繞地球八圈,但從公共政策的初衷而言,我滬深A股的家長制確實給出了多角度加長型貼身呵護的感受:監管者認為A股散戶都是小朋友,而機構和上市公司都是大尾(yǐ)巴狼,所以我們要設立能不上市就別上市的核准制度,設立能不退市就不退市的退市制度,設置能不大波動就不大波動的漲跌停板制度,設立能不借錢就別借錢的融資融券門檻,雖然實施效果可能與初衷截然相反,但如果僅僅考慮其天真樸素的出發點,我一想到這群麥田裡的守望者的良苦用心,都會感動得情不自禁啼哭起來。

所以為什麼我說很多人在美股投資的心理障礙會很大:小朋友突然之間要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對自己的投資決策完全負責了,親娘啊這實在是太可怕。原本在A股的襁褓中,就算我一時失足買中了銀廣夏,我只要不割,放在那裡等重組等賣殼,一乃乃稀疏的希望總歸還是有的吧?再碰到個無腦牛市我說不定就回本了。如今我買的坑爹貨SunEdison半年前還是行業翹楚,半年後居然就要破產嗚呼,我血本無歸連一點殘破的念想都不能留,你讓我感情上如何接受?而此時大多數當事人都會哀鳴著發出一聲對人生的追問 (我本人聽得實在是太多了):這事美國法律怎麼不管管?

因為你是個大人了啊。所以在美股市場要獲得長期成功,不踩地雷謹防破產非常重要,踩中就是炸掉屁股,沒人會為你的失腚來買單。於是有人要問了,那比如SunEdison這種王炸,我們怎樣才能排雷成功呢?一個美國投顧會給你的標準答案大概為:所有公司都有破產風險,所以想不趟雷很難,除非你不投資股票 (參考雷曼兄弟、通用汽車和世通公司(WorldCom))。而你能做的僅僅是 1. 用一個相對多樣的投資組合 (Diversified Portfolio) 來降低炸雷的傷害; 2. 用一些掃雷工具來減小踩雷的機率。

比如一個在美國還算有市場的掃雷工具叫做奧特曼Z-Score (Altman Z-Score Model)模型。雖然號稱是模型,但實在也不算什麼高科技,其來自於一個歸納法。簡單來說,紐約大學教授Edward Altman在分析了大量破產公司的案例之後,通過統計上的區別分析 (Discriminant Analysis),歸納出一個線性方程來總結這些破產公司共有的特點。一公式以蔽之:

如果公司為上市製造業公司:

Z = 1.2X1 + 1.4X2 + 3.3X3 + 0.6X4 + 1.0X5

其中X1=營運資金/總資產 (衡量流動性)

X2= 留存收益/總資產 (衡量累積盈利能力)

X3=EBIT (息稅前利潤)/總資產 (衡量運營效率及槓桿)

X4=股東權益的市場總價值/負債總額 (增加市場因素,衡量償債能力)

X5=收入/總資產 (衡量使用資產的能力)

然後如果公司為上市非製造業公司,該公式將變形為

Z」 = 6.56 X1+ 3.26 X2 + 6.72 X3 + 1.05 X4

其中X1至X4同上。

你如果好奇X1的係數為啥是1.2而不是1.2億或者是1.22,請參看奧特曼教授的文獻。這裡只強調一下應用。第一個公式,如果該公司為製造業公司,則:

Z > 2.99 :安全上岸

1.81 < Z < 2.99 :灰色地帶

Z < 1.81 :危險地帶

第二個公式,如果公司為非製造業,則:

Z」> 2.60:安全上岸

1.1 < Z」 < 2.60: 灰色地帶

Z」 < 1.1: 危險地帶

我不知道這個工具在國內是否也有人使用,我估計大概是沒啥市場的,因為國內上市公司不破產,沒必要去算這個命。如果之後註冊制實行,或許會有人在基本面分析中開始重視這個Score。當然,就算不去談是否破產這個問題,我認為對Z-Score的計算也是有意義的,可以用來做同行業的橫向對比。那麼這個Score到底靈不靈? 奧特曼教授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這個算命工具的,我們有大量之後的歷史數據可以驗證靈不靈。最初的測試顯示,Altman Z-Score在公司破產事件的兩年之前能判斷準確的概率為72%,一年之前判斷準確的概率高達95%。在從1969年到1999年這31年時間裡,該模型在公司破產一年之前能預言公司破產的準確率為80%至90%之間。我們真誠地說,從證據來看這個Score還是靠一些譜的。也正因為如此,Altman Z-Score 被廣泛應用,許多大型評級機構,如Moody』s之類皆會用之。

但工具畢竟只是工具,不必如宗教信條般虔誠遵循,萬萬不可盲從。比如有100家公司,我通過金銀銅三叉判斷這100家全部不會破產,結果一年後有5家破產,於是我說貧道的三叉模型準確率為95%,你信嗎。畢竟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破產是較小概率事件。所以工具用來參考即可,即使有歷史數據驗證其相當的準確性,歷史畢竟是歷史,不能準確預測未來。你用多了,就會發現所有模型都如同段譽的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如果您的投資決定是完全建立於某個工具之上,請容許我給你一個純潔的微笑,我有一座橋要賣給你。

