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文獻是?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3]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養生:和合之道老人長壽良方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腎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係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製丹藥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藥物的複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藥,開人類藥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彙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鄢陵的養生文化
不久前,鄢陵縣被國家長壽之鄉評審組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其實,鄢陵的養生文化傳承已經有千百年歷史了,這裡是養生鼻祖彭祖的故鄉。
鄢陵縣縣城正北10公里,有彭祖崗,而這裡也正是養生鼻祖的安葬之地,相傳彭祖曾遊歷到河南鄢陵,不幸在這裡染上天花病,久卧在床不起。思鄉心切,忍病至西南山崗望向家鄉,返回絕食四十九天仙逝。因為彭祖仙逝前把養生之術傳給當地人,從而使養生之術得以發揚光大。後人為紀念彭祖,將他住過的店稱為彭祖店,現為彭店。將他登高遠望的山崗稱為探家莊,現為探庄,並葬於探庄北。後人又在其冢前建有彭祖廟和彭祖墓以祭祀,為明清時代鄢陵八大景觀之一。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推薦閱讀:
※哮喘怎樣預防?
※眼睛出現哪些表現可能是身體上出了大問題的徵兆?
※醫生按斷肋骨被訴是怎麼回事?
※心音在哪幾個部位聽診?
※膽囊腫瘤早期癥狀表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