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研究竟有多燒錢?是不是大量資金投入後,彷彿沒有什麼成果?

大家不妨吐槽一下為什麼科研會那麼燒錢,畢竟在大多數人印象里動輒就是撥給科研單位多少多少資金,但是最後成果卻看起來並不出奇甚至沒有成果。例如:龍芯,國產的痛楚是不是?某linux內核國產系統,是不是只輕微的、少量的修改了一些代碼卻對外聲稱是自主產權的成果?為什麼會這樣?

同時也有很多人好奇科研資金的用途,比如科研人員的薪水是算在科研經費里的還是行政經費里的?科研經費沒花完或不夠了怎麼辦?資金已經到位了,但沒有研究成果會怎麼處理?等等。


太?黑了,別說石沉大海了,連花都花不出去,

我想那些錢,應該都去雇秘書了,

沒那麼多秘書幫你填表格跑手續對財務蓋章等簽字弄報銷...

可能一年到頭連10萬都花不出去,

是花不出去~

哦,還有沒完沒了的各種考核檢查審計評估,

要麼多僱人做事,要麼自己做死,

我上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的規定,

買了幾種螺絲,一共35塊8,

各種M2,M3,M4的各種長度、各種型號的,幾顆,

讓我做Excel表,

一行一行,一個幾個,幾十種,型號參數材料用途,qtmd...

一個破表做了半天,

就那功夫,夠我在知乎上水30個回答的...

你們別抱怨啦,老師啥風浪沒見過...

覺得科研單位黑的,自己來試試,

看看事兒逼不,看看自己有沒有段位能黑點啥~

至於說什麼石沉大海,

那我覺得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這個行業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點草料能跑出這樣的成果,已經是很不錯了,

數據我就不列了~

小館家已分類收藏:

硬貨······軟貨······飈車······觀點······其他

已推出科普(pi yao)專欄 『Yao(謠)』

歡迎熱心作者投稿,歡迎感興趣的讀者關注它


對於大多青年或中青年科研人來說,是不可能像院士們那樣有錢的,手裡那點經費,要做課題要養學生,基本上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比如國自然,一個面上項目給60到80萬,分四年給,意味著每年只有十幾二十萬,這點錢你想怎麼貪,你能貪掉多少去?

我有個研究生有次問我,老師我發現您對管核磁那個老師特別客氣,說話恭恭敬敬的,時不時還自己掏錢請他吃飯,但您比他大好幾歲,而且你是副教授他不過就是個實驗員

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做一個核磁就要二百塊錢,我請他吃飯後,他說,方老師以後你做兩個樣我只算你一個,反正你到底做了幾個就是我說了算…


媽蛋的,演藝界動不動片酬過億,科研圈一個國基5年才給80萬,你特么還跟我談黑暗

非蠢既壞

不謝邀

第一次這麼多贊,有點受寵若驚

說實話這個回答略帶點戾氣,所以匿名了

有這個感受是因為最近新換了東家,買東西時各種掣肘,各種限制,結果卻還看到有人說科研經費有黑暗,簡直無語

當然,演藝界也有很多藝術家是值得其身價的。

只是,這世上有多少導師整天想些如何將一分錢掰成兩半用,估計題主是想不到的

題主改了問題描述,那我也就再改改回答

科研突破,很多,而且科研這東西,很多就是一個小圈子裡的事兒,你不做那個一般也容易關注不到

題主可以去查查非線性光學晶體

另外,吐槽經費,真正進去了這行你想吐槽的只會是經費難申和花錢時的掣肘,現在本子里對測試費的細化已經到了需要說明每個TEM樣品的價格了

勸樓主,在吐槽某件事物前,先做做功課去了解它,可能就不會顯得那麼幼稚了


黑暗吶,我給你說,老師早飯都是吃白面饃!喝白米稀飯!就坐在蒸籠旁邊,一蒸出來就吃!管飽!


