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和普通話語法上有什麼不同?
大家講講自己知道的地方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法區別吧。
漢語各方言語法上差異還是比較小的,這裡試著總結一些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河南信陽地區不同於普通話的語法,當然這些用法散見各地,並非當地特有。例句中【方】代表方言,【普】代表普通話對譯。1、雙賓語句,指人賓語在指物賓語前。例如:方:我給本書渠。普:我給他本書。
見於光山、新縣等地,這種語法南方各地較為常見。
2、反覆施行某動作,連V是V。例如:方:我連跑是跑的才沒得遲到。普:我馬不停蹄地跑啊跑才沒有遲到。見於固始、商城,安徽地區較為普遍。3、「給給」連用。例如:方:爾拿我的書多昝給給我吔?普:你拿我的書什麼時候給我?見於羅山,給給並不可以完全替代給,在特定語法中才會使用。例如陳述句中給給便不可以出現在其後無受事的結構中,在否定句疑問句中各有條件限制。也見於西北官話和晉語,但彼此適用範圍又存在差異。比如山西平定方言中「給給」不能與「不」、「沒」共同出現,羅山方言則可以。4、「緊」引起被動句,NP1+緊+NP2+VP。例如:方:渠緊人個惑走兩千塊。
普:他被人騙走兩千塊錢。見於新縣。潢川被動句則往往用「得」,且是否接施事者較自由。例如:方:老鼠得貓吃唻。普:老鼠被貓吃了。方:燈燈得燒沒得影唻。普:燈籠被火全燒沒了。5、比較句,N1+VP+N2+數量詞。例如:方:我大爾一層。普:我比你大十二歲。
見於新縣,南方各地均較常見,如粵語。6、特殊進行時表示。例如:方:我吃飯在,等一下子。普:我在吃飯,等一小會。見於商城,也有將「在」寫作「則」的。7、特指問句句末加語氣詞,普通話一般不加。例如:方:爾皆佇搞么事哎?普:你們在這幹什麼?見於新縣。8、無意義插入語。句中插入詞不固定,句尾一般用「說的」。例如:
方:上擺那本書別等到是他的唄?普:上次那本書不會是他的吧?「上擺」表「上次」,閩語、客語都有。但潢川讀為送氣,一般寫作「上牌」,這裡參考閩語正字。方:他說這書是他的說的。普:他居然說這書是他的。見於潢川,這裡的「等到」和「說的」就是無意義插入語。信陽各地方言經常加入插入語增強語氣,但插入詞和讀音互有差異。9、V+到,構成一系列與原動詞無關係新辭彙。例如:a、跟+到方:這書跟到是他的啷!普:(他這樣說)就好像這書是他的似的。
b、試+到方:我試到這個怪容易的。普:我感覺這個蠻容易的。c、管+到方:管到爾提前給我打個招聲也好。普:你如果提前跟我打個招呼也好。見於潢川,其中「試到」客家話部分片區也有用。10、疊加語氣詞變換語境語氣時態。例如:方:是的冇?普:是的么?(這時是簡單的疑問句)
方:是的冇恁?普:真是的么?(表示強烈不信任)方:爾可吃了?普:你已經吃了?(普通疑問句)方:爾可吃了唻?普:你居然已經吃了?(表強烈不可思議)方:爾可吃了唻唅?普:你都已經吃了啊?(表輕微不可思議,加調侃或與己所想暗合)見於潢川,信陽各地語氣詞疊加情況不一,潢川話大概有近20個語氣詞,且可以疊加雙語氣詞、三語氣詞。用法十分靈活豐富,且一般不可相互替代,各有適用範圍。11、可+V,用法極為廣泛豐富,僅舉幾例。例如:
方:何必爾可先請個假也好。普:你如果先請個假也好啊。這裡的「何必」也是一種特殊語法現象,後文詳談。方:爾可吃了?普:你已經吃了?方:也可那老幾說文唻。普:就像那傢伙所說的。方:爾可過來?普:你過來么?見於潢川,亦見於固始、商城、安徽,且後兩地因與安徽靠近,可+V用法更為複雜。
12、程度副詞。光山習慣用「幾」,同粵語。可修飾形容詞,例如:幾好、幾大。可修飾動詞,例如:幾喜歡、幾擔心。動詞前可有助動詞,例如:幾能吃、幾會說話。可修飾非動作性動詞片語,例如:幾有錢、幾懂規矩。可修飾帶「得」(否定形式「不」)動結式或動趨式短語和四字短語,例如:幾划得來、幾心服口服。信陽各地習慣用「血」表示貶義。相當於「……透了」、「……極了」例如:血有錢、血不講理。潢川最高級程度副詞是「玄」,且一般以「……的玄」固定用於句尾。例如:方:好吃的玄!
