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種好品德嗎,還是只是封建時期君主用來控制手下的?

個人感覺忠不是種品德


忠,當然是種好品德,前面的很多答案都闡述了,我就不多說了。

但關鍵問題是,「忠」的要求不能是單方面的,必須是雙向的。這樣的「忠」才是當今社會應該推崇的「忠」。

你是我的朋友,你需要我忠於友誼,對你夠意思,沒問題。但你也得一樣,也得對我夠意思啊!你要敢出賣我,就休怪我翻臉不認人。

你是我老闆,你需要我忠於你,一直為你服務。可以啊,但你得對我好吧?給我一定的待遇吧?否則,面對別的老闆高薪拉攏,想讓我不跳槽未免太難了吧。

古代社會,皇權虛弱的時候,「忠」的定義也是雙向的。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孟子·離婁下》

到了皇權強大的時候,「忠」就變成單向的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是明清小說里的流行話。

八戒道:「師父,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材抬在自家家裡哭。不要煩惱!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西遊記》

文王聽而不悅曰:「天子乃萬國之元首,縱有過,臣且不敢言,倘敢正君之過;父有失,子亦不敢語,況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為人臣子者,先以忠孝為首,而敢以直忤君父哉?」《封神演義》

岳爺道:「賢弟休如此說!自古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你我已經食過君祿,況為人在世,須要烈烈轟轟做一番事業,顯祖揚名。」《說岳全傳》

無論君主怎麼變態、弱智、淫亂、賣國,臣子只能無條件效忠,這種「忠」,自然就是我們要批判的「愚忠」了。


忠最初的含義並不只是對君主的效忠。

曾子曾經曰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裡的忠是一種很樸素的道德和情感,為別人辦事的時候盡心儘力,這就叫做忠。

而忠君,只是忠的一個應用方面。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更像是職業道德。

忠本身的含義是更廣的


忠誠當然是好品德,飲水思源,不少人人這一生中要往上走必然會遇到提攜自己的上層人物,甚至是把你從最下層階級拉到高位。況且忠的定義是很廣泛的,對親人、朋友、妻子都有忠誠的必要。

有一個名詞叫信譽破產,不會被任何人所親近。而一個忠誠的人值得信賴。


如果全人類都不講忠誠的話,弱勢群體將更難對抗強勢群體,因為強勢群體可以威逼利誘讓弱勢群體一方的人投靠自己

就算是權臣叛將造反,手下也得有忠於自己的人,不然一個光桿司令也造不了反


你的妻子對你不忠哦(????)

反正忠是一種封建手段嘛,不要在意啦。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一開始,德國與蘇聯聯手滅掉了波蘭?
拋棄江山扔掉王冠,溫莎公爵一意孤行的的傾國之戀
11月8日記者節的由來是什麼?
華夏趣聞錄(4)奇葩的葬禮
戰鬥在白駝山中(六)

TAG:歷史 | 三國 | 品德 | 三國演義書籍 | 中國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