本來也不想回答的,恰好周末不想搞科研,隨便寫點~

可能是寫了一篇被認為是「黑潘」的文章,題主又邀我來黑科研界。

目前身處985MOE,在美國窮屌絲實驗室待過兩年多,還真沒感覺有多麼黑暗。總的來說國內實驗室現在是很有錢的,尤其在買設備方面,非常捨得,倒不一定是大手大腳。

首先,我覺得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就物理來說,改革開放前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實驗設備,九十年代前整個國內科研界也是以理論為主。原因很簡單,沒錢。而且科研本來就是收效慢,對於經濟亟待發展的我國,花大量的錢在實驗儀器上不現實。在楊先生的倡導下,那個年代國內基本都做理論,而且都是最優秀的人投身到科研。在沒花多少錢的情況下,仍然出了很多成果。我想這可能給了很多人一個不正確的暗示,科研不一定要花很多錢。

98年開始,大量資金注入大學、科研領域,整個科研領域大變樣。近十年,傳統的純理論已經沒什麼可玩的,發文章難度越來越大,實驗室建設遍地開花。這可能就是「大筆資金注入後彷彿石沉大海」的原因。由於很多單位一直完全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實驗,建設實驗室會走一些彎路,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驗室的基礎建設投入很大,不只是資金,時間成本也很大,很多實驗設備都是訂單生產,很可能一年才到貨,再加上安裝調試摸索,前三五年完全沒有成果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情況。

其次,國內的科研考評制度也是一個問題。在國內只要立項或是申請到了經費,就必須拿出科研成果交差,而項目周期往往只有三五年。前面也說了,三五年可能只是一個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的時間,你要大家拿什麼交差?而且項目結題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務必要達到原定的目標。那就只能灌水了啊,而且學生要畢業,國內高校畢業都有sci要求,不灌水根本沒法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科研成果當然參差不齊,大量水文讓人覺得石沉大海。說實話也沒有真那麼水,所謂的水也只是科研工作者的調侃,還是會有一定創新性的。

最後,少部分人公報私饢,我相信是的確存在的。但是這個東西有時候很難界定,比如出去打車。我見過有老師經常因為公事到處跑,每個月打車的額度根本不夠報,沒辦法把錢發給學生再交到老師手裡。有這樣的,自然也就有自己開車每個月也把打車額度報精光的。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做公共交通?我想說這個實在是太坑了,我去充公交卡的發票財務處不讓報,一定要每次坐地鐵去服務窗口排隊要單程發票,公交車要在車上撕那種點點大的幾塊錢的票。時間成本太高,對搞科研的人來說實在是坑~對於其他的科研經費報銷,我這500塊就要上固定資產,買塊硬碟還要去貼個標,每年告訴學校這塊硬碟現在在哪。我想套取大筆資金,可能不現實~再加上現在中央巡視組動不動就去哪個高校住上一個月,來個大審計,我想頂風作案的人應該不多。

再說國外,國外其實對經費的限制更多,有的錢不能用來招人啦,有的錢只能買固定資產啦,買東西必須經過制定的公務卡啦。現在很多國內單位也在學。但是國外對買儀器這件事,自主性真的要大很多很多!只要老闆有經費可以說是想買什麼買什麼,想要哪家就哪家。國內非要走個招標程序,實在是吐血。要你列出技術指標,然後招標,往往最低價中標。這麼精密的儀器,差價巨大,他說指標什麼樣用起來就能什麼樣么?中標的如果不是想要的品牌型號,往往就是個悲劇,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日後的實驗。我在美帝遇到個窮老闆,結果很多儀器走ebay,有的直接買壞的回來自己修,可以說苦不堪言。

綜上所述,科研本來就是個無底洞,投多少錢進去都不會覺得多,尤其對於對科研並不了解的人來說,覺得石沉大海很正常。但是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注意投入產出比,以及投入方向的應用前景。現在媒體也在對一些科研進展進行報道,這有利於減少民眾的誤解。但是媒體水平實在讓人捉急,都追求個「大新聞」,也不排除其他目的。

這是我眼中的科研圈,據我所見,很難找出比這個圈更不黑暗的吧


推薦閱讀:

科研工作者的待遇不正常,為什麼市場調節不了?
在NASA工作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體驗?
醫學生規培、住院醫、主治階段分別有哪些合法途徑增加收入?
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你為什麼玩知乎,而不玩知網?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