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要當網紅先做藝人,內容創造是個姿勢活?
網紅,都站在無數人開拓過的地盤上,找到了一個別人忽略邊緣,用上佳的手藝,種出了別具一格的「精神食糧」來。
中國新聞網4月14日做了把標題黨,用一則《霍金、莫迪、陸克文:外國名人微博圈粉欲當網紅》,從12日在新浪微博上開通個人微博的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僅靠2條微博就成功圈粉2百萬說起,將外國名人在中國通過社交網路成功「晉級」網紅盤點了個遍。無獨有偶,在13日的《株洲晚報》上,用7個版的篇幅,把本土的自媒體大V也做了一番掃描盤點。
網紅,作為一種有趣的互聯網現象,成為媒體聚焦的核心。而更多草根在看了「先進事迹」後,也在犯嘀咕,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網紅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網紅是什麼?其實,這個稱謂與自媒體、大V、意見領袖乃至更為古老的名博,是一個意思。在從12年前就開始玩博客的筆者看來,無論是寫字、玩視頻、秀聲線乃至曬玉照,各種不同姿勢的網紅們,其實都有一個更標準的定義——互聯網上的內容創造者。
可創造了內容,怎麼才能紅呢?霍金這樣的大拿,自然觸網就紅。那麼我們換個草根點的例子,一個被成為「2016年第一網紅」的女子papi醬,半年時間微博粉絲400萬,微信公眾號單篇文章閱讀也是分分鐘輕鬆破百萬,順手還拿下了1200萬的風險投資,本月末還要召開第一個廣告的拍賣會。她憑什麼紅?美貌與智慧並重?賣萌和搞笑齊飛?其實都不對,她只是在短視頻這個地方,在大家還在沉迷玩小咖秀之類的模仿遊戲之時,折騰出了一批諸如日本馬桶蓋、男女關係吐槽、爛片點評、上海話+英語話等有趣的視頻,每個視頻不過幾十秒。
看出成功的關鍵了嗎?還有點模糊?再舉個例子。影評應該是一個幾乎零門檻,而且想要出彩難度很高的內容創作領域了吧,畢竟競爭者太多,各種寫法、各種毒舌也太多了。這不,去年有個叫谷阿莫的少年就成功的成為了影評領域的網紅,他的玩法是將文字影評變成有視頻剪輯的解說,你或許會說,這個爛大街,那麼如果再加上基本上不停頓的古怪加蹩腳台灣腔的配樂呢?如果再配上《三分鐘看完<鳥人>》這樣的標題呢?如果他對電影的解讀可以高度概括到一句話吐槽,比如《消失的愛人》就成了「瘋子殺神經病逃回變態身邊的故事」。是否你頗有點當年那個惡搞《無極》的影評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之感呢?
這其實都是手藝活,在過去,手藝人要想成功,其實除了手藝好以外,還需要在他所從事的手藝範疇里,有個別人沒有挖掘或不夠擅長的技能,比如昔日北京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顧客要半斤糖果,不用秤,手一抓,決不短斤兩。而在網紅世界裡,道理也是一樣,寫歷史的人太多了,可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換了個方式,用略帶點調侃來說歷史,在互聯網上火了;讀書的電視欄目都快餓死了,可羅振宇和他的《羅輯思維》卻用「有種有趣有料」的互聯網思維來趣解圖書,反而成了互聯網上的一檔買書節目…
這些網紅都站在無數人開拓過的地盤上,找到了一個別人忽略邊緣,用上佳的手藝,種出了別具一格的「精神食糧」來。
成為網紅就這麼簡單,只是想要成功,知易行難。
推薦閱讀:
※霍思燕杜江是不是真的有二胎?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冠軍是沈騰?
※哪些紀錄片讓你大開眼界,增長見識?
※霍思燕疑承認懷二胎,你怎麼看網友爆料女兒已經在國外出生?
※迪麗熱巴有什麼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