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討厭《環太平洋2》?

前言:

先解釋一下這個標題。

為什麼我們討厭《環太平洋2》?

本來是寫的「我」,但是想了想又把它改成了「我們」。

至於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指使別人去幹啥的時候別說你去幹啥啥、你們怎樣怎樣,而是應該說「我們」怎樣怎樣。這樣的話會顯得很親切,沒有一種隔閡感。

另一個原因更主要一些,畢竟我覺得大家既然點進來看這篇文章多半也是像我一樣討厭《環2》的,所以從邏輯的角度上講,用「我們」更加貼合實際。當然,我這並不打算強制把每一個讀者綁定到我的戰車上,在讀的「你」當然也可以狂熱地喜歡《環2》,那你可以把標題中的「我們」這兩個字理解成「你們」。倘若你也討厭《環2》,那麼恭喜,你就是「我們」,我們是同志了。

關於正文,我們要捧一個東西或者踩一個東西一般是要找一個東西來對比,這樣踩一捧一會更方便更下作更有效一些,既然我是來罵《環2》的,那麼用來對比的當然應該是《環1》。

好的我們正文開始:

為什麼我們討厭《環太平洋2》?


1.關於人物

優秀的作品是由人物推動劇情,人物的成長、人物的情緒、人物的抉擇、人物的動搖、人物的互動,劇情一步步發展是以人物的行動帶出來的,完整的劇情就是一個人物從開頭到結尾兩種不同的狀態之間划出的人物弧光。就像我們在看《權力的遊戲》這種群像劇,當我們發現一個角色發生重大變動後人物弧光完整了,然後後面的劇情也不太能用到他,好的,他可以死了。編劇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平凡的作品是怎樣的呢?就是由劇情來帶動角色,編劇想好開頭結尾,然後扔幾個人進去,讓劇情牽著他們鼻子走,讓一堆行屍走肉演完全劇。

大家應該都明白的。前者我指的是《環1》,後者我指的是《環2》。

我來解析幾個主要角色的軌跡:

1.女主麻子

已經七百字了再不上圖恐怕你們讀不下去了

麻子在《環1》中的軌跡可謂是最複雜的一個了。

  • 先是問養父要機甲開,養父不給。
  • 然後嘲諷男主性格不行
  • 跟男主混熟後覺得男主哎呦不錯,各種偷窺+痴女
  • 跟男主對打,然後認定自己最適合和男主做搭檔

  • 養父依舊拒絕給麻子機甲
  • 男主跟上司駁嘴後麻子被同意駕駛機甲
  • 駕駛測試時暴露了麻子童年陰影,測試失敗

  • 男主又跟上司駁嘴,養父拒絕麻子
  • 關鍵點:遭遇險情,麻子被火線任命,戰勝了怪獸也戰勝了自我
  • 結局:決戰後與男主坦白心意,Good End

這就是一個非常出色非常完整的人物弧光。

我們來看一看麻子在《環2》里的表現:

  • 3D投影到審訊室,解釋了黑人男主的身份
  • 出來跑了個龍套(下圖口紅淡一些的那個女性角色)

堂堂甲方代表竟然和乙方的秘書一樣。。。可以說這部電影外的真正甲方是誰已經很確定了。

  • 被擊落,GG前莫名其妙先知了一把。

沒了。

你看,這角色給搞得就這麼莫名其妙。

那我們來看環二的女主,那個小女孩。

她的弧光是什麼樣的呢?

  • 偷電瓶,DIY機甲,然後被捕

  • 被送到基地培養
  • 同步測試失敗,童年陰影曝光(看來童年陰影是開機甲的必要條件)
  • 跟同學打架
  • 探險玩脫,被炒
  • 火線任命,機甲被打爆
  • 去替換了受傷駕駛員,用從天而降的掌法打爆合體大怪獸。

這種弧光跟沒有差不了兩樣了。要不是決戰是她打的,我寧願認定女主是景公主。

2.男主羅利貝克特

  • 兄弟倆有說有笑的打怪獸
  • 被打爆,通過jaeger系統分享到了被吞的恐懼
  • 一個人把機甲開回去
  • 破罐子破摔,去工地搬磚,修牆
  • 被叫回基地
  • 打架、駁上司嘴、與麻子互動
  • 抑制住了陰影,各種殺小怪獸
  • 自爆

這是一套成功的英雄式巔峰→低谷→墮落→高人指點→新希望→療傷→重回巔峰的過程。

我們來看《環2》的男主,那個黑人小哥潘特考斯。

他爹是上一代里的英雄駕駛員潘特科斯特

小哥身為主人公的軌跡是如何呢?

