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物化?被騷擾?愛花錢?敢發聲?女性在體育圈的生存現狀了解一下
剛剛落幕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員弗朗西斯·麥克道曼致辭時說:「女演員們,女電影人,女製片人,女導演,女編劇,女攝影師,女作曲家,女設計師等等,大家都站起來!四周看看吧,我們都有要講述的故事,有需要投資的項目!」
2017年中外影視行業似乎都迎來了一個「大女主年」。國內電視劇領域以《甄嬛傳》為開端,近些年大女主劇一直備受市場追捧。而在好萊塢,2017年以《神奇女俠》、《古墓麗影·源起之戰》、《X戰警:黑鳳凰》和《紅雀》為代表的眾多大製作影片也紛紛由女演員挑大樑。鏡頭之外,歐美的女明星們更有發言欲。從女星艾麗莎·米蘭諾等人在《紐約時報》上揭露好萊塢知名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多起性侵醜聞開始,一場以#Metoo為代號的呼籲關注女性切身權利的曝光行動就此展開,第三次女性主義浪潮又被推向了一個小高峰。
但是住在文藝屆隔壁的體育圈,似乎對於這次狂風暴雨反應較慢,雖然已經被風雨吹開了門窗。
體育向來被認為是「男孩俱樂部(Boys Club)」,這意味著從現代乃至古代體育運動誕生開始,性別差異導致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就一直存在。
《Sports in Capitalist Society》的作者托尼·柯林斯就表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社會將體育運動視為「與強身派基督教理念不可分離,因此與女性主義和『柔軟』相對立」。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法國人顧拜旦曾經形容女性運動對於人眼來說是「不美觀的形象」,並認為女性參與體育將會讓競爭變得「不現實、無趣味」和「不得體」。
1921年,英國足球協會(Football Association in England)將體育視為「非常不適合女性參與」,禁止旗下的俱樂部將場地提供給女性使用。
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各個國家代表團才前所未有地都有女性成員參與。
美國學者茱莉亞·T·伍德在其著作《性別化的人生》中曾經總結,性別形成和行為的理論大致為三類:生物學理論、人際理論和文化理論。性別的形成不僅有先天生理原因,更有後天的社會、文化、教育原因。不論如何,這些原因在體育領域共同造成了當前的性別現狀:女性在地位和話語權落後於男性,雖然近年來局面有所改善,但是鴻溝太大難以彌合。
當我的收入只有你的1/4時,何來平等?
女運動員的工資和比賽獎金一直比同類運動的男運動員少,這是一個長久以來都存在的客觀現實。
2016年,美國女足國家隊的五名球員向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提出上訴,抗議美國足協在工資方面存在的性別歧視。根據美國企業性別戰略專家傑弗里·托拜厄斯(《Why Women:The Leadership Imperative to Advancing Women and Engaging Men》的作者)的統計,女足球員的收入仍然只是男運動員的1/4。
2015年,美國女足在女足世界盃中獲得了冠軍,同時這場比賽也創下了美國國內足球比賽(無論男女)的最高收視紀錄,總共有2540萬觀眾收看比賽。同時,美國女足在2015年創造了1600萬美元的收入。「數字自己會說話。」 美國女足門將霍普·索羅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強的球隊,獲得了三次世界盃冠軍,四次奧運會冠軍,男人只需要上場比賽就比我們奮力奪冠賺得多了。」
更具體地來看,每個美國女足的運動員每年必須至少必須參加20場以上的友誼賽,並且贏下20場比賽,才能獲得9.9萬美元的工資;而美國男足球員達到同樣標準,每年卻能夠拿到26.332萬美元。即使他們比賽全輸,也能拿到10萬美元。女運動員踢超過20場比賽並不會有額外收入,而男性運動員每多踢一場球就能拿到5000-17625美元不等的補償性收入。
在其他體育項目中,這樣刺眼的對比並不少見。
根據發布在NoobNorm網站上的一項來自英國的調查,2017年,美巡賽獎金王賈斯丁·托馬斯在2017年一共掙得990萬美元獎金,而LPGA獎金王朴城炫只掙得230萬美元;美巡賽上男高爾夫球手的平均每桿獲得1121美元,而LPGA賽場上的女球手平均每桿只有274美元;甚至幾位頂級男球童已經超越了大多數LPG排名前4的女球手。
在籃球領域,NBA和WNBA球員的收入也有天壤之別:WNBA球員和NBA球員比起來,都是窮人。根據Summit Hoops從WNBA157名球員中上場比賽過的102名球員里獲得統計數字,這些球員的平均工資為7.1635萬美元。2017賽季,WNBA僅將收入的22.8%用於球員工資發放;而NBA則將總收入的50%發給球員,NBA球員的最低工資都在每年50萬(新電視轉播合同下這個數字已經超過80萬)美元以上。
根據BBC在2016年進行過的統計,過去幾年女運動員的薪酬一直在上升,44個運動項目中有35個實現了男女比賽獎金的平等化。儘管如此,職業體育的頂級層面上,男女收入平等似乎還是個傳說。
為什麼鏡頭一直放在我的胸部和著裝上?
