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講述近代日軍侵略中國的日劇?
摘要:在中國影視屏幕上「流行」了數十年的各類「抗日神劇」。抗戰勝利至今已經70年。當我們在嘲諷、吐槽這些「抗日神劇」的同時,這場戰爭的另一個主角「日本」,也在影視作品中表現著不一樣的侵略戰爭。
紅十字:
這是一部描寫日本年輕女性參加紅十字會,作為護士來到中國的東北地區(滿洲國),從一名日本陸軍醫院護士,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電視劇,期間,穿插了感天動地的家族的愛和人性的愛,更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悲慘。
傳奇英雄:
1938年秋,汾梁山農民趙傳奇以江湖手段綁架太原城日本商人,換回被日寇劫擄的鄉親,震動整個汾梁山區。在共產黨與八路軍的召喚下,趙傳奇成為抗日革命隊伍中的一員,以極其巧妙、另類的方式與日寇熱血廝殺,成為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抗日英雄「八路半」
英雄戟之影子戰士:
日軍侵華之際,草莽英雄駱燦輝自發抗擊侵略者,輾轉奮戰到上海,結識共產黨員冷湘、章安亮和趙牛梗。章安亮為掩護駱燦輝而犧牲,駱燦輝深受震撼,宣誓加入共產黨。駱燦輝回到東北家鄉,協助好友許萬駿建立"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軍。1935年,田漢、聶耳譜寫了《義勇軍進行曲》,歌頌東北人民勇敢不屈的精神。在冷湘和趙牛梗的指引下,駱燦輝和許萬駿發現日軍正修建秘密要塞,他們決定不惜代價摧毀日軍要塞。
總結:據悉,唯一一部在五月過審的抗戰劇《裂變》打出的是"年代情感勵志"牌,央視即將播出的《獵殺》更換為"女性叢林抗戰"推廣語,四川衛視《尖刀戰士》臨時被換成了古裝劇《大明嬪妃》,剛剛在北京影視頻道收官的《火線三兄弟》雖然收視一路飆升,觀眾反響不錯。
在17世紀以前,日本人很少用「支那」稱呼中國。偶爾的使用也只是在佛教或學術圈子裡,這顯然與中國自己使用這個稱呼一樣沒有任何貶義,大家熟知的與公元9世紀隨遣唐使到唐朝學習佛法的著名高僧空海大師,在其詩集中就有這種用法。
由於唐初中日曾經在朝鮮半島交戰(唐朝支持新羅而日本支持百濟)日本慘敗,日本愈發認識到中國的強大與昌明,愈加激發了向中國學習的激情,已有的遣隋使、遣唐使制度進一步發揚光大,到中國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充滿著對中國的欣羨和嚮往。有日本學者講:從那時以來的一千幾百年間,日本才中國接受了文化上的恩惠與影響,所以過去日本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尊敬概念是很強的,對中國的稱呼都含有尊敬的意味,甚至每一提到「唐人」,就自然而然地正一下衣襟以表示敬意。
給「支那」加上貶義色彩的始作俑者
(江戶時代浮世繪)
進入近代,東西方開始發生大規模交流。但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日本實行鎖國政策,只在長崎與荷蘭商人交往。正是通過與荷蘭人的交往,日本逐步學習了歐洲近代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這種學問被稱做「蘭學」。正是從荷蘭人的著作中,日本人第一次知道了西方對中國的稱呼——China。
帝銀事件:半個多世紀的謎
戰後至上世紀70年代,因和平憲法的制定、左翼思潮洶湧、日本各界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真切感受等,日本涉及二戰的影視作品大都呈現出對戰爭、軍國主義的深刻反思。代表作有反戰巨匠小林正樹拍攝的《做人的條件》6部曲(1959-1961)、《戰爭與人》3部曲(1970-1973)、以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為主角的《激蕩的昭和史-軍閥》(1970)、揭露「731」人體細菌實驗的《帝銀事件》等。
這些影片不避諱刻畫日本軍隊的兇殘及其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同時分析戰爭泯滅人性的原因,其中多部影片是根據參與侵華戰爭的老兵的回憶錄或戰歿者手記拍攝而成。
近代史還可以看《李香蘭》、《男裝麗人》(主要講川島芳子的一生)和《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講溥儀的弟弟和他的王妃的故事),二戰時期的可以看《硫磺島的來信》,另外日本每年都會拍攝紀念終戰的SP,例如《東京大空襲》、《最後的羈絆》等等。
如《戰爭與人》3部曲涉及了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描繪了日軍在朝鮮和中國台灣、南京、華北的大屠殺,對日軍殘殺手無寸鐵的村民、用共產黨戰俘練習刺殺等,也做了血淋淋的刻畫和懺悔。
從日劇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日本對中國態度的變化
日本影片也曾正面刻畫中國人抗日運動
不避諱滔天罪行 進行「血淋淋」地深刻反思
帝銀事件:半個多世紀的謎
戰後至上世紀70年代,因和平憲法的制定、左翼思潮洶湧、日本各界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真切感受等,日本涉及二戰的影視作品大都呈現出對戰爭、軍國主義的深刻反思。代表作有反戰巨匠小林正樹拍攝的《做人的條件》6部曲(1959-1961)、《戰爭與人》3部曲(1970-1973)、以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為主角的《激蕩的昭和史-軍閥》(1970)、揭露「731」人體細菌實驗的《帝銀事件》等。
這些影片不避諱刻畫日本軍隊的兇殘及其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同時分析戰爭泯滅人性的原因,其中多部影片是根據參與侵華戰爭的老兵的回憶錄或戰歿者手記拍攝而成。
如《戰爭與人》3部曲涉及了九一八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描繪了日軍在朝鮮和中國台灣、南京、華北的大屠殺,對日軍殘殺手無寸鐵的村民、用共產黨戰俘練習刺殺等,也做了血淋淋的刻畫和懺悔。
近代史還可以看《李香蘭》、《男裝麗人》(主要講川島芳子的一生)和《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講溥儀的弟弟和他的王妃的故事),二戰時期的可以看《硫磺島的來信》,另外日本每年都會拍攝紀念終戰的SP,例如《東京大空襲》、《最後的羈絆》等等。
我們從這些影視劇中大致可以看到日本對於過去歷史的態度。
那不得不提,李老師演的亮劍了,那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日劇,講述了李雲龍的抗日生涯,從弱小到強大,到震懾。從一幫兄弟到最後因為戰爭一個個倒下,戰爭沒有贏家
推薦閱讀:
※什麼是抗日戰爭?
※美國發明出原子彈後為什麼不趁機征服全世界?
※二戰德國狼群戰術為什麼沒有成功?
※二戰中倫敦被炸,其實是丘吉爾的一盤大棋?
※葉門撤僑記錄片講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