  • 離開部隊後成了揮霍自己天賦玩世不恭的混混
  • 被捕送回部隊

剩下的我不想說了,就套用百度百科的說辭吧:

」命運帶領他還是成為了新一代機甲駕駛員,他終是屬於這裡。「

他存在的意義僅僅是一部作品不能沒有男主。

凱撒大帝是「我來,我見,我征服」,那這位男主就是「我開機甲,我打怪獸,我贏了」。

他的人物弧光之殘破甚至比不上他身為配角的老爹:

3.潘特科斯特將軍

電影的篇幅很短,所以需要刻畫一個配角人物需要乾淨利落

  • 一上場,先怒懟高層

  • 然後去工地把在搬磚的男主叫回來。(劃重點,名台詞)

  • 回基地後各種拒絕麻子,被男主各種懟。體現了身為養父複雜的內心
  • 從麻子回憶中得知他強悍的過去,以及單人駕駛機甲留下的後遺症

  • 麻子初陣告捷後承認了麻子

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他能力的強悍

  • 決戰捨命一搏

這是一套完整的高人前輩帶動全局然後再續輝煌化為煙火的英雄式人物,其形象甚至比男主要高大。

好一個虎父無犬子,《環2》的廢柴男主簡直是在侮辱科斯特將軍身為全作最強戰士的名聲。

科斯特將軍對標的是《環2》的蘭伯特。

對了,蘭伯特這個人被臉盲的我認成第一部的男主了。劃重點,人設要面貌特性鮮明,尤其是髮型。五顏六色頭髮的日漫易懂不是沒理由的。

蘭伯特這個人。。。存在的價值和那個黑人小哥一樣,僅僅是機甲必須兩個人開而已。

《環1》里詳盡刻畫神經交互的困難程度也被《環2》摧毀殆盡,原本只有像科斯特將軍一樣單人開機甲還能放空自己大腦適配他人的強者才能做到和任何人即插即用,在《環2》里即插即用跟鬧著玩一樣。

4.龍套們

龍套們的設定要求瞬間讓觀眾了解他們的作用。

那個在《環1》里跟男主打架的澳大利亞機甲駕駛員漢森對標的是《環2》里跟女主在寢室里打架的高個白人女。

漢森是一個日漫里常見的經典小反派人物設定,先是對抗男主,然後裝逼被打,父親受傷,認可男主,得到成長實現人物大和諧然後自爆為主角開路。

對比一下《環2》,那個高個白人女貌似壓根就沒幾個鏡頭。

再看那堆沒有幾個台詞的龍套:

《環1》里中俄兩台機甲的駕駛員十分的個性鮮明,而且厲害的一點是,這些個性僅用一個鏡頭就完成了。

俄羅斯機甲切爾諾阿爾法機甲駕駛員,夫妻兩人標準的戰鬥民族剛猛兇悍形象。昂頭挺胸充滿力量感的步伐能夠把導演對角色的設定十分有效的傳達給觀眾。

這一切只用一個鏡頭:

https://www.zhihu.com/video/960987289392959488

這是視頻,對機甲的介紹也在裡面,後面會用到。

中國機甲暴風赤紅駕駛員三胞胎魏氏三兄弟,打球來展現他們心有靈犀的配合,以及流暢的身法——這也跟暴風赤紅敏捷型機甲的設定息息相關。

同樣的,也是一個鏡頭:

https://www.zhihu.com/video/960988753347706880

我們再看看《環2》,偌大的環太平洋聯合部隊竟然只有倆能駕駛機甲的正規軍人???剩下的全是學生?這麼大的基地,這麼大的投入,學生就這麼幾個人?

這一堆龍套學生的設定如何?完全沒有。唯一能體現出來的只有一個中國人,很帥,一個印度人,家裡做隆胸手術的,一個高個兒白人妹子跟女主打過架。別的沒了,性格完全沒展現出來,一堆面目模糊的路人甲乙丙丁決戰時就開上機甲打怪獸了,然後被一個個打爆。

他們存在的意義跟前幾位《環2》角色一樣:駕駛艙里必須有人,所以需要扔幾個人進來。

人物說完我們再說機甲。

2.機甲

機甲格鬥作品的機甲設計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成敗。

《環1》的機甲設計相較於《環2》的機甲設計有一種什麼感覺呢?就像是世紀之交百花爭艷的功能機相較於如今交叉抄襲千篇一律的智能機。

質感問題我就不多說了,《環2》的質感處理讓我想到了抗日神劇里畫著唇彩,妝容精緻,髮型絲毫不紊亂,操著九八大蓋打鬼子的女主。

著重講俄羅斯機甲切爾諾阿爾法和中國機甲暴風赤紅。

先說俄羅斯的機甲切爾諾阿爾法,人氣最高的機甲。

切爾諾阿爾法,第一代機甲,做工紮實永不出錯,最重型機甲,防禦強大行動遲緩。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切爾諾貝利,核動力機甲。俄羅斯人特意為切爾諾的戰鬥風格加入了古羅馬摔跤術和西洋拳的特點,在關節設計上採用簡單的扳手式手掌、手臂存在多種操作方式。頭部為巨大的MGS112充能電池,存儲能量用來延長行動力。

這個巨大的頭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著名的KV2重型坦克:

焊卯蒸鋼!億萬榮光!暴力美學!烏拉!

