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聽五月天,能緩解年輕人的焦慮嗎?

很多不熟的朋友知道我喜歡五月天,總流露出一種「沒想到你居然喜歡他們」的眼神。倒不是誰喜歡的偶像更高級,而是似乎太過於「流行」就是low了。於我而言,無所謂流行或獨立、高級或低級,只要自己心裡開心,又何必一定要統一大家的觀點呢。

眼看又是一年,想到之前寫過的文章,尤當紀念。

——————————————————————————————————————

當場地燈光亮起,人潮散去,剛剛還歇斯奮進的狂歡逐漸平靜。每年的五月在香港開唱,是五月天與歌迷的約定。同樣,每年的香港演唱會開票當天,湧入的大量歌迷使得購票網站一直處於無法進入的狀態。在面積不算大的香港,十場演唱會裝不下一個五月天。

曾經有句話在歌迷中流傳「沒有什麼是看一場五月天的演唱會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場。」如果五月天的演唱會是良藥,它能治好生活中的那些不甘和焦慮嗎?

圖片來源@五月天

探究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五月天何以承擔音樂以外的附加屬性。

從1997年幾個學長學弟組在一起玩樂團開始,到今年2017年,五月天已經成立了整整20周年,一個對人一生來說相當長的時間,一個對樂隊來說更長的壽命。尤其是在今天成員單飛、明天組合解散的娛樂圈,成立二十周年不撕逼,仍然專註音樂的他們,似乎是一個異類。記得之前蘇打綠宣布休團三年,歌迷一片哀傷不舍,五迷們安慰說五月天不發片的時候基本就等同退出了娛樂圈,畢竟五月天一張專輯做幾年是常有的事。

儘管在音樂上傾注了很大氣力,但外部的質疑仍舊存在,例如五月天是不是偽搖滾?五月天是不是太商業化?還有一個最常被提起的是:他們是不是在販賣青春和夢想?

圖片來源@五月天

的確,「青春」、「夢想」、「熱血」一直是五月天歌中的關鍵詞,一個全員年齡過四十的「老男孩」團體還在後青春期中沒有走出來。歌迷也跟隨著他們一起尋找激勵自己亦或是抵禦困局的勇氣,他們唱著「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的《倔強》、「用一生證明」的《鹹魚》、「再不去闖,夢想永遠只是個夢想」的《放肆》、還有那些歌名即含義的《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第二人生》等,將自己生活的喜怒哀樂短暫的投射到歌曲上,在演唱會上釋放自己的代入感。對很多歌迷來說,儘管五月天不能上升到信仰,但也是等同於其的支柱。

正因為這種一直與追夢相關的態度傳達,令五月天能越來越多的吸引到年輕族群,儘管每個人自身的境遇不同,但對夢想的渴望、對人生的焦慮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也才有了對五月天的超越其本身的附能——聽五月天的歌尋找勇氣、一場五月天演唱會後似乎困擾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這種情感寄託固然有益,但真相遠不止如此,聽歌看演唱會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提供心理上的暫時放鬆和注意力的轉移,而行動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因為受到五月天的歌曲引導,而充滿勇氣做出實踐夢想的舉動,這才是夢想實現的正確打開方式。

面對組樂隊未知的未來、自強隧道的迷茫、飄忽不定的機會,五個人選擇了堅持夢想,沒人曾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具有無數粉絲和強號召力的「演唱會之王」。所以五月天不曾販賣「青春」、「夢想」、「熱血」,他們自己就是這些詞的最佳踐行者。

當五月天站出來歌唱他們所堅信的青春與夢想的時候,能有粉絲受到鼓舞選擇正面的方式應對人生的難題,也算是一種積極的推動力。記得阿信說過「希望五月天是你們追夢路上的背景音樂」。他們就好像是幫你加油鼓勁的啦啦隊,但人生的賽道,還是得自己跑。

希望有一天,當你有機會站在他們面前,可以說一聲:因為你們,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我的故事也有了新的起點。

推薦閱讀:

TAG:五月天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