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是一種歷史的趨勢

目前的漢服的復興,這是歷史的一個趨勢,結合中國崛起的大環境看,漢服復興運動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小部分。這麼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傳統文化回潮的大趨勢,漢服與傳統文化血肉相連。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物質並不豐富,所有人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奮鬥,很少說什麼精神文明、文化享受,改革開放之後,市場化的大潮下,粗製濫造文化充斥文化市場,所有人都在拚命掙錢,無心顧及享受什麼細緻的文化生活,有錢人也只是在盲目學習外國,自然顧不上什麼傳統文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物質逐漸豐富起來,從百姓到中產階層,早已擺脫了吃穿住的困擾,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對文化需求驟然增加起來,所有人都需精神文化享受,以填補精神文化上的空白,由此導致了人們對傳統文化重視的回潮。

在這種大背景下,自然會引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這是個必然的結果,在這傳統文化回潮大趨勢下,若要復興傳統文化,漢服作為優秀的文化遺產,不可能唯獨將漢服捨棄然後談其他。

2,中國強勢崛起,需要相等量文化支撐。

一個強大的國家往往需要相匹配的文化影響力。縱觀世界各國發展史,國家的強大總會伴隨文化的強大,如日本崛起後日本動漫產業、韓國的電視劇產業、美國的電影產業。所以,中國不僅需要硬實力的強大,還需要同等體量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正是當今中國的一大軟肋,正是因為中國的文化沒有硬實力那麼強大,所以才造成中國文化產業市場一次次被日本、韓國、西方世界的文化產品攻陷,如果總是這種局面,談文化強國就根本沒有可能實現,嚴峻的現狀讓幾乎讓全體人民都意識到了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對國產精品文化作品要求一浪高過一浪,那麼這種大勢下,復興傳統文化中國人又如何繞得開傳統服飾呢?

3,中國中產階層形成,需要與之相配的文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早就形成一批有實力,有追求的中產階級,精英文化自然隨之誕生。中產階級只知道自己要過得更好,更有水平,但是這只是物質上的,中國中產階級精英們在精神上的生活卻比較空虛,這也導致中國精英階層文化生活很複雜。

不客氣的說,由於缺少傳統精英文化的人文因素指引,中產階級長期以來更像是一群無頭蒼蠅,有接受西方生活習慣逐漸西化,有的片面仿學習傳統,有的肆意揮霍當土豪,更大一部分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精神文化,稀里糊塗得過日子,追求人類本能的享受。

所以許多中產階級出口必西方,所以你可以想像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富二代去炫富了、飆車、吸毒、惹事、玩女人。因為除了本能的享受,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很顯然這種中產階級腦袋空空的狀態絕對不是社會需要的,隨著時間推進、經濟發展,新生代的中產階級自幼生活在富足環境,反而更傾向民族文化,追求更高級的人文需求,隨之也就出現漢服最堅定的新生代擁護者。

其實,漢服復興聲音從滿清開始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停止過,現在形成一股潮流,不是逆時代出現,而是作為傳統文化標誌,時代需要復興漢服,是順應時代發展。反過來說,現在傳統文化都開始重視起來,在高傲的華夏兒女眼裡,為什麼我們只能看著韓國人穿韓服,日本人穿和服在我們眼前晃,我為什麼不能去穿漢服呢?

當然關於漢服:筆者認為,漢服復興者不應拘泥於漢服。

1,廣義上的漢服應當包括歷史和近代所有流行過的民族服飾。包括旗袍、中山裝,這是應當尊重的歷史。

2,狹義漢服發展不應當拘泥於制式。任何服飾不是一成不變的,和服也是最近百年才變得如此好看,漢服要發展的話,除非正式場合,日常生活穿著不應當拘泥制式,應當繼承和創新並舉。比如漢服制式的影視戲服、漢服制式的影樓裝,不也應該是歷史上漢服的另一種形式的發展么?

3,漢服應當精品化、大眾化兩條路線走。穿衣是人們自由,只要不傷風俗,有悖社會道德,普通人想怎麼穿就怎麼穿好了,好看的服飾才是王道。而正式場合不是影視風甚重的漢服、而是需要合乎規矩的精品漢服。


推薦閱讀:

回漢通婚不應讓漢方喪失民族尊嚴
熱依扎同學,你不過漢族節,也可以別賺漢族錢

TAG:漢服 | 漢族 | 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