讓我們回歸正題SunEdison。如果把奧特曼模型致用於SunEdison身上,我們能夠看到這兩年來其Z-Score的改變。鑒於SunEdison這廝混業經營,我也整不明白小樣到底算不算製造業公司,我們就把兩個公式都算了,以防它跨界。(上圖為SunEdison 的製造業Z-Score,下圖為非製造業,圖表來源Seeking Alpha,數據提供來源portfolio123.com)。

Well,馬後炮地來看,這命算得還真准。SunEdison的Z和Z」長期處於1.81以及1.1之下,負能量十足。這個預測可以歸入True Positive這個類別裡面。在下還是要再三披露,這個模型的Type 1 錯誤 ( False Positive,公司本不會破產但被歸為破產類)與Type 2 錯誤 (False Negative,公司本會破產的沒有被歸為破產類)都不可小覷,照本宣科紙上談兵會害死人。

我們再來看看目前在破產保護程序中的Peabody Energy (OTC:BTUUQ)的Z-Score (數據來源 YCHARTS):

此也算預言成功的例子,大家看到最近一年 Peabody的Z-Score簡直已經到了不要臉的地步。為啥如此沒節操呢,我們簡單地審視一下非製造業的Z-Score公式就會發現:1. X1中營運資金 (Working Captial,=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在某些行業中常見為0或負數。2. X2是 EBIT/總資產,如果公司在稅息前有經營虧損,那麼這邊就會有一個沉重的減號,極大減低Z-Score。3. 不同於製造業Z-Score,非製造業沒有X5,也就意味著你收入再高也不能挽回顏面。所以,如果我們來看看京東 (NASDAQ: JD)的非製造業 Z-Score,那也是有些不堪入目 (數據來源 YCHARTS):

我不是在唱衰京東,雖然以Z-Score來看奶茶東破產風險大大的有;相反,我個人是長期持有京東股票的,儘管短期來看暗無天日。這裡我是指出Z-Score的一些局限,奧特曼教授一開始在研究設計之時,僅僅考察製造業的公司,奧特曼教授自己也承認說應對非製造業公司是有局限的。尤其如果對手是不大看重Working Captial的行業和金融行業,該模型基本上就只能洗洗睡了。

除了奧特曼Z-Score這個破產預測界的老大以外,另一個模型雖然不能完全算在破產預測界,但是對破產公司也能有一定指導意義,這個好玩的模型叫 Beneish M-Score Model,衡量公司操縱會計報表的可能性。公式為

M = -4.84 + 0.92 DSRI + 0.528 GMI + 0.404 AQI + 0.892 SGI + 0.115 DEPI – 0.172 SGAI + 4.679 TATA – 0.327 LVGI

其中

DSRI=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指數

GMI= 毛利率指數

AQI = 資產質量指數

SGI = 銷售增長指數

DEPI = 折舊指數

SGAI = 銷售、總務及管理費用指數

TATA = 總應計項目與總資產之比

LVGI = 槓桿指數

這個公式略微複雜,看完可能直接就蒙圈了。其實從概念而言這個模型很好理解。其中的指數計算大多數都是一個比較值,一般是用當年的項目比上去年的項目。比如毛利率指數GMI,就是去年毛利率與當年毛利率之比,如果GMI小於1,毛利率有增長;如果大於1,毛利率萎縮,這是個壞信號,毛利率降低(公司可能遇到某些困境)會讓公司更有可能操縱會計報表。再比如折舊指數DEPI,就是指全年折舊率與今年折舊率之比,如果大於或等於1就說明折舊率增加或者不變;如果小於1就說明折舊率減小,折舊速度減緩,折舊開支減小,盈利上升。所以DEPI小於1表明公司有可能正在使用折舊來操縱盈利。

M-Score大於-2.22表明公司比較不可能煮賬本;小於-2.22說明管理層很可能正在使壞。

看看備受關注的「臭水溝」凡利亞的M-Score (數據來源 YCHARTS):

鑒於Valeant已經在年報中承認其內部控制 (Internal Control)綿軟無力,這應該算是一個預測成功的案例。模型總設計師 Messod Beneish 教授稱M-Score大約有76%的預測準確率,同時有17.5%的 Type 1 錯誤(False Positive,沒操縱但被冤枉)可能性。雖然預測準確率不難看,業界也廣泛使用,但此模型的缺陷還是明顯的:1. 由於很多變數都是針對製造業公司而設計,對金融行業基本無效;2. 由於這個模型被用得太濫,狡猾的管理層有可能直接針對模型來煮賬本,也就是說M-Score可能直接成為做假賬的目標,無良公司可能故意把M-Score做得很好看,從而降低模型的預測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所有此類模型的悲哀。所以還是要再三強調,這些掃雷工具僅僅是工具而已,最好是能多管齊下地分析,而不是僅僅依靠孤立個別的數字。美股的地雷都很機智,會隨環境改變而進化變異,機械使用模型註定要吃大虧。引用統計學家George Box的一句話做結語,「本質上而言,所有模型都是錯的,但其中一些,終歸是有用的。」(「Essentially,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利益披露:作者在文章發表時持有文章所述某些股票的多頭倉位。

本文行文倉莽,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海涵斧正。

轉載我是歡迎的,但請署名陳達,在此謝過。

本文首發於雪球網:

xueqiu.com/9598793634/6


推薦閱讀:

美股港股開戶入門必備知識說明--第一篇(美股港股開戶與入金常識篇)
美股投資---各大國內互聯網券商,平台的對比
美股財報前後分紅日期以及各種名詞詳解

TAG:美股入門 | 投資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