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會大神們(彭小六、戰隼)的知識管理?
我讀了彭小六的《讓未來現在就來》,正好可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無論在多麼蕪雜紛亂的時代,總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並做到理性思考,會將身邊的資源與條件「為我所用」,練就自己的「絕殺技能」,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而這,是每個時代中的每個人都應有的考量與追求。
毫無疑問,簡書作者彭小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初識彭小六,始於他簡書APP上的一篇題為「一個高效的學習者手機裡面裝有哪些APP」的文章;從而知道了他是簡書上粉絲眾多的「六神」,也是一個活動範圍輻射"滬寧高鐵兩小時生活圈」,將自己工作、學習、生活、休閑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且都做的風生水起的"斜杠青年"。
就我對"斜杠青年"的理解,"斜杠"必須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發展並提升自己的第二、第三技能,有條不紊、並行不悖的將工作、生活中的繁雜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喜歡讀武俠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將金庸與古龍做個比較,金庸的武功招式大多成體系,有著獨立的修鍊進階,如「降龍十八掌」、「凌波微步」、「六脈神劍」;而古龍的招式大多是一種「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小李飛刀,冠絕天下;飛刀一出,例無虛發。」,阿飛則以「快」取勝,用一柄鐵皮削成的劍也可一劍封喉。
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習武之人有在關鍵的時刻置對手於死地的絕招。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與別人的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
那麼,如何才能在不斷變革的社會中始終保持學習的姿態,具有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呢?
彭小六的新書《讓未來現在就來--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就是一本向讀者分享如何在信息更新速度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高效地學習、高效地生活、高效地工作,早日修鍊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書。
與彭小六經常在微博上#閱讀的進化時代#做的分享一樣,在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準備好了便利貼、簽字筆、熒光筆,先給書和文具來了一張全家福:?
?扉頁上,是「小六可愛風」的手繪圖,非常接地氣:?
?a.如何高效地學習:
我個人非常推崇小六所提出的「在互聯網+的時代,也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學習」的觀點,即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保持「自帶系統隨時和大城市的人群、網路進行連接,隨處插拔」的能力。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則包括「閱讀、微博、微信、搜索、雲課堂、社群」,書中,小六毫無保留地向作者分享了自己學習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令人獲益匪淺。?
b.如何高效地生活:
重點就是「時間管理」、「治療拖延症」、「養成好習慣」、「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書中,小六特別分享了自己「滬寧高鐵兩小時生活圈」的點滴,非常實用,也可借鑒。?
c.如何高效地工作?
培養「職場高效能人士的第9個習慣」、「做職場最性感的人」,提升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跳槽前要問自己的兩個問題」及「領導力思維」。分享很誠懇,措辭也不掉書袋,從這名IT男的工作經歷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長與蛻變。
在所有的分享與觀點陳述中,「時間管理」、「閱讀技能」、「學習能力」是反覆被小六提及的;期間分享的小tips也非常實用:「番茄鍾工作法」、「21天速效治療拖延症」、「如何做互聯網時代的神偷」,以及他參加拆書幫、讀書會,在「紅點」上講課的心得和經驗。?
?我是學文科的,非常佩服邏輯思維及歸納能力特彆強的人,比如小六。舉個例子,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在喜馬拉雅上偶爾聽羅胖的節目,也會定期搜索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和《開卷八分鐘》來看,但我都是興之所至、不成體系。而在「成功人士的碎片時間打開方式」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六對於這些「大牛」們如何運用碎片時間的歸納總結,按照他的方法,學就是了。
開始嘗試書評寫作之後,我在網上也認識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的朋友,互相加了微信好友。我發現,愛好習作的朋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絕少「曬幸福」、「曬恩愛」、「曬吃喝玩樂」。他們在幹什麼?答案只有一個:讀書寫作、筆耕不輟!
司湯達的墓志銘上寫著:他曾經活過、寫過、愛過。
用大師的定位關照自我,我們努力地讀書、思考、學習,當思維和知識體系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時,我們就會產生改變自己、提升自我的需求。作為一個文科背景的人,我個人非常喜歡身為IT男和曾經的「程序猿」的小六關於職場的幾篇文章。
「北上廣or小城市?」小六也曾經彷徨過。但他運用自己的個人經驗,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在三線小城市也可以與大城市保持知識同步的方法,建立「隨插隨拔」的「U盤式知識體系」,並在自己的「兩小時高鐵生活圈」內樂在其中。
這一點,難道不比年年在微博和知乎上爭論到底是「北上廣還是大城市」來的更實際些嗎?
讀完這一部分,我合上書,很仔細地想了一下自己的現狀。「在北上廣打拚還是回到三四線甚至小縣城?」、「聽長輩的意見考公務員還是在企業中鍛煉自己甚至創業?」是微博和知乎上經久不衰的爭論話題。效仿小六的方法,我也用「四象限法」嘗試分析了一下自己目前的處境。「體制內外」的區別在於,體制內收入穩定,但職業提升空間相當有限;而「大小城市」之分,小六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各有利弊。?
?而我呢?目前我正處於大城市的「體制內」。可是,身在體制內就一定是在「混吃等死」嗎?
