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一生是怎樣的?
以往學習歷史的時候就對溥儀有些認識。當時通過一些歷史史實,僅從一個學生的角 度去分析他,覺的他靠出賣自己的祖國出賣自己的靈魂來換取自己一時的舒適很可恥。 對他懷有強烈的敵視態度。 可是通過看電影《末代皇帝溥儀》以及電視劇《非常公民》,我對溥儀有了比較全面 的認識,對他的敵視態度有所減滅,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對他一生的坎坷遭遇產生了些 許同情。同情無錯,雖然他的許多作為是可恥可恨的,但僅從他的經歷來說,是可悲可 憐的。
溥儀(愛新覺羅·溥儀)三歲時登上那張象徵至尊無上的黃金龍椅,在許多人眼裡他 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讓人羨慕。可是我們不是他,我們只能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待這件事。一個三歲的孩童知道什麼呢?他不過是一個傀儡,空有其名罷了,可以說他 從開始當上皇帝就已經開始了他不幸的人生。 綜觀他的前半生,各個時期的他都只不過是個傀儡。從沒有過真正的權利與自由。皇 帝的身份從不曾帶給他真正的快樂,自小他就是高牆裡最寂寞的孩子。直到後來他成為 日本人操縱的傀儡皇帝,他從來沒有真正能夠為自己做主過。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 選擇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 這是多麼的無奈與悲哀。這又有何值得羨慕的呢?一介 平民至少還有選擇愛情的權利。而他呢? 他的一生沒有真正的得到過什麼,他一生經歷著失去:親情、自由、愛情、尊嚴…… 他的一生都在被命運推著走,卻始終無可奈何,他甚至連自己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他 的女人們,要不瘋了,要不死了,要不就離他而去。末代皇帝,是這個人這一生的宿命 。直到最後他永遠告別了皇帝的身份,他才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脫。 告別了皇帝的身份,得到精神的解脫,可他的人生並沒有就此轉變。緊接著他又開始 忍受肉體的折磨。紫禁城上空華麗蒼涼的落日,偽滿洲國皇宮內漫天飄揚的飛雪,尤其 撫順戰犯管理所床前徹夜明亮的月光,更使他飽嘗人生的辛酸...... 他一生經歷了太多太多的不幸,他只是一個沒落王朝的背影,一個歷史的犧牲品,一 個在命運旋渦里掙扎的人而已。正因如此,每一個記錄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都有了憂傷 而華麗的基調。每一個看過他故事的人都不由深深感嘆世事沉浮,無限繁華如過眼雲煙 。 只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年老的他才開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歡樂人生。記的《非常公民 》中在最後有一個場景,晚年的溥儀開心地飼餵螞蟻,看著快樂的孩子從身邊跑過,天 空中是自由翱翔的鴿群......那可能是這個人這輩子度過的最平靜的時光了. 對於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來說,他的人生是坎坷而辛酸不幸的!我對他也只剩下同情而
溥儀 (1906~1967) 清末代皇帝、偽「滿洲國」皇帝。姓愛新覺羅,字浩然。滿族。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14日,3歲時被立為嗣皇帝,授載灃為攝政王,年號「宣統」。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登基不滿3年的溥儀由隆裕太后於2月12日代行頒布《退位詔書》。根據 清室退位優待條件規定,不廢帝號,仍居宮禁。1917年7月1日,溥儀在紫禁城召見張勳,接受他的奏請,復辟帝制,恢復宣統年號,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隨著張勳的失敗而被迫退位(見張勳復辟)。1924年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後,攝政內閣決定修正清室優待 條件,廢除皇帝稱號並將其驅逐出宮。溥儀先搬進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館。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護送到天津日租界,繼續進行復辟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侵華日軍的策划下潛往東北。次年3月,當上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3月又改稱偽「滿洲帝國」皇帝,改元「康德」。溥儀於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偽「滿洲國」皇帝的身分,先後兩次訪問日本。1945年 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溥儀於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軍俘獲,押到西伯利亞,在集中營里關押五年。1950年8月溥儀與其他偽「滿洲國」戰犯一起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先後在哈爾濱和撫順兩個戰犯管理所關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經中 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4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