當然,在上述NBA和WNBA運動員收入差距對比中,有解釋認為NBA和WNBA是兩個不同量級的職業體育聯賽。NBA是一項全球性的資產,2016-17賽季總收入超過了70億美元;相比之下,WNBA只能勉強收支平衡。每年,ESPN和TNT要給NBA支付26.6億美元的轉播費用,對比之下,ESPN只支付給WNBA每年250萬美元(前幾年是120萬美元)的版權費,不到NBA的百分之一。
但是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女子運動不能像男性運動一樣藉助媒體而抬高身價?
隨著體育商業化進程的深入,體育中的性別不公平現象不降反升。不少研究人員認為,媒體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專註於女性體育研究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塔克中心,在2014年進行了一項關於女孩與女性體育運動參與情況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僅有4%的體育媒體內容涉及到了女性體育運動,儘管女性佔到了所有體育參與者中的40%。
另外,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2015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儘管女性參與青年運動到職業運動的人數和比例都在增加,女性運動的媒體轉播比例在過去25年間幾乎沒有任何增長。調查人員發現洛杉磯當地的電視轉播只吝嗇地分給女性運動3.2%的轉播時間,比1989年的5%還減了不少。而ESPN的SportsCenter的播出時間中女性運動的比例長期穩定在2%。
而出現在電視和網路媒體中的女子運動內容, 81.6%都來自女子籃球。儘管和男子運動出現在同樣的媒體平台上,女子運動賽事節目的製作質量和解說水平都比男性運動遜色不少。
在已經少之又少的女性運動員報道中,鏡頭也更傾向於記錄女運動員賽場外的場景,「對她們的身體吸引力的關注甚於她們的運動競技能力,」塔克中心的總監瑪麗·喬·凱恩在BBC的報道中表示。
茱莉亞·T·伍德在研究媒體中的女性形象時,發現了一篇來自《體育畫報》2000年6月版的、講述網球運動員安娜·庫爾尼科娃的文章。伍德書中寫道:「在文章插圖中,庫爾尼科娃身著黑色開叉長禮服,搔首弄姿,性感撩人。除了稱庫爾尼科娃是『體育界最有魅力的美女』,笛福特(文章作者)還將她比作『香汗淋漓的耶洗別(以色列王亞哈之妻,以邪惡淫蕩著稱)』……庫爾尼科娃美貌驚人,她自己也以此為榮,單這並非是她出現在《體育畫報》上的原因。比起她的球技,笛福特更突出她的性魅力,並一次將她定義為『女人』而非『網球運動員』。你能想像《體育畫報》以同樣的方式描述男運動員嗎?」
前國際足聯主席賽普·布拉特在2004年還有過這樣不成熟的小建議,他想讓女人們都穿著「健身短裝」:「讓女人們穿上與男人不同、更有女人味的比賽服裝吧!」
女性運動和運動員發展和媒體轉播之間的關係,類似於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不少人的觀點是,女性運動本身觀賞性不強,並不受歡迎,因此導致了更少的媒體收入,市場的選擇進而導致了轉播商的不看好和女運動員的收入低水平 。
「這種爭論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得先有投入才能期待產出,包括營銷推廣投入,來吸引更多公眾關注,然後投入獲得的回報才能更多。」 聯合國女性組織的體育合作夥伴經理比阿特麗斯·弗瑞在接受BBC採訪的時候表示,。
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期間,一組調查人員發現在NBC對奧運會前半段賽程的轉播時間裡,黃金時段中有58.5%都是有女性運動員參與的項目,男性運動員只佔了41.5%。這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不是女明星和超模,我就不能當代言人嗎?
