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進組織必先改名,歐洲小國馬其頓的心酸
出於互相利用或者各取所需的目的,國家之間會拉幫結派成立各種各樣的組織,不管名字叫經濟組織也好還是貿易組織也罷,最終它們都會變得無所不談。在這些組織裡面顯得最特別的應該要算歐盟了,因為和其它組織相比的話,歐盟的性質最為另類,因為它基本上是把組織當做一個國家來經營的。
「歐盟」這兩個字就註定了這個組織只會從歐洲那片地方招新人,歐洲以外的根本就不用給人家投簡歷了,組織是不會考慮的。典型的比如領土大部分在亞洲的土耳其,申請了幾十年了一直沒什麼進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少成員國認為土耳其是個亞洲國家,根本就不應該摻和進來蹭吃蹭喝。為什麼說歐盟像個國家呢,因為歐盟有統一的貨幣歐元,有統一的經濟制度、有統一的法律,還有管理歐盟的歐洲理事會、委員會、法院和央行等機構。這一系列配置產生了物理作用或者化學作用,最終導致歐盟比起其它任何組織都顯得傲嬌,想加進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裡有一些硬性的條件,還有一些複雜的流程。
硬性的條件主要有3點,第一點是你的社會體制要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各種自由和民主;第二點是你家的經濟得是市場經濟,政府干預太多或者國企太多肯定是不行的;第三點是要接受歐盟的法律制度,以及經濟、貨幣政策和其它規定。如果自認為滿足了以上三點,就可以向歐盟理事會投個簡歷,理事會和委員會將進行初步審核。到底滿不滿足上面那3點由人家說了算,如果審核不通過那你就慢慢改吧,體制不好就改體制,經濟有問題就調整經濟,法律有問題就修改法律,直到對方滿意為止。3點條件只是入門的基礎,就像某個崗位招聘時對性別、學歷、身高的要求一樣,滿足了這三點就算是過了初試,通過初試的國家會得到一個「歐盟候選國」的稱號,之後的複試階段就需要和歐盟理事會進行拉鋸式的談判了。談判至少持續幾年以上,數十年的也有,比如倒霉的土耳其,當然土耳其的談判現在已經全面停掉了,幾乎沒有繼續往下談的可能。在談判的過程中,候選國基本上會被扒掉衣服從頭上有沒有白頭髮到腳底板是不是平底足挨個檢查比對,比如一個國家的貿易、法律、交通、農業、稅收、就業、能源、科技、環境等等所有拿的出手的東西都會被查一遍,不合理的都要改,不想改那你收拾東西回家吧,浪費了我們的時間以後有你好看。
當談判結束後就進入了表決階段,歐洲議會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並且歐洲委員會全票通過的話,這個申請人就算是被管理層同意加入了。但是管理層同意並不意味著已經加入了歐盟,雖然一隻腳已經跨過了門檻,但是如果你和其中某個國家關係不好的話,還是算不上成功加入。因為申請國要和之前的每個成員國根據各自的法律法規彼此簽一份入伙合同,有一家不樂意簽這個合同,這手續就不全了。所以說想要進入歐盟,不但自身條件要好,還要有敢於犧牲自我做出改變的精神,以及要和已經在裡面的國家搞好關係,有一個關係不好說不定就給你卡在門口了,以前的辛苦全白費。歐洲國家馬其頓想進入歐盟已經想了很久了,但是鄰國希臘明確表示不樂意,希臘既可以在歐盟委員會投反對票,也可以不跟馬其頓簽合同。希臘不同意的原因也不是很複雜,就是看不上馬其頓這個國家的名字,希臘人的意思是你的國名要是不改到讓我滿意的話,就休想過我這一關。馬其頓向歐盟投簡歷是2001年的事兒,經過了4年的審核與面試,2005年馬其頓通過初試變成了歐盟的候選國,這已經是13年前的事情了。13年前,當時的馬其頓總理布茨科夫斯基激動地對人群說:我們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大伙兒這就要離開巴爾幹半島的羊腸小道,朝著歐盟的高速路策馬揚鞭了。然而13年過去了,馬其頓依舊呆在巴爾幹半島的羊腸小道上,一邊不斷做著改革,一邊辛苦地繼續跟歐盟談判。
2011年前任歐盟主席去馬其頓旅遊時意外遇到了馬其頓前任總理,他語重心長地對馬其頓總理說,你們想加入歐盟,可不是我當主席的一人說了算的,如果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話,你這趟把我伺候舒服了我就拍板讓你進了!你們馬其頓想進來的話還面臨著三個問題:一是和希臘的國名之爭,二是司法獨立的改革,最後一個是把有組織的犯罪問題好好抓一抓。
