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實現孩子「真正牛逼人生」路上你做對了嗎 孩子他爸聊教育 第二期

大家好,又到了《孩子他爸聊教育》的分享時間了,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燒錢教育」與寫日記。這兩個風馬牛不想乾的事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就在前幾天我看到了來自滙豐銀行2017年《全球教育報告》——現在每個中國孩子,在上學這件事上,平均要花掉30萬元。而且,其中七成都會用在擇校、補課等校外費用上。這筆錢能佔到大部分家庭平均支出的50%,並且即使全球範圍內也穩排名第一。

就在61年前,一個17歲的東北少年,寫下了人生的第一篇日記。直到他在短短的5年之後離開人世,這篇日記幫助他從一個鄉政府的通訊員蛻變成一個火了50多年的全民偶像——雷鋒。

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孩子成長是一次高風險的投資,如果說錢白花了還能重新掙回來,那麼一旦投入的時間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自從80年代開始「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可能是出自某位我們敬愛的領導人話,在這個不斷經歷巨變國家依然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意識形態之一。而教育支出更是十幾年來在國家財政預算中穩居第一。兩相對比,我們不禁要想在孩子成才的問題上,我們的錢花到點子上去了嗎?在這裡先不說目前教育環境的各種好處和弊端,因為作為一個孩子他爸,相對中國教育能否為國家培養出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我只關心我在上面花的錢和我家孩子在上面的花的時間值不值。如果要從這個角度看問題,問題就會簡單很多,不就是一道算數題嘛。

首先看我們的投入:一方面是錢,剛才說了,平均30萬。買了學區房的自行腦補。

另一方面是時間,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個上完大學的孩子,比一個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要晚7年參加工作,假定這7年中他只能掙到1600元的最低月工資,那麼7年怎麼也能證掙上13萬。也就是培養一個大學生,一個家庭至少要在教育上的投入43萬。

接下來我們再算這筆投資的收益,這部分稍微複雜一些:因為就像同樣是做買賣有有賺也有人賠,在我這裡只選擇幾個具有統計意義的類型做分析,你們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對號入座。

第一部分收益:占公家的便宜,為什麼這麼說呢?

剛才說了,我們總感覺在教育方面錢不夠花,主要因為看到有人可以通過花錢能買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同樣是對稀缺資源的佔有,為什麼在看到富二代可以迎娶白富美甚至可以做國民老公的時候我們不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反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依不饒了呢?一個理性的解釋是:因為中國的高等教育資源是屬於「公家的」,有錢人通過擇校、補課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大學就是占公家的便宜。那麼一個能上大學的孩子能佔到多少公家的便宜呢?用去年各級財政在教育上的總支出,除以各階段在校生數量,我得出的結果是每個上大學的孩子可以多佔11萬(每培養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需要全體納稅人花掉21萬),相比初中就出去打工的孩子少掙萬。所以到孩子大學畢業之前,你至少有32萬的虧損。

第二部分收益:畢業後的收入清華大學李宏斌教授,經過調研調查發現:這部分投資是划算的,但前提是你能考上好大學。比如,2016年全國本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月平均工資是2500元,能比沒上過大學的同齡人多掙500。如果上的是211大學,能多再掙1200塊,能上到985就能掙到7400月。 那麼上大學這筆投資到底值不值呢?社會學界一般認為,一個中國城市孩子接受大學教育,可以讓他的收入多出10%。什麼意思呢?相當於,我是你的理財顧問,現在向推薦一款理財產品。這個產品,需要你每年拿出3萬塊錢,做一個連續16年的投資。而這個投資會讓你的孩子在將來工作的時候比其他人多掙10%,但是分37年兌現,(也就是你家孩子參加工作的時間)。這筆投資的收益率怎麼樣呢?剛剛跑贏通貨膨脹率。

當然能考上985大學就肯定是賺到了,但是你以為成為985的那2%容易嗎?根據2017年的對各省高考狀元的統計,我發現一個狀元除了要聰明好學之外,還需要以下這些條件。

1、他最好出生在一個城市的公務員家庭因為高考狀元中85%是城鎮戶口,而且一半以上的父母是公務員。

2、他得準備吃復讀大力丸,如果家裡拿不出十幾萬的超級中學擇校費,那麼復讀就是窮人的選擇。 因為10年來,平均每5個考生中人就有1個是復讀生,即便是對本來學習不錯的復讀高考狀元來說,復讀1年平均也能提高36分。

