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巷戰是冷戰後最慘烈的戰役?
持續數十年的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總體和平和局部動蕩的態勢。但上世紀九十年代卻發生了幾場局部戰爭,但是與傳統戰爭相比大多規模較小、時間較短、涉及國家較少。不過它們仍然是人類歷史的軍事「絞肉機」,戰場上死傷仍然給各國人民帶來無法平復的哀傷,現代化戰爭不必多說,這裡重點提的是兩次車臣戰爭中——格羅茲尼巷戰。
眾所周知,從1994年到2000的兩次車臣戰爭是冷戰結束後較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之一,戰爭雙方是俄羅斯聯邦和其下屬車臣共和國。雖然長達六七年的衝突最終以俄羅斯的勝利告終,但是其戰爭損失也異常慘重。目前對於兩次車臣戰爭的傷亡數字各方數據不一,大致上俄羅斯方死亡1萬~2萬左右,車臣方3萬左右,而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傷亡至今是迷。
這場戰爭的起因是蘇聯解體後,民族分離與宗教極端勢力肆意妄為,大有抬頭恢復之勢。各國都將國家安全重點從對外向對內轉移,謀求自身的國內的統一和穩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其輝煌衣缽繼續發揮作用,獨聯體的成立更是標誌著俄羅斯在原蘇聯加盟國家的強勢地位,而車臣本屬俄聯邦內部的下屬共和國,其內部成員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這也是潛在的民族矛盾。
從軍事歷史上看,沙皇俄國經過五十多年的高加索戰爭,最終將車臣征服,於1859年將它併入沙俄的版圖。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政權在1922年成立了車臣自治州。後來,斯大林曾把車臣人民趕出家園,遷往西伯利亞地區,這給車臣帶來了不小的心靈創傷。因此蘇聯解體後,在綜合民族和歷史因素的驅動下,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終於爆發。
第一次車臣戰爭初期,俄羅斯軍隊以火箭炮和戰鬥機不斷對城內設施進行轟炸,意圖摧毀車臣的戰爭意志。但由於車臣武裝部隊善於匿藏在民居之中,空襲最終帶來大量平民死亡,且不少俄軍裝甲車進去巷戰後也遭了車臣武裝分子的火箭炮襲擊,裝甲車部隊在巷戰中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優勢。最終在1995年1月19日,俄軍終於攻佔了格羅茲尼,但由於國際壓力,葉利欽撤兵,車臣獲得了非正式的獨立地位。
時隔三年後的1998年,車臣進攻達吉斯坦,俄軍抓住機遇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鑒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教訓,俄羅斯先頭特種部隊侵入敵軍營地並抓獲了車臣頭目。俄軍沒有像以往那樣採取強擊行動,而是先對其進行封鎖、給守敵下達投降通牒、組織疏散平民,然後特種突擊支隊和突擊群採用奔襲—強擊、奔襲—搜索的方法,最後由內衛部隊、特警和內務部特種快速反應支隊清剿和解除非法武裝。
第二次車臣戰爭到2000年1月18日,俄軍從三個方向攻進了市中心的廣場。車臣叛軍依託雷區、地面地下工事、樓與樓之間的地下通道,與俄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同年4月16日,俄羅斯政府官方宣布車臣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雖然最後俄羅斯贏得了車臣戰爭的勝利,也阻止了其分裂國家的圖謀,但是俄軍的傷亡也比較慘重,特別是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由於低估車臣武裝,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第二次總結了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改變了軍事策略以贏得了戰場主動權,以將近1:10的比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這裡需要了解「格羅茲尼」在當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殘酷」的意思,那麼,這個車臣的首府早已註定將成為嗜血之城。1918年才建立的格羅茲尼城,是按照作戰要塞來設計的,城內堡壘密如蛛網,易守難攻。所以,這裡爆發的兩次巷戰,堪稱越戰後最血腥的戰役。
早在1994年,格羅茲尼就要了上千俄羅斯士兵的命。據說,殺進格市的一個千餘人的作戰團僅剩下一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離開;進入市區的26輛俄軍坦克被車臣武裝擊毀了20輛;俄軍的120輛裝甲車也損失了102輛;車臣武裝甚至將俄軍死屍壘成沙包當作街頭碉堡——死去的士兵喪失了最後的尊嚴。5年後,俄羅斯陣亡士兵的屍體再次被污辱,這也是外界稱此戰「血腥」的原因。
2000年1月24日是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最慘烈的一天。俄軍屍橫遍野。天特別冷,屍體都沒有腐爛,車臣武裝踏著它們前進。自打第二次巷戰從1999年聖誕節開始以來,雖然官方報告稱俄軍平均每天有8人死亡、13人受傷,但報紙建議把這些數字擴大10倍才比較接近真實數字,這個事件充分說明了格羅茲尼巷戰的慘烈程度,據說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軍隊一天的傷亡就達到上千人,當時的戰爭場面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推薦閱讀:
※【獵奇】印尼的Siraui刀——既是美工刀,更是自衛武器
※2017年世界軍事力量最弱國家排行榜,會弱到什麼程度?
※中國的三棱軍刺到底有多強?解放軍淘汰後歐洲國家還在仿製?
※中國口碑最好的步槍竟然是81杠——81式自動步槍?
※空天突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