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換個角度思考世界

從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到昨天讀完它,似乎隔了小半年。不知道為何上回,讀到小麥馴化人類這一部分,就沒有耐心讀下去了,到現在我也沒有想通。可能,是因為心情不好。

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可能會認為這只是一本單純的歷史書,一本關於人類的歷史書。這可能要讓你失望了,讀過後你就會驚訝:尤瓦爾真的是個奇才,他不僅僅懂的歷史,還能將政治、經濟、文化、生物、宗教、心裡、數學等眾多領域的知識融合於人類進化史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雖然他們使用著不同的語言、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我總覺得他們的思想會在某個點產生激烈的碰撞。兩人或許都會感嘆:為什麼不早點認識對方呢?酒逢知己千杯少,必定會醉個天昏地暗,聊個三天三夜恐怕都不夠(前提要有個翻譯)。《人類簡史》與別的歷史書最大的不同,或許是這本書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結合,尤瓦爾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融入了字裡行間。恰巧,尤瓦爾理解和思考世界的角度又和我們常人有所不同,讓讀者驚嘆原來可以這樣思考世界,打破我們固有的認識,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和沉思。

你思考過為什麼小麥會打敗其它的農作物,成為農場上的霸主嗎?你可能會說,是因為人類喜歡吃小麥,換句話說,就是人類馴化了小麥。可是尤瓦爾不是這樣想的,而是提出了聞所未聞的新觀點: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

種小麥可不容易,照顧起來處處麻煩。第一,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田地里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酸背痛。第二,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第三,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

為什麼科技與政治、經濟是緊密相連的?為什麼政府願意將納稅人的錢投入科技中?難道僅是單純的為了讓科學家能夠做純粹的研究?尤瓦爾不是這樣認為。

究竟為什麼會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從政府和企業流進實驗室和大學?在學術界,許多人還天真地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純粹的科學學術。他們認為,政府和企業是基於利他的心態,於是提供經費給他們從事任何他們有興趣的研究。但關於科學經費的現實絕非如此。

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經費,多半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的目的。例如在16世紀,國王和銀行業者對於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地理探勘可以說是揮金如土,但講到要研究兒童心理學可就一毛不拔。原因就在於,國王和銀行家認為新的地理知識能夠讓他們征服新的土地、成立貿易帝國,但他們在兒童心理學這一塊,則看不到任何利益。

對於歷史的研究,如: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帝國的崛起以及王朝的更替,似乎極少存在一個學者能夠非常篤定的說:我研究的就是正確無疑的。那麼研究的歷史的意義又是什麼?是為了掌握歷史的進程,利用歷史的規律精確預測我們的未來?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的一團混沌,歷史就是無法解釋得斬釘截鐵,無法預測得十拿九穩。在同一時間,有多方力量互相影響、互相牽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極小的改變,結果就會有巨大的不同。

這麼說來,究竟為什麼要學歷史?歷史不像是物理學或經濟學,目的不在於做出準確預測。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歷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其中某些路比較寬、比較平坦,路標比較明確,所以也是比較可能的選擇。然而,歷史有時候就是選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裡,只有金錢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金錢成為了「信任」最基本的材料。這樣的社會是個冷漠殘酷的社會,我們都成為了金錢的奴隸,世代都無法擺脫這個枷鎖,金錢成為了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徵。

千百年來,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對錢嗤之以鼻,稱錢為萬惡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錢同時也是人類最能接受的東西。

有錢的人成為了富人、沒有錢的人成為了窮人。社會的話語權似乎都牢牢掌握在富人的手中,他們會對窮人說:在這個公平的社會裡,你沒錢,就是因為你能力差!活該! 可是,這真的是公平的社會嗎?

這些階級制度開始時多半只是因為歷史上的偶發意外,但部分群體取得既得利益之後,世世代代不斷加以延續改良,才形成現在的樣子。

如果現在有法律禁止黑人住在白人小區、進入白人學校就讀或到白人醫院就醫,一定會引發軒然大波。但如果說的是貧富階級,有錢人住在獨立、豪華的住宅區,就讀專為有錢人提供的私立名校,能進到專為有錢人提供的高檔醫療機構,這一點對於許多美國和歐洲人來說,卻似乎再天經地義不過。但事實已經證明,大多數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只是因為他出生在有錢的家庭,而大多數窮人一輩子沒錢,也就只是因為他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而已。

第二,就算身處不同階級的人發展出了完全一樣的能力,因為他們面對的遊戲規則不同,

最後結果也可能天差地別。舉例來說,假設是在英國統治下的印度,有四個人都有完全相同的商業

這個時代的人類,比祖輩們擁有更多的可利用的資源、更加安定的生活,可以說是從多個方面碾壓著祖祖輩輩。可是,我們為什麼還覺得不快樂呢?究竟是什麼因素能正真決定著的人類的快樂?金錢、感情?可是為什麼很多富人依舊過得不開心呢?或者像生物學家說的快樂是由體內的化學物質的含量決定的,如:多巴胺,但這似乎又好像將「快感與快樂」混為一談,你說呢?又或是像佛教所傳達的,人生之所以苦,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猶如夸父逐日永遠無法真正體驗到快樂。我覺得得快樂,就是能夠與自己和平相處。

快樂不只是「愉快的時刻多於痛苦的時刻」這麼簡單。相反,快樂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體;生命整體有意義、有價值,就能得到快樂。快樂還有重要的認知和道德成分。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我們已經成為了這個地球上的絕對霸主,擁有毀天滅地的能力。原子彈的誕生,意味著我們可以在瞬間摧毀世界的某塊區域甚至是地球。如今的計算機,已經能夠自動演化、不斷的更新迭代,如果有一天計算機脫離了人類的控制,那麼世界又會成為什麼樣呢?人類是否還能有今天的統治地位?我們可以利用基因技術,根據我們的天才般的創造力改造別的生物,如:在老鼠的身上長出豬耳朵,又或是創造出會發出熒光的兔子。科技隨著人類的慾望和好奇心不斷的發展,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這一舉動對人類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讓人類更加強大?

如果還認為我們能夠踩剎車、阻止讓人類升級成另一種不同的物種,可能就太天真了。原因就在於,雖然這些計劃各有不同,但追根究底還是回到了對長生不死的追求:吉爾伽美什計劃。

或許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麼」,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如果還對這個問題視若等閑,可能就是真的還沒想通。

書中的觀點深深著吸引著我,作者試圖通過他自問自答的方式,引起我們的思考,思考這個世界。為什麼會出現民族主義?為什麼消費主義又在逐漸的取代民族主義?為什麼落後的歐洲帝國,能夠發展科技超越古代的中國?

我相信,你會愛上這本書,愛上尤瓦爾。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直到今天,情況仍是如此。我們已經走出全球經濟危機了嗎?還是前面還有更大的打擊?中國會不會繼續成長、成為全球第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會不會喪失霸主地位?一神論基本教義派是會成為全球未來的風潮,又或不過是地方的小騷動,在未來不值一哂?我們走向的是生態的災難還是科技的天堂?以上所有結果背後都有一套很完整的論述,但我們就是無法確定何者將成真。但如果過了幾十年後再回顧,我們就會覺得答案真是太明顯了。

最後,附上尤瓦爾的個人主頁。

Official Website - Yuval Noah Harari?

www.ynharari.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人類簡史書籍 | 書籍評價 | 書籍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