普:太好吃了(難有比得上的)!13、未、何等字+必構成特殊用法。a、何必單用時與普通話意思一樣。但在且僅在句首時表示「如果……」、「比如……」。例如:方:何必他一個月屋裡頭給他幾百文零花錢。普:比如說他家裡一個月給他幾百塊零用錢。此外也可將人稱代詞提前,但極為少見。例如11中的例子也可說成:方:爾何必先請個假也好。普:你如果先請個假也好。b、未必單用時也與普通話意思一樣,在句首或偶爾在句中時使用指」或許、難道「。例如:方:未必這本書是他的吂?普:難道(或許)這本書是他的。「未必」和「何必」的這兩種特殊用法見於潢川,也見於湘語,不知還有其他地區使用否。14、倒裝詞潢川有機司(司機)、地走(走在地上)、個自(自個)、掛牽(牽掛)等固始有人客(客人)、曆日(日曆)、鬧熱(熱鬧)等。新縣、光山等地更為常見。信陽的雞公山就是因形似公雞而得名。南方各語言倒裝詞則又比官話更加普遍。參考資料:[1]葉祖貴.河南固始方言表處置義的/v頭 0及/頭0的合音來源[J].中國語文.2009
[2]付義琴,趙家棟.潢川方言中「得」的一種特殊用法[J].中國語文.2009
3[]王東.河南羅山方言的給給[J].語文研究.2008
[4]王東.河南羅山方言的兩個副詞[J].語言學研究.2009
[5]鄭亞軒.河南新縣方言的幾種句式淺探[J].語言學研究.2012
我是西南官話湖廣片。說說我現在想到的自己方言和普通話語法有區別的地方:
沒有相對於普通話「在」的表達,而是用「到」兼表時位及移動。如:「我在長沙」和「我到長沙」都表示「我在長沙」。但加了趨向性動詞就專表趨向了,如「到x去」「到x來」的「到」和普通話一樣。比普通話多了一個表動詞程度加深的「wai55」這個副詞。如:「我wai55喝水」表示「喝水」這個動作程度的強化。另外通過動詞後緊跟著「dae35」,或「連x只x」也可表動作程度的加深,但表達一種負面情緒。如:「他喝水喝De35」「他連喝只喝」表示對他大口喝水的不滿或驚訝。
「a21」系列表完成:
「A21di3」:xx過了。如:吃a21di3,表:吃過了。或表過去完成的定語。如:吃a21di3飯,表:吃過的飯。「A21ha3」:完成行為的祈使句:吃a21ha3,表:吃掉!「A21」:在動詞後緊跟賓語或補語,錶行為的完成:吃a21兩碗飯「吃了兩碗飯」。此外還有「噠」表「了」「頭」「數」表「值得xx」。
普通話中雖然也有「看頭」等詞,但適用範圍小,而方言中可用在所有動詞後使用。「緊」表讓某人做某事:你緊他吃「你讓他吃」
未必:難道:未必是他「難道是他」,普通話中的未必方言用不一定表達
幾得:多麼。你這麼做幾得好「你這麼做多麼好」
Gai21:緊接動詞後面,表盡興。今天緊你吃gai21「今天讓你吃盡興」
「起」除了和普通話一樣表起始態及抬上的動作以外,還可以表完成進行態:你拿起它「你拿著它」
主語後跟「是」再跟動詞句表恍然大悟或行為回憶的確定,相當於普通話的「就說」:我是覺得他拿了我的書「我就說覺得他拿了我的書」
蠻:「很」。現在普通話中受南方方言影響也可以用這個表意,但區別是方言中沒有「很」這個表達,只有做補語的「得很」
「Do3」:接句子後表先做某事,後做的事可以省略不表:我吃a21Do3「我先吃著(完了然後再。。。)」
三不知:偶爾。你三不知去看他一下「你偶爾去看他一下」
直接賓語後面直接接間接賓語:你給書我「你給我書」、你把書我「你把書給我」。但這個用法現在比較少用了
暫時想到這麼多。以上舉例中有大量副詞的用法,不知道算不算題主定義的語法,還有一些就不寫了。另外方言中大量使用a、ae、o、sa、sae、so、la、lae、lo等和不同聲調搭配的語氣助詞,其表達與普通話既有重合也有區別,同時也更加細緻,不在這裡展開講了區別有很多啊 就拿吳語來說 普通話:我在找冰箱里的東西。上海話:我在冰箱里找東西。
一時間想不到什麼,不過感覺因為文字與行文的統一,語法上明顯的差距可能不多吧。僅能想到的是粵語中「先」一字的語序與普通話不同,粵語遵循文言文的語序,將「先」放在動作的後面,比如:「我食飯先。」與普通話的「我先吃飯。」是不同的
我是江蘇南通的。南通話語法上和普通話差別不大。發音天差地別!有些字在普通話是單音,但在南通話里是雙音。比如「誰」字,南通話發音是「lai gu」。
