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營養不良的信號有哪些你了解嗎?

孩子營養不良的信號有哪些你了解嗎?

很多媽媽常常到發現寶寶出現身體消瘦、發育遲緩、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時才斷定寶寶是營養不良了。

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了。媽媽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

以下信號特別值得媽媽們留心:

情緒變化

1.寶寶有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等表現的時候,往往是因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物。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為反常

1.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就非常必要。

2.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3.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更多詳情請關註:全優蓓)

過度肥胖

以往人們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最新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

「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為熱量散失,只得積存於腹部與皮下,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因此,對於肥胖寶寶來說,除了減少高脂肪食物(如肉類)的攝取以及多運動外,還應增加食物品種,做到粗糧、細糧、葷素食物合理地搭配。


推薦閱讀:

小孩子咳嗽一定要吃藥嗎?
家裡只有兩個女兒是什麼感受?
需要告訴小孩子,做事除了興趣、好玩之外還需要毅力和努力嗎?如需要,怎樣告訴比較好?
乾貨!常用感統遊戲分享!

TAG:孩子 | 成長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