運動員經紀人萊納德·阿瑪托曾經參與過一家大型運動鞋製造商與WNBA球星麗薩·萊斯利的合作商談。幾回合討論後,阿瑪托發現,對方根本不願意和萊斯利簽贊助合同,因為他們對於這名女運動員未來的職業上限和市場影響力有疑慮。
「(他們)很誠實地說,我們現在不能給她付太多錢,因為女孩兒們買運動鞋,是因為『邁克爾·喬丹曾經穿過這樣的鞋,而不是因為這個女球員穿過』,」阿瑪托在接受《Fast company》採訪時表示, 由於女性運動一直缺乏較為高質量的媒體報道,社會對於女性運動的態度也十分固化,加上女性運動比賽門票銷量不溫不火,諸多因素造成了女性運動員在贊助商面前欠缺議價的籌碼。
在女性運動員的收入構成中,商業收入的比例遠低於男性運動員。
足球明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2017年的總收入達到了9300萬美元,其中工資和比賽獎金為5800萬美元,贊助代言和出場費收入為他帶來了額外的3500萬美元;緊隨其後的勒布朗·詹姆斯年薪與獎金的收入為3120萬美元,商業收入5500萬。而高爾夫球員泰格·伍茲以及短跑明星尤塞恩·博爾特,他們的贊助收入都佔到了總收入的90%以上。
而在高收入的女運動員中,除了網球女運動員外(網球是女運動員個人商業價值開發最大化的運動項目),其他高收入女運動員,如UFC的隆達·羅西和印第賽車女車手丹妮卡·帕特里克掙錢主要還是靠工資。
在運動員商業代言的案例中,大部分被商家選中的都是男運動員,而女運動員換來換去也就只幾張熟面孔,從數量到更新換代都較為滯後。甚至,近幾年許多運動品牌似乎減少了對女運動員的垂愛,改為對帶有運動屬性的女明星、模特和KOL投懷送抱。彪馬和蕾哈娜以及凱莉·詹納的合作助這個業績掙扎的德國品牌重回競爭者行列,阿迪達斯也和肯德爾·詹納以及一眾女性運動意見領袖打得火熱。
福布斯上曾有一篇專欄分析這類問題背後的原因,男性專欄作者直言不諱地解釋:「當然是因為外表了,你傻啊!」
這篇專欄表示,能夠受到公司和品牌青睞的男性運動員,大多在各自領域獲得了極大成就、所屬項目具有良好收視率,自身外在條件也過硬。而針對女運動員的要求則更為簡單但極致:是自己運動項目中的最強者;並且,性感!
當人人都在成為外貌協會會員的今天,千萬不要驚訝外表能夠為你的收入增加幾個零。為什麼網球女選手都能接到大的商業合同,她們健美的外形、姣好的容貌發揮了不少作用。
來自雪城大學法爾克學院的教授里克·伯頓、特拉華大學商業經濟學院的成員馬修·羅賓森經過研究發現,美國的公司很少選用女性運動員擔任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而且即使他們選擇了代言人,雙方的合作效果也差強人意。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廣告商在為女運動員打造廣告內容時,經常將呈現的重點放在女性的「年輕」和「性吸引力」上,較少關注運動能力等特點(和體育媒體中的女性運動一個套路)。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組織了9個測試群體,讓他們觀看有女運動員出現的廣告並記錄他們的感受。當看到展現女運動員的低齡和性吸引力時,很多女性參與者都產生了負面的反應(肯定不是因為嫉妒!)。無法讓代言人和受眾之間產生聯繫和信任, 這對代言人和產品的可信度都是個不小的打擊。
最近幾年,隨著女性在包括運動健身在內的眾多生活方式領域內消費力的提升,很多品牌和廣告商對於選擇女性代言人有了更多的興趣,女性運動員似乎也迎來了商業化的好時光,但是如何通過她們更好地和傳遞真實故事的營銷內容,或許需要廣告商們跳出傳統的思維盒子,做更多的探索。