馬其頓總理仔細看了看這三個條件,後兩個怎麼都好辦,只要是自己家的事,累到吐血都好做,只是這第一條就很麻煩了,改國家名字老百姓不答應,不改名字希臘不答應。而且前任主席擺出的3個條件里第一個就是和希臘的國名之爭,可見歐盟管理層都知道這個條件是多麼麻煩和緊急。只是這國名都叫了幾十年了,怎麼能說改就改呢,又能改成什麼名呢?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公元前300多年的時候,年輕的亞歷山大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不過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他去世後龐大的帝國一分為四,其中有一個就叫做馬其頓王國,包含了現在的半個希臘外加馬其頓共和國。後來的日子巴爾幹半島上戰火不斷,馬其頓地區的統治者也一直在換人,直到1913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期間,馬其頓被一分為二,一部分去了塞爾維亞,剩下的大部分屬於希臘。被塞爾維亞搶走的那部分就是現在的馬其頓,一戰後塞爾維亞成了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馬其頓也幾經周折變成了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南斯拉夫前後存在了不到80年,於1992年分裂成了好幾個國家,其中有一個就是馬其頓。所以說馬其頓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年紀是很輕的,總共才26歲而已。在它脫離南斯拉夫打著「馬其頓」的名號獨立建國的時候,希臘人就一萬個不樂意。希臘人覺得你一個從南斯拉夫跑出來的小國家,居然頂著「馬其頓」的名號,這是竊取我們希臘的文化遺產啊。而且你一個和我們接壤的國家取名叫「馬其頓」,這是什麼意思?是覬覦我們國內的馬其頓地區嘛,難不成將來想恢復馬其頓王國?更讓希臘不爽的是,馬其頓自打用了這個名字之後產生了自己就是「馬其頓王國」正統的幻覺,還把亞歷山大這個他們希臘人的歷史名片也給順了去,給它們的道路、機場、建築物紛紛冠上了「亞歷山大」的名號。
獨立之初貧窮落後的馬其頓也沒想過要加入傲嬌的歐盟,所以對希臘的抗議並不在意。只是在1993年加入聯合國時委曲求全地用了「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名字,其它時候都自稱是馬其頓,說這是自家憲法里規定的。因為這個名字,希臘對馬其頓進行了多年的經濟封鎖,讓它為了那個名字付出了貧窮落後的代價。直到後來馬其頓想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時候才意識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有了希臘的反對他們是怎麼也過不了複試的。雖然比經濟希臘人很尷尬,但是要是比歷史的話,希臘人在全球的對手沒幾個,他們對於歷史文化產權的保護意識相當強烈。在他們眼裡,「馬其頓」和「亞歷山大」從來都是他們希臘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小國家,居然打算將二者據為己有,誤導全球消費者去它們那兒旅遊消費,這基本上可以稱作是盜竊行為了,如果不及時制止的話,說不定扛過一輩人這些東西徹底就歸了人家了,所以在名字這事上不能鬆口。那麼馬其頓想要進歐盟的話就得想辦法消除希臘人的這種不安全感,讓希臘人覺得自己不再打算偷人家東西了。似乎現任的馬其頓總理埃米爾領會到了這層意思,今年開始做了一些撫慰希臘人的事情,比如他把首都「亞歷山大機場」改成了它原來的名字「斯科普里機場」,將「亞歷山大公路」改名為「友誼公路」,除此之外好些帶有「亞歷山大」關鍵字的建築物名字估計都要做和諧處理。
雖然這樣一改很多路牌、身份證、戶口本、地圖、政府公文都得重新印刷更換,但是這事可不能嫌麻煩,只有在自己身上下狠手,上演苦肉計和悲情戲,才有可能打動隔壁的希臘人,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誠意,從而為將來修改名字和進入歐盟提供一點方便。目前馬其頓政府提出了幾個新名字呈送給希臘過目,比如「上馬其頓」、「北馬其頓」或者「新馬其頓」等等,但是現在的希臘人還是比較敏感和焦躁的,說「馬其頓」三個字根本就不能出現在他們的國名里,並為此舉行了10萬人規模的抗議遊行。這馬其頓人一看也不高興了,我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還不算,也針鋒相對地舉行了抗議希臘人的行為,並警告自家政府「馬其頓」三個字那是絕對不能丟的。雖然遠隔萬水千山,我們也能感覺到馬其頓的心酸,小國寡民在面對大國以及他們制定的遊戲規則時,往往就是這樣的無可奈何。馬其頓既沒有像以色列那樣抱住一個美國那種級別的大腿來幫自己出頭,也沒有控制希臘的能源或者什麼關鍵領域迫使希臘讓步,要麼放棄入歐繼續倔強過日子,要麼在這件事上看希臘的臉色行事,以至於全世界的地圖都重新改版。
推薦閱讀:
TAG:馬其頓 |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 | 希臘 |