============================== 關於溥儀的一點思考 楊朝雲 如果大家當中有些人不認識溥儀先生的話,那麼請恕在下不怕班門弄斧的為大家先介紹一下:溥儀,即大清帝國末代皇帝宣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光緒和慈禧先後逝去,三歲的愛新覺羅。溥儀繼位,改元宣統(1909------1911),其父載灃以攝政王監國,光緒皇后隆裕垂簾聽政。1911年辛亥起義爆發,後在袁世凱逼迫下於 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之後按清皇室與袁世凱定下的優待條件 在皇宮裡生活了十幾年。1925年馮玉祥攻佔北京,派部下將溥儀趕出皇宮,溥儀等人隨即遷往天津靜園。不久,日本攻佔東北,秘密派人將溥儀等人接到長春,成立偽滿洲國。1945年蘇軍出擊日本,在機場俘獲溥儀。不久溥被蘇軍遣送交回新中國,被以戰犯判入獄 。後毛澤東親筆大赦溥儀。之後溥儀負責故宮的檔案工作,六十年代逝於北京。 綜觀溥儀的一生,於國家於人民確實幾無可圈可點之處,其逃往東北當漢奸背叛國家更加令人不齒。但是,他的一生,是與他的身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大清帝國的皇帝身份,決定了他更加不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自他三歲被慈禧確定為光緒的繼承人始,就決定了他 一生的命運的悲劇性。在他的身上,更多的被賦與了滿族人要恢復大清帝國的夢想,更多的被一班遺老遺少們賦與了艱巨的歷史任務。然而,歷史的潮流是反封建的,所以這一點證明了溥儀一生奮鬥的悲劇性,即使是他內心中多麼的不願意,他也沒有辦法去掉歷史強加在他 身上的重任,這個重任,就是要恢復在他手上丟掉的大清帝國的江山,從這一點上他沒有錯。只是這個錯,乃是與歷史潮流相逆反的,更可悲的是這個重任牽扯進太多的"國"仇家恨,為了取得復國的成功,他不惜與昔日自己祖宗的敵人結成聯盟。在東北,在名義上看,他似乎部分完成了恢復大清國的重任。但是可悲的是,他的這個成功是建立在做日本人傀儡 上,建立在背叛這個國家之上。他沒有意識到,他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中國人的一份子,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滿族人。他所建立的滿洲帝國,也不是大清國的一部分,卻相反成了日本帝國的一部分。所謂的中國,在他眼中儼然成為他的敵人,所以,在他的眼中,他決不是"漢奸",因為他是一個滿人,而不是漢人。因為漢人有負於他。他這樣做的目的,除了為了恢復大清帝國,或許更有一層,就是要復仇,向滅掉他國家的"亂臣賊子"復仇,向失信於他的民國政府復仇。 平心而論,民國政府是有負於清王室的。1912年袁世凱以總理大臣身份向隆裕太后等逼宮,用的就是民國向清皇室優待條件來要挾。當時本來朝廷還是有很多主戰派不肯溥儀退位的,袁世凱逼隆裕說,如果再遲一點答應,恐怕民國對皇室的優待條件就更差了。隆裕正是 看到這一點,亦是看到大清帝國大勢已去,難挽狂瀾,為了更多的為皇室爭取儘可能多的條件,隆裕才力排願議,願意接受袁世凱的退位條件。否則,以清皇室的實力,即使是瘦死的駱駝,也會比馬大,辛亥革命,恐怕也不會成功得這麼 快。 在民國政府與清皇室簽定的優待條件中,明確指出: 一,大清皇帝尊號 不廢,民國政府待之以外國君主之禮; 二,民國每年撥四百萬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 四,清王室的宗廟陵寢,永遠奉祀,並由民國派兵保護; 五,德宗(即光緒)崇陵所有產用經費由民國支出。 六,宮內執事之人,繼續留用,唯不得招閹人。 七,皇室私有財產,由民國派兵保護。 八,禁軍編入民國陸軍。 其他還包括對清王族及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七條。隆裕正是看中這八條優待條件,才決定宣統退位的。但是民國政府是否真的做到了這八條呢?沒有。自宣統退位以來,陵墓就不斷遭到盜匪挖掘,這是民國政府保 護不力的責任。祖宗的陵墓被掘,在對孝治為先的清皇室來講,是斷斷不可接受的,這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一。 其次,袁世凱的中華大帝國皇帝的就職儀式,是在故宮舉行,是對溥儀的不敬,這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二。 1925年,馮玉祥派兵將溥儀趕出故宮,並把頤和園 收為民國所有,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三。 再次,馮玉祥縱容部下盜挖皇室陵墓,並使慈禧遺體暴屍荒野,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四。 馮玉祥部下為掩蓋 盜墓的罪行,竟然將慈禧的殉葬品中的一顆夜明珠獻與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蔣 介石從此不深究,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五。 日軍侵併作為清朝的發祥地的東北,蔣介石對之拱手相讓,亦是民國有負於溥儀之六。 綜上觀之,溥儀未曾負民國,而民國卻有負於溥儀,有負於八條優待條件。是故溥儀要跑到東北去建立滿洲國,甚至甘當日本人的傀儡 ,也有他的原因,正如金碧輝一樣,身為清皇室的十四格格,卻為了恢復大清帝國,甘當日本走狗,拋開政治及個人偏見,他們的努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