NPD集團的分析師馬特·鮑威爾表示,「女性運動員一直在自己的領域兢兢業業地競賽,但是現在行業終於開始意識到她們不是女明星和時尚icon了,她們是有自己的故事的體育女主角。」
女運動員在商業代言方面受到的差異化的對待不僅會直接影響她們的個人收入,甚至有可能造成女運動員對於職業發展的長期的擔憂。
「對於退役的女運動員來說,這個問題尤其嚴重,不僅僅是她們無法機會賺到更多收入了,還因為她們可能根本沒有養老金、住房和社保,」女性權利組織Womenon Boards的執行總監菲奧娜·哈索恩就表示過這個擔心,「這對於女孩子們的人生願景也反過來有影響,『如果未來如此暗淡,為什麼還是走進職業賽場?』」
我不說,你不信,不代表事情沒有發生
如前文所說,席捲影視圈的#Metoo 運動暫時還沒有在體育圈掀起同樣等級的風浪。但是,在充斥著男子力和荷爾蒙的體育世界裡,人們真的相信這樣的案例是少數嗎?只是很多人並不願意去翻動河灘上的石頭,讓真相暴露在陽光下。
2017年體育圈裡最受關注的一場審判在2018年年初有了結果。1月24日,針對前美國體操隊隊醫納薩爾性侵犯案件的審理在密歇根州首府蘭辛市結束。在進行了7天的量刑聽證會、156名受害者出席陳述證詞後,法官阿奎利娜當庭宣布,宣判納薩爾入獄175年。
納薩爾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和美國體操協會長期供職,也在美國體操隊長期擔任醫生,曾是四屆奧運會美國女子體操隊的隨隊醫生。納薩爾性侵案的受害者大多數是從事體操的業餘或者專業選手,其中還包括多名美國奧運體操成員米凱拉·馬羅尼、亞歷·萊斯曼、加比·道格拉斯和西蒙妮·拜爾斯。
與哈維·韋恩斯坦專找女明星下手不同,拉里·納薩爾案中絕大多數受害人都是未成年人,從數量和性質來看,都更為嚴重,這起案件也被美國《大西洋周刊》稱為「體育歷史上最大的性虐待醜聞」。
從2016年8月《印第安納星報》刊發了一篇關於美國體操隊性騷擾的調查報告《失去平衡(Outof Balance)》開始,直到2018年,這起案件歷時一年半,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結局。而在調查過程中,美國體操協會和密歇根州的監管失職甚至包庇的行為,更令公眾氣憤不已。
隨著#Metoo運動的雨點逐漸灑在體育賽場上,體育圈兒里不少腥臊事兒如同舊被子的黴菌,被狠狠地抖落了出來。
2017年12月18日,NFL卡羅萊納黑豹隊的老闆傑里·理查德森發布了將在本賽季結束後出售球隊經營權的聲明。此前,他被指控在工作場合對職工進行性騷擾,還公然發表種族歧視言論,NFL也開始對他進行調查;
今年2月,《體育畫報》爆料稱,前達拉斯獨行俠隊的CEO泰德瑪·烏瑟里涉嫌多次對女員工性騷擾,並稱獨行俠的工作文化是「腐蝕性的」,除了球員更衣室外,管理層一片混亂不堪,並質疑獨行俠老闆馬克·庫班在此事件中的「不知情」的表態。
庫班在這起爆料中尚百口莫辯,下一個直接指向他本人的爆料接踵而至。一名女子近日爆料庫班於2011年在波特蘭市的一家夜店對其性騷擾。庫班依舊對這起指責表示否認。
「她們來了,」邁克爾·坎摩爾是石溪大學男性和男性氣質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他預測,體育圈內的關於性騷擾和性侵犯的一系列指控浪潮即將襲來。「2017年的一大變化是,女性說的話越來越被相信,她們不再被進行道德審判,她們的可信性不再成疑。相反,男人的行為成為了人們真正關注的問題。」
你以為我只會買買買?