對於這台機甲厚重的護甲針對性的摧毀方式是強酸腐蝕:

https://www.zhihu.com/video/961259139275694080

再來說中國機甲暴風赤紅,《環1》導演女兒最愛的機甲:

暴風赤紅,唯一一台三人控制機甲,三隻手臂,是所有31款機甲中唯一一個第四代產品,是最強最先進的機甲,柴油動力,三胞胎採用雷雲陣型,融入了中國功夫,是最輕型機甲,動作最敏捷。

對於這台機甲敏捷的動作針對性的摧毀方式是出其不意用尾巴穿甲:

https://www.zhihu.com/video/960999299174277120

《環1》從駕駛員到機甲的設計甚至是它們的摧毀方法全部是十分考究的,而《環2》與之相比簡直是個山寨品。

這是4台機甲,同質化嚴重程度不亞於今天的智能手機,這裡面有兩個用劍的,一個單劍一個雙劍,一個用鏈錘的,一個用鞭子的(???)。

鞭子什麼鬼?用帶電鞭子抽怪獸?Oh yeah baby come on?這導演的審美品位沒必要如此展示吧?

四台機甲實際上只有兩種類型,兩兩相似毫無誠意。

左二是唯一一個三人機甲,什麼意思呢?還有一個人坐在腹部,可以用一挺小巧的、無力的、乍一看蠻萌的機槍開火。視頻在這裡:

https://www.zhihu.com/video/961001762652647424

可以說這個導演完全不懂機甲了,或者說他完全不懂機械乃至物理學。

重量跟體積成一次關係,和尺寸的三次方成正比,加速度要遵循牛二定律,這是每一個初中生都要牢記的東西,但是導演不知道。即便這是他的處女作也不能犯這種大是大非的錯誤啊?

越大的東西行動應該越遲緩,把你等比例縮小,你跳個舞能跟上245BPM的《初音未來的消失》,保證你每一拍子都輕易跟上,沒人能看清你的殘影。

巨大化後理應左手右手慢動作,你給我解釋一下科技要怎麼發展才能拔劍架刀出擊瞬間完成,成為機甲中的豪傑?

一把一斤重的竹刀拿起來架個中段架勢都要慢點來免得慣性過大,你個上千噸的鐵坨搞什麼動如脫兔?

連奧特曼都懂慢慢的打拳,對日式機甲格鬥作品深深痴迷的陀螺可謂深諳此道,而這個新人導演,我認為他的童年是變形金剛。

拜託,變形金剛和jaeger機甲高度差一個數量級,重量差三個數量級,動作怎麼可以一樣流暢?

現實中任何一種金屬打造的機甲這樣來個子彈時間都是要過載解體的。

巨型機器人的動作要有強烈的阻尼感延遲感,《尼爾機械紀元》中的馬克思揍恩格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按下按鍵這一拳並沒有打出去,要等一會兒。沒玩過這遊戲又沒條件開大貨、火車、輪船的可以試一下小轎車的半坡起步,也是差不多的感覺。

我吐槽動作過於流暢不是在科學性上吹毛求疵,而是想要說這樣做的壞處:動作太敏捷了就會與人們對於龐然大物的一貫印象產生違背處,會感到很違和甚至會喪失對巨型機甲超大體積的判斷,會錯誤將其認作比較小的體積。

《環1》的導演陀螺為了增加人們對機甲體積的認知,甚至在第一戰里加入了類似巨輪或者卡車的低沉的笛聲來對觀眾進行音效上的心理暗示。這個新導演是領悟不到這種事的。

再來說jaeger用火箭引擎升天:

才一天時間就能把還在研究的火箭引擎從製作到安裝投入使用,你怎麼不上天?我年前為了趕上火車回家過年,通宵三天爆肝持續作戰52小時才趕在死線前完成幾張圖紙,最後倒在高鐵上眼前都出幻覺了。這種超越時代科技的新型火箭怎能這麼兒戲?

不過考慮到基地在中國。。。希望環太平洋3能夠展示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卓越成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搖旗吶喊。

陀螺的環1精日,萬達的環2媚華,看來他們對受眾的把握非常精確。

3.後話

我並不後悔去看《環2》,如果出3我也依舊會去看。但是我依舊認為《環2》很失敗。我的這種心理並不扭曲,因為我看到銀屏上機器人互相打,激光波biubiubiu,各種爆炸,特別爽。

但是我不認為大眾的審美應該止步於此。就像肉好吃我要多吃肉一樣,快手上」老鐵,看這一塊大肥肉,我要把它吃掉,嗯嗯嗯,真香,雙擊666啊。」這就是一個極端。

我希望的是能夠脫離這種低級趣味的更進一步的藝術作品——就像陀螺導演的《環1》一樣。

陀螺真的很努力,我愛他。

機甲格鬥震撼的視覺效果是快感的來源,但這並不能成為掩蓋劇情殘破、設定簡陋的保護罩。

有錢、有技術,視覺效果誰都可以做,僅僅是簡單的元素堆積而已。但是「美」的概念,真的不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環太平洋電影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