3、他必須有超級中學的外掛,因為光北京的6所中學就壟斷了北大、清華67%的招生名額,各地20所超級中學又分走了27.6%。剩下全國2500所高中去分剩下的5.4%。而根據現超級中學的學費標準,3年下來,至少需要10萬。所以,現在的高考早已不是學生智力的比拼,而是以家庭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在輔導、擇校、復讀等每一步的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這也難怪,京東的老闆劉強東在一次論壇上說,自己曾捐100多萬給自己的母校人民大學,但因為要求將款項的一半給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卻導致這一半的錢沒人來拿。原因是,現在能上人大的學生,家裡窮的很少了。

所以,不要再說什麼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了,當你孩子的面臨的對手是來自肯亞的黑人、而且人家不但有頂級的教練團隊,還吃了興奮劑。你覺得他還有贏的機會嗎?

接著說第三個方面的收益——潛在收益

竟在中國,一個人處於哪個階層不單單是由收入決定的。 如果不參加「高考」不但意味著你將失去這個唯一在人生難得的與同齡人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且也意味著你將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以及捆綁大學文憑之上的其他利益,比如公務員、大型國企 、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還有在大城市落戶的機會等。<b>但是,讓孩子努力學習就幫助他完成青蛙變王子的階層穿越了嗎?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賈瑞雪教授通過對重點大學萬個畢業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發現,即使能考上國內的一流大學,也不能增加一個人進入精英階層的概率,也就是說想從事壟斷行業的管理崗位,在大城市落戶,還得靠拼爹。

好了,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教育這筆賬:投資43萬,佔便宜11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既不划算也不公平。那麼,上大學能帶來的可能就只能是那張文憑了。實際上,大多數的大學生, 也無非就是為了混張文憑當「敲門磚」。但,不知道你想過沒有,當你把學歷當做「敲門磚」的時候,你以為在哪些HR的眼中,它就不是了嗎?唬誰呢?是吧?現在,文憑之所還能作為「敲門磚」用一用僅僅是因為那些HR們還沒找到更加簡單可靠的替代方案而已。 但是,你還真別以為,現在想詳細地了解一個陌生人,需要花多少時間和成本。

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同學,在有一天看見一女生挺漂亮,但是並不知道人家的名字,但是,那一天特別巧,當時這個女生跟另一個女生倆人抬著一塊黑板報呢,走過去了。黑板報上寫著XX專業,幾班。然後我們一幫哥們兒就幫他想辦法:首先我們在百度上搜到了,我們學校那屆學生的名冊,結果發現,那一屆,幾千人的身份證號、生日、班級、學號呀什麼的都在上面。於是,我們又很容易地找到了,那個女生所在的班級的所有人信息。先將男生剔除,這時候。目標範圍已經縮小到了十來個人。然後把這是十來個人名字輪番作為用戶名去登錄,學校的學生系統。密碼呢?就用這十來個女生的身份證的後六位,輪番嘗試。結果,5分鐘之後,就順利地在一個賬戶下看到了這個漂亮女生的標準照,於是成功地知道了她的名字、生日和籍貫,還有她的課程表。接著,再利用這些信息去百度。竟然連她的高考的分數、家裡的電話和住址都搞得一清二楚。而搞清這些,前後花的時間,也不過是十來分鐘的時間。

所以,你明白了吧,HR們,之所以還認學歷,只是因為對那個崗位來說,還不值當的這麼做而已。

這是什麼?這就是大數據時代。在這個時代,一個人生下來,不管你願不願意,其實你都在寫一本公開的日記。而一旦在不遠將來的某一天,想看這本日記就像去百度一下這麼簡單的時候,像學歷這種既片面又沒有時效性的標籤還會有多大的參考價值呢?

而已經變成現實的例證就是,我們對一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不通過傳統的會計手段,而是通過點擊率、轉化率、客單價、使用頻次等這些實時數據來來判斷它在未來的價值。所以你看,亞馬遜、京東等成立以來一直在賠錢,但是在專業的投資者眼中,這都不妨礙人家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是否拿到了大學文憑不重要,馬雲大學畢業於哪所大學不重要,人家牛逼,是因為人家把自己干過的牛逼的事兒想方設法地讓大家知道。

所以,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於其把錢都燒在讓孩子去混學歷的路上,到不如就從現在開始,給他買一台好手機,然後,打開微博、朋友圈。讓他去書寫自己真正牛逼的人生!


推薦閱讀:

「思塾雜談」請還孩子一份單純的快樂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
二孩麻麻的進擊:我是如何成功拿下加拿大教育學博士offer的
「三招」毀掉一個孩子,你中招了嗎?
為什麼很多父母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給自家孩子做榜樣呢?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