雖然女性在體育圈的生存壓力並不小,但是這並不代表體育不需要女性,也並不代表女性群體在體育世界中不能發揮作用。
除了眾多征戰賽場的女運動員之外,女性還有各種各樣參與體育的方式,並且她們的重要性在比日益凸顯。
首先,不可否認,女性的消費力驚人。此前有一個非常驚悚的數字——女性代表著80%的市場消費力。不管這個數字距離真實情況有多近,近年來,「她經濟(Sheconomy)」的發展不容小覷。雖然還是有很多男性願意為了一雙限量版球鞋而貢獻大把銀子,但是女性正在成為體育運動消費市場上新的主力軍。
儘管關於中國體育產業里女性角色的統計資料不多,但在「她經濟「領域,中國的數據十分突出。根據根據FT Confidential Research在2016年進行的調查,中國市場上女性在運動領域的參與度不斷上升,在12個月的調查周期里,中國女性平均每人在運動裝上面的錢數目為1141元(165美元),而同期男性的支出為1081元。
在「天貓」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數據顯示,近1年購買「跑步全套裝備」的女性用戶增1389%、購買健身設備的人次達到了580萬+、購買運動緊身褲的人增加了121%、購買了運動耳機的人增加了183%。
從大品牌到小商鋪,專屬於女性的產品系列和貨架不斷增加。以運動服裝為例,幾年前女性想要買一雙暢銷的球鞋,可能只能購買兒童系列或者購買小碼的男鞋,而現在,更多的女性鞋款開始出現。
近日,在巴黎時裝周期間,耐克就推出了名為Nike Unlaced的女性運動鞋精品店展示廳,並宣布將於3月27日推出針對女性顧客的Nike Unlaced數字平台,並計劃在今年把這一概念推廣到旗下主要零售門店。這一平台未來也會在中國上線。
女性憑藉「買買買」證明了自己在市場中的實力,但是另一個關注與中國女性的有趣數據卻證明了她們為了消費所付出的努力。
2017年,美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組關於世界各國勞動參與率的數據,中國「毫不意外」地位列世界第一,勞動總量世界第一,勞動參與率世界第一。
其中,中國人的總勞動參與率達到76%,男性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0%(致敬!) ;而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也達到了近70%,超過了法國、以色列、芬蘭等國家的男人。
單一的數字不能說明全局。但是,女性在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大聲呼籲的同時,的確也在踏實工作,用頭腦證明自身的價值。
在職業體育聯賽和體育公司中,女高管的出現頻率和地位越來越重要,例如NBA球員工會執行主席米歇爾·羅伯茨、NFL的首席營銷官道恩·赫德森、安德瑪全球品牌管理高級副總裁艾德里安娜·洛夫頓、WWE公司執行副總裁斯蒂芬妮等。
但是,在更大範圍的領域中,女性管理者角色依舊較為欠缺。根據Women on Boards2016年的報告,28個國際體育聯合會的董事成員中只有18%是女性。在129個國家的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女性成員只有16.6%,甚至比2014年的17.6%還有所降低。
2016年,全球僅有8個國家的奧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超過了40%,分別是馬拉維、澳大利亞、百慕大、挪威、紐西蘭、吉里巴斯、薩摩亞、吐瓦魯。還有10個國家的奧委會中沒有任何女性成員。
「我們的確在進步,但是這是一種近乎水滴石穿的速度,」權利組織Women on Boards的執行總監菲奧娜·哈索恩說。
「性別不平等存在於從草根運動到精英運動等各個層面,」聯合國婦女署的體育合作夥伴經理弗瑞表示,「在草根層面這意味著很多女孩沒能有機會參加一些傳統被認為是男孩項目的運動,小小年紀就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這以後將伴隨她們整個運動乃至成長生涯。」
聯合國婦女署有數據顯示,49%的女孩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就會放棄繼續參與體育運動。
有專家表示,任何希望能夠在收入和參與上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的方法都應該從學校階段實施。在校園中的性別中立化和不隔離的體育參與策略,對女孩長期接受和參與體育運動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甚至會鼓勵她們此後走上職業運動員和職業體育圈的道路。
茱莉亞·T·伍德在《性別化的人生》中寫道:「性別指的是社會賦予男性或女性的身份、角色、活動、情感等。我們作為個體學習自己的性別,要麼將它內在化,要麼挑戰它的存在。這就意味著,你的性別是一種個人選擇,因為改變性別要比改變性更容易。」
體育世界中的女性,或許並不需要通過改變性別來證明自己,但是卻可以學會不受性別的局限。
延展閱讀:
女性標籤太多,我們只想分享7個勇敢的體育人生
不只男人才為球鞋痴狂,耐克正在擁抱女性運動鞋文化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註明http://www.lanxiongsports.com。
推薦閱讀:
※論「賢妻良母」與母職——周恩來 1942年的言論!望周知
※這場女權主義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廢柴男人就應該被「淘汰」?
※一些女權黑屁
※二戰中的婦女們——"鉚工羅茜"
TAG:女權運動 | 體育產業 | 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