我想不是,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綜合分析自己的年齡、知識結構、核心競爭力,我並不認為「跳出體制內」對我而言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何況,體制內同樣有很多值得學習、體味、思考的地方。老土守舊的同事,責任心和使命感值得學習;軍轉幹部的嚴格自律與堅韌不拔可以治癒我的拖延症;跟居委會大媽調解鄰里糾紛與處理瑣事,看她們如何在情與理之間找到平衡點,絕對是鍛煉溝通技巧和提高情商的上好途徑。
而工作之外,我則可以在盡情地享受大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活便利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讀書、寫作、分享,悉心地品味城市的脈動,努力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效能,何樂而不為呢??
---END---
看看大神們的知識管理,你會幾招?
大神的世界裡,你懂幾分?在iPhone7發布之跡,緬懷下「喬幫主」。一、知識金字塔原來可以這樣。
知識金字塔經典四分層為:數據、信息、知識、智慧。
有的,在知識和智慧中增加了「才能」一層,將金字塔變成了五層。這四層的關係是什麼呢?
比較常見的解答是:從處理的過程角度來說,
數據經過整理變成信息。信息解決了問題變成了知識。知識經過反覆實踐變成了才能。才能融會貫通變成了智慧。最近我對知識管理的理解以及綜合知識管理方面專家的觀點,總結如下:
從內容上來說,信息=數據+環境。
知識=信息+背景概念(即經過整理的觀點)。智慧=方法論、知道方針(從知識中提取)。戰隼老師的分享中,對知識金字塔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總結。
如果數據、信息、知識傻傻分不清楚,你可以不用分了,哈哈。
在最低兩層混,真沒啥意思,
趕緊升級打怪,練技能,攢經驗,建立自己的方法論吧。不要以為自己學了那麼多年,就學會了知識,也許你知道的只是數據和信息,比如「某明星的生日」、「某明星離婚」、「某人突然死亡」......
問自己「與己何干?自己遇到了怎麼辦?」,不然真的沒什麼卵用。
二、到底學什麼?
生活、工作、家庭、社會中各種知識讓我們應接不暇,被動接受只會給自己帶來情緒上的焦慮甚至恐懼,只有主動學習,能讓我們從容應對變化,應對不確定。
在彭小六的分享中,提到了從知識的學習內容方面進行了分層:
學習的領域有(六神是IT項目經理,偏重於IT和項目經理領域的知識):
這個分法來源於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
從這個分法中,你可以看到每個知識的分層都有其意義。
通用知識,讓你的生活可以正常進行。比如數學算術知識,語文閱讀知識,說話之道,基本禮儀。
專業基礎知識,讓你可以有個工作或活技。比如,建築工人,會計,IT工程師。
專業知識,讓你有一技之長,形成自己專業上的競爭優勢。比如,互聯網資深產品經理,人力資源資深專家。
知識學習內容分層最後的目的就是形成你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
知識金字塔是你知識修鍊的等級,變成神級人物的進階之路。
三、大神們在學習之前,都在問自己為什麼學?
任何事情,記得做之前要搞清楚,到底為什麼學?
目標決定你的高度。沒有目標,我相信你懂的。
1、戰隼老師的目標2問?
你是誰?
你是什麼人?
2、彭小六的「突破舒適區」。「突破舒適區」也可歸結為「智力刺激」或「成就」的價值觀。
記住,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愛是需要理由的,即使只有愛這一個理由。
生涯終極五大問題:
我是誰?
我在哪?我要啥?我有啥?我做啥?常想這五個問題,會讓你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
四、知識管理的五大過程。
戰隼老師給出的個人知識管理(PKM)的定義,從目的、過程和方法進行了闡述。
個人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個人創造最大的價值」。
戰隼老師提出了個人知識管理的四大核心要素:
1、知識的獲取。
知識的獲取方式:(注意,不是數據和信息哦)
我們學習的方式可分為兩種:
問題導向方式
期待導向方式
兩種導向方式提供了兩類目標,簡單來說就是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我們常常以解決問題來學習知識。期待導向學習實質上是解決未來的問題。
2、知識的積累和保存。
總結起來就是信息的「零存整取」。
A、「零存」即「碎片化」信息的收集和保存。
目前比較常用的就是雲筆記,比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
最終實現,PC,瀏覽器,手機端
5-10秒內的快速收集和保存,越短越好。
對於瀏覽器端可用百度雲標籤進行收藏。
處理碎片化信息的正確姿勢是:
B、如何保存?
彭小六的分享中,保存的規則為:
命名:數字-類型。如:01-工作/生活。
分類邏輯:工作流、經驗庫、已有某模型或知識體系。貼標籤:對照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歸類。形成自己的命名規則,並堅持下去。
在《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中提到了「標題-機構(或作者)-分類-類型"的命名規則,個人覺得比較實用,大家可以嘗試。如:PPT模板-德勤-個人工具-PPT。
C、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
戰隼老師分享中提到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固定時間統一處理。
合併:相近的文章合併。
輸出。
刪除:只保留當下有用的。
適度:不要不處理,也不要花費太長時間,本末倒置。
3、知識的分享。
利用一切機會去分享,展現自己。
知識的使用和創造大神們留在了以後,敬請期待以後我的分享,哈哈。
五、聚焦知識,工具只是工具。
人生就像一個漏斗,各種信息都可以進入,但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注意力有限,精力有限, 必須聚焦目標,篩選出對我們有價值的知識,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工具只是工具,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
比如戰隼老師提到的黃金三分法、思維導圖工具,強調了重點是讓工具為我們服務,而不是專註於畫的好看,寫的漂亮。
各為朋友有什麼問題、想法,歡迎評論和簡信,一起討論、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