「在」字:如果「在」字後面跟名詞(如:我在這兒),發音「lai」,如果跟動詞(如:我在吃飯),發音「lai he」。南通話一般不輕易用兒化音。但定語、狀語中經常出現」點兒「(而不是單獨的「點」),比如: 快點兒:如快點兒跑(南通話里不說快點跑的)、快點兒吃(而不是快點吃) 慢點兒:慢點兒跑(而不是慢點跑) 輕點兒:輕點兒放(而不是輕點放)這種詭異的情況我也不知為何。要不是今天總結我還真沒意識到這個規律。南通話里保留了一些感覺比較老的片語,比如: 裡頭:進裡頭來(而不是」進裡面來「) 洋火:其實就是指火柴 洋釘:其實就是指釘子 洋芋頭:=土豆 榔頭:=鎚子(我是指真的幹活用的那個鎚子,不是四川話里的鎚子)南通話里還有些比較搞笑的片語,比如: 噓瓜:=西瓜。其來源我猜想啊可能是這樣的:」噓噓「是指撒尿,這個南通話和普通話里意思一樣,因為西瓜吃多了就總要撒尿,所以叫噓瓜…… 發熱:=發燒。另外發燒用南通話來念的話就是」發騷「 我很」騷人「:其實這個」騷「是指」燒「,」燒人「就是指口渴。 嚼蛆子:=愛說廢話啟東、如皋等地雖然也是南通管轄的,但是方言跟南通話發音幾乎完全不相通,我絲毫聽不懂。每當想到這個時都感到很神奇。。。彈丸之地上居然這麼多方言。。。河南話(豫西音)里很多啊。
1. 完成時,河南話是不用 「 已經, 做過了 」 等詞表示完成時態,而是一句話末尾加 「了了」 (念 liao le)。
普通話:我已經吃過了。
方言 :我吃了了。普通話:我已經考過今年托福考試了,很簡單。
方言 :今年托福考試我考了了,可簡單。這樣的習慣導致我到現在說普通話的時候,還偶爾莫名其妙不自覺的總在句尾加一個「了了」…… 如 「這道題我已經看過了了…………」
2. 打比喻。普通話里說 「 AAA像BBB」,而河南話里是 「AAA跟BBB里樣」 (大部分情況「里」可以省略)
普通話:這男的長得像個漢奸。
方言:這男的長得跟那漢奸(里)樣。普通話:這小孩長的像個小老虎。
方言:這孩長的跟小老虎(里)樣。普通話:這炮仗放的跟打仗似的。
方言:這炮放的跟打仗(里)樣。這樣的習慣導致我現在普通話說比喻的時候,都變成了 「 這男的長得跟漢奸一樣」 「這孩子長的跟小老虎一樣」 。但這樣和我要表達的意思其實不一致,這樣的口氣程度很重,但我其實要表達的是一個簡單的相似比喻,並沒有「一樣」的那種程度。
3. 程度副詞。普通話用 「非常、特別、超級 + 形容詞」,而河南話里是 「 形容詞 + 的很」 (「的」讀「里」)
普通話:高鐵超級快。
方言:高鐵快的很。普通話:這蘋果超好吃。
方言:這蘋果好吃的很。這個也是亂入我普通話的一個習慣。
4. 各種倒裝泛濫。普通話里語序總體很規規矩矩。河南話里總是把強調的部分放在句首,其他部分不管多麼亂都是放在後面。優點是說話更酣暢淋漓,更能表達情緒。缺點是外省人可能很難理解。
普通話:您也不知道這事有多難。
方言:這事兒多難你也不知兒。普通話:他恨死張家了。方言:恨死張家了他。普通話:我腿都要跑折了。方言:腿都跑折了我。普通話:這樓電梯都沒有。方言:電梯都沒有這樓。普通話:他小學都沒上完。方言:小學都沒上完他。普通話:說不好他是個大官。方言:他是個大官弄不好。普通話:興許是張三把東西拿走了。方言:東西張三拿走了興是。普通話:這炮放的跟打仗似的。方言:跟打仗的樣這炮放的。普通話:這孩子跟土匪似的。方言:跟土匪樣這孩。把正常在前面的部分提到句末的時候,一般很輕讀。比如「恨死張家了他」 的 「他」 讀的很輕。
副詞一般倒裝在句尾。不輕讀。
普通話:他很快做了一鍋麵條。
方言:他做了一鍋麵條快的很。--------------------暫時就想起來這些。推薦閱讀:
※現代漢語語言學裡,有對各個方言語法的研究嗎?有的話,現狀如何?
※粵語中有「看」也有「睇」,這兩個字在使用上有什麼區別?
※糾正自己的方言發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許多小孩子不會說方言,只會說普通話的現象?
※如何改掉京腔,使普通話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