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GitHub準備推出下一代文本編輯器Xray?
項目地址: atom/xray
我們不要提下一代編輯器,就來談談這一代編輯器,並且看看有哪些優點和值得改進的地方。然後再看「下一代編輯器」的定義的含金量。
首先就是進程分離。這個事情早就被 Eclipse 證明了要想保證用戶體驗,選擇進程分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Erich Gamma 和 Kai Maetzel 從開發 Eclipse 的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實踐在了 VSCode/Monaco 上(2011 年開始)。Xi 和 Xray 也選擇了這條道路,這點上我挺看好的。
第二是性能瓶頸。Atom/Brackets/VSCode,都是基於 JavaScript/HTML/CSS。Xi 和 Xray 都提到了使用 C/Cpp/Rust 開發 editor core,並且他們也嘗試著合作。但就其最終目標(比如 Xi 的 160 fps )而言,core 是不是用 C/Cpp/Rust 寫的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限制刷新率和反饋速度的完全就是 rendering。用戶輸入一個字元,JavaScript 操作 text model 花了幾十幾百 micro second,連 1ms 都不到,HTML 構建加渲染( incremental 增量更新)花了 10/20 ms,你說把 core 用 Rust/Cpp 替換掉 JavaScript 可能並不能解決問題。性能優化當然是現優化最大頭啊。
就這一代編輯器而言(我們權且把還沒實現好的編輯器當作下一代),進程分離已經成為主流思想,渲染是瓶頸也已經是共識。
如果說下一代編輯器(end to end)的最重要特徵是性能的話,那麼就不能是 Cpp/Rust + Electron 。Xi editor 的作者 Raph Levien 替 Xi-core 實現了 macOS native 的前端,benchmark fps 達到 120,就這個他都覺得太慢了,打算自己手擼渲染引擎。
如果下一代的特徵需要是 hackable,那 Atom 的最初選擇又似乎是對的。
@韋易笑 老師,我覺得要實現一個高性能和富功能的編輯器核心,並不一定需要用 native language。V8 做的非常好,而且優化也是有科學方法的。前段時間 Firefox 把他們 Sourcemap parsing 的代碼用 Rust 重寫編譯成 Web Assembly,戲能提高五倍,我們都覺得太吊了。結果 V8/Dart VM 的核心開發 Vyacheslav Egorov 通過優化演算法、優化 callstack 等常規手段,直接將原先的 JavaScript 代碼優化到比 Web Assembly 版本更快 Maybe you dont need Rust and WASM to speed up your JS 。老師可以試試使用 OniVim,就是 NeoVim + Electron,性能其實...
簡言之,實現高性能 editor core 這件事情,是可以用 JavaScript 來實現的,並不一定要全面推向 native。
還有啊,解決問題,當然是要先找 bottleneck 啦,別迷信,散彈槍式編程法在這裡沒用。
下一代編輯器的方向就是進程分離:使用 C/Cpp/Rust 開發的核心 + Electron / Qt 開發界面
這就是 NeoVim 這幾年走出來的路,界面這種東西更新迭代快,需要跨平台,需要好看,緊跟當下流行風格。用 Cpp 顯然是一件很勞累的事情,所以 NeoVim 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界面給 externalize 化,C 只實現文本編輯和腳本系統這些非界面的事情,界面部分讓另外一個進程來做,界面進程通過管道+msgpack 來和內核進程通信,界面進程會把用戶的操作指令發送給編輯器內核進程,編輯器內核進程又會將需要顯示些什麼發送給外部進程,由外部進程顯示出來。
由此,編輯器內核只關注性能和功能,而外部界面進程就著重跨平台和用戶體驗。
Atom 真的是成也 Electron ,敗也 Electron。用 Electron 開發內核,開發是容易了,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事實證明 Electron 並不擅長做編輯器內核這種一定複雜度又要求性能的東西,即便多次的把各種東西由 electron 挪到 Cpp 中,也是徒勞的。
所以 NeoVim 的實踐結果告訴大家,編輯器內核和界面,兩種完全不同的開發模式,不能混為一談。所以自 NeoVim 發布後,已經有 22 種 運行再不同操作系統下的 GUI 前端了,我自己用的就是一款用 Electron 開發的 GUI 前端:
無獨有偶,google 也開發了一個 rust 做核心,使用json進行進程間通信的編輯器:
google/xi-editor?github.comxi-editor 使用 python 作為腳本系統,目前已經開發近兩年,完善程度比 github 的 xray 高不少,而且目前有 9種 不同的 GUI 前端,包括文本終端模式和桌面 GUI 模式。
Github 對文本編輯器的「不妥協」的探索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瞅了一眼它的開發者都是以前 Atom 的核心團隊,希望他們能充分吸取 Atom 的經驗給大家好好打造一款趁手的編輯器吧。
無論怎樣,我都會堅持幫助烏干達的可憐兒童
大號廢了,開個小號重練
頭腦不清楚的典型。目標解決的是別人早就解決/根本不存在的問題。
「性能是賣點」根本不成立。Atom的性能爛,不代表所有Electron based editor都慢,更不要說原生語言寫出來的軟體。現代軟體處理字元串都可以不用Rope這類特殊數據結構直接拿數組硬懟,中小文件一般都不是性能問題了。
另外一個賣點是能讓插件獨立操作文本。這個需求也不是痛點。編輯器里沒有那麼多並發改文件的場景。一段文本改動往往觸發自用戶一個動作。就算真的是一個動作要觸發多個插件……對不起,社區寫不出那麼多理解代碼真正好用的插件。這才是現代編輯器最大的痛點。
現代編輯器的痛點是怎麼理解程序語言。怎麼高效地重命名,找定義,找使用,自動重構(在大項目中非常困難)。也就是操作的並不只是「文本」,更多是「代碼」。現代編輯器要解決的是怎麼提供一套強大,彈性的編輯器介面給語言實現者,怎麼給語言實現者提供通用的服務如文件變化更新,用戶輸入,代碼補全事件等等。這些事情Sublime/TextMate等一票原聲編輯器都沒做好,提供的介面太過底層。但是Atom團隊完全沒把這個事情放在設計目標里。
當然Xray好像還有其他暗搓搓的目標。比如核心用到的CRDT數據結構可以支持多人在線編輯,Rust+Electron+React的技術選型很容易挪到瀏覽器端(如果WASM一切安好)。
怕不是以後要給同性交友網站添加在線攪基功能。
推薦閱讀:
TAG:GitHub | Rust編程語言 | Atom文本編輯器 | VisualStudio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